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莨菪碱快速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胆碱能系统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相关。非选择性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具有快速、强效的抗抑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东莨菪碱快速抗抑郁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了东莨菪碱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戊乙奎醚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机制:与Toll样受体4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在盐酸戊乙奎醚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10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生理盐水组(NS组)、内毒素性肺损伤组(ALI组)、盐酸戊乙奎醚+生理盐水组(PHC+NS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内毒素性肺损伤组(PHC+ALI组)。采用气道内滴注LPS 5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PHC+ALI组气道内滴注LPS后即刻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 mg/kg,NS组气道内滴注相应容量生理盐水,PHC+NS组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后即刻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 mg/kg。气道内滴注LPS后6 h麻醉下处死大鼠,进行肺灌洗,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β的浓度;取肺组织标本,计算肺湿干重比值(W/D比值),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TLR4 mRNA表达。 结果:与NS组和PHC+NS组相比,ALI组W/D比值、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β浓度升高,肺组织TLR4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ALI组相比,PHC+ALI组W/D比值、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肺组织TLR4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 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降低TLR4活性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分别在第0、7、14天给予OVA致敏液0.2 ml腹腔注射;在21 d~28 d每天给予OVA激发液雾化吸入30 min/次,连续7 d;WIN 62,577干预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WIN 62,577 300 μg,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地塞米松2 mg/kg,腹腔注射。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小鼠烦躁不安、直立、弓背蜷缩、抓耳挠腮、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减轻。在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激发后,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Penh值明显降低( P<0.05)。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 P<0.01)。HE染色显示WIN 62,577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支气管上皮无明显脱落,黏膜水肿不明显,平滑肌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变化相似。 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对体外循环致大鼠脑损伤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致脑损伤、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组进行麻醉诱导及穿刺置管操作,机械通气60 min,不行CPB;C组建立CPB并持续60 min;A组CPB前30 min腹腔注入α2-AR激动剂右美托咪定25 μg/kg,建立CPB并持续60min;B组体外循环前30 min腹腔注入右美托咪定25 μg/kg+乙酰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碱6 mg/kg,建立CPB持续60 min。CPB后2 h断头取右侧脑海马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取左侧的海马组织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p65蛋白的表达。采血液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S组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正常完整,C组锥体细胞受损情况较重,核固缩,间隙增宽,A组受损较轻,仅见少量锥体细胞死亡,B组受损较A组重;C组、A组和B组S100β、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 P<0.05)。与C组比较,A组S100β、IL-6和TNF-α水平降低( P<0.05)。C组、A组和B组NF-κB/p65的表达升高( P<0.05),与C组比较,A组NF-κB/p65表达降低( P<0.05),B组NF-κB/p65表达高于C组、A组( P<0.05)。 结论:α2-AR激动剂能够调低CPB时NF-κB信号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是α2-AR激动剂实现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在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神经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90只SPF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迷走神经电刺激组(sham+VNS组)、模型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组pMCAO组)、模型+迷走神经电刺激组(pMCAO+VNS组)、模型+α7nAchR激动剂组(pMCAO+P组)、模型+迷走神经电刺激+α7nAchR拮抗剂(pMCAO+VNS+A组)、模型+迷走神经电刺激+α7nAchR拮抗剂安慰剂组(pMCAO+VNS+AC组)。造模时监测各组小鼠生命体征变化,并于造模成功后7 d、14 d和21 d通过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NSS)和胶布撕脱实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α7nAchR的表达及其神经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和IL-6含量。采用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造模期间生理参数进行统计,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t检验比较蛋白质水平以及荧光强度。 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SS评分中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0.91, P>0.05),各组小鼠的组别主效应( F=46.68, P<0.05)与时间主效应( F=25.56, P<0.05)均显著。