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妇脂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孕妇脂血标本生化检验时的影响及处理效果,分析高脂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高脂血症孕妇102例纳入高脂血症组,同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102例纳入健康组.将观察组血液标本采取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对比标本处理前后生化检验指标血肌酐(Cr)、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空腹血糖(FB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对比两组不良母婴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脂血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脂血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标本处理后Cr、ALP、CK-MB、FBG、AST和ALT水平均较处理前降低,且血TC、TG、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高脂血症组(23.5%)高于健康组(6.9%)(P<0.05),但不同孕期诊断高血脂症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脂血检测评估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特异性57.2%、敏感度90.3%,孕妇血脂水平与母体、胎儿不良结局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01).结论:孕妇脂血对其他生化检验项目均有影响,采用低温离心再处理有一定效果.存在脂血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Nox2、ATG7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7(ATG7)、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在新生儿窒息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75例新生儿窒息病儿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将病儿分为窒息心肌损伤组31例,窒息非心肌损伤组44例.同期选择5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量血清ATG7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x2水平,以Nox2/β肌动蛋白的灰度比值为Nox2表达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ATG7、Nox2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Nox2、ATG7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0.26±0.06、(4.83±0.61)ng/L]比较,新生儿窒息病儿血清Nox2(0.65±0.09)、ATG7[(21.04±3.66)ng/L]表达水平升高,且窒息心肌损伤组[0.85±0.11、(24.23±3.98)ng/L]病儿血清中Nox2、ATG7水平高于窒息非心肌损伤组[0.51±0.08、(18.80±3.43)ng/L](P<0.05);窒息心肌损伤病儿血清中Nox2、ATG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病儿血清中Nox2和ATG7表达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ox2、ATG7水平预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91(0.82,0.96)、0.89(0.80,0.95),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87.10%,特异度分别为84.09%、75.0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及其95%CI为0.92(0.84,0.97),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81.82%.结论 窒息心肌损伤病儿血清中Nox2、ATG7表达均上调,二者联合检测对窒息心肌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6 - 2020年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未成年人布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收治入院的未成年人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感染科确诊的150例未成年人布病患者,按临床分型分成急性组125例、慢性组25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组及对照组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结果:2016 - 2020年未成年人布病在同年总布病患者中占比分别为3.26%(37/1 136)、2.50%(28/1 119)、3.31%(36/1 088)、2.80%(35/1 250)、2.00%(14/701)。急、慢性布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6∶1.00(78/47)、1.27∶1.00(14/11);学龄期患病率最高[35.2%(44/125),44.0%(11/25)],婴儿期最低[2.4%(3/125)、0(0/25)];3 - 6月最常见[52.8%(66/125)、44.0%(11/25)];分布在齐齐哈尔市较多[19.2%(24/125)、28.0%(7/25)];易感因素以牛/羊接触最多[89.6%(112/125)、96.0%(24/25)],急性组出现罕见感染因素即哺乳期患病1例。两组出现4种典型症状的分别有32例[25.6%(32/125)]、8例[32.0%(8/25)]。早期发热体温,急性组以高热最常见[41.2%(47/114)];在两组关节疼痛患者中,膝关节痛最常见[50.0%(36/72)、60.0%(12/20)]。急性组出现骨骼肌肉疼痛比例高于慢性组(χ 2 = 4.57, P = 0.033),而慢性组出现乏力和关节疼痛比例均高于急性组(χ 2 = 4.49、4.41, P均< 0.05)。布病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57.3%(86/150),急性组占49.3%(74/150),慢性组占8.0%(12/150),其中感冒最常见,占38.0%(57/150)。急性组血培养阳性者比例(38.4%,48/125)明显高于慢性组(16.0%,4/25, χ 2 = 4.62, P = 0.038)。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的单核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比较,CRP、LDH均较高( P均< 0.01)。 结论: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核细胞、红细胞系、转氨酶、TP、ALB、心肌酶会发生显著变化,需定期监测并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布格替尼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布格替尼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7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以布格替尼为主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4.0版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 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 PRR)法进行布格替尼AE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 ROR≥2且 ROR的95%置信区间( CI)下限>1或报告数≥3、 PRR≥2且 χ2>4的AE定义为阳性信号,对得到的阳性PT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纳入分析的AE报告为1 564例,涉及672个PT,采用 ROR法和 PRR法分析,获得52个阳性PT,涉及16个SOC。