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不同黏膜佐剂的艰难梭菌类毒素B疫苗微针经皮免疫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不同黏膜佐剂的艰难梭菌类毒素B( 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oid B,CdtB)疫苗的微针经皮免疫效果,为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思路。 方法:纯化的艰难梭菌B毒素(TcdB)经甲醛脱毒制备成CdtB疫苗,采用不同剂量的疫苗单独或加入黏膜佐剂的方法,于0 d、7 d、14 d、28 d、42 d微针经皮免疫雌性BALB/c小鼠,定期检测小鼠特异性血清IgG和粪便中IgA的效价水平变化,通过细胞中和试验和艰难梭菌人工感染免疫小鼠的方法来评价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1)CdtB疫苗单独微针免疫小鼠后,随着剂量与免疫次数的增加,产生了较好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粪便中也出现较高水平的IgA;(2)用含有热不稳定肠毒素(LT)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佐剂的CdtB微针免疫小鼠,各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效价趋势随着免疫剂量增加而提高,含有LT佐剂的免疫组效价变化趋势明显较好;与不加佐剂组比较,各组粪便中特异性IgA效价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佐剂效应不明显;(3)分别用10 μg CdtB单独微针免疫小鼠和腹腔注射小鼠,虽然微针免疫与腹腔注射后小鼠血清IgG效价差别不大,但微针免疫可明显提高粪便中特异性IgA水平;(4)细胞中和试验和小鼠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说明CdtB疫苗微针免疫可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力。结论:CdtB疫苗微针经皮免疫小鼠的黏膜免疫效果较好,黏膜佐剂LT和CTB对CdtB疫苗的微针经皮免疫的佐剂效应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百日咳毒素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制备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兔多克隆抗体(简称多抗),建立定量检测PT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进行验证及应用.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用PT免疫青紫蓝兔制备PT兔多抗.优化ELISA系统反应条件,建立PT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线性、准确性、精密性、灵敏度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对脱毒过程样品及其他百日咳抗原纯化过程样品菌毛蛋白(fimbriae proteins,FIM)原液中PT抗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PT抗原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工作条件为PT兔多抗包被浓度为1 μg/mL,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8 000.此检测系统能与PT纯化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百日咳丝状血凝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线性检测范围在25~400ng/mL之间;PT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3.27%、91.48%、103.52%;酶标板内和板间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该方法的灵敏度为20.719 ng/mL,检测下限为41.438 ng/mL.检测5种不同脱毒工艺条件下、不同取样时间点的35批样品,其抗原含量变化均符合脱毒反应变化趋势.结论 成功制备了PT兔多抗,并建立了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的定量检测PT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用于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过程中化学脱毒样品的抗原含量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马铃薯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了探究亚精胺(Spd)增强马铃薯幼苗耐盐性的生理调节机制,了解不同耐盐性马铃薯品种对Spd的响应差异,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100,200,300 mmol/L NaCl溶液模拟不同盐胁迫程度,选择中度耐盐品种'晋薯16号'、轻度耐盐品种'冀张薯12号'脱毒幼苗为试材,在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连续叶面喷施0.9 mmol/L外源Spd 7 d,每天2次,分析叶面喷施Spd对不同盐胁迫程度下马铃薯幼苗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pd缓解了盐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强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了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在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Spd对'晋薯16号'缓解作用最显著.可见,外源Spd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幼苗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增强马铃薯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从而促进马铃薯幼苗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南城淮山脱毒苗移栽驯化期的光合生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南城淮山脱毒苗移栽驯化期的光合生理,本研究对其移栽驯化期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城淮山脱毒苗在移栽驯化初期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随着移栽驯化时间延长,脱毒苗的叶绿素含量也显著提高;当移栽驯化时间达到10d时,脱毒苗的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值;但当移栽驯化时间超过10d时,脱毒苗的叶绿素含量则显著下降.脱毒苗在移栽驯化期间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带毒苗.脱毒苗移栽驯化期内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羧化速率(CUE)、初始荧光(F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暗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适应下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先增后降;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先降后升.脱毒苗的Pn、Tr、Gs、Ls、WUE、CUE、Fo、Fm、Fv/Fm、Fv/Fo、ΦPSⅡ、Fv'/Fm'、qP均显著高于带毒苗,而其Ci和qN显著低于带毒苗.因此,南城淮山脱毒苗老叶在移栽驯化期第10天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随后其光合效率随着移栽驯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并逐渐由新生叶的光合作用所代替.