Tukey's检验结果显示,在第21天的NSS评分中,pMCAO+VNS组和pMCAO+P组小鼠的NSS评分均明显低于pMCAO组( P<0.05);pMCAO+P组与pMCAO+VNS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MCAO+VNS+A组小鼠的NSS评分均高于pMCAO+VNS组( P<0.05),同时又明显低于pMCAO+VNS+AC组( P<0.05)。胶布撕脱实验中,小鼠的胶布接触时间和撕脱时间中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0.67,0.71,均 P>0.05),各组小鼠的组别主效应( F=30.12,42.46,均 P<0.05)与时间主效应( F=52.18,47.34,均 P<0.05)均显著。Tukey's检验结果显示,在第21天的胶布撕脱实验中,pMCAO+VNS组小鼠的胶布接触时间和撕脱时间均明显短于pMCAO组(均 P<0.05);pMCAO+P组与pMCAO+VNS组比较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免疫印迹实验表明,与pMCAO组(0.36±0.01)相比,pMCAO+VNS组和pMCAO+P组α7nAchR表达均增加[(0.83±0.03)、(0.67±0.02), t=13.53,16.08,均 P<0.01],pMCAO+VNS+A组(0.37±0.01)较pMCAO+VNS组较显著降低( t=12.88, P<0.01)。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与pMCAO组(3.75±0.19)相比,pMCAO+VNS组和pMCAO+P组小鼠脑组织α7nAchR蛋白表达均增加[(8.96±0.48)、(8.17±0.64), t=10.04,6.67,均 P<0.05]。(3)ELISA结果表明,与pMCAO组比较,pMCAO+VNS组及pMCAO+P组小鼠血清和组织上清液中TNF-α水平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于pMCAO组( t=23.28,15.30,12.26,11.08,均 P<0.05)。pMCAO+VNS+A组小鼠血清和组织上清液中TNF-α水平以及血清和组织上清液中IL-6水平均高于pMCAO+VNS组( t=12.70,11.01,11.69,17.37;均 P<0.05)和pMCAO+VNS+AC组( t=12.29,11.07,14.61,29.27;均 P<0.05)。 结论:VNS能够减少pMACO小鼠脑组织炎症反应,改善神经运动评分,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与VNS诱导的α7nAchR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中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托烷司琼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与α7nAchR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与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的关系。方法:正常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 n=6):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托烷司琼+缺氧复氧组(Tro+H/R组)和α7nAchR拮抗剂MLA+托烷司琼+缺氧复氧组(MLA+Tro+H/R组)。除C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缺氧12 h,复氧6 h的方法制备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Tro+H/R组缺氧前1 h时加入托烷司琼,终浓度10 nmol/L;MLA+Tro+H/R组缺氧前2 h时加入MLA,1 h后加入托烷司琼,终浓度均为10 nmol/L。于复氧6 h时,采用荧光免疫双染caspase-1-AlexaFluor 488/DAPI法确定心肌细胞焦亡率,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1β和IL-18浓度,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上清液LDH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α7nAch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caspase-1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H/R组细胞焦亡率、上清液LDH活性、IL-1β和IL-18浓度升高,NLRP3和caspase-1表达上调,α7nAchR表达下调( P<0.05);与H/R组比较,Tro+H/R组细胞焦亡率、上清液LDH活性、IL-1β和IL-18浓度降低,NLRP3和caspase-1表达下调,α7nAchR表达上调( P<0.05);与Tro+H/R组比较,MLA+Tro+H/R组细胞焦亡率、上清液LDH活性、IL-1β和IL-18浓度升高,NLRP3和caspase-1表达上调,α7nAchR表达下调( P<0.05)。 结论:α7nAchR参与了托烷司琼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焦亡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治疗用于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效果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将超声治疗方法用于脓毒症模型大鼠,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n=12)、脓毒症模型组( n=22)、超声治疗组( n=22)、柠檬酸甲基卡可尼丁(MLA)联合超声治疗组( n=22)。Sham组仅开腹、找到盲肠、游离盲肠,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组采用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毕,每组大鼠皮下注射预热好的37℃生理盐水。超声治疗组大鼠给予超声治疗〔用飞利浦IU22 L9-3超声仪、9 MHz探头,在脾区每6 s进行击破序列1次,每次1 s,机械指数(MI) 0.72,治疗时间10 min〕。MLA联合超声治疗组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特异性阻断剂MLA 4 mg/kg,术后2 h进行超声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记录各组大鼠10 d存活率,并用临床疾病评分(CDS)评估各组大鼠表现;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与Sham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10 d存活率降低〔40%(4/10)比100%(6/6)〕,术后24 h CDS显著升高(分:10.73±2.19比6.17±0.58),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明显增加〔TNF-α(ng/L):42.00±8.92比13.16±3.19,IL-6(ng/L):129.37±25.04比63.99±12.92,IL-1β(ng/L):254.98±67.27比76.83±25.39,均 P<0.01〕。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较,超声治疗组大鼠存活率升高〔70%(7/10)比40%(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 CDS显著降低(分:7.64±2.68比10.73±2.19),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减少〔TNF-α(ng/L):16.93±6.02比42.00±8.92,IL-6(ng/L):73.65±24.38比129.37±25.04,IL-1β(ng/L):111.86±14.08比254.98±67.27,均 P<0.01〕。与超声治疗组比较,MLA联合超声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有所降低〔60%(6/10)比70%(7/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 CDS显著升高(分:9.55±2.72比7.64±2.68),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增加〔TNF-α(ng/L):34.61±7.89比16.93±6.02,IL-6(ng/L):112.92±10.42比73.65± 24.38,IL-1β(ng/L):212.57±32.16比111.86±14.08,均 P<0.01〕。