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伸肌支持带组织瓣在骨性磨损致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伸肌支持带组织瓣在骨性磨损致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2年3月,我们共收治16例因骨性磨损致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其中原发病为桡骨远端骨折10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骨质增生4例,均采用掌长肌腱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将伸肌支持带远1/2制成组织瓣作为"腱床"保护伸肌腱,避免肌腱再度受到磨损。结果: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10个月,伸指功能以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系统评估:优11例,良5例。无伸肌腱再发断裂;与健侧对比,无伸指肌力下降,无弓弦畸形等并发症。结论:伸肌支持带组织瓣作为"腱床"能隔离骨性磨损,有效保护伸肌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痛风致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痛风性腱鞘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我们共诊治5例痛风性腱鞘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8年,平均4.6年。手指屈伸功能基本正常,无复发及肌腱断裂。结论:熟悉痛风性腱鞘炎的临床特点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手术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手部损伤功能重建应用异体肌腱的长期随访结果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术后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我科应用异体肌腱二期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患者共36例57指,男26例,女10例;年龄6~64岁,平均40.7岁。拇指9例,示指15例,中指10例,环指12例,小指11例。屈肌腱29例46指,伸肌腱7例11指。患者均为二期修复重建,受伤至二期手术时间3~9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为急诊修复骨折及覆盖创面,其中屈肌腱多根缺损采用硅胶管道占位,术后逐渐加强锻炼强度。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因锻炼不当出现移植肌腱断裂,再次手术缝合;8例13指出现肌腱粘连行松解术。结果:术后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功能:优28指,良20指,可6指,差3指,优良率84.2%。结论:利用异体肌腱二期修复手部肌腱缺损、重建手部功能避免了自体肌腱移植,效果满意,值得应用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增压在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内增压在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使用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合并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损伤及肌腱、骨质外露共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6.3岁;修复小腿6例,足踝部4例,前臂5例,手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 ×12 cm~13 cm×30 cm。采用修薄ALTP修复创面,并在皮瓣移植时将皮瓣远侧的穿支血管与皮瓣内部自身血管蒂的1条分支进行吻合,以内增压的方式加强皮瓣远端血供。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除每1~2个月常规门诊复查外,还通过电话和微信进行随访,了解皮瓣成活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动脉或者静脉危象。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过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下瘀血肿胀,经过拆线、结扎皮下小血管、清除血肿、引流等处理后,创面一期愈合。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好。术后经过康复锻炼,关节活动度大部分恢复:腕关节伸屈范围60°~80°,掌指关节伸屈范围70°~80°,踝关节伸屈范围40°~60°。1例车祸轮毂伤致踝关节处伸肌腱断裂并大部分缺损的患者,在皮瓣覆盖创面6个月后行踝关节背伸功能重建及皮瓣修薄术。结论:在使用修薄ALTP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时,结合使用内增压能加强皮瓣远端血液供应,有利于减少感染和皮瓣边缘坏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拇指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在拇指深度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技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8例因电烧伤导致的拇指深度创面的患者,所有创面均为电烧伤的入口,术中彻底清创后见动脉、神经、肌腱、指骨、指骨间关节不同程度裸露或伴有缺损,缺损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予以结扎,指掌侧固有神经给予旷置,移植掌长肌腱修复拇长屈肌腱缺损,创面应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供瓣区移植腹股沟区中厚皮片封闭。术后1周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2 d观察足部供瓣区皮片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评估感觉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对掌、屈指功能,评估足部供瓣区瘢痕增生情况及供足站立、行走功能。结果:术后1周全部皮瓣均成活,术后12 d,16例患者足部供瓣区皮片全部成活,2例局部坏死,换药10 d后创面完全愈合;其中3例未移植肌腱患者于术后2个月发生拇长屈肌腱断裂,再次行掌长肌腱移植术,术后进行对掌、屈指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外观及质地良好,与拇指掌侧皮肤质地相近,感觉不同程度恢复,TPD为6~11 mm,拇指屈指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3例、良5例。足部供瓣区遗留轻度瘢痕增生,不影响供足站立及行走功能。结论:足底内侧皮肤与拇指掌侧皮肤质地相近,耐磨性能好,皮瓣携带神经,感觉恢复好,对供区损伤小,无明显后遗症,是修复拇指掌侧深度电烧伤创面的理想供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加长型万向锁定桡骨远端双柱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加长型万向锁定桡骨远端双柱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我们共收治22例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患者,骨折分型为Fernandez V型。其中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15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6例、骨缺损4例。所有骨折均使用新型加长双柱万向桡骨远端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骨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术后3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腕关节疼痛;术后半年采用X线Batra评分评估骨折复位优良率;末次随访采用DASH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3.3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时间为(11.0±2.3)周。术后6个月1例(4.5%)出现轻微影响生活的疼痛,VAS大于3;X线Batra评分为89.7±7.2,优良率100%。末次随访DASH评分为8.4±2.2,上肢功能均可满足日常生活要求。