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作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已在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或原发性甲旁亢患者中引起重视,但其在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calcium and/or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CVI)所致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的患者中仍少有关注。人群中普遍存在CVI,长期CVI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分泌超过生理水平的PTH,使骨吸收、大量骨钙释放入血,在导致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形成转移性血管钙化或全身钙质沉着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多器官病变。早期的钙盐沉积经合理治疗多可逐步消退,而动脉中层钙化一旦发生不易消退,故临床对血管钙化和钙盐沉着应予以积极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治。对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和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PH 1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PH 1型患者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26~42岁(平均32.1岁),诊断年龄28~51岁(平均40.6岁)。7例患者均以肾结石起病,3例患者起病时发现肾功能不全,其中2例患者发现时即进行血液透析。就诊时的症状包括骨痛7例,关节疼痛或关节畸形5例,乏力5例,低血压3例,皮下结节2例。4例患者有家族史。7例患者血红蛋白60~114 g/L,白蛋白16.5~32.1 g/L,D-二聚体 2 230~12 781 μg/L。7例患者已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行透析年龄26~50岁(平均37.7岁),自起病至进入透析时长为0~20年(平均5.6年)。5例患者反复发生透析通路功能不良。3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前行肾移植,移植肾均因草酸盐沉积而失去功能。随访4~38个月(平均14.43个月),死亡1例。7例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可见骨骼病变、双侧肾脏多发结石和肾钙质沉着表现。6例患者检出AGXT基因突变,其中复合杂合变异4例,单纯纯合变异2例。变异位点为c.823-824dup.AG(p.S275Rfs*38)(exon 8)、c.815-816ins.GA(p.S275Rfs*38)(exon 8)、c.595G>A(p.G199S)(exon5)、c.32C>G(p.P11R)(exon1)、c.638C>T(p.A213V)(exon 6);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分级判定2个位点为可能致病变异,7个位点为致病变异,1个位点为意义未明。4例患者行组织活检,病理均表现出大量草酸盐沉积。PH 1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深入理解PH 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基因肾结石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多种单基因肾结石病被认知,单基因肾结石病可引发肾结石、肾钙质沉积、肾外脏器表现以及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该类疾病的诊断也更快捷有效。同时,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基因编辑等技术将有可能改变单基因肾结石病的现有治疗方式。现就单基因肾结石病的种类、基因型和表型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致急性磷酸盐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在肠镜检查前日晚和当日晨以磷酸钠盐口服溶液45 ml加入750 ml以上温水稀释后服用2次行肠道准备。肠镜检查后,患者出现腹部胀满症状,18 d后发现血清肌酐(Scr)升高,峰值达175 μmol/L。肠镜检查35 d后Scr 168 μmol/L,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组肌酐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为38.54 ml/min。肾穿刺病理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伴磷酸钙沉积,诊断为急性磷酸盐肾病。建议患者多饮水,给予呋塞米利尿等对症治疗,5个月后Scr恢复至105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布罗索尤单抗治疗儿童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4例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H)患儿布罗索尤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以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山东第一医院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4例布罗索尤单抗治疗的XLH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截至2023年12月)情况,分析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例患儿中男3例、女1例,治疗前年龄分别为6.7、2.9、2.1、2.3岁。其中3例曾使用磷酸盐合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但患儿的步态异常、双下肢弯曲改善不明显,活动性佝偻病影像学变化未修复。4例患儿布罗索尤单抗起始剂量为0.8 mg/kg,每2周皮下注射1次,治疗周期为0.8~1.3年。4例患儿治疗前的空腹血清磷和肾磷阈分别为0.72、0.95、0.81、0.66 mmol/L和0.67、0.85、0.87、0.61 mmol/L,末次随访时血清磷和肾磷阈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96、1.09、1.09、0.90 mmol/L,0.85、0.79、1.03、0.98 mmol/L),其中仅例2肾磷阈治疗3个月时达到了正常值(1.17 mmol/L),其余均未达到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范围。经过治疗,全部患儿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逐渐下降(分别为461、240、423、237 U/L),例2、例4末次访视时降至正常。例4治疗9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轻度升高(81.0 ng/L),其余3例未见异常。例1行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从245 m提高至570 m。