-
基于openFDA的维泊妥珠单抗和德曲妥珠单抗不良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对维泊妥珠单抗(Pola)与德曲妥珠单抗(T-Dxd)不良事件(ADE)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开数据项目(openFDA)数据库,提取2004-01-01-2023-06-07呈报的以Pola/T-Dxd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筛选可疑风险信号按信号强度和发生频次排序,并参照《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 26.0)进行ADE分类.结果 分别获得Pola和T-Dxd相关ADE报告7 164和22 870份,检查到可疑ADE信号分别为104和95个.按信号强度排序,Pola的巨细胞病毒肠炎[比值比(ROR)=416.94]和T-Dxd的间质性肺病(ROR=82.55)位列首位,均可见其药品说明书;按发生频次排序,2种药物最常发生的ADE分别是死亡(n=111)、恶心(n=285).Pola用药风险涉及12个系统/器官,其中26个风险信号是药品说明书中尚未记载的;T-Dxd用药风险涉及13个系统/器官,其中18个风险信号是药品说明书中尚未记载的.结论 通过挖掘Pola和T-Dxd真实世界用药后的ADE,提示医师在临床用药中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积极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泊沙康唑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分析探究泊沙康唑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进行数据挖掘,分别应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泊沙康唑的不良事件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泊沙康唑ADE多见于各类检查、肝胆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系统.发现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等ADE在该药品说明书中未见阐述.分别筛选出血药浓度变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胰腺炎、肝脏及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该药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进行相应不良事件的重点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美国不良事件呈报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应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潜在风险事件的数据挖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背景 美国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库,数据挖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流行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具有的潜在安全信号问题需进一步评估,这对提高安全性和保护公众健康非常重要.目的 通过FAERS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不良事件(AE)报告进行信号检测,为临床发现、预防和应对儿童AE提供参考.设计 数据挖掘分析.方法 利用开放工具OpenVigil 2.1 软件提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首要或次要怀疑药物的,年龄≤17 岁的,性别、国家不限的AE报告数据,根据《监管活动医学词典》中的首选术语进行系统-器官(SOC)分类,利用联合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检测 AE信号,基于性别、国别、年度和年龄(≤3岁、~11岁和~17 岁)对AE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对检出的潜在风险信号行SOC分类,分析新冠前后强和中强潜在风险信号变化.主要结局指标 新冠前后强和中强潜在风险信号.结果 FAERS数据库 2004 年第 1 季度至 2022 年第 3 季度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分别为 7552 份(53.5%)和 6562 份.女生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高于布洛芬、男生布洛芬AE报告数高于对乙酰氨基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岁组和~11 岁组布洛芬AE报告数高于对乙酰氨基酚、~17岁组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高于布洛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国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量占比分别为42.8%和 41.7%,AE报告数量前 10 的国家中,除美国和中国外均为欧洲国家.布洛芬潜在风险信号 358 个,强、中强和弱信号分别为 2、58 和 298 个;对乙酰氨基酚潜在风险信号 283 个,强、中强和弱信号分别为 6、48 和 229 个.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和眼器官疾病SOC分类中布洛芬检出信号多于对乙酰氨基酚;肝胆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各类检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SOC分类中对乙酰氨基酚检出信号多于布洛芬.新冠前后强信号情况:布洛芬检出 3 个强信号,均分布在新冠前,分别为血管性水肿、给予额外剂量和意外暴露于产品,新冠后未检测出强信号,其中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SOC分类检出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由弱信号转为中强信号值得关注;对乙酰氨基酚检出 4个强信号,均分布在新冠前,分别为肝坏死、肝损伤、急性肝衰竭和肝衰竭,新冠后未检测出强信号,其中精神病类SOC分类中检出自杀未遂、药物依赖、药物滥用中强信号值得关注.结论 鼓励医生、药师和患者基于方便和习惯主动上报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潜在安全信号问题,布洛芬肾脏不良事件的风险增高,对乙酰氨基酚的故意中毒和自杀事件风险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达沙替尼上市后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检测和分析达沙替尼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呈报系统(AERS)进行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并利用SPSS 19.0分析性别、年龄、剂量及用药时长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76982 127份不良反应报告中,以达沙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11 461份,经ROR法检测,共得到343个达沙替尼不良反应信号,其中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信号26个.相比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不良反应在性别(P=0.003)、年龄(P=0.000)和用药时长(P=0.000)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给药剂量(P=0.911)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达沙替尼具有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病症的安全风险,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防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曲坦类药物上市后致血管不良反应信号挖掘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以及死亡率,甚至会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的 监测和分析曲坦类药物在上市后的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值比(ROR)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事件呈报系统(AERS)2004-01-01至2017-06-30的曲坦类药物进行ADR信号挖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在纳入的5531574份ADR报告中,以7种曲坦类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报告为21905份,经ROR法检测,共得到502个ADR信号,其中涉及血管严重不良反应信号35个,主要涉及心脏器官、血液和淋巴系统,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危险信号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痉挛〔ROR=21.17,95%CI(17.00,26.35)〕、脑血管收缩〔ROR=35.32,95%CI(25.27,49.37)〕、变异性心绞痛〔ROR=33.00,95%CI(22.96,47.43)〕、血管痉挛〔ROR=25.29,95%CI(17.38,36.81)〕、动脉夹层〔ROR=22.34,95%CI(12.67,39.38)〕、冠状动脉夹层〔ROR=15.47,95%CI(8.64,27.70)〕、雷诺综合征〔ROR=4.31,95%CI(2.96,6.35)〕等不良血管安全信号.