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肺部肿瘤单中心170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肺部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经验。方法:以198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70例肺部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资料;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描述。结果:本组170例肺部肿瘤患儿中,男99例,女71例;中位诊断年龄62个月(0.8~211个月)。手术切除163例(开胸手术100例、腔镜手术63例),其中全肺切除5例(左侧1例、右侧4例),中位手术时间73 min,手术时间范围15~3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 mL,术中出血量范围2~500 mL。术后病理结果:胸膜肺母细胞瘤57例(57/170,33.5%),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6例(36/170,21.2%),肺转移瘤47例(47/170,27.6%),其他肿瘤30例(30/170,17.6%)。结论:儿童肺部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且多数为恶性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经上海市儿童医院确诊和完善评估的68例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性别、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及肿瘤病理类型等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68例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男46例,女22例;发病年龄7~120个月,中位年龄35个月。其中48例(70.6%)伴骨髓转移,47例(69.1%)骨转移,17例(25.0%)远处淋巴结转移,9例(13.2%)肝转移,5例(7.4%)脑转移,4例(5.9%)眼眶转移,20例(29.4%)存在胸膜、皮肤等其他部位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3年EFS与LDH、NSE、 MYCN基因、骨转移、颅内转移(包括脑转移和眼眶转移)有关( 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转移( RR=4.179,95% CI=1.112~15.703, P=0.034)及血清LDH>587 U/L( RR=3.729,95% CI=1.116~12.466, P=0.033)是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 结论:颅内转移、血清LDH>587 U/L与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EFS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位于食管下段和胃贲门交界部的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因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其定义和外科治疗原则均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国内外已在AEG的分型、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等外科相关领域达成一定共识,形成了一系列规范性指南。但由于Siewert Ⅱ型AEG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在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途径等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的复杂性,给治疗决策、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选择等带来一定难度。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和胸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手段不断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和胸外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有关Siewert Ⅱ型AEG的微创治疗亦应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于2019年组织专家制订了《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进步,高质量临床研究相继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更新,Siewert Ⅱ型AEG的腔镜外科治疗策略也在持续优化,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及国际指南和共识,学组对2019版共识进行更新与修订,经专家组讨论最终形成《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用于指导Siewert Ⅱ型AEG微创外科诊疗的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外科护士对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外科护士对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胸外科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13日—11月13日河南省31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知信行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19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04%。结果:300名胸外科护士对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知信行总分、知识维度、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72.09±6.65)、(7.96±2.51)、(26.04±2.24)、(38.09±4.7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外科护士对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职称及职务( P<0.05);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工作年限( P<0.05);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知识、态度、职务及是否参加过胸腔引流培训( P<0.05);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为职称( P<0.05)。 结论:胸外科护士对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态度积极,但知识及行为水平有待提高。护理领导者应根据护士的不同特征开展胸腔引流管护理培训,同时需要鼓励护士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我知识体系,从而改变护理行为,提高胸外科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国际上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有着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在临床普及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指南及培训,为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带来了挑战。为了规范TAVR技术的应用及提高医疗质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及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共同成立TAVR临床实践指南联合专家组,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整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实践指南》。