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源性淋巴漏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例胆囊切除术后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合并肝硬化,表现为术后新发腹水。腹水中含有肝脏淋巴系统产生的淋巴液和少量乳糜,表现为低甘油三酯(<1.25 mmol/L)。淋巴管造影均未见造影剂向腹腔漏出,均存在胸导管乳糜回流入血异常。1例行单独胸导管探查痊愈;3例胸导管探查+开腹结扎、封堵淋巴管漏漏点,其中2例痊愈,1例腹水控制。本研究显示肝源性淋巴漏应进行专业的淋巴系统影像评估,有助于诊治。早期积极手术,改善淋巴回流,结扎、封堵漏点,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水与肠道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形成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的疾病。现有的腹水病因和分类中,主要以心源性腹水、肝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等为主。单就消化系统而言,不同消化系统器官疾病也会因为不同的病理机制产生不同性质的腹水。因此,腹水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是临床一大难点。目前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总结较少,笔者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和资料,对与腹水相关的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和累及肠道的全身性疾病进行总结,以此为消化内科医师对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癌细胞来源LC3B阳性的细胞外囊泡诱导CD8 +T细胞耗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来源分泌型自噬体,即一群表达自噬标志LC3B的细胞外囊泡(LC3B + extracellular vesicles, LC3B +EVs)对CD8 +T细胞功能耗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LC3B +EVs和PD-1 +CD8 +T细胞比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在αCD3/CD28和IL-2培养条件下加入LC3B +EVs或经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封闭抗体封闭后的LC3B +EVs体外诱导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PD-1 +CD8 +T细胞和IFN-γ +CD8 + T细胞比例以及上清中IL-2、TNF-α和IFN-γ的浓度。 结果:肝癌患者血浆和腹水中LC3B +EVs及表达HSP90α的LC3B +EVs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癌性腹水组,且与PD-1 +CD8 +T细胞耗竭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HSP90α +LC3B +EVs。另外,体外人肝癌细胞来源的LC3B + EVs可以诱导CD8 +T细胞耗竭,当采用HSP90α封闭抗体预封闭LC3B +EVs后,CD8 +T细胞耗竭比例显著降低。 结论:肝癌细胞来源LC3B +EVs通过膜结合型HSP90α诱导CD8 +T细胞功能耗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水与肝脏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源性腹水是常见的重要临床问题,随着液体活体组织检查、第二代测序技术等方法的研发,以及新型利尿剂、腹水引流泵、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治疗手段的使用,肝源性腹水从机制到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进展迅速。现概述肝源性腹水的产生机制和腹水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针对肝源性腹水低盐饮食、利尿剂使用、难治性腹水治疗新理念等临床关键点进行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 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 of glycosylation caused by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the COG6 gene, COG6-CDG)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 COG6-CDG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先天性糖基化障碍ⅡL型、先天性糖基化缺陷ⅡL、 COG6、 COG6-CDG、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typeⅡL、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ⅡL"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收录的文献。总结 COG6-CDG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 结果:(1)临床资料:患儿为男婴,胎龄27周 +5,出生体重1 180 g,生后59 d入院,主要表现多系统受累,包括不明原因进行性肝脾肿大伴黄疸、腹水,血小板持续低下,小头畸形、四肢张力低,皮肤少汗、角化过度,反复发热、感染、低血糖,合并心、胃肠道、肺、肾、眼底、凝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转入本院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输注血制品等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患儿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于生后192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发现 COG6基因(NM_020751.2)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外显子7存在c.662C>T(p.T221M)错义突变,来源于母亲;外显子5存在c.443T>C(p.I148T)错义突变,来源于父亲。这2个突变均未在人类基因突变库中收录,为未报道的新突变。(2)文献复习:共检索到8篇相关文献。文献报告的20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合并肝脏、心脏、胃肠道、血液、免疫、牙齿和骨骼等系统功能异常,且均有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落后,9例至文献报道时已死亡。文献共报道了11个基因突变位点,深度内含子c.1167-24A>G的剪接突变最多(7例),其次分别是c.1646G>T(4例)和c.511C>T(3例)。 结论:COG6-CDG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总体临床预后不良,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本例的基因突变为c.662C>T(p.T221M)和c.443T>C(p.I148T)复合杂合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拓宽了 COG6基因的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ROC基因新发突变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所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所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基因结果以及治疗过程,并对2010年1月以来国内外报道的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文献复习,总结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本例患儿出生即出现典型的皮肤紫癜,范围逐渐扩大,D-二聚体明显升高,脑室旁出血,蛋白C活性仅为10%,基因检测提示 PRO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来自父亲的c.796+1(IVS8)G>T以及来自母亲的c.263-1 (IVS4)G>C。给予输注血制品及肝素抗凝治疗皮肤紫癜反复,最终放弃治疗。文献报道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国内外共报道基因诊断明确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37例,几乎所有患儿(36例,97%)均发生皮肤暴发性紫癜,半数(18例,50%)发生颅内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落,其他表现如脑积水、肝脾大伴腹水、肠穿孔、肾静脉血栓、肾积水及肾衰竭等相对较少。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支持、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新鲜冰冻血浆或外源性蛋白C浓缩物替代以及肝移植。 结论: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引起的暴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广泛静脉血栓,以皮肤表现为主,治疗主要为蛋白C的替代治疗,但治疗效果差,预后严重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梁尘格等通过观察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疗效,目的是为此类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循证依据,结果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影响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病毒学应答及生物化学应答(梁尘格等,第113~117页)。