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发性高颅压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特发性高颅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的临床特点,以及归纳梳理相关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神经内科住院的I1H患者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BMI、颅内压)、临床表现、MRV或DSA及超声检查的各项参数(颈内静脉的内径及流量、视神经鞘直径、视盘高度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①本研究共入组32例患者,年龄(32.0±10.6)岁,男女比例9∶23,身高(162.0±8.3)cm,BMI 27.5(24.0~31.8)kg/m2,颅内压330.0(300.0~396.3)mmHg(1 mmHg=0.133 kPa).②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16例(50.0%)、视物模糊16例(50.0%)、恶心/呕吐12例(37.5%)、头晕6例(18.8%)、耳鸣/脑鸣6例(18.8%).③入组的32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6例(50.0%)、高脂血症13例(40.6%)、高血压7例(2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例(12.5%)、自发性脑脊液漏2例(6.3%);入组的23例女性患者中,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21.7%).④超声测量入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4.92(4.90~5.09)mm,视盘高度0.83(0~1.28)mm.⑤MRV或DSA结果显示,颅内静脉窦狭窄共7例(21.9%),其中右侧颅内静脉窦狭窄5例(15.6%),左侧颅内静脉窦狭窄2例(6.3%).⑥颅内静脉窦非狭窄组中,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6.48±1.69)mm vs.(5.63±1.10)mm,P=0.006;(4.62±1.44)mm vs.(3.42±0.88)mm,P<0.001],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376.8±172.8)mL/min vs.(229.6±93.3)mL/min,(214.4±104.0)mL/min vs.(115.2±62.9)mL/min,均P<0.001];颅内静脉窦狭窄组中,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内径小于健侧内径[(3.23±1.05)mm vs.(3.99±1.25)mm,P=0.011],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流量小于健侧流量[(91.4±68.7)mL/min vs.(192.9±87.9)mL/min,P=0.004].结论 结果显示,IIH与肥胖密切相关,且伴较高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自发性脑脊液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颅内静脉窦狭窄发病率.同时,颅内静脉窦狭窄侧J3段颈内静脉内径及流量均小于健侧.IIH引起视神经鞘直径的增宽和视盘高度的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脐静脉-门静脉-体静脉分流三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病例1 孕妇,31岁,孕1产0。曾于孕17+6、19+4周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头晕、乏力等症状,自行物理降温后缓解。中孕期胎儿常规系统性超声检查提示:胎儿生物学参数小于孕龄,肠管回声稍增强,胎儿大脑中动脉阻力偏低。孕24+2周羊水穿刺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孕37周超声检查:胎儿右上腹横切面血管走行杂乱,门静脉左支与肝中静脉稍扩张,二者之间可见吻合支,频谱多普勒显示近吻合口处门静脉左支血流频谱呈波动性(图1);门静脉右支及静脉导管可见,余未见其他结构异常。超声提示:门静脉-体静脉分流。孕39+1周经阴道分娩一男婴,出生体质量2590?g。新生儿腹部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左支及肝中静脉扩张,均宽约0.4?cm,二者之间可见数处吻合支(图2)。生后2个月外院超声复查,提示原门静脉左支与肝中静脉分流处未见明确分流血管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期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和肝胆发育的参数测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胎儿期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的MRI表现,分析CCC胎儿肺肝比值、肝脏、脾脏、胆囊以及门静脉测量参数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随访分析31例出生后经手术证实的CCC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胎儿期的MRI表现,观察CCC病灶的形态、走行方向、是否与胆管或胆囊相连、病灶下缘与肝脏下缘的关系,并测量计算胆总管囊肿的体积.以90例健康胎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肺肝比值、肝脏(左右径、上下径、最大截面面积、肝实质表观弥散系数)、脾脏(长径、厚度、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短径、长径与短径比值、最大截面面积)以及门静脉直径的差异.并分析CCC胎儿胆总管囊肿体积与MRI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1例CCC患儿中,男9例,女22例,男女比率约为1:2.4;其中26例胆总管囊肿病灶为椭圆形,5例为类圆形;31例病灶上端均可见尖角征;29例胆总管囊肿病灶的下缘未及肝脏下缘,2例病灶下缘超过了肝脏下缘;26例病灶的走行方向为右上-左下.CCC组与对照组胎儿的肺肝比值、肝脏(左右径、上下径、最大截面面积、表观弥散系数)、脾脏(长径、厚度)、胆囊(长径、短径、最大截面面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组与对照组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门静脉直径以及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CCC组胆总管囊肿体积与胎儿脾脏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与短径比值以及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病灶体积与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以及门静脉直径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CCC多见于女性,胎儿期的MRI表现为:病灶多呈椭圆形,一般不超过肝脏下缘,病灶的走行方向多为右上-左下,病变上端可见尖角征.患儿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增大.但病灶体积与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门静脉直径、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部分外周血细胞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NA-CRAO)患者外周血中部分与炎症相关的血细胞变化.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NA-CRAO患者218例(NA-CRAO组)及同期常规体检者218名(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受检者年龄(t=0.60)、性别构成比(x2=0.83)、体重指数(t=0.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0.2 ml,检测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红细胞(RBC)、RBC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平均PLT体积(MPV)、大PLT比率(PLCR),计算NEUT/LYMPH比率(NLR)、PLT/LYMPH比率(PLR).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P<0.05的血细胞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各炎症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根据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A-CRAO组患者WBC、NEUT、NLR、RDW、PLR升高,LYMPH、RB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8、12.43、9.47、3.64、5.54、5.18、0.46,P<0.001);两组PLT、MPV、P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56、0.8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NA-CRAO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比值比=2.51,95%CI0.780~0.859,P=0.03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NA-CRAO的AUC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3.0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9.2%、92.7%.