报告数排在前10位的PT为疲劳、腹泻、恶心、咳嗽、血肌酸磷酸激酶异常、呼吸困难、头痛、皮疹、呕吐和高血压,均为说明书中常见AE;信号强度排在前10位的PT是垂体梗死、放射性坏死、淀粉酶升高、食管静脉曲张、早饱、脂肪酶升高、血肌酸磷酸激酶异常、肺毒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和光敏反应,其中排在第1、2、4、5、8、10位的PT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见记载。肺炎和间质性肺疾病为布格替尼严重AE,报告数分别为31和8例。52个PT中共有28个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涉及12个SOC。 结论:布格替尼的主要不良事件为腹泻、恶心、咳嗽、血肌酸磷酸激酶异常等,其严重AE如肺炎、间质性肺疾病均有报告,与药品说明书记载的常见不良反应一致。此外,布格替尼还可能导致垂体梗死、放射性坏死、肺毒性、光敏反应等,临床应予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 470 nm激光顺行法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1 470 nm激光顺行法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1 470 nm激光顺行法前列腺剜除术。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应激反应情况,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测定(Qmax)及残余尿测定(PVR)的差异;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80.2±23.5)min比(69.5±19.2)min],膀胱冲洗时间[(1.4±0.3)d比(1.7±0.4)d]、留置导尿管时间[(5.2±0.9)d比(6.2±1.1)d]及住院时间[(6.7±1.1)d比(8.3±1.6)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76、4.025、4.719、5.528,均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CK[(100.5±11.5)U/L比(86.5±9.2)U/L,(103.5±15.4)U/L比(87.3±9.9)U/L]、CRP[(14.5±2.9)mg/L比(12.5±2.5)mg/L,(16.3±3.1)mg/L比(12.6±1.9)mg/L]、皮质醇[(285.2±45.6)ng/mL比(235.6±36.5)ng/mL,(310.2±55.6)ng/L比(241.6±43.2)ng/L]及肾上腺素水平[(57.8±8.7)pg/mL比(51.5±7.8)pg/mL,(62.5±9.9)pg/L比(50.9±8.9)pg/L]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377、6.478、3.504、5.125、5.696、6.752、3.617、4.992,均 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CRP、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45、2.332、2.392,均 P<0.05)。术后,两组IPSS评分[(7.5±1.6)分比(24.2±6.8)分,(7.7±1.9)分比(23.8±7.6)分]、QOL评分[(1.4±0.5)分比(5.0±0.6)分,(1.6±0.6)分比(4.9±0.7)分]均显著降低,Qmax[(21.7±3.5)mL/s比(7.5±2.1)mL/s,(22.1±4.3)mL/s比(7.8±2.5)mL/s]显著升高,PVR[(28.6±7.2)mL比(111.2±26.5)mL,(29.3±8.1)mL比(114.5±32.5)mL]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037、14.251、30.920、27.528、23.338、22.527、20.178、21.852,均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 470 nm激光顺行法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可靠,患者应激反应小,术后恢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HMGB1/NF-κB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来源外泌体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购买ASCs细胞株、心肌H9c2细胞株,培养并鉴定ASCs并分离外泌体;培养心肌H9c2细胞并建立H/R损伤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外泌体+H/R组。为验证HMGB1/NF-κB途径在外泌体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H9c2细胞被分为Ad-NC组、Ad-NC+H/R组、Ad-NC+H/R+外泌体组、Ad-HMGB1+H/R+外泌体组。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磷酸肌酸激酶( creatine phosphate kinase,CP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HMGB1、NF-κB表达水平。结果:透视电镜及特异性蛋白CD9与CD63检测显示成功获得了ASCs并分离外泌体。外泌体2 μg/mL及细胞培养48 h分别为本研究的ASCs来源外泌体浓度及培养时间。与对照组、H/R+外泌体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培养基中LDH、AST、CPK、IL-1β、TNF-α、MDA的含量明显增加,细胞中HMGB1、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64.81、81.38、77.38、94.71、53.82、71.38、49.57、29.59、41.38, P值均<0.05)。过表达HMGB1后,Ad-NC组、Ad-NC+H/R组及Ad-HMGB1+H/R+外泌体组细胞中HMGB1和NF-κB的表达水平较Ad-NC+H/R+外泌体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2±0.07)比(0.93±0.17)比(0.78±0.14)比(0.34±0.08),(0.48±0.08)比(0.84±0.15)比(0.89±0.17)比(0.37±0.06), F值分别为83.91、77.59, P值均<0.05]。与Ad-NC+H/R组比较,Ad-NC组、Ad-NC+H/R+外泌体组及Ad-HMGB1+H/R+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培养基中LDH、AST、CPK的含量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71.85,103.85,88.47,115.49, P值均<0.05];Ad-NC+H/R+外泌体组细胞存活率较Ad-HMGB1+H/R+外泌体组明显降低,培养基中LDH、AST、CPK的含量则较之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25±9.77)比(53.23±8.12),U/mL:(367.68±61.32)比(603.38±87.67),U/mL:(26.34±5.18)比(40.38±9.12),U/mL:(2.46±0.57)比(5.22±0.74), P值均<0.05]。与Ad-NC组比较,Ad-NC+H/R组、Ad-NC+H/R+外泌体组及Ad-HMGB1+H/R+外泌体组细胞培养基中IL-1β、TNF-α、MDA含量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g/mL:(1.77±0.35)比(5.45±0.89)比(2.67±0.42)比(5.08±0.77),ng/mL:(3.56±0.73)比(9.23±1.18)比(5.24±0.87)比(8.62±1.09),μmol/mL:(0.91±0.14)比(2.15±0.45)比(1.31±0.27)比(1.89±0.29), F值分别为91.58,83.58,64.84, P值均<0.05]。 结论:ASCs来源外泌体具有减轻心肌细胞H/R损伤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抑制HMGB1/NF-κB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孕前优生平台的育龄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筛查模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平台中建立育龄期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致病基因携带者筛查模式,提高携带者的检出率。