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肝转移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原发灶与相应瘤旁组织及肝转移灶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9例GI-NENs伴肝脏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组织及相应瘤旁组织,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技术检测其蛋白表达,以 P<0.05且|log 2FC|>0.5(FC为差异倍数)作为判定标准,明确原发灶与相应瘤旁组织、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不同分化程度原发灶、不同分化程度肝转移灶的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火山图分析、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相对于瘤旁组织,胃NENs原发灶中有85种蛋白表达下调,42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三磷酸鸟苷酶活性调控和脱氧核糖核苷单磷酸盐分解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和泛酸盐与CoA生物合成信号通路。肠NENs原发灶中有114种蛋白表达下调,155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谷胱甘肽代谢和硫化合物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收集导管酸分泌和牛磺酸、次牛磺酸代谢信号通路。相对于神经内分泌癌(NECs)原发灶,G1~2分化原发灶中有168种蛋白表达下调,278种蛋白上调,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在DNA代谢和DNA复制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复制和错配修复等通路。相对于NECs转移灶,G1~2分化转移灶中有95种蛋白表达下调,97种蛋白表达上调,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到转录共激活子的活性和催化活性功能、碱基切除修复和蛋白外排通路。相对于G1分化的原发灶,G1分化的转移灶中有530种蛋白表达下调,211种蛋白表达上调。相对于G2分化的原发灶,G2分化的转移灶中有53种蛋白表达下调,96种蛋白表达上调。相对于NECs原发灶,NECs转移灶中有109种蛋白表达下调,92种蛋白表达上调。G1和G2分化的GI-NEN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中有多条相似,而GI-NEC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中只有1条与GI-NEN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相同,即药物代谢信号通路。G1分化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20.26%)、线粒体(18.67%)和细胞核(15.48%)。G2分化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20.24%)、细胞核(18.25%)和细胞膜(15.08%)。NECs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23.78%)、细胞质(22.7%)和细胞膜(11.35%)。结论:不同部位和分化程度的GI-NENs原发灶、瘤旁组织及转移灶中蛋白表达差异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miR-130a、HMGA1及SCC-Ag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清miR-130a、HMGA1及SCC-Ag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29例(A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2例(B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C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三组miR-130a、HMGA1及SCC-Ag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miR-130a、HMGA1、SCC-Ag及联合检测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B组、C组中 miR-130a、HMGA1及SCC-Ag 表达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iR-130a= 78.79,FHMGA1=155.40,FSCC-Ag=79.98,均 P <0.05).miR-130a、HMGA1及SCC-Ag在血清中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关(均 P >0.05);与宫颈癌病理类型、FIGO 分期有关(均 P <0.05).miR-130a + HMGA1+SCC-Ag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敏感度(85.19%)、特异性(82.35%)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均 P <0.05).联合检测者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 HMGA1、SCC-Ag单独检测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HMGA1=1.99,ZSCC-Ag=2.04,均 P <0.05);但与AUCmiR-130a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 miR-130a、HMGA1及SCC-Ag表达水平较高,且其表达量与病理类型、FIGO 分期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癌癌组织EphA2蛋白表达与增殖相关指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肝癌癌组织中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 A2(EphA2)蛋白表达及其与增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50份肝癌癌组织、50份癌旁肝组织及30份正常肝组织(对照组)标本 EphA2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细胞凋亡率及增殖指数(PI)的关系.[结果]肝癌癌组织 EphA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00%(38/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00%(24/50)和对照组的33.33%(10/30)(P <0.05);EphA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 <0.05);EphA2高表达者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I显著高于 EphA2低表达者(P <0.05),且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EphA2蛋白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与PI呈正相关(P <0.05).[结论]肝癌癌组织中 EphA2蛋白较高表达,对细胞凋亡有抑制、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且其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通路在枸杞多糖抑制糖尿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枸杞多糖影响TNF-α生成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菌素诱导MyD88基因敲除小鼠形成2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枸杞多糖组,另取8只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干预三个月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RAM、TRIF、TRAF6、RIP1和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 水平.结果:枸杞多糖抑制了糖尿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ram、Trif、Traf6和Tnf-α的基因表达,激活了Rip1基因(均P<0.05),但对TRAM、TRIF、TRAF6、RIP1和TNF-α蛋白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无影响(均P>0.05).结论:枸杞多糖可能不能通过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通路抑制TNF-α的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miRNA复发分子标志物检测与鼻咽癌复发远处转移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清miRNA复发分子标志物检测与鼻咽癌患者出现复发远处转移相关性.方法 选取病理确诊的鼻咽鳞癌患者60例行8 MeV高能X射线调强放射治疗和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对患者随访1次.随访29 ~ 65个月,经MRI和病理检测25例没有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未复发转移组),35例发生远处转移或复发(复发转移组),应用miRCURY LNATM microRNA Arrays芯片对血清内miRNA差异性表达谱筛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内Jabl与Akt1表达情况.结果 miRNAs芯片结果显示,治疗前复发转移组比未复发转移组血清内miRPlusE1253的表达量上升,miR-125b、miR-22、miR-26b、miR-29a、miR-665和miR-720的表达量下降(均P<0.05).治疗后复发转移组比未复发转移组血清内miRPlusE1072的表达量上升,miR-26b、miR-122、miR-30c、miR-29b、miR-550、miR-143、miRJ20和let-7c的表达量下降(均P<0.05).未复发转移组患者肿瘤组织内Jab1与Ak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复发转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miR29b、miR125b表达量和Jab1、Akt1阳性表达为患者复发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血清miR-125b、miR29b水平及肿瘤组织内Jab1与Akt1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或复发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ML蛋白参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绝大多数APL患者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内PML基因和RARα基因发生融合,该融合基因所表达的PML-RARα 融合蛋白是APL发病的主要原因.三氧化二砷作为临床治疗APL的一线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的PML部分,诱导相关蛋白多聚化,并招募多种功能蛋白,促进PML核小体重构,使PML-RARα蛋白发生小泛素修饰蛋白(SUMO)化和泛素化,最终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达到治疗APL的目的.PML蛋白发生点突变会导致APL复发及三氧化二砷耐药.