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自身免疫与女性生殖及辅助生育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状腺自身免疫以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为特征,是育龄女性常见疾病。近年来,有关甲状腺自身免疫与妊娠结局的研究结果具有争议。为此,本文就甲状腺自身免疫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生理、不良妊娠结局、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以及补充左甲状腺素是否能够改善甲状腺自身免疫的不孕症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痛经、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和不孕等。近年来随着ADS确诊患者的年轻化及生育政策的调整,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以其非侵入性、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较好地保留了子宫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在保留生育功能的ADS治疗中展现出优势。HIFU消融治疗明显改善ADS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结局,提高HIFU消融治疗ADS病灶的消融率更有益于上述结果。此外,HIFU消融相较其他微创治疗在保护生育力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围绕HIFU消融治疗ADS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总结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避孕药具应用现状及其时间、空间和人间分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避孕药具的应用与人口发展和健康密切相关,了解我国避孕药具应用现状及其在时间、空间和人间变化趋势是避孕政策制定和避孕技术服务的基础。本文对国家卫生健康年鉴以及国家权威多中心大样本计划生育调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综合避孕率在缓慢下降,其中以绝育术和宫内节育器为主的长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和构成比大幅下降,以避孕套为主的短效避孕措施比例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短效避孕药具构成比以及人工流产活产比均显著升高。半数以上产后和人工流产后妇女以及未婚女性以避孕套为首选。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和计划生育行业组织出台相关政策和服务指南,引导和推广长效避孕药具在我国的应用;建议由国家避孕药具管理中心与药具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为各省市避孕药具政府采购获取最优的价格和最佳的避孕产品;建议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中,将未婚育龄人群纳入国家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化且病因不明,受表观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人体健康的维持,肠道菌群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PCOS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人类和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变化与PCOS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与PCOS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及痛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疾病分期及痛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经腹腔镜诊断的82例内异症患者,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痛经评分,依据腹腔镜下所见病灶范围及特征,进行修正内异症分期法(r-AFS)评分及分期,同期选取妇科体检未发现异常的育龄期妇女7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BDNF水平,并分析内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痛经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内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1 082±4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49±30)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血清BDNF水平在r-AFS Ⅲ~Ⅳ期患者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1 164±389)ng/L比(791±218)ng/L, P<0.001];BDNF水平与痛经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r=0.682),中重度痛经患者显著高于无痛经和轻度痛经患者[(1 292±43)ng/L比(718±36)ng/L, P<0.001]。 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其临床分期和痛经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子宫肌瘤化学消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由增生的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文献报道育龄期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高达70%~80% [1-2],其发病可能与女性激素依赖有关。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并无自觉症状,约30%患者可出现腹部或阴道内包块、月经量增多、继发性贫血、不孕、流产、肌瘤压迫症状,以及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肌瘤变性引起的腹痛、感染等,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NA-17~92基因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以卵巢的多囊样改变、雄激素过多和排卵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已有大量研究证实,miRNAs在PCOS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17~92基因簇是一个包含多顺反子簇的miRNA家族,最初被认为是癌基因,后来被证实可触发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新近研究显示,miRNA-17~92基因簇可通过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的功能而在PCO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17~92基因簇在PCO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途径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孕妇诊治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抗-HCV阳性孕妇资料。据资料不同采用 t检验、 χ2检验、校正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46例抗-HCV阳性妇女孕前已明确感染者80例,其中HCV RNA阳性率85%,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妊娠者仅16例;通过妊娠期产检发现HCV RNA阳性166例,HCV RNA阳性率为81.93%。感染途径与出生队列的关系中,各段出生队列抗-HCV阳性孕妇传播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5.6, P<0.001);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经吸毒感染构成比降低( P<0.001),针刺感染( P=0.043)、婴幼儿期住院史的构成比升高( P=0.005)。抗-HC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中,HCV RNA<5.0 E+02 IU/ml与≥5.0 E+02 IU/ml组比较显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χ2=4.73, P=0.030)、妊娠高血压疾病( χ2=8.65, P=0.003)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治疗策略的数据分析显示产后第1年治疗率最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26, P=0.004)。 结论: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抗-HCV筛查率较低,孕期HCV筛查应作为重要的补充,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产妇产后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视产后1年内的管理,能显著提高育龄女性患者的治疗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液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育龄妇女并可能导致不孕的慢性妇科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可用于评估该疾病的技术方法缺乏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然面临困难。蛋白质组学不仅可以从生理、病理学角度研究疾病,而且对于认识疾病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蛋白质及其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卵泡液是人体中由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等产生的含有多种蛋白质的一种重要分泌物,因此本综述从对卵泡液中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来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管理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癫痫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约40%的女性癫痫患者处于育龄期。与男性患者相比,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面临更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还需承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负担。关于妊娠时机、抗癫痫药物的致畸风险、选药方案和母乳喂养等一系列问题也时常困扰育龄期女性患者。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撰写《中国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管理指南》,旨在为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