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预后意义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其在MPM中的预后价值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于2022年1月,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51024,获得MPM(55例)和正常组织(41例)样本。利用R软件结合HMDD和miRNet数据库筛选MPM相关差异基因并确定共表达基因。对共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确定关键基因。利用TRRUST、GEPIA数据库预测关键基因的转录因子及预后生存分析。使用TIMER分析关键基因和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435个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结合PPI和TRRUST数据库,确定7个MPM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其中细胞周期蛋白20(CDC20)、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K1)、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基M2(RRM2)、拓扑异构酶2A(TOP2A)、泛素样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域1(UHRF1)在MPM中的表达上调,周期调节蛋白A1(CCNA1)表达下调;CCNA1、CDC20、CHEK1、EZH2、RRM2、TOP2A、UHRF1基因表达与MPM总体生存率有明显关联( P<0.05)。CDC20、CHEK1、EZH2、RRM2、TOP2A基因表达与B细胞、树突状细胞均呈正相关( P<0.05),与中性粒细胞均呈负相关( P<0.05)。 结论:CCNA1、CDC20、CHEK1、EZH2、RRM2、TOP2A、UHRF1可能是MPM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其表达可能与MPM肿瘤免疫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调强放疗在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及其对凝缩蛋白复合体Ⅰ亚单位H、胸苷激酶1、上皮性钙粘附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TVR)联合调强放疗(IMRT)在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及其对凝缩蛋白复合体Ⅰ亚单位H(NCAPH)、胸苷激酶1(TK1)、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的影响。将喉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RFTVR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进行调强放疗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顺铂注射液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吞咽功能、嗓音功能、NCAPH、TK1、E-cadherin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中晚期喉癌患者采用RFTVR联合IMRT治疗,患者的NCAPH、TK1、E-cadherin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C方案(紫杉醇+卡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予以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予以TC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胸苷激酶1(TK1)水平、不良反应、总生存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58.82%(30/51)比37.25%(19/51),88.24%(45/51)比64.71(3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5, P=0.029; χ2=7.85, P=0.005)。两组治疗前CA125、HE4、TK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CA125、HE4、T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蛋白尿、腹泻腹痛、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2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2.0%比64.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1.57%(11/51)比45.10%(2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合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WM合并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7岁男性,2012年7月在外院诊断为WM,化疗后病情稳定,口服沙利度胺维持治疗。2022年10月出现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纵隔腔占位和右侧胸腔积液,诊断WM合并T-ALL。给予V/CTP(长春新碱或环磷酰胺联合吡柔比星和地塞米松)方案诱导化疗2个疗程,复查微小残留病:未见单克隆T细胞和少量单克隆B细胞,肿大淋巴结缩小,纵隔占位几乎消失。第3个疗程给予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第4个疗程因干咳入院,拒绝骨髓检查,CT检查示髓外进展,采用泽布替尼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持续随访中。结论:WM合并T-ALL罕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以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RISPR-Cas9的痘苗病毒高效重组体系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Cas9)技术对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 VACV)胸腺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区进行定向重组,建立高效的痘苗病毒靶基因插入重组技术。方法:设计合成靶向TK区的引导RNA(guide RNA, gRNA)对应的2条互补寡核苷酸,磷酸化修饰后变性退火,克隆到去除核定位信号的PX458载体上,同时改造原有TK区重组质粒。将gRNA及Cas9共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介导VACV与TK区重组质粒进行同源重组,然后通过蓝白斑的出现率评估病毒重组率。结果:本研究中设计并合成的gRNA序列介导的重组效率大于1%,高于经典的同源重组方法10倍以上。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了高效痘苗病毒TK区重组体系,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疫苗或多价研究以及肿瘤治疗等提供临床前研究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骨骼肌和心肌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76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C(依托泊苷+卡铂)方案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用药后第22天,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四肢乏力、行走困难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210 U/L,CK-MB 63 U/L。停止化疗和免疫治疗,但患者症状继续加重,实验室检查示肌钙蛋白T(TnT)336 ng/L,CK 1 025 U/L,CK-MB 74 U/L,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648 ng/L;肌肉磁共振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示肌肉受损;心脏磁共振检查示左心室心肌纤维化。考虑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骨骼肌和心肌损伤。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3 d,患者乏力症状好转,CK及NT-proBNP降至参考值范围,TnT 491 ng/L,CK-MB 113 U/L。