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2016-2022年腹泻病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特征与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上海市腹泻病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为后续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上海市腹泻病综合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2年肠道腹泻门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粪便标本,开展DEC检测。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系统收集2016-2022年药敏监测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在24 883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DEC阳性率为9.13%(2 271/24 883),其中单一致病型DEC阳性率为8.83%(2 197/24 883),混合致病型DEC阳性率为0.30%(74/24 883)。DEC阳性主要型别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33%(1 077/24 883)],以≤5岁组人群的DEC阳性率最高[18.48%(22/119)]。2016-2022年DEC阳性率最高月份为7-9月[5.91%(1 470/24 883)]。2016-2022年市区和郊区的DEC阳性率分别为9.47%(554/5 847)和9.02%(1 717/19 036),市区和郊区的DEC主要型别分别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3.98%(233/5 847)]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56%(868/19 036)]。2016-2019和2020-2022年DEC阳性率分别为9.42%(1 821/19 330)和8.10%(450/5 553),主要型别分别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87%,941/19 330)和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4.70%,261/5 553)。耐药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40.21%(618/1 537)。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64.74%(995/1 537)]、萘啶酸[58.49%(899/1 537)]和四环素[45.09%(693/1 537)]。结论:相比于2016-2019年,2020-2022年DEC阳性率下降,主要型别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转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建议应加强DEC的耐药性持续监测,同时规范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调控卵巢癌耐药株A2780/顺铂迁移及侵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调节卵巢癌耐药株A2780/顺铂(DDP)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分为普通组A2780、顺铂耐药组A2780/DDP。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活性及顺铂耐药性。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中ERCC1、上皮表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间质表型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ERCC1转染A2780/DDP中ERCC1表达后,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CC1、E-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的改变。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 结果:A2780/DDP的半抑制浓度(IC 50)值为17.66 mg/L,A2780的IC 50值为2.236 mg/L,A2780/DDP较A2780的IC 50提高了7.898倍。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非耐药株,且A2780/DDP中ERCC1和间质表型Vimentin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株A2780,而上皮表型E-cadhetin表达明显低于A2780。干扰A2780/DDP中ERCC1表达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细胞中ERCC1和间质表型Vimentin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上皮表型E-cadhetin表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2780/DDP中高表达的ERCC1通过促进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强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增殖、侵袭和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增殖,侵袭及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E-cadherin、Snail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结果: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强。T98G 24、48和72 h的IC 50分别为(5.82±0.32)、(3.57±0.07)、(1.48±0.35)μmol/L。LN18 24、48和72 h的IC 50分别为(6.83±0.11)、(4.28±0.29)、(2.66±0.22)μmol/L。T98G和LN18分别以2、4和6 μ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侵袭细胞面积占小室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T98G和LN18以0 μ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的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E-cadherin的表达较高( F=85.56, P<0.05; F=60.80, P<0.05),Snail的表达较低( F=25.34, P<0.05; F=48.28, P<0.05)。不同浓度替莫唑胺与重楼皂苷Ⅱ联合使用时,药物相互作用系数(CDI)均<1,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MGMT的表达受抑制( F=40.38, P<0.05; F=48.44, P<0.05)。 结论: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并提高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髓样分化蛋白2通过调控EGFR信号通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紫杉醇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MD-2)通过EGFR信号通路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B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D-2的表达并分析MD-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TNBC紫杉醇耐药细胞株,干预细胞中MD-2的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筛选MD-2调控的信号通路,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MD-2表达显著增强。MD-2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密切相关( χ2=4.50, P=0.032; χ2=2.55, P=0.011; χ2=4.40, P=0.036)。细胞实验中,与正常乳腺细胞比较,TNBC细胞系中MD-2表达显著增强。与sh-NC组比较(100±11.52)(6.81±0.57),敲减MD-2能抑制紫杉醇耐药TNBC细胞的侵袭(61.44±6.78)( t=4.99, P=0.008)、促进凋亡(15.19±1.06)( t=12.06, P<0.001)。转录组测序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D-2主要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进行调控进而影响TNB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结论:MD-2可促进TNBC细胞侵袭及紫杉醇耐药,该作用可能通过影响EGFR信号通路实现,MD-2有望成为TNBC治疗中的有效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品与环境中豚鼠气单胞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毒力和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食品与环境中49株豚鼠气单胞菌菌种鉴定、毒力与耐药性检测。方法:VITEK、API 20NE生化鉴定, gyrB、 rpoD系统发育分析;PCR检测 act、 alt、 ast、 lip、 ahp、 aerA、 hlyA、 ompA1、 fla基因;AST-GN16药敏试验。 结果:生化鉴定为豚鼠/嗜水气单胞菌株54株,经系统发育分析豚鼠气单胞菌49株,嗜水气单胞菌4株,中国台湾省气单胞菌1株。毒力基因 alt、 lip、 ompA1、 fla、 act、 aerA、 hlyA检出率依次为100.00%、100.00%、79.59%、14.29%、2.04%、2.04%、2.04%,未检出 ast、 ahp;存在4种毒力基因组合,优势组合为 alt/ lip/ ompA1(32/49)。豚鼠气单胞菌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安曲南耐药率依次为79.59%、14.29%、10.20%、6.12%、4.08%、4.08%、2.0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呋喃妥英均敏感;2株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gyrB、 rpoD可有效鉴定豚鼠/嗜水气单胞菌, rpoD可区分近亲缘关系豚鼠与中国台湾省气单胞菌;所有豚鼠气单胞菌均携带2种以上毒力基因,1株环境源菌携带7种毒力基因;青霉素类普遍耐药,产生β-内酰胺酶是最主要耐药机制;未发现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呋喃类耐药菌株;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存在多重耐药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腹泻患儿志贺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豆付元卫生室的4 721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出志贺菌株。