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CD11b受体 68Ga生物正交点击化学预定位分子探针的制备及结肠癌模型鼠显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一种针对整合素αM(CD11b)受体的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十一聚乙二醇-1,2,4,5-四嗪/CD11b抗体片段-反式-环辛烯[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并通过microPET显像探讨其作为CD11b受体靶向分子探针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膜表面CD11b受体的表达情况。将CD11b抗体与TCO连接,并通过酶切法得到anti-CD11b-F(ab′) 2-TCO。对配体NOTA-Polypeptide-PEG 11-Tz进行 68Ga标记,检测标记率以及放化纯。进行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建立CT26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进行预定位生物分布以及microPET显像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验证肿瘤微环境中CD11b +细胞的浸润情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CD11b受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成功合成anti-CD11b-F(ab′) 2-TCO。放射性配体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标记率约为94.6%,比活度为7.0~7.4 MBq/μg,放化纯大于95%。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证实该分子探针与CD11b受体有较好的靶向性。生物分布及显像结果示,在预定位4、12以及24 h时间间隔下,模型鼠肾放射性摄取较高,表明分子探针通过肾代谢;肿瘤/肌肉比值为9.23±1.45、12.53±1.36和10.74±1.11( F=848.8, P<0.05);在预定位12 h注射放射性配体后1 h显像,肿瘤与非靶器官对比度最佳:肿瘤标准摄取值(SUV)为0.67±0.12,肌肉SUV为0.09±0.0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T26结肠癌微环境中浸润了大量CD11b +细胞。 结论:成功合成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该标记物对CD11b阳性结肠癌具有较强的靶向能力,有望用于靶向CD11b受体的体内示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的疗效及预后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5例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的儿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转归,初步评价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风湿科明确诊断并完整随访的难治性SLE患儿1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时期(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6个月和12个月)患儿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医师整体评估(PGA)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判断贝利尤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 ± s表示,计量资料两样本比较采用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儿男女比例为3∶2,起病年龄(7.93±4.99)岁;基础治疗时间4个月~5年1个月;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要靶器官损害者8例,持续1年以上低补体血症为主者2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者2例;合并抗磷脂综合征2例;婴幼儿早发型SLE 1例。其中1例LN患者合并神经精神性狼疮及双膝关节股骨头远端梗死、3例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及髋关节梗死。患儿均经规范传统治疗诱导缓解3个月及以上,维持期存在疾病活动度轻-中度活动,糖皮质激素减药困难。应用贝利尤单抗基线时,SLEDAI-2000评分4~13分;PGA评分1~2.50分。基础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片)和抗疟药,依据靶器官损伤情况不同,同时应用环磷酰胺和/或雷公藤治疗。接受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后的药物安全性显示,本研究患儿中有1例治疗后4周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另外1例患儿于治疗后8周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分别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余13例患儿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后4周,SLEDAI-2000与PGA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DAI-2000 P=0.002;PGA P=0.006),临床无复发病例。1例家族性冻疮样红斑狼疮患儿,治疗2周后,皮疹明显改善,治疗8周后出现低热伴皮疹增多;治疗16周后,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 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儿童SLE临床有效,至今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但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长期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型谷氨酰胺酶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肾型谷氨酰胺酶(kidney-type glutaminase,KGA)在肝母细胞瘤中表达及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探究KGA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44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测序数据,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探究基因KGA在正常肝组织和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KGA的中位mRNA相对水平表达量将44例患儿分为两组,即KGA高表达组(mRNA相对水平>37.181)和低表达组(mRNA相对水平<37.181),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存差异。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基因KGA与患儿预后的关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GA在正常肝细胞株LO2以及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uH-6及HepG2中表达情况。