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致相变纳米探针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级联疗法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脂质载药纳米探针HD@P-NPs,探讨其体外超声成像效果及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迁移抑制和级联放大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以全氟乙烷为核心脂质壳层,负载血卟啉单甲醚和阿霉素的脂质载药纳米探针HD@P-NPs,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检测粒径和Zeta电位,计算药物包封率和载药率;进一步观察HD@P-NPs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下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溶血实验检测HD@P-NPs在不同浓度下的溶血率.取对数生长期的瘢痕疙瘩KFs按照不同实验条件培养,并分为5组: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LIFU辐照组、D@P-NPs组(仅加入阿霉素)、HD@P-NPs组、HD@P-NPs+LIFU辐照组,使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Calcein AM/PI染色观察各组细胞活性;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活性氧荧光染色观察各组活性氧产生情况,获取其荧光强度.结果 成功制备HD@P-NPs,呈球形且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70.36±6.03)nm,平均Zeta电位(-36.91±3.56)mV;血卟啉单甲醚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7.41%、5.18%,阿霉素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2.80%、11.20%.LIFU辐照后,HD@P-NPs相变产生微气泡,在3 W/cm2、2 min辐照条件下可实现最佳成像效果,后续实验采用此辐照条件.HD@P-NPs在25、50、100、200μg/ml浓度下的溶血率分别为(2.48±0.02)%、(4.87±0.06)%、(5.03±0.03)%、(6.10±0.04)%.对照组、LIFU辐照组、D@P-NPs组、HD@P-NPs组及HD@P-NPs+LIFU辐照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6.87±0.71)%、(77.94±2.83)%、(77.11±3.53)%、(49.75±1.25)%,HD@P-NPs+LIFU辐照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NPs+LIFU辐照组见明显红色荧光及少量绿色荧光.对照组、LIFU辐照组、D@P-NPs组、HD@P-NPs组、HD@P-NPs+LIFU辐照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9.96±3.20)%、(28.62±2.56)%、(18.13±0.89)%、(17.46±0.20)%、(10.04±1.62)%,其中HD@P-NPs+LIFU辐照组细胞迁移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P-NPs+LIFU辐照组活性氧荧光强度为22.43±3.10,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HD@P-NPs,其在LIFU辐照下可提高靶区有效药物浓度,具有较好的体外超声成像效果,可实现超声可视化瘢痕疙瘩KFs级联放大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7岁4月龄患儿因“间断发热1年7月余,活动后气促、发绀2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肺动脉高压、淋巴结及肝脾肿大。EB抗体异常、血浆及全血EB病毒DNA升高、颈部淋巴结活检示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予左旋培门冬酰胺酶+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L-DEP)方案化疗后肺动脉压力降低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64 d PAH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0个月,病情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成功治疗复发难治性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肠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带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复发难治性EBV-HLH合并肠穿孔,最终接受UCBT治愈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发热15 d,皮疹9 d"为主诉入院,主要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大,快速进展的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骨髓涂片可见吞噬血细胞,2015年9月确诊为EBV-HLH,按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HLH-2004方案化疗,维持期间2次复发,给予挽救性二线方案"培门冬酰胺酶、阿霉素脂质体、依托泊苷、甲泼尼龙"(L-DEP方案)化疗,化疗后评估噬血细胞综合征指标完全缓解,突发肠穿孔,紧急外科手术行小肠造瘘术,病情稳定后,给予"氟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Flu+BU+CY方案)预处理后行UCBT,全程静脉营养支持,移植后第13天中性粒细胞植入,第35天血小板植入,嵌合率为100%,植入成功;移植后第15天出现肝小静脉闭塞征,移植后第22天出现真菌性肺炎,移植后第26天出现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Ⅱ度,给予相应治疗好转;移植后第49天行二期肠造瘘关瘘术;现随访至移植后70个月,患儿一般状况良好,病情持续缓解,无慢性GVHD及其他合并症。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EBV-HLH的唯一有效手段;无合适同胞或非血缘供者时,非血缘脐带血干细胞可作为移植物来源;肠穿孔术后肠造瘘不是移植禁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干燥综合征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是SS的一种罕见而致命的并发症。伴发感染、疾病活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往往是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发生的常见诱因。该病治疗方面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既需要积极治疗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又需要积极治疗SS,如伴发感染还需要控制感染消除诱因。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该类患者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本文报道1例SS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青年女性患者,确诊后给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方案治疗获得部分缓解,同时积极治疗SS。后患者疾病复发,最终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小RNA-149靶向P-糖蛋白对皮肤基底细胞癌顺铂耐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9靶向P-糖蛋白(P-gp)对皮肤基底细胞癌阿霉素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8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7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程度,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两组肿瘤组织中miR-149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转染miR-149模拟物和对照miRNA至皮肤基底细胞株癌细胞株A431,分别作为miR-149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分析顺铂对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9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中靶基因的表达和miR-149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耐药组患者肿瘤组织miR-149表达水平(0.48±0.18)较敏感组miR-149表达水平(1.21±0.2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26, P<0.05)。CCK-8和EdU染色结果显示,经顺铂处理后,miR-149组细胞增殖能力(0.59±0.17)较对照组细胞(1.27±0.2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0, P<0.05)。miR-149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35.56±6.90)%]较对照组细胞[(79.32±8.0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99, 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P-gp是miR-149靶基因。耐药组肿瘤组织中P-gp蛋白表达水平(1.24±0.19)明显高于敏感组肿瘤组织(0.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91, P<0.05)。miR-149组细胞P-gp蛋白表达水平(0.57±0.18)较对照组细胞(1.97±0.3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81, P<0.05)。 