方法:应用速率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血清酶学检测,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杭州市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61 870名育龄女性进行肌酸磷酸肌酶( creatine kinase,CK)测定,针对CK高于阈值(≥200 U/L)者及有DMD家族史女性进行 DMD基因检测。对确诊的携带者进行遗传咨询和随访。 结果:通过对61 870名育龄女性CK检测,确定CK酶增高人数1078人,复查率57.33%(618/1078);对复查检测结果异常的120人进行基因检测,其中6人确定为 DMD致病基因携带者;DMD家族史者基因检测33人,确定 DMD致病基因携带者13人;筛查出1例DMD胎儿,经遗传咨询后孕妇选择终止妊娠。 结论: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为主体,利用CK检测筛查 DMD基因携带者是降低DMD患儿出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MD基因新变异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 男,汉族,11月龄,半月前因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转氨酶升高,我院多次生化检测均提示磷酸肌酸激酶异常增高,最高达9514 U/L。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父母系非近亲结婚,其母孕期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6℃,脉搏121次/分,呼吸23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可,呼吸平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身长70 cm(正常低限),体重9.5 kg(正常范围),外貌无畸形,智力及认知发育未见明显异常。两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无压痛,肝右肋下刚及,质软,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异常包块。脊柱及四肢未见畸形、关节活动自如,肌力及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腓肠肌肥大,目前可扶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竹节参总皂苷调控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竹节参总皂苷(TSPJ)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1: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低剂量组、TSPJ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Met),每组各10只。实验2: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TSPJ+AMPK激动剂AICAR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CM模型。各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及糖脂代谢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丙二醛、活性氧簇(ROS)及Fe 2+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铁死亡、铁自噬以及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均显著降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增加,血清LDH、cTnI、CK-MB升高,心肌组织SOD、GSH降低,丙二醛、ROS和Fe 2+增加,转铁蛋白受体1(TFR1)、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LC3-II/LC3-I、Beclin-1、磷酸化AMPK及磷酸化ULK1表达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磷酸化mTOR表达水平降低。与DCM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TSPJ组相比,AMPK激动剂AICAR能够逆转TSPJ对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及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作用。 结论:TSPJ能够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介导的铁自噬抑制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改善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误服硝氯酚中毒死亡3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例1,男,5岁1个月。以“误服硝氯酚片4 d”于2020年2月3日入院。4 d前患儿误服硝氯酚10片(规格100 mg/片),服药1 h后出现恶心、呕吐,伴脐周疼痛,持续2~4 min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等对症治疗。治疗3 d后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偶有腹痛,出现精神差,住院期间查肝功提示丙氨酶氨基转移酶64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 025 U/L;肌酸激酶23 34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 159 U/L。因病情重,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0 ℃,脉搏155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59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19 kg,嗜睡状,颜面稍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红润,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55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min。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克氏征均阴性。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8×10 9/L、中性细胞计数8.2×10 9/L、血红蛋白浓度110.0 g/L、血小板计数260×10 9/L;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总蛋白53.7 g/L、白蛋白31.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93.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 574.0 U/L,肌酸激酶22 0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7.0 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立即予再次洗胃,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多烯磷脂酰胆碱、肌苷片、葡醛内酯片保肝、甘露醇减轻脑水肿、头部亚低温治疗,行血液灌流2次治疗。入院4 h后患儿出现发热伴大汗淋漓,体温最高达39.5 ℃,精神极度萎靡,同时伴有四肢关节疼痛,肌肉酸痛。6 h后患儿出现昏迷,昏迷评分7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入院11 h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屈曲、僵直,立即高质量心肺复苏,静推盐酸肾上腺素,同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涌出大量鲜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