结论 NA-CRAO患者外周血细胞中NEUT明显升高,LYMPH减少;NLR是NA-CRAO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血管吻合方式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总结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适应证和血管吻合方式选择.方法 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1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完成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包括10例即刻乳房再造和7例延期乳房再造.全部采用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完成,包括M1型游离腹直肌皮瓣20侧,M2型6侧,M3型8侧.血管吻合方式具体包括:外增压方式9例,内增压方式8例.受区血管包括胸廓内血管近心端14侧,胸背血管主干10侧,前锯肌支3侧,胸外侧动静脉2例,胸廓内血管远心端5侧.结果 每侧皮瓣长(14.2±0.4)cm、宽(11.5±1.0)cm、厚(4.9±0.3)cm.所有皮瓣血运良好,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0.7个月,乳腺癌未见复发,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与健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适用于底盘及垂度凸度都较大的乳房再造,选择合理的血管吻合方式可以确保皮瓣的自由摆放和满意的乳房塑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多药耐药蛋白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蛋白4(MRP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3年2月13日至2024年2月13日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确诊COPD患者15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COPD患者分为COPD组(50例)和COPD合并PH组(COPD+PH组,10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按肺动脉收缩压(PASP),将COPD+PH 组分为轻度组[36 mmHg(1 mmHg=0.133 kPa)≤PASP≤50 mmHg]、中度组(51 mmHg≤PASP≤70 mmHg)和重度组(PASP>70 mmHg).检测MRP4、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B型脑钠肽(BNP)及白蛋白水平.Pearson相关性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RP4预测COPD合并PH的价值.结果 COPD组MRP4水平低于对照组,COPD+PH组MRP4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OPD组(均P<0.05).COPD+PH组白蛋白水平低于COPD组,RDW、MPV、BNP水平均高于COPD组(均P<0.05).中度组、重度组MRP4、RDW、MPV、BNP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均高于中度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均P<0.05).COPD+PH组患者MRP4 水平与 BNP、PASP、RDW、MPV 呈正相关(r=0.72、0.85、0.70、0.62,均 P<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60,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MRP4截断值为2.895 μg/L时,预测COPD合并PH的曲线下面积为0.917(95%置信区间:0.865~0.970),敏感度为93.00%,特异度为88.00%.结论 MRP4在COPD合并PH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其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2例,犁田机绞压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轮辐伤1例。所有创面均宽大(缺损大小为10.0 cm×9.0 cm~20.0 cm×18.0 cm)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留有不同程度的死腔。设计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宽大创面。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受区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术后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例因术中穿支蒂机械牵拉损伤,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患肢同侧d-LCFA嵌合穿支皮瓣修复;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予以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减少了对供区的损害,简化了血运重建操作,提升了受区修复质量,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磁场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治疗组(简称激动剂组)和PEMF联合CGS-21680治疗组(简称观察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制成椎间盘退行性病变(IDD)大鼠模型。制模后激动剂组向L 5-6椎间盘注射100 μl CGS-21680(100 μg/kg),观察组注射CGS-21680后再给予PEMF干预,磁场强度1.5 mT,磁场频率75 Hz,脉宽150 μs,暴磁30 min/次/d,连续干预14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进行8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表达,采用ELISA及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A 2AR、NLRP3、Caspses-3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 结果:模型组髓核及纤维环退变明显,观察组髓核细胞皱缩、坏死及纤维环断裂情况显著缓解。干预后观察组椎间盘髓核Col Ⅱ阳性表达、A 2AR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增加( P<0.05);而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显著降低( P<0.05);另外观察组大鼠椎间盘组织NLRP3、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亦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降低( P<0.05)。 结论:PEMF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能协同上调IDD模型大鼠A 2AR活性,下调促炎因子IL-6、TNF-α及NLRP3、Caspase-3表达,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有助于椎间盘退变病情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EO Baby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共23个动脉瘤,其中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个位于M2段、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所有动脉瘤的颈体比均>1/2。其中,22个动脉瘤采用单纯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另1个采用Y形支架(LEO Baby + Neuroform EZ)栓塞。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判断患者预后,其中≤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8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21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8个(78.3%)动脉瘤为Raymond Ⅰ级,3个(13.0%)为Ⅱ级,2个(8.7%)为Ⅲ级。2例(9.5%,2/21)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出院时mRS为3分。20例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mRS,其中1例为1分、1例为2分,余18例均为0分;预后均良好。16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随访时间为(6.4±0.7)个月(6~8个月),其中15个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Ⅰ级,显示闭塞完全;另2个分别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Ⅱ、Ⅲ级,均未见瘤颈、瘤腔进一步增长。所有动脉瘤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形成事件。结论:初步推测LEO Baby支架应用于具有小直径载瘤动脉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为颅内位于血管分叉部和血管远端的动脉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