4例患儿步态异常、双下肢弯曲及佝偻病严重程度均得到改善,未见肾脏钙质沉积、局部皮肤注射反应、高磷血症、维生素D缺乏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罗索尤单抗治疗可改善XLH患儿临床症状,尚未见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otch1/RBP-Jκ/Msx2信号通路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大鼠模型主动脉中的表达及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Notch1信号通路在慢性肾脏病(CKD)血管钙化大鼠模型主动脉上的表达,探讨该信号通路在CKD主动脉钙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组,n=15)和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组(CKD+VC组,n=25).分别在第4、6、8周后收集两组大鼠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量;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肾功能及血钙、血磷.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茜素红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钙盐沉积.免疫组化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Notch1、免疫球蛋白κJ区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Msh同源异型基因2(Msx2)、Jagged1和Notch1胞内域(N1-ICD)信号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主动脉α-SMA、平滑肌肌动蛋白22α(SM22α)、Runx2、碱性磷酸酶(ALP)和Notch1通路相关分子(Notch1、RBP-Jκ、Msx2和Jagged1)的mRNA表达.结果 各时间点CKD+VC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Nor组显著升高(均P< 0.05).各时间点Nor组大鼠主动脉均未见明显钙盐沉积,CKD+VC组大鼠均可见血管壁中膜层广泛存在呈线性连续分布的钙化斑块.Nor组主动脉壁上α-SMA广泛表达而Runx2仅少量表达;而与Nor组比较,CKD+VC组α-SMA表达显著减少而Runx2显著增加(均P< 0.05).Notch1、RBP-Jκ、Msx2、Jagged1和N1-ICD信号蛋白在Nor组大鼠主动脉壁上均仅有微量散在表达;而CKD+VC组大鼠主动脉中上述蛋白在各时间点较Nor组均增加(均P<0.05).与Nor组相比,CKD+VC组大鼠主动脉中各时间点α-SMA和SM22α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 0.05),而Runx2和ALP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各时间点CKD+VC组大鼠主动脉Notch1相关信号通路mRNA表达较Nor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CKD血管钙化大鼠主动脉钙化时存在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变及Notch 1/RBP-Jκ/Msx2信号通路的激活.该信号通路可能是CKD主动脉钙化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终末期肾衰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血管钙化是指羟磷灰石矿物质沉积于血管系统的病理过程,多种机制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生,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与表型转化,血管钙化抑制因素和促进因素的不平衡等.最近研究认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发生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揭示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排石冲剂对草酸钙肾结石大鼠p47 phox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排石冲剂对草酸钙肾结石大鼠p47phox、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排石冲剂治疗肾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枸橼酸钾组和排石冲剂小、中、大剂量组(1.2,2.4,3.6 g?mL-1),每组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尿草酸、尿钙的含量;用Vonkossa钙结晶染色观察肾组织中草酸钙结晶,并采用形态分级评分法比较各组草酸钙结晶的量化评分;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p47phox、TGF-β1、白细胞介素(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尿草酸及尿钙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排石冲剂小剂量组的尿草酸及尿钙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排石冲剂中剂量组尿草酸及尿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排石冲剂大剂量组、枸橼酸钾组的尿草酸及尿钙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排石冲剂小剂量组草酸钙结晶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排石冲剂中剂量组评分显著降低(P<0.05),排石冲剂大剂量组、枸橼酸钾组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p47phox、TGF-β1、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排石冲剂小、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排石冲剂大剂量组、枸橼酸钾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排石冲剂能降低大鼠尿草酸、尿钙的排泄,能抑制大鼠肾组织的钙质沉积,降低肾组织中p47phox、TGF-β1、IL-6 mRNA的水平.排石冲剂能抑制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草酸钙结石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炎症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肾综合征并发肺内钙质沉积症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高钙血症起病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白血病是1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其发病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5倍[2].以高钙血症起病的ALL意指诊断之初或复发之初即存在的、由白血病本身引起的、与内分泌疾病及钙离子的摄入和排出异常无关的高钙血症合并ALL.以高钙血症起病的肿瘤病例并不罕见,但大多发生于成人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与之相对的是,以高钙血症起病在儿童ALL中发生率极低.国外文献报道,ALL患儿合并高钙血症的发生率约为0.3%~1.4%[3],其中小部分为治疗过程中出现,故真正以高钙血症起病的ALL发生率低于此数据.这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及血象变化常不典型,极易误诊;患儿常为重度高钙血症,甚至发生高钙危象,可致病理性骨折、肾功能不全、钙质组织沉积等一系列急性或慢性并发症[4],可能危及生命或出现后遗症.因此,对这部分患儿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