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ADR信号研究有助于药物上市后安全再评价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的异烟肼与解热镇痛药联用的肝损害风险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异烟肼(INH)分别与两种解热镇痛药联用发生肝损害的风险,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美国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数据,研究病例被设置为两个观察组[INH联合洛索洛芬(LOX)和INH联合对乙酰氨基酚(APAP)]以及对照组(单用INH).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比较,同时应用比值比(OR)评价各组发生肝损害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 930例事件报告,组间发生肝损害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年龄、性别和报告年份校正后,与单用INH相比,INH联合LOX发生肝损害OR值为28.057(95%CI:22.783~34.553),联合APAP的OR值为92.551(95%CI:74.283~115.312).年龄的OR值为0.988(95%CI:0.986~0.991);女性的OR值是0.714(95%CI: 0.647~0.789).结论:INH联合LOX肝损害发生风险低于INH联合APAP;女性和年长者发生肝损害风险可能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0~17岁儿童中几种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引起不良事件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在真实世界儿科临床应用药物不良事件(ADE)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WHO全球个例安全性病理报告(VigiBase)数据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自发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及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Eudra Vigilance)数据库中0~17岁人群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及利巴韦林的ADE报告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比值比(ROR)数据挖掘算法检测药物安全信号.结果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和早产的ADE报告较多,且应注意其在脂质代谢、胃肠道系统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ADE.利巴韦林高危安全信号主要集中在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疾病、眼器官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阿比多尔的ADE报告数量较少.结论 儿科临床应用上述抗病毒药物时需谨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有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注意利巴韦林在血液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FAERS对沙库巴曲缬沙坦不良反应的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中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相关数据,探讨该药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同时检测FAERS数据库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不良事件信号,检索时限从2015年第3季度该药上市至2019年第3季度共17个季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多重筛查,ROR法与PRR法得到信号均一致合计41个且挖掘出33个未在说明书收录的警戒信号.其中较强的信号主要集中在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血管性水肿、听觉迟钝、高钾血症等,系统器官分类(SOC)涉及信号个数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疾病等,同时也挖掘出该药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结论:利用挖掘FAERS数据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上市后的不良反应,进而有效地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GLT2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挖掘和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上市后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报告比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对2013年第2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发呈报系统中接收的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3种SGLT2抑制剂的ADR进行信号挖掘,分析ADR报告中对应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上报年份、上报国家、严重ADR)和安全警告信号.结果:收集到的6029375份ADR报告中,SGLT2抑制剂为伴随和怀疑药物的ADR报告有43807份,其中卡格列净ADR报告19301份、达格列净ADR报告10960份、恩格列净ADR报告13546份.除性别未知和年龄缺失的ADR报告外,纳入报告患者的性别分布均衡,主要集中在50~75岁范围内,上报年份主要在2018年,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要的严重ADR.共挖掘得到ADR信号573个,累及系统26个,主要集中在代谢与营养类疾病、内分泌失调、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扰类疾病等方面.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ADR频数排序前10位的主要ADR信号共14个,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的ADR信号中强度最强的信号都依次为酮症酸中毒(PRR值分别为119.64、140.11,ROR值的95%CI下限分别为148.28、178.78)和真菌感染(PRR值分别为47.76、34.77,ROR值的95%CI下限分别为50.69、36.28);而卡格列净除上述2个信号较强外,截趾(PRR值为489.79,ROR值的95%CI下限为520.15)和骨髓炎(PRR值为61.42,ROR值的95%CI下限为65.38)的信号也较强.结论:SGLT2抑制剂在代谢与营养类疾病、内分泌失调、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扰类疾病方面的安全风险较高.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易引起酮症酸中毒、真菌感染等ADR,卡格列净还易引起截趾、骨髓炎等AD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FAERS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DA Adverse Events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的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探讨该抑制剂重要不良反应信号的强弱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从2013年第2季度—2019年第4季度共27个季度关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6个重要不良反应.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进行信号检测,并进一步对最强的警戒信号进行研究,分别从性别、年龄、剂量、适应证和用药时间这5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信号值计算,在低血压方面,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面,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在急性肾损伤/肾损伤方面,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在生殖器真菌感染方面,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在尿路感染方面,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方面,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结论 利用挖掘FAERS数据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上市后的重要不良反应,进而有效地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