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药物阿普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疗法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不同中医外治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等平台进行检索,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后,录入stata15.0分析后得出网络关系图等。结果:纳入文献31篇,中医外治法6种。结果显示:Piper疲乏修订量表(Piper's fatigue scale,PFS)评分改善情况排序:经皮穴位电刺激+常规>耳穴埋豆+常规>针刺+艾灸+常规>针刺+常规>穴位贴敷+常规>艾灸+常规>单纯常规治疗,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改善情况排序:针刺+艾灸+常规>针刺+常规>艾灸+常规>穴位贴敷+常规>耳穴埋豆+常规>单纯常规治疗,其中排在前三的干预措施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外治法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效果显著,但因样本量较小,在缓解PFS及KPS评分中疗效不一致,还需进一步印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耳穴埋豆组(A组, n=53)、半夏白术天麻汤组(B组, n=54),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组(C组, n=53),三组分别接受耳穴埋豆、半夏白术天麻汤及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三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情况。 结果:B、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及日常生活和工作各项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C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P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C组LVA、PVA、BA血流速度明显快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C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耳穴埋豆联合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眩晕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眩晕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耳穴埋豆治疗,研究组在耳穴埋豆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情志护理,对比两组在实施不同干预后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给予眩晕患者耳穴埋豆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情志护理的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能够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穴埋豆联合小掀针在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小掀针在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老年髋骨骨折患者10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豆联合小掀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疼痛、睡眠质量、精神障碍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入手术室及术后3 d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及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耳穴埋豆联合小掀针能有效减轻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疼痛感,减轻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从而降低患者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共词分析的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中医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建库至2018年9月脑卒中中医护理相关文献,以BICOMB 2.0、SPSS 22.0和UCINET 6.0作为数据处理工具,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进行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分析。结果:共纳入7 253篇文献,得到17 236个关键词,30个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揭示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热点围绕在脑卒中常见症状护理中耳穴埋豆的应用、脑卒中负性情绪管理、脑卒中后身体功能治疗及其模式研究、脑卒中后遗症的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热点范围及数量逐年扩大,探索领域不断被挖掘和深入,并存在继承性逐渐显现的特点。结论:共词-聚类-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脑卒中中医护理的研究热点及其趋势,可为相关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关领域信息支持,为科研选题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灸疗对肺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抑制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耳穴埋豆联合穴位灸疗对肺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精神焦虑等不良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癌术后需化疗患者共95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干预措施为耳穴埋豆、穴位灸疗、多拉司琼和胃复安,B组干预措施为耳穴埋豆、多拉司琼和胃复安,C组干预措施为穴位灸疗、多拉司琼和胃复安,D组为对照组,仅给予多拉司琼和胃复安。分别在化疗前1 d、化疗后第3天和第7天评估三组R-INVR评分、KPS评分和SAS评分。结果:化疗后第3天和第7天,A组R-INVR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和D组,A组KPS评分均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B组和C组相比,R-INVR评分、KP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和C组的R-INVR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D组,B组和C组的KPS评分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灸疗对肺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明显有的抑制效果,可降低焦虑状态。且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耳穴压豆或穴位灸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穴埋豆治疗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疗效观察及对皮肤交感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中文版(AB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测定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研究组各维度DH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16.13~20.62,均 P < 0.001),ABC评分[(87.90±6.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55±8.73)分]( t=3.10, P < 0.05),HAMA评分[(7.85±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0±2.49)分](( t=8.43, P < 0.001);研究组SSR起始潜伏期值[(1.95±0.27)ms]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21)ms],而SSR波幅值[(1.49±0.15)mV]显著低于对照组[(1.70±0.22)mV]( t=4.73、4.04,均 P < 0.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0%(0/55)]显著低于对照组[10.9%(6/55)](χ 2=4.40, P < 0.05)。 结论:耳穴埋豆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头晕症状,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穴埋豆缓解混合痔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缓解混合痔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择期行混合痔环切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混合痔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分别在术前30 min、术后24 h、术后72 h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 I)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4 h和术后72 h试验组S-A 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耳穴埋豆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手术患者焦虑状态,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穴埋豆联合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耳穴埋豆联合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失眠患者,按照信封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睡眠心理行为护理,观察组联用耳穴埋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睡眠情况、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提升,觉醒次数、快速眼动睡眠期潜伏期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指标升高和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为76.00%(38/50),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