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oseq模式在新生儿脂肪酸氧化代谢类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Neoseq模式在新生儿脂肪酸氧化代谢类疾病(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s,FAOD)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常州地区2015年4月至2021年4月出生的163 500例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2种模式进行FAOD筛查与诊断。(1)传统模式:所有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um,TMS)筛查,初筛阳性者召回复查,并进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基因包检测及其他鉴别诊断。(2)Neoseq模式:对传统模式确诊病例(真阳性组)、TMS初筛结果阴性样本(初筛阴性组)以及TMS初筛假阳性样本(初筛假阳性组)进行Neoseq检测分析。比较分析2种模式对FAOD的检出率、额外发现、报告周期等参数。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FAOD的筛查和诊断情况:基于传统模式筛查诊断18例FAOD确诊病例,本地区FAOD发病率为1/9 083。TMS初筛阳性率为0.55%(907/163 500),复查阳性率为0.04%(73/163 500),阳性预测值为2.0%(18/907),阳性召回样本中98%(889/907)为假阳性。(2)Neoseq筛查效果:①18例确诊病例中的16例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2种筛查模式的突变位点符合率为16/18。2例确诊病例Neoseq未检出,包括1例β-酮硫解酶缺乏检出1个致病性突变位点,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未检出致病性突变。②在57例TMS初筛假阳性样本中,Neoseq均未发现致病基因突变。③100例TMS初筛阴性样本中,Neoseq额外检出1例 DUOX2杂合突变,1例 MTTL1半合子突变。④18例样本采用传统模式的中位报告周期为43.5 d(28.0~104.0 d),而采用Neoseq模式则为12.0 d(10.0~15.0 d)。 结论:Neoseq对于FAOD的检出率较高。Neoseq同步TMS筛查,可降低FAOD生化筛查的假阳性率;可在较短时间明确遗传学病因,缩短疾病诊断周期;同时可拓展生化筛查以外的病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二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2例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反复横纹肌溶解症。例1伴波动性肌无力、肌痛,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均可见少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脂肪成分轻度增高,二代测序发现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2行串联质谱检测示多种酰基肉碱增高,游离肉碱减低。由此可见,临床表现发作性肌无力、肌痛和反复横纹肌溶解症需要考虑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可能,下肢肌肉MRI和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无特异性表现,应与其他代谢性肌病相鉴别,串联质谱检测和二代测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lda-1通过调控ACSL4/GPx4铁死亡途径减轻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特异性激活剂Alda-1是否通过抑制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ACSL4/GPx4)通路介导的铁死亡过程来减轻猪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方法:将22只普通级健康雄性白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 n=6)、CPR模型组( n=8)和Alda-1干预组(CPR+Alda-1组, n=8)。采用经右心室电刺激致颤诱导心搏骤停8 min后CPR 8 min的方法制备猪CPR模型;Sham组仅进行相关准备操作。CPR+Alda-1组于复苏后5 min静脉注射Alda-1 0.88 mg/kg;Sham组和CPR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制模前及复苏后1、2、4、24 h取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血清水平。于复苏后24 h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估动物神经功能状态;然后处死动物取大脑皮质,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铁沉积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ACSL4及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Sham组比较,CPR模型组和CPR+Alda-1组NSE及S100β血清水平均随复苏后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且复苏后24 h NDS评分及大脑皮质铁沉积水平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大脑皮质GSH含量及GPx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ACSL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说明CPR术后大脑皮质细胞发生铁死亡,且ACSL4/GPx4通路参与该组织细胞铁死亡的过程。与CPR模型组比较,CPR+Alda-1组复苏后2 h起NSE及S100β血清水平即明显降低〔NSE(μg/L):24.1±2.4比28.2±2.1,S100β(ng/L):2?279±169比2?620±241,均 P<0.05〕,且复苏后24 h NDS评分及大脑皮质铁沉积水平和MDA含量明显降低〔NDS评分(分):120±44比207±68,铁沉积:(2.61±0.36)%比(6.31±1.66)%,MDA(μmol/g):2.93±0.30比3.68±0.29,均 P<0.05〕,大脑皮质GSH含量及GPx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GSH(mg/g):4.59±0.63比3.51±0.56,GPx4蛋白(GPx4/GAPDH):0.54±0.14比0.21±0.08,均 P<0.05〕,ACSL4蛋白表达明显下调(ACSL4/GAPDH:0.46±0.08比0.85±0.13, P<0.05),说明Alda-1可能通过调控ACSL4/GPx4通路减轻猪CPR后大脑皮质细胞铁死亡程度。 结论:Alda-1可减轻猪CPR后脑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CSL4/GPx4通路介导的铁死亡过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改良冬眠合剂和传统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4只约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传统冬眠合剂组和改良冬眠合剂组,每组6只。于单纯烫伤组、传统冬眠合剂组和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背部造成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大鼠模拟致伤过程致假伤。伤后即刻,传统冬眠合剂组大鼠腹腔注射12 mL/kg由哌替啶、氯丙嗪和异丙嗪构成的传统冬眠合剂,辅以生理盐水灌胃;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腹腔注射2 mL/kg由咪达唑仑和芬太尼构成的混合药剂,辅以西替利嗪灌胃。