分别用干扰小RNA和KGA抑制剂1(glutaminase-IN-1,GIN-1)处理HuH-6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G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检测(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及LO2细胞株相比,KGA在肝母细胞瘤中表达量显著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GA高表达组患儿无进展生存期更短( 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KGA是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HR(95% CI)为5.74(1.21~27.33), P=0.028]。RT-qPCR、蛋白质印迹法、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干扰KGA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GIN-1处理HuH-6细胞后蛋白质印迹法、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抑制KGA后肿瘤细胞生长能力降低。 结论:与正常肝脏相比,KGA在肝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且高表达的KGA与肝母细胞瘤不良预后相关,是HB患儿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抑制KGA后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拟靶向胆汁酸代谢组学筛选柴胡抗抑郁的活性部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研究柴胡Bupleuri Radix不同极性部位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干预作用和神经递质调节作用,筛选出最佳药效部位,并建立一种能够测定抑郁大鼠胆汁酸谱的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35mg/kg)组、柴胡低极性部位(15g/kg)组、柴胡中极性部位(15 g/kg)和柴胡高极性部位(15g/kg)组,每组9只,造模28d同时给药,动态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行为学变化;采用UPLC-MS测定血清中色氨酸(tryptophane,T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酪氨酸(tyrosine,Tyr)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serum bilirubin,TBIL)含量;采用ELISA测定盲肠内容物中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采用UPLC-MS/MS拟靶向代谢组学建立36种胆汁酸的拟靶向相对定量方法,测定盲肠内容物胆汁酸谱,并对组间胆汁酸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柴胡不同极性部位组和盐酸文拉法辛组均可回调CUMS引起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直立次数、水平穿越格数异常和血清中 Trp、5-HT、5-HIAA、NE、DA、Ach、GABA、Glu、Tyr 水平(P<0.05、0.01、0.001),且柴胡低极性部位回调效果最好.同时柴胡低极性部位可显著回调大鼠血清γ-GT活性及血清TBIL、盲肠内容物TBA含量(P<0.05、0.01);建立了 36种胆汁酸的拟靶向相对定量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胆汁酸谱分析表明,柴胡低极性部位可调节盲肠内容物胆汁酸谱,通过回调其中5种差异胆汁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石胆酸)发挥药效作用.结论 柴胡低极性部位为抗抑郁最佳药效部位,同时能够调节胆汁酸谱的代谢紊乱,发挥肝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乳酸脱氢酶基因调控对HEK-293细胞代谢和腺病毒生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减少乳酸积累一直是哺乳动物细胞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目标.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乳酸积累主要是2种代谢途径作用的综合结果:一方面,葡萄糖在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的作用下生成乳酸;另一方面,乳酸可通过乳酸脱氢酶B(LDHB)或乳酸脱氢酶C(LDHC)氧化为丙酮酸重新进入三羧酸循环.本研究综合评估了乳酸代谢关键基因调控对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s,HEK-293)细胞生长、代谢和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生产的影响,有效提高了HEK-293 细胞的HAdV生产能力,并为哺乳动物细胞的乳酸代谢工程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改造乳酸代谢关键调控基因(敲除ldha基因以及过表达ldhb和ldhc基因),有效改善了HEK-293 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效率,显著提高了HAdV的生产.与对照细胞相比,3 个基因改造均能促进细胞生长,降低乳酸和氨的积累,明显增强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效率,显著提高了HEK-293细胞的HAdV生产能力.ldhc基因过表达对HEK-293细胞的生长、代谢和HAdV生产调控最显著,最大细胞密度提高了约 38.7%,乳酸对葡萄糖得率和氨对谷氨酰胺得率分别下降了 33.8%和 63.3%,HAdV滴度提高了至少 16 倍.此外,相比于对照细胞株,改造细胞株的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成速率、ATP/O2 比率、ATP 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的比值以及还原型辅酶Ⅰ(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量代谢效率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的逍遥补肾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逍遥补肾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T)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对逍遥补肾方的成分靶点及HT的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靶点.随机将6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5只).高碘水喂养大鼠,联合多次甲状腺球蛋白注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硒酵母组和逍遥补肾组.