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苷肌肽对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脑苷肌肽对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36只,数字抽签随机分为模型组(氯化钠6.6 ml·kg -1·d -1腹腔注射)、脑苷肌肽组(脑腺苷肌肽6.6 ml·kg -1·d -1腹腔注射)、多奈哌齐组(多奈呱齐2 mg·kg -1·d -1灌胃),每组12只,同月龄C57BL/6J小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6周,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GFAP及NeuN的表达并定量分析。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Aβ、GFAP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47±0.068)%比0%、(61.750±22.020)个比(26.000±4.598)个(均 P<0.05),NeuN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021±0.002比0.032±0.003( P<0.05);脑苷肌肽组及多奈哌齐组的Aβ(0.058±0.055)%和(0.057±0.045)%、GFAP表达(38.250±5.418)个和(36.130±5.963)个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NeuN的表达0.029±0.004和0.027±0.003均高于模型组( P<0.05),脑苷肌肽组Aβ、GFAP、NeuN的表达水平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脑苷肌肽具有多靶点的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AD小鼠的Aβ、GFAP表达水平并上调NeuN的表达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致脱髓鞘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4 岁5 个月,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个月,需再次化疗于2016 年 8 月1 日入院.9+个月前患儿在我院确诊 ALL (中危),规律在我院化疗,已完成诱导缓解治疗、早期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延迟强化治疗、中间维持治疗.既往史:有 12 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史,未发生过不良反应.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102次/min、呼吸 24 次/min、血压 86/60 mmHg、体重14.5 kg、体表面积 0.61 m2,神清,精神、反应可,语言流利,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2.5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体格检查阴性,颈阻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血常规: WBC 4.35× 109·L-1, NEU 2.1×109·L-1, Hb 111 g/L, Plt 339×109·L-1.肝肾功、心肌酶均正常.入院后,骨髓细胞学:增生性骨髓象,未查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未见白血病相关表型细胞.予VDLD方案化疗,按化疗方案给予鞘内注射 MTX、地塞米松、阿糖胞苷,脑脊液常规:颜色透明、清晰,无凝块,WBC 64×106·L-1,多核细胞1%,单核细胞99%,蛋白定性弱阳性.鞘内注射后 8 h 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20 h出现呕吐,伴咳嗽,头颅 CT 平扫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双肺轻度间质性改变.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或颅内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比阿培南抗感染,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2.5 g×3 d,体温正常3 d后行第2次鞘内注射化疗药,脑脊液常规:颜色透明、清晰,无凝块, WBC 143×106·L-1,多核细胞1%,单核细胞99%,蛋白定性弱阳性.脑脊液脱落细胞学示:见较多淋巴细胞,个别细胞增生活跃.第2 次鞘内注射化疗药当天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于第2天行第3 次鞘内注射化疗药,脑脊液常规仍提示白细胞升高,脑脊液生化、涂片、培养均阴性,同时送检脑脊液MRD:未见白血病相关表型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对心功能和氧化应激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心功能和氧化应激能力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的88例新生儿HI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内科治疗即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心肌血清酶谱变化以及心功能改变和氧化应激能力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I(Tn1)、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左心射血分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早晚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比显著高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2灰度比值)和血清活性氧(ROS)含量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肌酶谱,抑制氧化应激通路,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磷酸肌酸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心肌损伤新生儿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发心肌损伤新生儿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IE并发心肌损伤患儿9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50 mg·kg-1,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患儿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47/49)、79.59%(39/49),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078,P<0.05).治疗前2组患儿E/A、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E/A、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E/A、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CK-MB、CK、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K-MB、CK、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K、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改善HIE并发心肌损伤患儿心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VCP基因突变致临床肌萎缩侧索硬化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四肢乏力2个月"于2018年2月入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只能进少许半流质饮食;讲话时吐词不清、言语含混;四肢乏力,以双上肢明显,表现为双手持物欠灵活、穿衣受限、双上肢不能平举,逐渐波及双下肢,出现步态不稳,上楼梯费力.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颅脑CT检查显示小脑半球低密度影,颅脑M RI检查示左侧放射冠区腔隙性梗死,双侧小脑半球软化灶(未提供影像学图片).给予对症治疗(方案不详)后患者症状无缓解,遂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患者8岁时因外伤致双眼失明(具体不详),既往无特殊传染病及遗传家族史,无吸烟、饮酒史,起病以来体重下降约16 kg .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对答切题,言语含糊,反应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双眼球内陷,双眼失明,无光感,左侧鼻唇沟稍变浅,伸舌居中,咽反射减弱,颈软,四肢肌肉均有不同程度萎缩,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膝反射、踝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肌电图(EM G )检查结果显示,四肢神经源性损害,以左下肢和右上肢明显,感觉系统正常.患者入院后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针灸、理疗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症状仍逐渐加重. 4 d后复查EM G结果示广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脑干运动神经元损害可能;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示合并中枢体感通路受损病变;头颅CT检查示右侧小脑半球病变,左侧小脑半球局部脑沟增宽或软化灶可能;头颅M RI示双侧小脑半球软化灶,双侧大脑半球脱髓鞘病变,轻度脑萎缩改变(图1).