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职业健康风险提示(节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近日发布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健康风险提示.1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基本概念1.1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如金属冶炼、金属铸造、纺织印染、玻璃制造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卫工人高温天气作业职业性中暑病例4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4例环卫工人高温天气作业职业性中暑病例报道,分析环境卫生行业高温天气作业人员发生职业性中暑风险,为该行业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及预防夏季职业性中暑的发生提供科学建议。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全社会对环卫工人职业健康的高度关注,以期为环卫工人提供科学健康工作环境,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职业性中暑5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5例因高温导致的职业性中暑病例分析,阐述发病机制,总结新修订GBZ 41-2019《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热痉挛、热衰竭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职业性中暑疾病的发生提出可控对策。方法:于2021年11月,以2020年9月10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收治并诊断的5例职业性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职业史、临床诊疗等相关资料,并对诊断过程加以分析与总结。结果:5例患者发病于夏季7~8月份,属于高温作业,经及时治疗后好转而出院。5例患者自身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存在差异性,但均被诊断为职业性中暑。结论:用人单位应重视夏季高温防护降温工作,加强劳动保护。热痉挛、热衰竭患者若及时救治,基本能康复痊愈。职业病诊断医师应认真学习新的职业病诊断标准,不断提升诊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环境对机体功能影响的机制及防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热环境增加高温作业人员发生热损伤的风险,充分认识热环境对高温作业人员机体的影响和危害,对提高高温作业人员防暑意识、减少作业时的职业性热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热环境的定义、热环境对人体主要功能系统影响的机制、热应激的影响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高温作业人员对热致疾病的认识及防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3至2017年某区高温中暑病例的发生状况及预测模型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病例的发生情况,探索高温天气与中暑人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 于2017年12月,对2013~2017年夏季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同期的气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浦东新区医疗机构共计报告中暑病例246例,其中男性173例(占70.3%);重症中暑病例170例(占69.1%).患者死亡28例,占全部中暑病例的11.4%,占重症中暑病例的16.5%.重症中暑类型以热射病为主(占56.5%);热衰竭、热痉挛以及混合型分别占17.1%、12.4%和14.0%.散点图显示,年累计高温天数与年中暑人数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累计高温天数与年中暑人数有相关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的预测模型为:年中暑人数=β×年累计高温天数+ Intercept.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显示,2013~2017年各年度浦东新区根据最高气温预测高温中暑人数的准确度分别为85.7%、90.9%、83.3%、91.9%、84.3%.结论 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数量与当年累计高温天数呈明显线性比例关系,可以根据天气信息预测高温中暑病例的人群数量,为做好相应的防控部署工作减少职业性中暑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合肥市2016年度职业健康监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合肥市2016年度职业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影响职工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及《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信息系统》中合肥市2016年尘肺病、职业病、农药中毒、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温中暑的数据,并与2015年数据进行比较,对相关病例发病及其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度合肥市共报告新发职业病18例,较2015年的24例有所下降;病例主要为急性中毒7例(38.9%);尘肺病新发病5例,同比2015年18例下降77.8%,尘肺病包括矽肺1例(20%)和焊工尘肺4例(80%);2016年新发重点职业病为苯中毒,共2例;农药中毒及死亡以非职业性农药中毒(95.3%)为主.结论 苯中毒和尘肺病是合肥市新发职业病防治重点,同时应加强农药管理及安全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职业性重症中暑3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道3例职业性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示用人单位应加大监测、宣传及防治力度,预防职业性重症中暑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6-2017年南通市职业性中暑发病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等原因导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因高温作业环境引发中暑及其他相关疾病已逐渐成为公共卫生热点事件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17年受理诊断的职业性中暑病例进行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受理24例职业性中暑诊断申请,其中2017年最多(8例),其次为2013年(7例).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诊断重症中暑14例(其中10例热射病、3例热衰竭、1例混合型),轻症中暑1例,中暑先兆8例,非职业性中暑1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28例早期救治和预防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人群中暑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1](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三级,依次是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heat stroke,HS)[2].HS又称为中暑高热,包含日射病,属高温综合征[3].HS是一种重度中暑急症.依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可将HS分为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和经典型HS.EHS一般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造成的重度中暑,此时机体的核心体温一般高于40℃,同时高热环境可诱导机体组织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从而使得全身的神经精神系统、循环系统、肝肾功能及皮肤软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且EHS具有发病急、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相关研究报道指出EHS的死亡率高达30% ~ 50%[4].我院2013-08至2016-09重症医学科收治28例EHS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归纳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省2006—2016年新发职业病发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山东省新发职业病的发病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6年山东省新发职业病病例资料,对其发病年份、地区、行业、企业经济类型及企业规模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山东省共报告新发职业病9大类87种14135例,以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为主,共占新发职业病总数的96.97%.职业性尘肺病共11288例,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共占该类职业病的87.87%;急性职业中毒以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他急性中毒和硫化氢中毒为主,共占该类职业病的65.23%;慢性职业中毒以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锰中毒和铅中毒为主,共占该类职业病的76.77%;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以职业性噪声聋为主,占该类职业病的93.91%;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以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和中暑为主,共占该类职业病的91.78%.全省17个地级市均有报告新发职业病,以烟台市、淄博市、济南市、泰安市及潍坊市为主,共占新发职业病的71.32%.行业分布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多,共占新发职业病的85.37%;企业经济类型分布以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企业为主,共占新发职业病的95.96%;66.28%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来源于大、中型企业.结论 山东省职业病依然处于高发态势,应加强对烟台市、淄博市和济南市等重点地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及私有小型企业等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