随后4组大鼠均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进行补液复苏,使补液及给药总剂量为2 mL·kg -1·%TBSA -1。次日,对2个冬眠合剂组大鼠再次同前给药。伤后3 d,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并留取肝脏、小肠和肺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和IL-6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肌酐和尿酸水平,对肝脏、小肠和肺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学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 结果:伤后3 d,传统冬眠合剂组大鼠血浆中IL-10水平为(44±16)pg/mL,显著高于改良冬眠合剂组的(20±9)pg/mL和单纯烫伤组的(21±6)pg/mL( P值均<0.05);4组大鼠血浆中IL-1β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伤后3 d,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浆中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7±14)、(213±65)U/L,均显著高于假伤组的(59±5)、(108±10)U/L( P<0.05);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血浆中ALT和AST水平分别为(61±3)、(116±11)U/L,均显著低于传统冬眠合剂组的(81±13)、(207±54)U/L( P<0.05),且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血浆中AST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 P<0.05)。伤后3 d,4组大鼠血浆中γ-GT、ALP、LDH、LDH-1、肌酸激酶、CK-MB、肌酐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虽然4组大鼠血浆中尿素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单纯烫伤组分别与假伤组、传统冬眠合剂组、改良冬眠合剂组之间以及传统冬眠合剂组与改良冬眠合剂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伤后3 d,相对于假伤组,单纯烫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可见肝细胞弥漫微泡性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小肠组织中可见绒毛间质明显疏松水肿,肺脏组织中可见大片区域肺泡间隔明显增宽;相对于单纯烫伤组,2个冬眠合剂组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都有所减轻,肺泡壁增厚和肠绒毛间质水肿均得到缓解,且其中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各脏器组织学表现更接近假伤组。 结论:传统冬眠合剂可能有更强的抑炎作用,而改良冬眠合剂具有更好的肝功能保护作用,但这2种冬眠合剂均可缓解严重烫伤大鼠肝脏、肺脏和小肠的组织病理学损害。对于肝脏、肺脏和小肠,改良冬眠合剂具有不亚于传统冬眠合剂的脏器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沙地区352 449例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沙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情况,了解其单病种患病率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长沙地区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出生的352 449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行生化检测和基因变异分析以确诊。结果:新生儿中初筛阳性6 170例,阳性率1.75%;召回5 437例,确诊92例,总体患病率为1/3 831,阳性预测值为1.69%。92例患儿共计检出18种遗传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3例,其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20例,占60.60%;有机酸代谢病17例,其中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占23.50%;脂肪酸代谢病42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7例,占64.30%,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2例,占28.60%。基因分析共发现90种基因变异,最常见者为c.51C>G、c.1400C>G、c.760C>T、c.1031A>G和c.1165A>G。结论:长沙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患病率较高者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长沙地区遗传代谢病患儿的基因变异谱,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VLCADD患儿的临床诊治经过及基因位点;以"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以"very long 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和"China"或"Chines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VLCADD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生儿筛查对于VLCADD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患儿低血糖、肝脏肿大、肝酶升高、血串联质谱C14:1明显升高,考虑VLCADD,给予口服左卡尼汀及富含中链脂肪酸配方奶喂养,患儿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年10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监测血生化指标基本正常。基因检测发现 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692-2_692-1delAG (splicing)/c.1276G>A (p.A426T)。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109例中国病例,有症状且明确分型的病例80例,心肌病型33例(41.25%)。33例心肌病型患者中,经新生儿筛查诊断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临床诊断组(58.3%比95.2%, P=0.016)。共发现113种中国人群的 ACADVL基因突变,最多见的突变位点是c.1349G>A(p.R450H),占13.08%,其次为c.664G>C或G>A,氨基酸改变均为p.G222R,占4.71%,第3位是c.553G>A(p.G185S),占3.66%。4例携带2个无效突变基因,均为心肌病型,携带1个无效突变基因的约半数为心肌病型,携带0个无效突变基因的多为肝病型及肌病型,少数为心肌病型( P=0.014)。 结论:中国人群VLCADD最多见的是心肌病型,病死率高,但经新生儿筛查,早期干预治疗,可能改善预后。c.1349G>A(p.R450H)是中国人群最常见的变异类型。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相关性,携带无效突变基因者更多表现为心肌病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纤支镜检查术麻醉与围术期管理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例1患儿,男性,年龄1岁5月,体重10 kg,因"流涕5 d,咳嗽3 d,加重伴精神差半天"入院。