基因测序显示患者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 , VCP)基因异常,为c.266G> A (编码区第266号核苷酸由G变为A )的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了第89号氨基酸由Arg变为Gln(p. Arg89Gln) ,为错义突变(图2) .患者父母及其弟弟均未见该位点异常变异.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予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针灸、理疗等治疗2周,症状无明显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饮酒后服用二甲双胍片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例资料病人,男,70 岁,2019-01-11 晚上 21:00 饮红酒约200 ml ,半小时后口服二甲双胍片0 .75 g (0 .25 g/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 ,服药后20~30 min出现大汗淋漓、全身乏力、不能言语、头昏、面色苍白、偶有心慌,无胸闷胸痛、咳嗽、咳痰、恶心、呕吐、晕厥、皮疹、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病人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片,效果差,呼叫急诊 120 救护车,测血压 50/30 mm Hg (1 mm Hg =0 .133 kPa) ,血糖7 .2 mmol/L ,送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入院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上性早搏,Ⅱ、aVF导联呈QS波.急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无异常.入院后立即给予0.9% 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ivgtt;注射用西咪替丁0 .2 g+0 .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ivgtt;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0 .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ivgtt.病人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无不适.当日晚23:00测得血压77/54 m m H g ,2019-01-12 零点测得血压 88/57 m m H g ,2:00测得血压94/54 mm Hg ,之后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后期复查病人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电解质均无异常;胸部16排C T、心脏彩超无明显异常;糖化血红蛋白6.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眼肌麻痹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 2,Caspr2)抗体与眼肌麻痹的相关性.方法 报道1例眼肌麻痹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文献复习对眼肌麻痹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中年男性,亚急性起病,缓慢进展,以复视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查体发现双眼睑下垂,双眼内收及上下视运动受限;血清抗Caspr2抗体阳性;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肌酶抗体(Musk)抗体、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神经节苷脂抗体(GM1、GQ1b)均阴性;重复频率电刺激、肌电图及胸部CT检查结果均正常;PET-CT检查见双侧大脑皮层代谢活性减低,双侧基底节及丘脑代谢活性增高,经排他诊断,不除外眼肌麻痹与Caspr2抗体阳性有关;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并序贯递减,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减轻,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血清抗Caspr2抗体转阴.结论 该例患者的眼肌麻痹可能与抗Caspr2抗体阳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恙虫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8例合并HLH的恙虫病病例的流行病学、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8例恙虫病患儿均符合HLH的诊断标准.8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异常、心肌酶谱异常、低蛋白血症及CD4+比例明显下降,5例患儿伴有腔隙积液、3例伴有脑脊液异常.7例早期予以多西环素抗感染、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支持治疗;1例早期采用地塞米松+依托泊苷诱导化疗,诊断恙虫病治疗后,加用多西环素抗感染,8例患儿外周血、肝功能、心肌酶谱等指标明显改善、肝脾回缩、噬血现象消失.随访中0~6年未发现多西环素相关不良反应及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恙虫病的少见并发症,同时可合并多种器官损伤.采用有效抗感染、联合IVIG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有效缓解噬血现象,不一定需采用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神经节苷脂过敏致Ⅱ型Kounis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1例神经节苷脂过敏导致Ⅱ型Kounis综合征的诊疗经过,提高对Kounis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对1例对神经节苷脂过敏导致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男,4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90 min"于2021年2月24日以急性脑梗死收入海口市人民医院.在静滴单唾液神经节苷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学检查提示发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在抗过敏、抗凝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未见急性闭塞情况;结合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属于过敏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为罕见的Kounis综合征Ⅱ型.继续抗凝结合康复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无胸闷胸痛症状,继续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神经节苷脂过敏后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临床上极其罕见,临床医师需提高警惕,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NLRP3炎症小体研究黄芩苷联合栀子苷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研究黄芩苷-栀子苷(7∶ 3)抗脑缺血损伤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0mg/kg)组和黄芩苷-栀子苷低、中、高剂量(30、45、60 mg/kg)组,每组10只.ig药物7d后,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Zea-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水肿情况;激光多普勒检测脑血流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心肌酶谱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芩苷-栀子苷抗脑缺血损伤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心肌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心组织损伤严重,炎性因子水平升高(P<0.01),心肌酶谱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脑、心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减轻,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中心肌酶谱显著降低(P<0.05、0.01),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0.01).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NOD样信号通路在黄芩苷-栀子苷防治脑缺血及其并发心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选取NOD样受体家族NLRP3炎性小体继续深入研究,ELISA和qRT-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8、TNF-α水平及脑组织皮层、心肌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各给药组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和脑组织皮层、心肌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芩苷-栀子苷能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通过下调NLRP3炎症小体发挥抗脑缺血损伤及卒中后心肌损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