硒酵母组给予硒酵母片水溶液[25.2 mg/(kg·d)],逍遥补肾组给予逍遥补肾方溶液[11.79 mg/(kg·d)],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收集粪便,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共获得逍遥补肾方治疗HT的6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和木犀草素;5个核心靶点,包括ALB、AKT1、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TP5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硒酵母组比较,逍遥补肾组ALB、AKT1、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5个共同差异代谢物,包括(4Z,7Z,10Z,13Z,16Z,19Z)-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S)-(+)-柠苹酸、2-酮-6-乙酰氨基己酸盐、烟酰胺和黄氧酸;涉及苯丙氨酸代谢、味觉传导、花生四烯酸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结论 逍遥补肾方可以从多靶点、多成分、多代谢物、多代谢通路对HT产生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109例为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患者,109例为肝硬化无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的结果,组间计量资料比较使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X2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门静脉血栓的发生与Child-Pugh分级(X2 =20.293,P<0.01)、脾脏切除术(X2 =11.869,P<0.01)、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t=3.125,P<0.01)、脾脏的厚度(t=2.283,P=0.024)、血红蛋白(t= -3.751,P< 0.01)、白蛋白(t= -3.924,P<0.01)、D-二聚体(t=5.861,P<0.0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t=3.110,P<0.01)有关,不受性别、年龄、族别、吸烟、病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胱抑素、血肌酐、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肽酶、脾静脉内径宽度、脾脏的长径、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两组患者发生腹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腹痛(X2 = 4.598)、发热(X2 = 7.72)、消化道出血(X2 =18.435)、原发性腹膜炎(X2 =16.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二聚体、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Child-Pugh分级、脾脏切除术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86、0.161、3.193、9.515),均 P<0.05).结论 D-二聚体、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Child-Pugh分级、脾脏切除术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合并PVT 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GM2在过敏性紫癜肾损伤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转谷氨酰胺酶2C多肽(TGM2)在过敏性紫癜(HSP)肾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P患儿(HSP组,20例)、HSPN患儿[HSPN组,20例,其中HSPN(Ⅱ,ISKD)4例,HSPN(Ⅲ,ISKD)12例,HSPN(Ⅳ,ISKD)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外周血有核细胞TGM2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SPN组患儿和对照组(5例)肾组织TGM2蛋白的表达.结果 HSPN组外周血TGM2 mRNA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HSP组(P<0.05),健康对照组和HSP组外周血TGM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和对照组肾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GM2的表达水平与HSPN病理分级严重程度有关联,即病理分级越重,TGM2的表达越强(P<0.001).结论 TGM2的表达与HSP肾脏损害有关,且与肾脏损害病理程度有关,TGM2可能参与了HSPN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型谷氨酰胺酶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型谷氨酰胺酶(GLS1)表达可能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相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GLS1在原发性肝癌(HCC)中表达的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本院HCC病理标本66例.2.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标本GLS1表达;细胞功能实验检测GLS1对肝癌细胞的影响.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COX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1.GLS1相关性分析:GLS1表达与TNM分期明显相关(x2=7.273,P=0.00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谷氨酰胺分解代谢促进鼻咽癌自噬和放疗抵抗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Gln)代谢与鼻咽癌放疗抵抗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建立肾型谷氨酰胺酶(GLS1)敲低的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6-10B及对照细胞系,脂质体转染技术建立GLS1过表达的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及对照细胞系;采用谷氨酰胺酶抑制剂BPTES抑制GLS1的活性;采用Gln/Glu及Glu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Gln代谢情况;体外放射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实验检测Gln代谢改变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采用Westem blot检测Gln代谢改变对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质粒转染LC3-EGFP后观察自噬荧光斑点.结果 Gln分解代谢降低后,体外放射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及细胞自噬水平降低;而分解代谢增加后,体外放射克隆形成能力增强,细胞凋亡降低及细胞自噬水平增加.结论 Gln分解代谢增强,激活鼻咽癌细胞自噬,增加鼻咽癌的放疗抵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