光镜下可见,脓毒症模型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肺组织网状结构消失,肺间质表现出明显的出血和水肿;结肠绒毛组织结构明显异常,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排列紊乱,并可见上皮下间隙及顶端脱落。经过超声治疗后大鼠肺泡间隔与Sham组厚度相当,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观察到肺组织网状结构较完整;结肠绒毛形态基本正常,排列有序,细胞水肿不明显,未见明显皮下间隙及顶端脱落。通过MLA拮抗后大鼠肺组织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肺网状结构不完整,间质出现出血和水肿;结肠绒毛结构依稀可见,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排列不规整。 结论:超声治疗可改善脓毒症大鼠预后,MLA通过拮抗α7nAChR可逆转超声治疗的抗炎效应,提示超声对脓毒症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α7nAChR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皮耳缘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模型心肌结构重塑和电重塑及凋亡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经皮耳缘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模型心肌结构重塑、电重塑及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这种作用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对SD大鼠建立动静脉瘘后2周使用结扎的方法封闭动静脉瘘,在短期内增加心脏容量负荷从而构建大鼠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封闭组(AVF+L)、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封闭+经皮耳缘迷走神经刺激组(AVF+L+tVNS)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封闭+经皮耳缘迷走神经刺激+乙酰胆碱M 2受体拮抗剂使用组(AVF+L+tVNS+M -)。AVF+L+tVNs组在AVF+L基础上进行经皮耳缘迷走神经刺激。AVF+L+tVNS+M -组在AVF+L+tVNs组基础上每天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M 2受体拮抗剂美索曲明(0.5 mg/kg)。通过心脏超声仪和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获得各组大鼠心脏结构重塑及电重塑的相关参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缺口末端标记法(TUNL)、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BCL-2基因家族中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X)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AVF+L组大鼠出现以心室壁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为特征性的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50%,考虑大鼠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提示AVF+L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而AVF+L+tVNs组大鼠较AVF+L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缓解。与AVF+L组比较,AVF+L+tVNs组大鼠NT-proBNP值降低[(301.25±16.07)ng/L比(79.33±5.63)ng/L, P<0.05]、E/A值升高(1.28±0.06比1.66±0.05, P<0.05)、BCL-2 mRNA的表达升高[0.08(0.07,0.08)比0.70(0.64,0.76), P<0.05]及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0.19±0.03比0.46±0.04, P<0.05)、BAX mRNA的表达降低(5.00±0.32比2.14±0.36, P<0.05)及BAX蛋白的表达降低(0.76±0.04比0.43±0.05, P<0.05)、凋亡指数亦降低(16.26±0.32比7.04±0.24, P<0.05)。并且与AVF+L组比较,AVF+L+tVNs组大鼠心肌结构重塑、电重塑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降低( P<0.05)。与AVF+L组比较,AVF+L+tVNS+M -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VNS可缓解HFpEF大鼠的心肌结构重塑、电重塑及凋亡状态,这种效应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活性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肌肉松弛药拮抗剂舒更葡糖钠在麻醉苏醒期应用的近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舒更葡糖钠是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肌松药)的新型药物,它能够快速、安全、可控地拮抗罗库溴铵等甾体类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与传统肌松拮抗剂抗胆碱酯酶药相比,具有拮抗深度神经肌肉阻滞且不影响胆碱能系统活性的优越性,在麻醉苏醒期的临床应用具有广泛前景。文章通过对新型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钠的作用机制、使用效能、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残余、再箭毒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从而帮助麻醉医师在临床中更加合理地使用舒更葡糖钠,提高患者麻醉后苏醒期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α7nAChR在盐酸戊乙奎醚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在盐酸戊乙奎醚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6~8周龄,体质量18~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和α7nAChR抑制剂MLA组(MLA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15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PHC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 mg/kg,MLA组于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前10 min腹腔注射MLA 10 mg/kg,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与注射内毒素后6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结果,确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10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α7nAChR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PHC组和MLA组肺组织W/D比值、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α7nAChR表达上调( P<0.05);与ALI组比较,PHC组肺组织W/D比值、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α7nAChR表达上调( P<0.05);与PHC组比较,MLA组肺组织W/D比值、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α7nAChR表达下调( P<0.05)。PHC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ALI组减轻,盐酸戊乙奎醚的这种作用则被α7nAChR抑制剂MLA部分逆转。 结论:α7nAChR参与了盐酸戊乙奎醚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