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的《疫喉浅论》辨治猩红热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清代喉科医家夏云治疗猩红热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 手工检索夏云所著《疫喉浅论》中治疗猩红热的内服与外用方剂,分别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统计分析、关联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挖掘内服与外用方剂中药物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合规律.结果《疫喉浅论》中共有 64 首猩红热治疗方,其中内服方剂 41首,外用方剂23 首.内服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玄参,药物功效以疏散风热为主,药物气味归经以寒性、甘味、肺经药多用,常用药对为地黄-麦冬,通过聚类分析得出 3 类内服核心处方.外用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冰片,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药物气味归经以寒性、苦味、肺经药多用,常用药对为硼砂-冰片,通过聚类分析得出 3 类外用核心处方.结论《疫喉浅论》中治疗猩红热的内服、外用方剂均反映了夏云对猩红热病因病机及病位的认识,体现了其"清透化毒凉营泄热"的治疗原则,可为当今猩红热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自建库来至2024年3月25日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收录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分析符合筛选标准的复方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等;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药对和药物组合.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451首,涉及685味中药,总用药频率4469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金银花、炙甘草、连翘、黄芩、板蓝根、薄荷等;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归经多归肺经;核心药物组合有金银花-连翘-炙甘草、连翘-牛蒡子-金银花等,得到了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核心药对及常见药物组合.结论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多用苦寒之品,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疏散风热、解表散寒、化湿醒脾、益气固表等治法,核心药对及药物组合的挖掘为更好地治疗流行性感冒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敏感性皮肤的中医辨治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7/27
敏感性皮肤发生率较高,国内女性敏感性皮肤发生率在15.93%,男性为8.62%.本文分析了敏感性皮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介绍了肺经风热、肝经湿热、脾虚湿蕴、肝郁血燥、阳虚水饮五型及相应治则、方药,中药湿敷、中药膏/油外用、中药提取物护肤品的应用及体针、放血治疗方案.认为本症可通过中医内服外治联合的方案,以取得促进皮肤屏障修复、降低神经血管高反应性、控制炎症反应、提高皮肤耐受性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与网络药理学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研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成方制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率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算法功能,探析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配伍原则、组方规律及新方组合,并提取核心用药;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证治规律研究中所筛选的主要中医疾病进行生石膏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50条含生石膏成方制剂,涉及肺咳、肺炎喘嗽、感冒等中医疾病24种,痰热壅肺、肺经风热、热毒内盛等适宜证型22项,生石膏、甘草、黄芩、杏仁、麻黄等中药170味,同时提取"生石膏-甘草""生石膏-黄芩"等核心药对4项,"生石膏-五味子-枳实-桔梗-桑白皮"等新方组合7条,以及"生石膏、麻黄、甘草、杏仁、黄芩、桔梗、陈皮"等核心用药6组;并筛选获得ALB、IL-1B、1L-6等"生石膏-主要中医疾病"交集靶点18个,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主要信号通路3条.结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主要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化裁,其机制可能与生石膏抑制TNF、IL-17、HIF-1等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反应过程,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健康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数据提取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B患者病历资料.经筛选后,将处方中药录入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基于Lantern5.0软件对频率>6%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学习,得到隐变量及显变量,对模型进行诠释.利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将频率>6%的中药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点,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医药治疗CB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例3 410例,涉及中药423味,累计用药82 766次,其中频率>6%的中药109味,累计频次为69 845,频次前5位中药依次为川贝母、茯苓、白术、紫菀、陈皮,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偏温、寒、平,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归肺经、脾经、肝经、胃经.隐结构模型分析得到隐变量49个、隐类149个,结合专业知识推断得到10个综合聚类模型,21个核心方剂,如桑白皮汤、血府逐瘀汤、小青龙汤、二陈汤、沙参麦冬汤、六味地黄丸、银翘散、止嗽散、玉屏风散、血府逐瘀汤合导痰汤等,推断CB证候有痰热郁肺证、气滞血瘀证、寒饮射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肾阴虚证、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41条,其中二项强关联规则5条,三项强关联规则36条,置信度较高的为防风+黄芪→白术、防风+党参→白术、党参+陈皮→白术等,提升度较高的为柴胡+桑白皮→黄芩、紫苏子+射干→川贝母、苦杏仁+清半夏→陈皮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CB以化痰止咳平喘为主,且常用活血化瘀法以助化痰,并注重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等法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某儿童医院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用药特点、组方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安徽省儿童医院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医院中成药目录中治疗感冒类中成药的组方信息进行挖掘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 48 种中成药,证型以风热感冒为主,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黄芩、连翘、甘草、金银花,性味以寒、温、平及苦、甘、辛为主,大多归于肺经;用药模式中发现 7 组药对和 8 组关联规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到 2 组核心组合和 3 种潜在新方.中成药处方常见问题为重复给药和适应症不适宜.结论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的证型大多为风热感冒,功效以清热解表为主,但在实际应用中处方仍存在不合理情况,建议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处方点评工作以规范临床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通窍散结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经风热型急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观察郭裕教授经验方通窍散结方超声雾化治疗儿童肺经风热型急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参照平行对照试验方法,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肺经风热型急性鼻-鼻窦炎患儿纳入观察.按治疗用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喷鼻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5d,采用MSS症状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MSS评分结果获得证实,对于儿童急性鼻-鼻窦炎的治疗,中药雾化治疗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都有效.在对比VAS评分时,在治疗周期结束时两组患儿的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的满意度的影响明显提高.结论 用通窍散结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性,并且两种疗法的耐受性都很好.但与西药治疗相比,用中药超声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可使在患者接受度、治疗满意度上更胜一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从五脏论治小儿湿疹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湿疹是小儿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患,易反复发作,病势迁延难愈.基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理论,可从外在表现剖析内在脏腑之病机,并立足五脏以疗根本.从五脏辨析小儿湿疹之病机,可责之于肺经风热侵袭肌腠,心火脾湿浸淫肌肤,肝肾阴亏、血虚风燥肌肤失养.针对病机,可相应地治以清肺疏风、祛湿止痒,泻心健脾、分消湿热,滋补肝肾、养血祛风,验之临床,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邱克宁教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9/16
邱克宁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病与肺、脾、肝有关,兼有湿、热、痰、瘀,内外合邪,合而为病,发于肌肤.提出痤疮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肺经风热、肝郁气滞、脾虚湿热、痰瘀内阻.临床上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以清泻肺热、疏肝解郁、健脾祛湿、解毒化痰散瘀为主,同时倡导联合痤疮膏及养颜消风止痒膏内外结合治疗痤疮,同时配合中药面膜、中药外洗、中药涂擦等辅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特色及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观察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治疗玫瑰痤疮女性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脉冲光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强脉冲光组治疗第0周、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进行双波长强脉冲光照射治疗,中药组服用清肺凉血方,联合组在强脉冲光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清肺凉血方;疗程为8周.采用玫瑰痤疮观察指标评分表评价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和IL-37含量.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强脉冲光组的71.4%和清肺凉血方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灼热、干燥等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低于中药组,而灼热及干燥评分低于强脉冲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IL-17和IL-3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7和IL-37水平低于强脉冲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可以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7及IL-37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