本文阐述了PM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PML-RARα融合蛋白诱导APL发病的机制、PML蛋白参与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分子机制以及PML蛋白发生突变导致APL患者发生三氧化二砷耐药的现象,以期为目前治疗方案的优化及针对耐药患者有效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迁移率族蛋白1激活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小鼠肝癌的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C57BL/6小鼠肝癌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MGB1loxp/loxp/Alb-Cre+/-为肝脏特异性敲除HMGB1基因(KO)的小鼠,同窝出生的HMGB1loxp/1oxp/Alb-Cre-/-,HMGB1loxp/WT/Alb-Cre+/-和HMGB1loxp/WT/Alb-Cre-/-为野生型(WT)小鼠.分别取6只出生12d的雄性WT和KO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25 mg/kg.6个月后取肝组织HE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组小鼠肝癌发生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HMGB1蛋白的表达和胞内定位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隋况;RT-PCR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体质量比明显下降(t=2.634,P=0.022 5);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2,P=0.693 2).WT小鼠肝脏表面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组织学类型为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WT小鼠肝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O小鼠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降低(t=8.521,P<0.001).和WT小鼠瘤组织相比,KO小鼠瘤组织内HMGB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核呼吸因子1表达量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238、4.852,P值分别为0.033 5、0.041),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降低(t=9.211,P<0.01);WT小鼠瘤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8.305,P=0.014 2).结论 HMGB1通过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L-17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潜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潜在机制. 方法 选取武警特色医学中心2018年1月至1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IL-17A表达水平.下载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549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数据,按照IL-17A表达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将排在前50%的患者设为高表达组,剩余患者设为低表达组,绘制2组患者生存曲线;利用在线分析工具(http://www.linkedomics.org)将数据库中每一种基因的表达水平逐一与IL-17A表达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测,根据相关系数选取100个相关基因,使用DAVID工具完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癌组织IL-17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23±2.11)ng/L vs (4.19±1.33)ng/L,P<0.05];IL-17A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IL-17A低表达组(1451 d vs 1348 d,风险比=0.74,95%CI为0.60~0.92,P<0.05);在检测的5309个基因中,有2103个基因与IL-17A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钙电压门控通道亚单位α1 (CACNA1S)与IL-17A表达水平相关系数最高(r=0.6928,P<0.05);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可见,相关基因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生物调节、刺激反应和多细胞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的细胞组分为细胞膜、细胞核和囊泡,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为蛋白质结合、离子结合和转运活性,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泛醌10和其他萜类醌的生物合成、ATP绑定蛋白转运和类固醇生物合成. 结论 IL-17A可作为评价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这可能与其调控细胞膜表面电压门控通道及萜类醌的生物合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肾养血方调控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改善高龄雌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温肾养血方提高高龄雌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BATMAN-TCM和整合药理学平台对温肾养血方中的中药成分及药物靶标进行检索;以"anovulatory sterility"和"anovulatory infertility"为关键词,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靶标进行搜集;基于STRING数据库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数据库,并通过Cytoscape构建温肾养血方成分靶标及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靶标核心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中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共有靶标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并建立"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分子网络,对核心靶点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共获得化学成分253个,药物靶标326个,疾病靶标819个,共有靶标74个.GO和KEGG对共有靶标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共有靶标主要参与了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对雌二醇的反应、老化、氧化应激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对GO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以及KEGG前20中的5个重要通路进行分析,通过构建"中药-成分-靶标-生物学过程/通路"多维网络发现,共20种中药41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通过影响35个靶标参与了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O(FOXO)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温肾养血方可提高高龄雌性ICR小鼠子宫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叉头框蛋白O3A(FoxO3A)和p-FoxO3A的表达量.结论:温肾养血方通过影响Akt1,双氧化酶-2(DU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红素加氧酶-1(HMOX1),髓过氧化物酶(MPO)等靶标干预氧化应激及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提高高龄雌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瘀血痹片的抗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探讨瘀血痹片的抗炎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经由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Uniprot 数据库确定瘀血痹片 11 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炎症相关靶点;将瘀血痹片作用靶点及炎症靶点在Venny 2.1中得到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并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构建"瘀血痹片-潜在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及"炎症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角叉菜胶致炎小鼠模型证明瘀血痹片抗炎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的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JNK、p38以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瘀血痹片抗炎的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等,关键靶点包括PTGS2、RELA、TNF、MAPK1、MAPK14等,可能通过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对转录的正调控、炎症反应、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对脂多糖的应答、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等;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作用.在动物实验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足肿胀度显著增加,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显著升高,小鼠足爪组织ERK1/2、JNK、p38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瘀血痹片1.5 g/kg组小鼠在致炎后第6 h足肿胀度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1β及IL-6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足爪组织ERK1/2、JNK、p38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瘀血痹片可以降低角叉菜胶致炎小鼠模型足肿胀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通过下调足爪组织ERK1/2、JNK、p38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