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D)病人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9月—2021年 6月因心电图提示 ST-T改变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符合 NOCAD的 92例病人,同期进行了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按照心电图是否符合"6+2"现象分为"6+2"组(52 例)和非"6+2"组(对照组,40例).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3 支血管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并计算 3 支血管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比较两组 3支血管微循环阻力及平均微循环阻力的差异,分析"6+2"组心电图"6+2"现象与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相关性,及临床因素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影响.结果:"6+2"组 LAD、LCX、RCA及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不同冠状动脉分支 LAD、LCX、RCA及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组病人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NOCAD病人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升高与 NOCAD病人心电图"6+2"现象呈正相关,微循环阻力升高水平受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的激活、糖代谢异常等因素影响.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的临床无创检查,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评估、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5例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代谢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中重度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代谢特征,为中西医论治该型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 年 9 月—2023 年 4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 95 例及预防保健科门诊健康人 48 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较健康人显著升高;ApoA1 较健康人显著降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较健康人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BMI及相关检测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代谢异常特征显著.结论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代谢异常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脂质代谢和系统炎症水平与肾细胞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异常的脂质代谢、系统炎症指标对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组,56例为同时性转移,12例为异时性转移),171例未发生骨转移(对照组)。骨转移组男53例,女15例;年龄(59.47±11.41)岁;49例(72.1%)有吸烟史,41例(60.3%)既往合并高血压病,56例(82.4%)既往合并糖尿病。对照组男116例,女55例;年龄(58.61±11.10)岁;119例(69.6%)有吸烟史,92例(53.8%)既往合并高血压病,138例(80.7%)既往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转移组平均体质指数[(24.25±4.00)kg/m 2]低于对照组[(25.41±3.67)kg/m 2]( P<0.05)。骨转移组原发肾肿瘤分期T 1期29例、T 2期7例、T 3期18例、T 4期13例,对照组肾肿瘤分期T 1期128例、T 2期8例、T 3期29例、T 4期6例。统计患者肾肿瘤切除手术术前血脂指标: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系统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使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转移组和对照组间血脂指标、系统炎症指标的差异。 结果:骨转移组LDL-C[(2.89±0.76)mmol/L)]高于对照组[(2.61±0.81)mmol/L, P<0.05];而TC、TG、HDL-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骨转移组NLR(3.74±2.23)显著高于对照组(2.23±1.68, P<0.001);骨转移组PLR(193.88±1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122.67±54.66,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一般资料、肿瘤分期、病理亚型后,血清LDL-C水平升高与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发生相关( HR=1.766,95% CI 1.025~3.043, P<0.05);在初次诊断肾细胞癌时,NLR比值>3的患者,合并出现或后期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是比值≤3者的5.052倍(95% CI 1.987~12.845, P<0.05);PLR升高与肾细胞癌发生骨转移无相关性( P>0.05)。骨转移组中LDL-C升高(≥2.58 mmol/L)的患者比例(69.2%,45例)显著多于对照组(47.4%,81例, P<0.01)。 结论:血脂指标中LDL-C水平升高是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系统炎症指标中NLR升高与肾细胞癌发生骨转移呈正相关。上述脂质代谢和系统炎症指标异常可早期识别肾细胞癌骨转移高危风险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东莞市茶山镇社区居民的血清尿酸/肌酐比值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东莞市茶山镇社区居民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UA/Cr)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8—2019年在东莞市茶山镇开展的“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纳入11 334名数据完整的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清尿酸、肌酐、血脂等水平。根据SUA/Cr水平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UA/Cr和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血压、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关联。结果:11 33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9.52±10.02)岁,男性占44.2%(5 015/11 334),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1.2%(3 532/11 334),SUA/Cr水平为5.17±1.53。Q1~Q4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22.3%(631/2 834)、26.5%(752/2 833)、34.9%(988/2 833)、41.0%(1 161/2 834)。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4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均显著升高, OR(95% CI)值分别为1.41(1.23~1.60)、2.19(1.93~2.49)、3.01(2.65~3.42);且Q2~Q4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患病风险均较高, P趋势<0.001。尿酸水平正常的研究对象SUA/Cr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显著正相关,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随着SUA/Cr水平上升而升高,但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有相同趋势但不显著( P交互=0.008)。 结论:东莞市茶山镇社区居民SUA/Cr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呈正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与糖代谢异常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3至7月在江西省14个城镇社区居委会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入选18岁及以上受试者4 790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受试者特征、疾病药物史、生活方式及心理情况等)、体格检查[测量计算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质指数(BMI)、腰高比(WHtR)、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值]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A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糖耐量正常组2 996名,糖尿病前期组1 097例,糖尿病组697例。3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LAP、VAI、FPG、2hPG、TC、TG、LDL-C随糖代谢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而HDL-C降低( P均<0.05)。