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优质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程度评分进行评价.按照简单数字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优质营养护理干预,评价不同护理措施实施后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穴位按摩联合吞咽功能评估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吞咽功能评估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防误吸;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进行初步筛查,并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除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外增加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吞咽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困难改善率为(86.53%)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3.85%)、(1.92%)均低于对照组(13.46%)、(7.69%),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吞咽功能评估简便易行,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数据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56年6月至2020年8月发表的关于心理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治疗疗效调查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影响及生命质量影响对照研究文献7篇,共660个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后心理功能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 WMD)=-16.66,95% CI -18.09~-15.22, P<0.001];在躯体功能得分中,干预组表现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14.10,95% CI -16.26~-11.95, P<0.001);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后社会功能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13.52,95% CI -15.64~-11.41, P<0.001);在生命质量评分中,对照组较干预组表现差( WMD=-14.58,95% CI -15.86~-13.31, P<0.001);干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 OR)=0.16,95% CI 0.08~0.32, P<0.001]。 结论:通过心理康复护理的干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获得缓解同时,生命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可抽取并储存胃内容物经口胃管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常规采用鼻胃管解决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问题。现有鼻胃管存在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及患者不适感强烈等缺点;传统经口胃管无单向阀开关及胃内容物储存装置,且无法在胃部固定,容易造成胃内容物倒流、无法充分了解胃内容物消化吸收情况及胃管意外脱出,影响进一步喂养和胃内容物检测。为此,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可抽取并储存胃内容物的经口胃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704393.1)。该装置包括收集组件、插管组件和固定组件三部分。收集组件包括:胃内容物储存囊,可清晰直观地看到胃内容物;三通开关,可通过旋动来控制通路处于不同状态,以便医务人员抽取胃内容物、进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或关闭通路,同时减少污染、延长胃管使用寿命;单向阀,可有效避免胃内容物倒流。插管组件包括:刻度管,使医务人员有效辨别胃管插入深度;实心引导头,使管道经口插入更加顺畅;葫芦形通口,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固定组件为可注水注气球囊,管道经口插入后,适当注水注气,可避免胃管意外脱出。使用该装置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不仅可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可有效促进患者全身各系统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延续康复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和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延续康复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和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该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行吞咽训练。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该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4例设为研究组,在早期吞咽刺激训练的基础上,实施延续康复护理。干预8 w后,以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及其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Burke吞咽功能障碍筛查量表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并记录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8±0.36)分、(1.98±0.44)分,Burke评分为(0.71±0.23)分、(1.18±0.34)分,吞咽亚量表评分为(0.91±0.27)分、(1.28±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行延续康复护理联合吞咽训练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吞咽困难程度,减少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卒中后吞咽困难(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考虑到PSD的发病率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PSD患者吞咽功能有效、快速的恢复极其重要。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兴起,各项研究层出不穷,为P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文从机制探讨和临床应用两大方面对PSD的发生机制、PSD恢复的相关机制、rTMS相关参数的设定、rTMS治疗PSD相关临床实践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等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QL)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为(21.02±2.7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5±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定向力、瞬时记忆和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家庭角色、语言和活动能力等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困难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咽动态造影检查(VFFS)和FEES,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FFS结果发现,口腔残留122例,渗漏168例,误吸170例,会厌谷残留179例,梨状隐窝残留184例,环咽肌开放不全61例,食管蠕动异常58例;FEES结果发现,食物渗漏173例,食物穿透151例,食物误吸180例,食物潴留166例,声带新生物21例。FEES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5.5%)低于VFFS(12.0%)(χ 2=5.29, P < 0.05)。 结论:FEES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检出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安全性,对吞咽困难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组患者均行传统康复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刺激频率5 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 s,间歇10 s,刺激时间为20 min,对照组在传统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操作方法及刺激参数同治疗组,但仅将探头垂直于患者颅骨,不给予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FCM)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进行疗效评估。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相关脑区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FCM评级、MMASA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 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18.40±3.10)分]、FCM评级[(6.10±0.74)级]、MMASA评分[(90.30±6.34)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脑顶叶、顶上小叶、BA7区、BA40区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 P<0.05)。 结论:5 Hz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脑区激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原胶类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及健康人群中喜好度和口感异味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健康人群对黄原胶及变性淀粉两种常见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和异味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纳入吞咽患者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9例纳入健康成人组。分别采用黄原胶类、变性淀粉类增稠剂配制稳定性、流变性一致的增稠液体,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2组受试者对黄原胶类、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及对异味的主观接受程度。结果: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黄原胶类增稠剂( P<0.05),而健康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 P<0.05);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黄原胶类和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异味度无明显差异( P>0.05),健康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异味度评分明显低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异味度评分( P<0.05)。 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相对较好,健康年轻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上述不同结果可能与脑卒中患者口腔感觉功能减退以及增稠剂异味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