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按比例选取271株志贺菌株,采用多重梯度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毒力基因,Kirby-Bauer琼脂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分析耐药性年度变化趋势。结果:4 721份粪便标本中志贺菌检出率为20.69%(977/4 721)。977株志贺菌共分为2群13种血清型,福氏志贺菌占77.79%(760/977),宋内志贺菌占22.21%(217/977),每年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呈交替变化。271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志贺菌肠毒素( Shigella enterotoxin, shET) -1+、 shET-2+、侵袭性质粒H抗原(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 ipaH)+、侵袭相关毒力基因(invasion-associated locus, ial)+,占84.04%(179/213);宋内志贺菌为 shET-1-、 shET-2+、 ipaH+、 ial+,占46.55%(27/58)。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027、7.232、6.039、4.764、6.809,均 P<0.05)。98.52%(267/271)的菌株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宋内志贺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均低于宋内志贺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66、14.868、83.036、68.534、14.738,均 P<0.01)。 结论:2008年至2017年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志贺菌每年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血清分型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不同。大多数分离菌株产生了多重耐药,且不同血清型的志贺菌耐药谱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762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吉西他滨耐药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762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吉西他滨(GE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762在GEM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GEM和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细胞资源中心的非耐药株PANC-1中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miR-762 mimics、miR-762 inhibitors及其scramble序列分别转染PANC-1/GEM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GEM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Mean± 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 结果:miR-762 mRNA在GEM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GEM中的表达量(2.88±0.37)显著高于非耐药株(1.2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40, P<0.01)。转染miR-762 mimics后PANC-1/GEM细胞miR-762 mRNA相对表达量(4.96±0.67)与阴性对照组(2.87±0.45)比较显著增高( t=-4.92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转染miR-762 inhibitors后PANC-1/GEM细胞miR-762 mRNA表达量(0.72±0.18)与阴性对照组(2.87±0.45)比较显著降低( t=8.43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miR-762 mimics组吸光度( A) 450值、半数抑制浓度(IC 50)值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显著降低;而miR-762 inhibitors组 A450值、IC 50值及bcl-2、p-Akt、p-GSK-3β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iR-762在胰腺癌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能够诱导胰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从而导致胰腺癌细胞对GEM耐药,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p-Akt、p-GSK-3β表达、下调bax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识别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早期预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方法。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收集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浙江13家医院就诊的1 428例发热>48~<120 h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者行胸部X线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前降钙素等检测。根据随访时病情发展情况,将患儿分为RMPP组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MPP的相关因素,建立RMPP预报概率π的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RMPP的诊断价值。 结果:1 428例患儿中男801例、女627例,年龄4.3(2.7,6.3)岁,肺炎支原体DNA阳性534例(37.4%),其中446例(83.5%)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44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男251例、女195例,就诊年龄5.2(3.3,6.9)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异位点检测阳性410例(91.9%)。RMPP组55例、GMPP组391例。RMPP组第1次就诊前的峰值体温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GMPP组[39.6(39.1,40.0)比39.2(38.9,39.7)℃、333(279,392)比311(259,359)U/L,均 P<0.05]。Logistic回归示RMPP的预报概率π=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1+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截断值为0.12,预报一致性为0.89,灵敏度0.89,特异度0.67。预报概率π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682(95% CI 0.593~0.771, P<0.01)。 结论:发热>48~<120 h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根据首次就诊前的最高体温和LDH水平计算RMPP的预报概率,以期达到早期预测RMPP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出现及全球范围内快速播散,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CRE感染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后病情相对较重,治疗药物有限,因此CRE感染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如何诊治和防控CRE感染已成为当前细菌感染领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规范我国CRE感染诊治方案和防控策略,邀请了此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讨论,就CRE流行概况,CRE实验室检测,CRE感染治疗原则,主要治疗药物和给药方案,CRE感染及定植危险因素,CRE各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防控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反复发作期阴道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反复发作期假丝酵母菌的核型同源性,了解假丝酵母菌菌株随临床进展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确诊的RVVC患者10例,收集其确诊RVVC时及在本院治疗后再发时的阴道分泌物,分离纯化并鉴定假丝酵母菌菌株,采用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 BssHⅡ)联合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分离自同一患者菌株的核型,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的敏感性。 结果:(1)10例RVVC患者首诊及复发时分离的20株菌株均为白假丝酵母菌,其染色体DNA经内切酶 BssHⅡ酶切后电泳图谱极其相似,来自同一患者的前后(首诊及复发时)分离菌株的电泳条带完全一致。(2)1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发时,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对除制霉菌素外的其他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下降,制霉菌素(首诊和复发:100%敏感、100%敏感)>克霉唑(首诊和复发:100%敏感、90%敏感)>氟康唑(首诊和复发:80%敏感、70%敏感)>伊曲康唑(首诊和复发:60%敏感、50%敏感)>咪康唑(首诊和复发:30%敏感、20%敏感)。 结论:(1)阴道内同一定植菌株的潜伏可能是RVVC反复发作的原因。(2)抗真菌药物对真菌存在选择性诱导耐药作用,同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RVVC患者反复发作时重复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正确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