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卡西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衢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11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兴奋激越因子(PANSS-EC)、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分、血清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ANSS-EC、MOAS、CGI-SI评分、Hcy、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 t=7.829、14.952、3.417、15.511、18.948、7.193、18.453、24.161、1.995、3.378、3.968、6.820,均 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15.34±3.56)分比(11.08±3.17)分、(5.36±1.68)分比(4.15±1.46)分、(5.56±1.21)分比(4.18±1.35)分、(14.29±2.42)μmol/L比(10.63±2.24)μmol/L、(48.15±15.63)ng/L比(42.18±10.51)ng/L、(29.57±8.76)ng/L比(23.48±6.76)ng/L]( t=6.628、4.032、5.645、8.231、2.351、4.082,均 P<0.05),而BDNF、NGF、GDNF水平均升高( t=6.253、6.346、3.513、13.906、15.874、7.507,均 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9.34±1.23)μg/L比(11.35±1.34)μg/L、(21.37±2.85)μg/L比(26.87±3.21)μg/L、(439.51±56.42)ng/L比(489.63±58.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51、3.523、3.204,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45%(14/55)比12.73%(7/55),χ 2=2.884, P=0.089]。 结论:奥卡西平联合齐拉西酮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的细胞因子、Hcy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脂必泰胶囊(0.48 g)治疗,6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斑块[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IMT、斑块数量、斑块积分及MDA较治疗前降低,HDL-C、GSH、SOD、GSH-PX较治疗前增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MT、斑块数量、斑块积分、TC、TG、LDL-C及MDA更低,SOD活性更高(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P<0.05)。 结论: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血压合并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期的血压管理优化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52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17 d”。患者17 d前(2021年9月5日)在安静状态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言语不能,反应迟钝,口角歪斜,理解力差,饮水、吞咽、视物均正常,无意识障碍、肢体抽搐,就诊于侯马市人民医院,急诊给予静脉溶栓后以“脑梗死”转入神经内科,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循环、降压等标准治疗,以及针灸、床旁康复(大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对症治疗13 d,患者神志清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言语不能,仅可理解部分语言,口角歪斜,右上肢活动不能,右下肢可抬离床面,于9月20日好转出院。9月22日为求康复治疗,门诊以“偏瘫;脑梗死恢复期;高血压”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进食差,睡眠差,小便失禁,大便失禁。既往史:高血压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70/110 mmHg(1 mmHg=0.133 kPa),平素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d,血压控制不详。入我科前1周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晨起顿服。3年前患者脑梗死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未遗留后遗症。个人既往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家族史:母亲患脑出血已故,1个哥哥患脑梗死已故,另外1个哥哥患脑梗死遗留后遗症,姐姐体健,家族中有与患者类似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病后7 d的临床疗效及血浆丙二醛(MDA)和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与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因急性左心衰竭入院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2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扩血管、利尿、强心、重组人脑利钠肽(BNP)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血浆BNP、MDA和ET-1的变化。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从临床疗效看,联合治疗组患者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而联合治疗组血浆BNP、MDA和ET-1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 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7 d的临床症状,降低血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ET-1水平,在临床的应用价值需要更多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联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通痹益脑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眉山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78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通痹益脑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智力水平,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采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6.92%(30/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9, P=0.023)。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头晕[(1.05±0.12)分比(2.14±0.74)分, t=9.080]、胸闷恶心[(0.97±0.10)分比(2.06±0.61)分, t=11.01]、唇甲紫绀[(1.07±0.88)分比(2.55±0.70)分, t=8.22]、肌肤甲错[(0.85±0.22)分比(2.02±0.84)分, t=8.42]积分及总分[(3.94±1.32)分比(8.77±2.89)分, t=9.49]低于对照组( P<0.01);MMSE[(26.39±2.20)分比(24.20±2.37)分, t=4.01]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37.55±3.61)cm/s比(33.50±2.96)cm/s, t=5.42]、左椎动脉[(34.27±4.87)cm/s比(30.58±3.74)cm/s, t=3.75]、右椎动脉[(38.74±5.21)cm/s比(35.17±4.54)cm/s, t=3.23]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 P<0.01);血浆黏度[(1.32±0.19)mPa?s比(1.45±0.21)mPa?s, t=20.28]、全血低切黏度[(8.71±0.35)mPa?s比(8.97±0.38)mPa?s, t=3.14]、全血高切黏度[(5.41±0.39)mPa?s比(5.92±0.43)mPa?s, t=5.49]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11/39)、对照组为20.5%(8/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3, P=0.429)。 结论:针灸联合通痹益脑汤可有效维持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IP情志调养护理在轻度焦虑不寐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将低阻抗意念导入性睡眠调控技术(TIP)情志调养护理运用到轻度焦虑不寐症患者中,探讨对其睡眠质量及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及心理门诊就诊的71例轻度焦虑不寐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及干预组(36例,在口服疏肝解郁胶囊的基础上加用TIP情志调养护理干预),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07, P=0.000);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885, P=0.009)。 