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供区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体肋软骨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是目前耳廓再造术的最佳材料,但采集肋软骨会对供区产生损伤。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该文就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供区并发症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胸廓畸形、气胸、胸壁瘢痕和术区疼痛,并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手段,旨在为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肋软骨采集术后胸廓畸形的预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肋软骨是临床常用的填充、支持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肋软骨采集术后胸廓畸形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降低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地探索。通过文献复习,作者对肋软骨取出术后胸廓畸形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即在合理选择手术部位、软骨切取量的基础上,术中通过保护骨-软骨连接处和一定长度的肋软骨、封闭软骨膜、回植软骨碎屑等方式来进行预防。此外,术后还应限制胸廓的活动度和呼吸幅度,如外固定和限制体育锻炼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ipartition截骨治疗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骨量及V形截骨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截骨游离整块颅-眶-上颌骨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截骨V形截除眶间骨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骨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骨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骨性眶间距(IOD)、眶距增宽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骨15 mm; 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增宽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截骨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骨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注射式软骨移植体的构建及应用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索一套流程实现软骨的高效颗粒化处理,与富血小板凝胶(PRG)构建注射式的软骨移植体,并利用裸鼠模型评估其效果.方法:取成年雄兔的肋软骨,切割为碎块,置入研钵依次进行液氮冷冻和30~60 s研磨获得颗粒软骨;从耳中动脉采集血液,二次离心法制备PRG.动物实验:对照组(n=5)为颗粒软骨,实验组(n=5)以颗粒软骨和PRG混合,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8周后进行取材,观察大体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实验组构建裸鼠鼻背增高功能模型(n=5).结果:冷冻研磨处理后颗粒直径分布在10~500 μm范围,可实现注射;体外培养证实颗粒软骨的细胞存活率能够达到80%.动物实验取材显示,对照组形态保持较差,存在明显颗粒感;实验组形态保持良好,表面光滑可见明显毛细血管;实验组在裸鼠鼻背增高模型实现显著的增高效果.结论:冷冻研磨技术能实现软骨的高效颗粒化处理,与PRG构建移植体适用颌面部软骨移植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小耳畸形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团队10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近几年本团队采用八大处法进行小耳畸形耳廓再造的经验,总结八大处法耳廓再造的手术方法和手术要点.方法 通常情况下八大处法耳廓再造的方法分为三期.第一期:乳突区皮肤扩张器置入、皮肤扩张;第二期:耳廓再造:扩张器取出、耳垂转位、扩张皮瓣转移、颞筋膜软组织瓣形成、自体肋软骨采集、分根利用法耳支架制作、耳支架移植及创面封闭;第三期:耳屏形成、耳甲腔形成、再造耳形态调整.结果 从2006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我科应用八大处法治疗526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廓5628只.随访时间1~10年.一期皮肤扩张手术术后并发症有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经处理后不影响二期手术.二期5202只耳术后恢复良好(92.4%),具备耳廓的标志性结构;236只耳术后伤口有创面(4.2%),经换药后愈合,耳廓形态未受明显影响;108只小面积支架外露(1.9%),简单缝合伤口后愈合,再造耳外形轻度受损,三期手术时予以弥补;61(1.1%)只耳重度支架外露,采用轴形筋膜瓣修补,再造耳形态得以保全;21只耳支架感染(0.3%),再造耳形态大部丧失,进行了翻修手术.三期手术并发症罕见,主要为伤口延期愈合,经换药后痊愈.结论 八大处法耳廓再造在小耳畸形治疗中适应力强,针对小耳畸形合并的各种复杂畸形及颅面结构异常便于调整手术技巧;本组病例92.4%顺利获得标志性的耳廓结构;皮肤扩张手术及扩张过程需要花费2个月时间,期间医护人员和患者/监护人必须耐心细致的观察、治疗,以确保皮肤的顺利扩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肋软骨切取术后弹性胸带外固定对胸廓畸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肋软骨切取术后半年内通过坚持佩戴弹性胸带限制呼吸幅度,是否能够降低肋软骨切取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对肋软骨切取术后1年左右来院接受耳再造第三期手术的患者胸廓形态进行评估.统计并比较术后半年内是否坚持佩戴胸带,分别统计患者胸廓畸形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两者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共38例患者符合条件进入研究.按要求坚持佩戴胸带半年的患者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64.7%)低于未按要求佩戴胸带的患者(95.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10.9,95%CI[1.16,102.60],P=0.037.结论 坚持佩戴弹性胸带适当限制呼吸幅度,通过减小呼吸肌和胸腔负压对供区段的牵拉力,能够降低肋软骨切取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术后患儿疼痛管理护理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护理对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术患儿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7月收治132的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5年8~12月收治的122例患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手术前后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疼痛管理护理干预.采集两组患儿术后返回病房术后即刻、2、6、12、24、48 h的疼痛评分,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 干预组患儿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5.08%(116/1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111/1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5,P<0.01).结论 手术前后行疼痛护理干预能降低患儿术后疼痛感受,提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廓径线比值与男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胸廓径线比值与男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科收治男性PSP患者44名,对照组为同年龄段体检健康男性30名.采集胸部CT影像数据,用Mimics Medical 20.0软件完成肺与胸廓的三维重建,计算肺高度H;在胸骨柄第1肋软骨、胸骨角、隆突、胸骨体末端、剑突末端共5个层面分别测量胸廓最大横径T(内壁左右两侧最大距离),前后径D(所在平面的胸骨与脊柱间垂直距离).比较两组间扁平指数(flat index,FI=T/D),狭长指数(slim index,SI=H/D),上下径与横径比值(height transverse ratio,HTR=H/T).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数值进行PSP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对最大相关因素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间各径线比值有显著差异.按年龄段分层比较发现,PSP发生的最大相关因素为SI5(剑突末端层面),R=0.682,R2=0.465,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计算SI5与PSP发生的关系,发现其预测准确率为82.40%,OR值为276.49,95%可信区间是21.20~3606.67,P<0.01.结论 剑突末端平面的SI是PSP发生的最大相关因素.相较胸廓扁平程度,胸廓狭长程度与PSP具有更大相关性.剑突区域胸廓前后径偏小可能是PSP致病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小耳畸形的耳郭再造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成年小耳畸形患者的耳郭再造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85例成年小耳畸形患者,术前完善肋骨CT重建等检查,接受扩张器置入、肋软骨采集与支架移植、再造耳局部修整,共行三期手术.结果 本组85例患者术后再造耳的色泽、质地、相对位置和精细结构较好,形态较逼真、立体感强、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年见支架结构稳定,无变形和吸收现象出现.结论 成年小耳畸形耳郭再造术较复杂,通过术前CT评估肋软骨情况,应用扩张皮瓣结合改良后的支架雕刻拼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总结和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后乳突区全扩张法耳郭再造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皮肤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耳郭支架在耳郭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一期手术选择50 ml肾形扩张器埋置于残耳后乳突区皮下层次,注水总量约为60ml.注水完毕后维持扩张2周.二期手术通过胸部小切口采集肋软骨,雕刻形成三维耳郭支架,将扩张器取出后通过负压吸引完整包裹耳郭支架.结果 本组小耳畸形患者共17例,均完成50ml肾形扩张器埋置.扩张器注水时间为28~35 d,注水量为60~65 ml.扩张器维持扩张时间为12~16 d,维持扩张完毕,可见扩张皮肤质薄、血管丰富.再造耳郭形态逼真、立体感强,经长期随访支架稳定,无变形和吸收发生.结论 全扩张法耳郭再造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形态逼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