根据LAP四分位数分为Q1组(LAP<16.52)1 196例,Q2组(16.52≤LAP<29.52)1 198例,Q3组(29.52≤LAP<50.22)1 195例及Q4组(LAP≥50.22)组1 201例。随着LAP水平的增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校正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家庭收入、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血压及BMI后,以低LAP水平组(Q1)为参照,最高LAP水平组(Q4)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优势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4(2.26~3.83)和5.00(3.58~6.97)。 结论:LAP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LAP值越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对糖代谢异常的预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脂代谢指标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7例克罗恩病(CD)患者、23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165名健康对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Mayo评分分别评估CD及UC疾病活动度,并分析其与TC、TG、HDL-C、LDL-C和Lp(a)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CD及UC患者TC、TG、HDL-C及 LDL-C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CDAI与TC、HDL-C、LDL-C水平呈负相关( r分别为-0.218、-0.210、-0.176, P值均<0.05),与TG不相关。Mayo评分与TC、HDL-C、LDL-C及TG均不相关。另外,CD患者Lp(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UC患者( P值均<0.05),且活动期CD患者Lp(a)水平高于缓解期CD患者( 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UC组相比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患者Lp(a)水平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 r=0.151, P<0.05),UC患者Lp(a)水平与Mayo评分无明显相关。提示IBD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CD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活动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生比例,比较PA患者合并或不合并OSA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96例2015年9月—2018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PA的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图(PSG)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将患者分为PA合并OSA(AHI≥5次/h)组和PA未合并OSA(AHI<5次/h)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96例PA患者中合并OSA者69例,占71.9%,其中轻度OSA 22例(22.9%),中度OSA 17例(17.7%),重度OSA 30例(31.3%)。与未合并OSA组比较,合并OSA组患者中男性多见( P<0.05),有更高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P<0.05),而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卧位醛固酮肾素浓度比(ARR)和确诊试验后PAC较低(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HI与BMI、腰围、臀围、肌酐和HbA1c呈正相关( 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卧位PAC、生理盐水试验结束时PAC呈负相关( P<0.05)。 结论:PA患者中OSA发生比例高达71.9%,且合并OSA的PA患者代谢异常更明显,提示应在PA患者中常规筛查OS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尿酸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严重代谢类疾病。而高尿酸是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代谢异常对脂质代谢影响较大。血尿酸的水平增加会促进脂质的过氧化,并使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氧化,从而导致血脂增高,引起肾脏脂质代谢紊乱。临床上肾小球疾病常伴随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高尿酸肾病可以造成肾脏的损害包括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结石。血尿酸的升高会促进蛋白尿、肾损伤的发生发展。肾病研究者一直关注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本文就目前UAN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癌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及血脂水平与肺癌临床特征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的460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血脂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同时选取4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运用SPSS26.0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并对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TC、HDL-C、LDL-C明显降低,LP(a)水平升高(均 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与鳞癌患者相比,腺癌患者血清TC、HDL-C、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小细胞肺癌组与鳞癌相比,血清HDL-C明显升高( P<0.05);腺癌患者与小细胞肺癌患者之间血清TC、TG、HDL-C及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C水平升高时,肺癌发生的风险减少( OR=0.692,95% CI:0.509~0.941);而LP(a)水平升高时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OR=1.394,95% CI:1.042~1.864)。 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总胆固醇高的患者肺癌发生风险减少,而脂蛋白(a)高的患者肺癌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长对HIV/AIDS患者机体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不同时长对HIV/AIDS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择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门诊随诊的424例HIV/AID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时长分成四组:Ⅰ组(0.5~2年)、Ⅱ组(2~4年含2年)、Ⅲ组(4~6年含4年)、Ⅳ组(≥6年),比较各组血脂、肾功、血糖、肝功异常的差异性。结果: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Ⅰ组9/106(8.5%)、Ⅱ组17/134(12.7%)、Ⅲ组22/123(17.9%)、Ⅳ组4/61(6.6%),p=0.076;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Ⅰ组32/106(30.2%)、Ⅱ组58/134(43.3%)、Ⅲ组50/123(40.7%)、Ⅳ组27/61(44.3%),p=0.152;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发生率:Ⅰ组8/106(7.5%)、Ⅱ组17/134(12.7%)、Ⅲ组15/123(12.2%)、Ⅳ组3/61(4.9%),p=0.249;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发生率:Ⅰ组48/106(45.3%)、Ⅱ组66/134(49.3%)、Ⅲ组55/123(44.7%)、Ⅳ组33/61(54.1%),p=0.6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 m 2发生率:Ⅰ组4/106(3.8%)、Ⅱ组6/134(4.5%)、Ⅲ组6/123(4.9%)、Ⅳ组2/61(3.3%),P=0.953;eGFR与治疗时长呈负相关(r=-0.165,p<0.001);低磷血症发生率:Ⅰ组7/106(6.6%)、Ⅱ组7/134(5.2%)、Ⅲ组12/123(9.8%)、Ⅳ组6/61(9.8%),P=0.478;高尿酸血症发生率:Ⅰ组26/106(24.5%)、Ⅱ组35/134(26.1%)、Ⅲ组28/123(22.8%)、Ⅳ组10/61(16.4%),P=0.508;糖尿病发生率:Ⅰ组1/106(0.9%)、Ⅱ组9/134(6.7%)、Ⅲ组6/123(4.9%)、Ⅳ组3/61(4.9%),P=0.140;γ-谷氨酰基转移酶>60U/L发生率:Ⅰ组23/106(21.7%)、Ⅱ组34/134(25.4%)、Ⅲ组25/123(20.3%)、Ⅳ组12/61(19.7%),P=0.7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U/L发生率:Ⅰ组23/106(21.7%)、Ⅱ组33/134(24.6%)、Ⅲ组24/123(19.5%)、Ⅳ组12/61(19.7%),p=0.761。 结论:治疗半年以上HIV/AIDS患者血脂紊乱类型以低HDL、高TG血症为主,血脂异常发生率不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eGFR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需关注低磷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ART药物对肝功的损伤持续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