指南包括编写方法、流行病学特点、TAVR器械、心脏团队的要求、TAVR适应证推荐、围手术期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手术操作流程、TAVR术后抗栓策略、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康复及随访、局限性及展望十一个部分,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推荐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技术与髂骨螺钉技术在儿童腰骶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经第二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和髂骨螺钉(iliac screw,IS)技术用于儿童腰骶手术的相关经验。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矫形骨科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应用S2AI(S2AI组,21例)和IS(IS组,17例)技术治疗的38例腰骶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儿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翻修次数、出血量、平均置钉时间、是否行扩大剥离、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是否采用附加连接装置、一次置钉成功率、置钉直径、疼痛级别、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弯自发矫正、腰弯矫正度、骶骨骨盆角矫正度等资料。结果:S2AI组和IS组行扩大剥离的病例数分别为5例和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315, P=0.004);内固定松动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28, P=0.025);采用附加链接装置的病例数分别为1例和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673, P<0.01)。 结论: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尤其是腰骶畸形)治疗较为困难。S2AI技术与IS技术相比,具有剥离面小、内固定松动率低、采用附加连接装置少等优点。但要熟练掌握其技术要领及使用规范,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对患儿术后骶髂关节疼痛的评判也需要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筋膜组织在假体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可在假体乳房重建术(IBBR)中充当覆盖物的自体筋膜类型及其手术应用。方法:以"筋膜""软组织""乳房重建""乳房再造""假体""植入物""安全性""并发症"和"fascia""soft tissue""breast reconstruction""implant""prosthesis""outcome""complication"等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3月之前发表的筋膜组织在假体乳房重建中应用的相关文献385篇,通过阅读文章标题与摘要,剔除与研究方向不符、内容重复、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25篇文献。总结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筋膜在IBBR中的手术应用。结果:目前常被作为IBBR覆盖物的筋膜有前锯肌筋膜、胸大肌筋膜、上腹部筋膜及由这些筋膜构成的融合筋膜。这些筋膜组织可单独或联合补片用于IBBR。筋膜组织具有分离方便、操作简单、费用少等优点,与传统假体覆盖物(肌肉组织及补片)有相似的外科学安全性。但在乳腺癌患者中,保留筋膜组织仍存在肿瘤学安全性的争议。结论:筋膜组织可作为肌肉或补片替代物用于IBBR。筋膜法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高,重建效果稳定,适合在无法获取补片或开展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asaoka-KogaⅢ期胸腺瘤侵犯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Masaoka-Koga分期Ⅲ期胸腺瘤的侵犯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179例Ⅲ期纵隔胸腺瘤患者的肿瘤侵犯特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手术组(94例)、姑息性手术组(39例)和单纯活检组(46例)。采用 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 Kaplan- 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 log- rank法组间对比和单因素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纵隔胸膜受侵(86.0%)是最常见部位,其次为心包(50.8%)、大血管(40.8%)和肺(36.3%)。根治性手术组中大血管受侵者比例明显低于姑息性手术组、单纯活检组(14.9%、79.5%、60.9%, 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 P<0.001、=0.011、=0.020),手术性质、年龄、放疗与否、侵犯器官数目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 P<0.001、=0.004、=0.020、=0.023、=0.016)。 结论:对于Masaoka-Koga Ⅲ期胸腺瘤,纵隔胸膜是最常见受侵部位,心包、大血管和肺也是常见受侵部位。纵隔胸膜、心包和肺受侵对手术可切除性影响不大,而大血管受侵可明显影响手术可切除性。根治性切除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和单纯活检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县级医院胸外科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136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涿州市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因胸部疾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逐步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部分(楔形)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探讨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结果:成功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136例,其中肺结节及肺部肿块手术91例。术式包括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中转开胸4例,其中2例需要输血。术后出现肺不张5例、肺部轻度感染3例、心律失常3例、轻症肺栓塞1例,均经对症处理顺利康复,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可行性,经过严格训练的医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西环素注射治疗儿童大囊型和混合型囊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注射治疗儿童大囊型和混合型囊性淋巴管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并进行多西环素注射治疗的13例大囊型和混合型囊性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术前超声及MRI明确诊断和分类。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3.9±3.6)岁(3个月至13岁)。均全身麻醉后在超声/腹腔镜引导下穿刺、引流囊液,并注射多西环素。术后透视评估囊腔范围,并确认药物无溢出。术后4~6周进行初次随访。收集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价疗效,将疗效分为治愈(体积减小>90%)、有效(体积减小>50%)、部分有效(体积减小<50%)、无效(体积减小<10%或体积无减小)。如第一次注射后疗效未达到有效标准,则予重复注射。若再次注射后仍疗效欠佳,则予手术治疗。结果:13例中,病变位于头颈部7例,腋下1例,上臂1例,胸壁1例,腹膜后2例,腘窝1例;其中1例有头颈部手术史。随访时间(9±6.17)个月(4~27个月)。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9.2%。部分患儿术后出现肿胀、疼痛或呕吐,均自行缓解或经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出现囊内出血,予止血治疗后好转。13例均未出现四环素牙或神经损伤。结论:多西环素注射治疗大囊型和混合型囊性淋巴管畸形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