2例内固定术后引起伸肌腱断裂、腕管综合征(9.1%),骨愈合后去除内固定,缝合肌腱、松解神经后症状消失。结论:加长型万向锁定桡骨远端双柱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可有效维持骨折复位,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指腹缺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 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1月-2014年8月,采用 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16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27~4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9例,电锯伤3例,碾挫伤3例,撕脱伤1例;拇指12例,示指3例,中指1例;左侧6例,右侧10例;合并末节指骨骨折7例,示指屈指肌腱断裂1例。急诊予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断裂肌腱端端缝合;缺损面积为2.5 cm×3.0 cm~3.0 cm×4.5 cm,5~7 d后予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3.0 cm×3.5 cm~3.0 cm×5.0 cm;供区植皮覆盖。术后常规抗炎、防凝、解痉治疗,石膏固定3周,拆线后开始功能康复,并定期随访。 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时间3~8年,平均5.2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5例,良1例,TPD 4~7 mm,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供区植皮区无破溃,行走、穿鞋无障碍,步态正常。结论: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接近原拇、手指的指腹,是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一种较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Wide-awake屈肌腱修复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介绍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的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对8例(9指)屈肌腱断裂的患者,运用wide-awake技术行屈肌腱修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局部麻醉操作,术中、术后的疼痛度,术中评估出血情况及手指主动活动情况,术后早期、系统功能康复,TAM法评定手指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止血效果满意,不影响运动功能,局部麻醉操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VAS评分2~4分),术中无疼痛(VAS评分0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VAS评分1~8分)。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TAM法评定优5例(5指),良3例(4指)。结论: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安全有效,有利于评估术中肌腱缝合效果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5年2月—2023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2~55岁),采用皮瓣移植结合肌腱移植或吻合的方法修复创面。根据术后康复治疗介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每组12例。早期康复组患者于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由专科康复医师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康复指导。常规康复组患者于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且其康复治疗内容与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2周开始的康复治疗相同。2组患者均在院康复治疗至术后6周。观察术后6周内皮瓣血管危象及肌腱断裂发生情况。术后6周,采用徒手肌力测定法测量患手示指和拇指对捏力、侧捏力、三点捏力和握力;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法评定患手手指关节活动度,并计算优良比;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法对患手功能进行评分和评级。结果:术后6周内,仅常规康复组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二次手术探查及血管吻合后皮瓣成活;2组患者均未发生肌腱断裂。术后6周,2组患者患手示指和拇指对捏力、侧捏力、三点捏力和握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患手手指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为11/12,高于常规康复组的7/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患手功能评分为(90±6)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的(83±8)分( t=2.41, 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患手功能评级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 Z=2.04, P<0.05)。 结论:对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损伤患者于修复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可改善患手功能,但不会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伸肌腱急性闭合性断裂,左侧5指,右侧7指;拇指1例,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2例。经皮采用3-0肌腱缝线深浅绞索八针法缝合Ⅰ区指伸肌腱,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伸位,逐步加强患指屈伸运动。术后及随访参照Crawford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测量患指及对侧健指各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记录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参照美国手外科学会伸指肌腱修复评价系统根据TAM评价手指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1±0.2)min(范围18~25 min);术中仅有少量出血。术后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1)个月(范围6~14个月)。术后12例患者的锤状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按照Crawford法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11/12)。患指与健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82.11°±2.02°和84.09°±2.01°,伸直角度分别为-2.04°±3.01°和0.02°±1.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47,3.246; P=0.019,0.004)。患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1.02°±4.01°,近侧指间关节94.04°±2.11°,远侧指间关节83.01°±2.02°,TAM为265.05°±13.04°;健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3.01°±3.21°,近侧指间关节94.03°±3.07°,远侧指间关节85.02°±2.01°,TAM为269.02°±12.10°;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2例根据TAM系统评定: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2/12)。 结论:经皮八针法缝合能有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矫正锤状指,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