结论:miR-149通过调节P-gp蛋白的表达,介导了皮肤基底细胞癌顺铂化疗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芦可替尼联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和(或)培门冬酶对儿童复发/难治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芦可替尼联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和(或)培门冬酰胺酶(RU-DEP+/-L)对儿童复发/难治性(R/R)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应用RU-DEP+/-L治疗的R/R HLH患儿。结果:共纳入16例患儿,男13例、女3例,诊断时年龄[ M( Q1, Q3)]为1(1,2)岁。13例患儿诊断为EB病毒(EBV)-HLH,2例为EBV诱发的原发性HLH,1例为不明原因HLH,其中3例EBV-HLH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一线治疗后,11例无反应,5例达到完全反应后再次复发。9例患儿采用了RU-L-DEP方案,7例患儿采用了RU-DEP方案。RU-DEP+/-L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16,完全反应率3/16,血浆EBV-DNA阴转率为7/15。随访时间35.1(2.4,40.7)个月,9/16患儿存活。RU-DEP+/-L治疗后获得反应衔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3年总生存率高于挽救治疗后无反应、未行HSCT患儿( P=0.048)。16例患儿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3例合并感染。 结论:RU-DEP+/-L可作为挽救治疗药物用于儿童R/R HLH的二线方案,可有效控制部分患儿HLH活动,为后续HSCT提供机会。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患儿耐受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的诊治过程。患者因腰背部酸痛不适伴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术前诊断为左肾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和基因检测确诊为肾滑膜肉瘤。行脂质体阿霉素化疗6个疗程+重离子放疗15 d,随访14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本病极罕见,确诊需依靠分子遗传学,手术和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含新药诱导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维持治疗策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0例——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含新药诱导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维持治疗策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近15年接受含新药方案诱导化疗序贯auto-HSCT、维持治疗的300例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导化疗、auto-HSCT、维持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35.3%、55.2%、72.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分别为80.0%、89.2%、93.4%;PAD方案(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诱导化疗的≥VGPR率、总反应率(ORR)均高于V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AD方案和RAD方案(来那度胺+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相比,CR率、≥VGPR率以及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化疗、auto-HSCT、维持治疗后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MRD)阴性患者在CR患者中的占比分别为18.8%(54例)、41.4%(109例)、58.7%(142例)。中位随访时间48.5(7.4~171.3)个月,全部MM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8.7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09.0个月;R-ISS Ⅰ、Ⅱ、Ⅲ期患者的中位TTP时间分别为111.8、77.4、30.6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118.8、91.4、48.5个月。在治疗的不同阶段获得CR和MRD阴性患者的TTP、OS时间均较未获得CR和MRD阴性患者明显延长。在诱导化疗阶段获得CR的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其TTP短于不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诱导化疗阶段获得MRD阴性的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其TTP和不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R-ISS分期在不同治疗阶段都是影响TTP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疗获得的疗效就成为新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含新药诱导化疗序贯auto-HSCT、维持治疗的MM整体治疗策略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高危MM患者获益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质体阿霉素与表柔比星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中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脂质体阿霉素(PLD)与表柔比星(EPI)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整理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间从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共纳入411例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患者。根据年龄、性别、淋巴瘤分期等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法1∶1配对,选出PLD组和EPI组患者各151例。进而对比PLD组和EPI组的有效性和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随访3年,观察生存情况。结果:PLD组完全缓解(CR)率81.5%,EPI组CR率72.2%。PLD组客观缓解率(ORR)98%,EPI组ORR 96.7%。两组CR率( χ2=0.478, P=0.489)及ORR的差异( χ2=0.007, P=0.934)均无统计学意义。PLD组发生骨髓抑制25例(16.6%),发生心脏毒性相关事件21例(13.9%);EPI组发生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相关事件均为24例(15.9%),两组的骨髓抑制差异( χ2=0.018, P=0.895)和心脏毒性差异( χ2=0.174, P=0.677)均无统计学意义。3年随访中,PLD组和EPI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9.1%和6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30, P=0.047)。PLD组和EPI组的3年总生存率(OS)都为8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02, P=0.538)。 结论:PLD在DLBCL患者一线化疗中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EPI,而在3年总生存期、短期疗效和骨髓抑制上与EPI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质体阿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大剂量甲泼尼龙方案挽救治疗难治性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脂质体阿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大剂量甲泼尼龙方案(DEP方案)挽救治疗难治性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38例难治性MAS患者的临床特点、DEP方案挽救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参照美国中西部协作组制订的标准疗效评价,每2周疗效评价。相关样本之间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3.75,中位年龄30(15,69)岁。原发病为AOSD 29例,SLE 6例,RA 1例,未分化CTD 2例。初始治疗2周后,38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5%(36/3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4%(9/38),部分缓解率为71%(27/38);治疗4周后(部分患者数据丢失)35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7%(34/35),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6% (16/35),部分缓解率为51%(18/35例);治疗6周后(部分患者数据丢失)35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7%(34/35例),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9%(17/35),部分缓解率为49%(17/35)。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患者在诱导后积极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病情均得到持续缓解。结论:DEP方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用于难治性CTD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条症挽救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