加用丙种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0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5 d,患者呼吸困难较前改善,TnT和CK-MB分别降至201 ng/L和59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膀胱癌关键基因及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膀胱癌基因表达谱分析获取差异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相关工具对GSE13507、GSE7476、GSE40355、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膀胱癌基因表达序列数据集行差异表达分析并获取共同差异基因379个,使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获取蛋白互作网络(PPI)及关键基因,clusterProfiler包对10个关键基因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人类蛋白表达图集(HPA)在线工具对10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结果:差异分析获取上调基因77个、下调基因302个,共379个。MCODE提取得到2个主要的PPI网络,cytoHubba共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泛素结合酶E2 C(UBE2C)、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胸苷酸合成酶(TYMS)、极光激酶A(AURKA)、哺乳动物叉头框蛋白M1(FOXM1)、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PDZ结合激酶(PBK)、细胞分裂蛋白调节剂1(PRC1)],均为上调基因。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酶代谢、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等功能中,以及细胞周期、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CNB1、CDC20、PRC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挖掘有助于认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CCNB1、CDC20、PRC1有助于膀胱癌诊断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垂体瘤转化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胸苷激酶1水平与喉癌和下咽癌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血清垂体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 tansforming gene1,PTT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水平与喉癌、下咽癌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及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1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142例喉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TTG1、VEGF、TK1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短期预后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血清PTTG1、VEGF、TK1水平,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TTG1、VEGF、TK1水平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果:观察组血清PTTG1(139.18±25.13)pg/ml、VEGF(466.19±27.14)pg/ml、TK1(4.09±0.59)p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观察组117例患者中,96例预后良好,21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PTTG1、VEGF、TK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TTG1、VEGF、TK1水平与短期预后不良呈正相关( r=0.593、0.544、0.698, P<0.01)。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PTTG1、血清VEGF、血清TK1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血清PTTG1、VEGF、TK1水平与喉癌、下咽癌短期预后存在相关性,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较多,可综合应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苷激酶1、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5-3和CA72-4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分别测定了124例结直肠癌患者、52例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154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K1水平和血清CEA、CA19-9、CA15-3、CA72-4的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和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TK1、CEA、CA19-9、CA15-3和CA72-4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及年龄相关(均 P<0.05),但与患者性别无关( P>0.05)。在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良性病变和健康者中,血清TK1水平依次降低。TK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其生存期更短。多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5%、93.0%和93.1%。 结论:血清TK1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预测的独立标志物。TK1、CEA、CA19-9、CA15-3和CA72-4的联合检测具有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验证肝癌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肝癌中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3个肝癌微阵列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并取其交集。利用DAVID数据库对18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及筛选关键基因。利用GEPIA、GSCALite数据库进行关键基因通路、表达验证及预后分析。结果:获得185个3个数据集交集的DEGs,包括54个上调基因和131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生物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主要参与细胞周期、DNA复制、Rap1信号通路的调节。在PPI网络中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分别为胸苷激酶1(TK1)、细胞分裂周期相关5(CDCA5)、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体13(TRIP13)、着丝粒蛋白M(CENPM)、异常纺锤形微管组件(ASPM)、着丝粒蛋白F(CENPF)、微型染色体维护复合体组件49(MCM4)、霍利迪连接体识别蛋白(HJURP)、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非染色体结构维护凝缩蛋白Ⅰ复合体G亚基(NCAPG)。关键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除UBE2C外,关键基因高表达与肝癌患者总生存率低相关。结论:关键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不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