新生儿筛查行基因检测确诊为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2020年曾因心肌病、全心衰竭住院治疗48 d,期间NT-ProBNP>35 000 pg/ml,超声心动图示LVEF 28%,全心腔扩大,全心肌增厚。予口服左卡尼汀、辅酶Q10片、贝那普利、氢氯噻嗪、螺内酯及高糖低脂饮食、中链甘油三酯(MCT)奶粉喂养。体格检查:BP 95/56 mmHg(1 mmHg=0.133 kPa),HR 116次/min,RR 23次/min,SpO 2 99%,体温37.1 ℃,神志清,精神反应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较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CRP浓度10.90 mg/L,LDH活性558.90 U/L,CK活性1 037.88 U/L,CK-MB活性76 U/L。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增多,左中上肺野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超声心动图示左心腔扩大,左室为著;全心肌增厚,左室为著;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LVEF 55%。术前诊断:肺炎;肺不张;代谢性心肌病;VLCADD。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个家系的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国籍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患儿的临床分型与基因型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019年2月接诊的1个VLCADD家系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儿,男,1岁,主要表现为频繁发作的呕吐、低血糖、肝功能及心肌酶异常。足跟血串联质谱筛查显示C14、C14:1、C16:1、C16:2、C18和C14/C8明显升高,基因检测发现患儿 ACADVL基因存在c.664G>A(p.G222R)和c.1345G>A(p.E449K)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患儿被确诊为VLCADD,临床分型为心肌病型。患儿于入院2周后死亡。结合文献报道,共收集60例中国籍VLCADD患儿的资料,其临床分型以心肌病型和肝病型为主,占比达73.3%(43/60);基因变异组合类型与临床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心肌病型患儿多携带2个功能丧失突变(LOF);心肌病型预后最差,死亡率高达76.9%(20/26)。C14:1作为诊断VLCADD的敏感指标,无法用于临床分型和预后评估。c.1349G>A(p.R450H)变异频次最高,占10.8%(13/120)。 结论:VLCADD的临床分型与预后高度相关。LOF变异在临床表现严重的患儿中更为常见。c.1349G>A(p.R450H)变异可能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变异,早期筛查和诊断可以极大改善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6PD介导的还原应激在砷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糖代谢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介导的还原应激在砷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以及具体机制。方法:以0.0(对照组)、1.0 μmol/L(染砷组)亚砷酸钠(NaAsO 2)处理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利用细胞生长动力学、细胞划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恶性转化指标。在砷处理不同时期(0、1、7、14、21、28、35代细胞),通过相应试剂盒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aAsO 2对HaCaT细胞糖代谢[葡萄糖-6-磷酸(G6P)、乳酸、乙酰辅酶A、G6PD水平及己糖激酶2(HK-2)、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PGD)、G6PD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提取线粒体,通过相应试剂盒检测NaAsO 2对HaCaT细胞及线粒体氧化还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比值、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的影响;使用小干扰RNA(siRNA)干预方法,检测G6PD对还原应激及NaAsO 2诱导的HaCaT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 结果:1.0 μmol/L NaAsO 2培养HaCaT细胞至35代(T-HaCaT细胞),与传代匹配的0.0 μmol/L NaAsO 2培养HaCaT细胞相比[(33.797 ± 0.280)h、0.177 ± 0.015、(13.667 ± 2.625)个],倍增时间[(24.042 ± 0.479)h]较短( t = 30.45, P < 0.001),细胞迁移率(0.396 ± 0.039)较高( t = 9.08, P < 0.001),软琼脂集落数量[(73.667 ± 4.450)个]较多( t = 20.11, P < 0.001)。与同组0代和同代对照组细胞相比,染砷组细胞糖代谢指标G6P水平在1、7、14、21、28、35代均较高(均 P < 0.05),乳酸和G6PD水平在14、21、28、35代均较高(均 P < 0.05),乙酰辅酶A水平在21、28、35代均较低(均 P < 0.05),HK-2、PFKFB3、PDK1、PGD、G6PD蛋白表达水平在7、14、21、28、35代均较高(均 P < 0.05);细胞NADPH/NADP +比值在1、14、21、28、35代均较高(均 P < 0.05),GSH/GSSG比值在21、28、35代均较高(均 P < 0.05);线粒体NADPH/NADP +比值在1、7、21、28、35代均较高(均 P < 0.05),GSH/GSSG比值在1、7、14、21、28、35代均较高(均 P < 0.05)。siRNA沉默T-HaCaT细胞G6PD表达后,与T-HaCaT con siRNA处理组相比,T-HaCaT G6PD siRNA处理组细胞和线粒体NADPH/NADP +和GSH/GSSG比值均较低(均 P < 0.05),细胞倍增时间较长、细胞迁移率较低、软琼脂集落数量较少(均 P < 0.05)。 结论:NaAsO 2致HaCaT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6PD等糖代谢相关酶被激活导致糖代谢重编程,引起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失衡,细胞和线粒体的还原应激增强,进而促进NaAsO 2所致HaCaT细胞恶性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现为肌无力伴肝衰竭的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患儿,女,以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加重为主要表现,伴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增高,高血氨,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血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分析见多种酰基肉碱升高,肌肉活检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 ETFDH)基因纯合突变。经过维生素B 2、左卡尼汀、辅酶Q10及血浆置换治疗,患儿肌力恢复,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对临床上出现迅速进展的肌病,伴肝损害、血清肌酸激酶增高的患儿,应警惕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提高认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