结论:运用TIP情志调养护理模式照护轻度焦虑不寐症患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缓解了焦虑情绪,提升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214例,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在盐酸多奈哌齐片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痴呆程度、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的表达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6%和80.37%, χ2=8.054、 P<0.05)。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评分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17.2±2.4)分、(19.0±2.2)分和(25.1±1.8)分;治疗24周后治疗组分别为(27.4±2.8)分、(26.8±1.9)分和(14.2±2.7)分;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17.4±2.0)分、(18.6±2.1)分和(25.4±1.7)分;治疗24周后对照组分别为(21.8±3.3)分、(22.3±1.6)分和(19.5±2.3)分。Hcy、BDNF、GFAP和NSE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34.5±4.3)μmol/L、(3.5±0.4)μg/L、(13.2±0.8)μg/L和(18.9±1.7)μg/L;治疗24周后治疗组分别为(15.9±2.9)μmol/L、(5.3±0.3)μg/L、(9.7±0.6)μg/L和(18.9±1.7)μg/L;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35.3±4.4)μmol/L、(3.4±0.4)μg/L、(13.1±0.9)μg/L和(19.2±1.3)μg/L;治疗24周后对照组分别为(23.3±4.9)μmol/L、(4.5±0.4)μg/L、(10.8±0.7)μg/L和(14.3±2.1)μg/L。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HDS评分、MMSE评分、BBS、Hcy、BDNF、GFAP和NSE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62、1.360、1.253、1.345、1.829、0.859、1.450,均 P>0.05);治疗24周,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BBS评分、Hcy、GFAP和NSE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HDS量表评分、MMSE评分和BDNF表达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 t=34.746、31.273、36.204、36.289、28.610、27.256、37.239,对照组: t=21.339、18.849、20.866、20.522、11.795、14.497、20.115,均 P<0.05);治疗24周,治疗组血管性痴呆患者BBS评分、Hcy、GFAP和NSE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S量表评分、MMSE评分和BDNF表达高于对照组( t=15.457、11.623、16.551、12.342、13.385、18.740、11.547,均 P<0.05)。对照组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2例,头晕3例,发生率为4.67%;治疗组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5例,发生率为8.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23, P>0.05)。 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痴呆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参肽茶多酚改善中老年人记忆功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参肽茶多酚对客观认知正常的健康中老年人的记忆功能的干预效果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试验设计,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4月至12月通过广告招募的240例客观认知正常的健康中老年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n=120)与对照组( n=120),分别给予参肽茶多酚或安慰剂胶囊口服(持续90 d,2次/d,2粒/次)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集各受试者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及近红外脑成像数据,自干预前基线期数据收集开始至干预后随访期数据收集结束的平均时间控制在6个月内。 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干预后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华山版)中的延迟回忆、再认回忆评分及波士顿命名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评分均明显增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形状连线测验A评分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筛查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仅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华山版)中的延迟回忆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共有23对干预前后脑功能连接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涉及额顶控制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及其与默认网络、体感运动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和视觉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以及默认网络与体感运动网络间的功能连接。 结论:在客观认知正常的健康中老年人中,参肽茶多酚可能通过影响脑区间的功能连接进一步改善其记忆、语言和执行等认知功能及焦虑情绪、睡眠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干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临床有效率、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的差异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10日有关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心可舒片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MVD的RCT文献。采用EndNote软件导入与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评估文献偏倚风险,采用StataSE 16(64-bit)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在临床疗效方面、药物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RCT文献24篇,均为双臂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5种中成药联合方案排序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方案>麝香保心丸联合方案>通心络胶囊联合方案>心可舒片联合方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方案;在调节血管舒张因子NO方面,4种中成药联合方案排序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方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方案>通心络胶囊联合方案>麝香保心丸联合方案。安全性方面,纳入文献中有3篇报道不良反应。结论: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方案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4种中成药联合方案在调节NO值方面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其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方案在临床有效率与调节NO值方面均具优势性。仍需大样本、高质量RCT研究验证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6岁。因“胸闷气喘6 d,干咳2 d”于2021年12月4日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6 d前无明显诱因下患者出现胸闷、呼吸急促,活动后症状加剧,咳嗽伴口干,背部酸痛。2021年12月3日门诊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3.70×10 12/L,白细胞计数(WBC)8.82×10 9/L,中性粒细胞比值(N%)94.7%,淋巴细胞比值(L%)3.70%,血红蛋白(HGB)101 g/L。血生化:肌酐(CREA)133.3 μmol/L,尿酸(UA)493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6 mL·min -1·1.73 m -2,超敏C反应蛋白(HCRP)29.27 mg/L;血气分析:pH 7.45,二氧化碳分压(PCO 2)35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74 mmHg,血氧饱和度(SaO 2)98.4%;D-二聚体0.74 mg/L;脑钠肽(BNP)5.21 pg/L;胸部CT:两肺广泛磨玻璃密度影,两下肺斑片状实变影(见 图1A)。既往有”慢性肾脏病 3期”病史5个月余,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百令胶囊、阿利沙坦酯,规范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