南城淮山脱毒苗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带毒苗,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实现增产.本实验结果为南城淮山脱毒苗的移栽驯化及其大田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章姬'草莓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章姬'脱毒苗带节匍匐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单因素预实验,选取适合'章姬'草莓生长的植物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范围,进而通过L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的3种基本培养基中,B5和1/2MS对抑制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明显优于MS,而附加20 g·L?1Na2S2O3在保证材料存活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褐化率;去除褐化的材料在MS + 0.1 mg·L?16?BA + 0.05 mg·L?12,4?D + 0.1 mg·L?1NAA中可同步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丛芽发生;丛芽增殖培养基为MS + 0.1 mg·L?16?BA + 0.1 mg·L?1NAA,30 d 后繁殖系数可达12.86;试管苗生根则在1/2MS + 1.0 g·L?1AC中进行,35 d后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92.5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该研究建立了'章姬'草莓体外高效快速繁殖体系,对短期内为'章姬'草莓栽培提供大量种性稳定、质量优良的种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其他草莓品种的体外快繁提供了技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去除百日咳毒素、丝状血凝素中内毒素的工艺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纯化工艺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的内毒素去除问题.方法 选用Triton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分别对百日咳杆菌发酵液上清和经CaptoSP InpRes柱纯化的发酵液进行内毒素去除,按《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方法检测纯化样品的蛋白含量、内毒素含量、抗原含量,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 使用Triton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均可以将FHA和PT这两种成分的内毒素在脱毒前阶段降低至200 EU/mg以下.在合适的纯化条件下使用离子层析去除内毒素的能力高于Triton法,而在对抗原的回收率上Triton法又稍占优势.结论 使用Triton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均可解决FHA和PT去除内毒素的问题,两类工艺下对目的蛋白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液双层"培养法诱导马铃薯'米拉'试管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马铃薯'米拉'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固液双层"的培养方式,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试管苗壮苗生长阶段和试管薯诱导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蔗糖浓度、光照条件和CCC浓度对试管薯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液双层"培养中,'米拉'壮苗培养阶段优化的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硝酸铵为2000 mg·L-1、硝酸钾为2000 mg·L-1)+500 mg·L-1 CCC+0.1% 活性炭+0.1 mg·L-1 DA-6+1 mg·L-16-BA+0.1 mg·L-1 NAA+3%蔗糖+6 g·L-1琼脂,pH 5.8.试管薯诱导及生长阶段优化的培养基为MS1培养基(微量元素和铁盐的用量为MS培养基的2倍)+1.5% 活性炭+4 mg·L-16-BA+8%蔗糖.在试管薯诱导阶段,弱光4 h·d-1培养诱导的试管薯,结薯指数、大薯率、薯块重量均优于暗培养."固液双层"培养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在组织培养室内就可以大量繁殖'米拉'试管薯,并且能增加原种的数量,这种方法也能用于马铃薯其他栽培品种试管薯的诱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HO细胞簇集法与小鼠体内法检测百日咳毒素残余毒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CHO细胞簇集试验、小鼠体内检测法(小鼠组胺致敏试验、小鼠白细胞增多试验)检测不同脱毒条件下的百日咳类毒素残余毒性的应用效果和相关性.方法 以不同脱毒条件百日咳类毒素作为研究对象,用CHO细胞簇集试验、小鼠体内法检测百日咳毒素残余毒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白细胞增多实验与组胺致敏实验结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81,P=0.00),CHO细胞法与白细胞增多实验呈负相关(r=0.630,P=0.028),CHO细胞法与组胺致敏实验呈负相关(r=-0.613,P=0.034).结论 分析了无细胞组分百日咳疫苗脱毒工艺中CHO细胞簇集试验和小鼠体内检测法2种检测试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为百日咳毒素脱毒工艺的便捷检测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日咳毒素脱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是百日咳博德氏杆菌(Borrelia pertussis)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也是组分百日咳疫苗的主要成分.由于PT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因此需要脱毒后才可作为疫苗有效成分.本文对PT的结构特性、脱毒方式以及脱毒PT制备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逐一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蔗糖转运蛋白与植物糖分积累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研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有助于揭示其增产增糖的分子机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比较3个蔗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SUT1、SUT4和SUT6在不同生长时期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和未脱毒种苗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SUT1、SUT4和SUT6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苗期未成熟叶片中上调表达、在成熟叶片中SUT1和SUT4下调表达,SUT6上调表达;在分蘖期脱毒健康种苗未成熟和成熟叶片中SUT1、SUT4和SUT6均上调表达;在拔节期脱毒健康种苗中SUT1表达差异不明显,而SUT4和SUT6在未成熟叶片和茎节中上调表达;在成熟期脱毒健康种苗未成熟叶片、成熟叶片、未成熟茎节中SUT1、SUT4和SUT6均上调表达.总之,SUT1、SUT4和SUT6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快速生长、代谢旺盛的组织中被上调表达.初步推测甘蔗种苗经过脱毒处理,能够在代谢活跃组织中上调蔗糖蛋白基因的表达,促进糖分在甘蔗体内的分配和利用,最终提高产量和糖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