刘丽萍等通过观察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恩替卡韦经治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且可以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和减轻纤维化程度。48周后续用恩替卡韦和48周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是低病毒血症患者96周HBV DNA未转阴的预测因素(刘丽萍等,第118~125页)。尚梦月等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并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代谢紊乱易发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HBV病毒因素、肝脏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组织脂肪变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尚梦月等,第126~132页)。柯若曼等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L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且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L1水平与HBsAg正相关,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路活跃是慢性乙型肝炎不能像慢性丙型肝炎一样被根治的重要原因,HBsAg持续存在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路活跃的重要机制(柯若曼等,第133~137页)。CD100的活性形式是sCD100而非mCD100,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存在sCD100和mCD100表达失衡,sCD100可增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CD8 +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潜在治疗靶点之一(侯环荣等,第138~146页)。肝硬化患者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治疗的出血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国内鲜有文献报道。崔浩等研究肝硬化患者胃肠道息肉切除伴出血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与非肝硬化人群比较,行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时发生出血的风险更高。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B级或C级、息肉位于胃部、合并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高危因素的肝硬化患者,应列为内镜下息肉切除的相对禁忌证(崔浩等,第147~154页)。林鹏等认为,当肝癌复发符合米兰标准时,补救性肝移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肝源紧缺的情况下,再次肝切除和局部消融是复发性肝癌合适的治疗方案(林鹏等,第155~160页)。杨婷等研究结果显示国产钆塞酸二钠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诊断有效性(杨婷等,第161~167页)。Crigler-Najjar综合征II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性疾病,其特征为非溶血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罗磊等报道了3例由UGT1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Crigler-Najjar综合征II型患者,并对其家系进行深入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UGT1A1基因3位点复合杂合致病性突变(c.-3279T > G,c.211G > A和c.1456T > G)(罗磊等,第168~173页)。艾馨等认为,CXCR1/CXCL8轴可调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核因子-κB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有关(艾馨等,第174~180页)。赵添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自发性门体分流道栓塞或者限流对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症状有效且安全(赵添等,第181~185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前期:一个肝硬化病程进展的特定阶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优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管理,本文提出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前期(PcPH)”的概念。PcPH是肝硬化病程进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以出现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为起点,以发生高危食管胃静脉曲张或任一失代偿事件(包括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为终点。定义PcPH有利于肝硬化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同质化管理,有利于慢性肝病患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危害的关注及其科普宣传教育,有利于肝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体系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POEMS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中年女性,以腹水为首发临床表现,入院后行肝活检、门静脉压力测定、骨髓穿刺、免疫固定电泳等系列检查,排除肝源性、肾源性、心源性、肿瘤性、风湿等疾病所致腹水, 最终结合患者既往表现及生化检查等指标,诊断为POEMS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巢透明细胞癌合并Trousseau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49岁。2020年6月19日因盆腔包块3年余入院。患者自述3年前发现下腹部包块,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卵巢囊肿,建议手术,患者拒绝治疗,之后亦未定期复查。2020年4月16日,患者因急性脑梗死( 图1)于我院行急诊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鼻支架取栓术,过程顺利,术后抗凝治疗。住院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持续10余天,病情稳定后收入妇产科进一步诊治。既往史:孕2产1,剖宫产1次,48岁绝经,绝经后有潮热盗汗。家族史:母亲因肝癌病故,具体不详,哥哥、姐姐及父亲体健,否认其他疾病家族史。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有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轻度糜烂样改变,无举痛;子宫前方扪及胎儿头大小肿物,质韧,与宫体分界不清,无压痛;宫体及双侧附件触诊不清,无压痛。4月23日行全腹CT平扫+增强示,脾梗死;双肾斑片状低强化区,考虑为缺血改变,右侧肾动脉起始处狭窄;子宫稍高密度灶,考虑为肌瘤;右侧附件区囊实性病灶,考虑为卵巢来源浆液性囊腺癌或交界性囊腺瘤( 图2)。5月9日头颅CT平扫示,左颞叶、两侧顶叶及右侧枕叶多发梗塞灶,与4月16日头颅CT图像对比,原来的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左侧颞叶血肿基本吸收。5月12日3.0T盆腔MR平扫+增强示,腹盆腔巨大占位,考虑为右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腹膜转移可能,子宫肌瘤,盆腔少量积液( 图3)。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为69.3 U/ml,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为44.42 U/ml。超声检查示,双下肢广泛动脉血栓形成,双侧颈动脉、足背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围手术期血栓及出血风险大,故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患者双下肢穿弹力袜。6月25日经腹行全子宫并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盆腔腹膜多点活检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右侧附件)卵巢浆液性肿瘤,符合浆液性癌。术中未见明显腹水,腹腔冲洗液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术后予预防感染、补液营养支持、抗凝等治疗。术后常规病理诊断:(右侧附件)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 OCC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3:CK7(-)、CK20(-)、EMA(+)、ER(-)、PR(-)、WT-1(-)、p16(+,局部)、p53(+,个别)、Ki-67(+,30%)、calretinin(-)、CA125(+,灶)、Napsin A(+,局部)、CD15(+,灶)、P504s(+,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2天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术后第6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尿管。出院时伤口愈合良好,无不适症状。随访至2022年3月未见复发转移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