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天士除陈气法述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析叶天士除陈气法及用药特点,以期为脾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辨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分析陈气概念的起源、发展、历代医家的阐释,考察《黄帝内经》中"兰除陈气"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明清时期的演变.聚焦叶天士的医理、药理思想,总结其运用除陈气法治疗脾瘅的用药规律,包括药物选择、配伍原则及治疗目标,以此揭示其防治理念的核心.基于现代中医学理论,重新审视陈气概念,分析其与现代代谢性疾病的关联,并评价除陈气法的现代应用状况.[结果]陈气被视为精微物质蓄积异常状态,与代谢失衡紧密相关,为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除陈气法扎根于《黄帝内经》的"兰除陈气",叶天士通过精确辨证,以除陈气法为核心,结合人参、黄连等药物,有效干预脾瘅,减少消渴发生,但具体用药策略仍需更多研究支持.除陈气法作为中医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关键治疗原则之一,尽管在现代代谢性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潜力,但其具体用法及药物使用目前仍然处于经验积累的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结论]叶天士的除陈气法为代谢性疾病的中医学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研究不仅深化了陈气理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但仍需更多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以精确化其应用.未来工作应侧重于除陈气法的机制研究与临床验证,以期在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型糖尿病合并多并发症案1例——仝小林院士教学查房实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仝小林院士倡导糖尿病单元化管理模式治疗糖尿病多并发症,更大程度发挥医院多学科团体的力量,更系统地为患者诊疗.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中1例糖尿病合并多并发症患者为例,邀请仝小林院士进行教学查房,对此类患者的中医辨治思路、疾病发展、诊疗要点进行阐述.强调《黄帝内经》对肥胖类型的阐述及对其辨别的重要性,把握疾病发展的过程,运用态靶辨治体系,结合慢病十态处方,减少西药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肝主疏泄"浅析肝脾同调法对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糖尿病前期作为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疾病状态,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甚则糖耐量异常.中医学将其归于"脾瘅"范畴,多认为过食肥甘而致的中满内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而现代社会高强度压力所致的情志失调已然成为另一主要病因.情志异常可导致肝失疏泄,加剧脾失健运,而祖国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对于预防机体异常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故文中从"肝主疏泄"理论出发,探究"肝脾同调"法对脾瘅防治的指导意义及其在调控疾病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2型糖尿病合并多代谢紊乱态靶综合治验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以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中2型糖尿病合并多代谢紊乱案患者为例,邀请仝小林院士进行教学查房,对早中期2型糖尿病合并多代谢紊乱的中医认识、疾病发展与转归、诊疗要点进行阐述.仝小林院士强调肥胖是脾瘅的基石、分类-分期-分证辨治糖尿病、糖肝共治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上注重运用靶方靶药,关注有效剂量,预防果态,防治脉损,态靶辨治,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高社光运用"和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本病当属中医学之"吐酸""食管瘅""吞酸""泛酸""噫醋"等疾病的范畴,以胃灼热、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基本病机是肝胃不和、胃气上逆,以"和法"治之."和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和法"是指调和,顺应人体生理规律,使全身气血阴阳平衡,属治则;"狭义和法"是指 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之一,属治法.高教授临证灵活运用"和法",师古而不泥古,因证而施,擅长将"广义和法"思想贯穿于胃食管反流病,着眼于全身气血阴阳平衡,运用"狭义和法"调理"肝脾、肝胃、胆胃、脾胃"等兼涉脏腑之不和,创立调中降逆汤治疗GERD,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探讨脾-2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脾病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多主张从脾论治.糖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物入口转为糖分吸收入血供机体组织利用.而脾主运化,脾病则水谷精微不"运"不"化",滞积于其他器官组织,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发生器质性病变.脾在体合肉是以脾主运化作为其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内脾之为病,在外肉亦为病.骨骼肌约占人体总重的40%,是机体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最重要的器官组织之一,也是糖尿病损害的主要靶位.本文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试述脾-2 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以及健脾益肉对防治2 型糖尿病及骨骼肌损伤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案——仝小林院士教学查房实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以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1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为例邀请仝小林院士进行教学查房,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思路、疾病发展、诊疗要点进行阐述.强调辨别脾瘅与消瘅异同,把握疾病发展的不同趋势,脾瘅易合并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消瘅则微血管并发症多见.注重脉络并治,从肝论治,注重运用态靶辨治体系,减少西药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史大卓教授运用降脂通脉方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经验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MS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MS归属于中医学"肥胖""消渴""痰饮""脾瘅"等范畴.史大卓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近40年,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MS主要病机为"痰瘀阻脉,郁久化热",痰浊、瘀血、气滞、郁热交结体内,诱导MS的发生发展,拟降脂通脉方,以祛瘀血、化痰浊、畅血脉、清郁热,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运用脾胃经中药分期治疗糖尿病经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分期治疗糖尿病的医案处方,探索吕仁和教授运用脾胃经中药分期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吕仁和教授门诊糖尿病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285份病历处方,其中脾瘅期6份、消渴期70份、消瘅期209份;频数分析得到各期脾胃经中药频次前5位分别为:脾瘅期:黄芩、生甘草、茵陈、黄芪、白芍;消渴期:生甘草、白芍、枳壳、枳实、知母;消瘅期:太子参、枳实、生甘草、黄芪、当归.对消渴期和消瘅期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消渴期、消瘅期各得到6组脾胃经中药组合;通过聚类分析,消渴期得到脾胃经中药聚类4类,消瘅期得到5类.结论:吕仁和教授分期治疗糖尿病,注重恢复脾胃和降运化功能,采取调补之法,不同分期脾胃经中药选择及配伍各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从"通畅元真"角度辨治老年糖尿病
编辑人员丨2024/2/3
"五脏元真通畅"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后世医家借鉴其机理阐明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中医藏象学说指出脏腑相合,脏为阴,腑为阳,阴阳互为表里,经脉相互络属,形成五脏一体观.五脏元真通畅,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百病不侵.五脏元真失于通畅,五脏精液枯竭,经络血涩,荣卫不行,百病由生.古人把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病",《内经》按照"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气之溢者,名曰脾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种.消渴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于通畅密切相关,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老年患者老化、肾气虚弱的生理特点更加突出,肾精亏损,气化功能低下为核心,即"元真不畅".亦出现气血失和,络脉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即"元真不通".因此老年消渴病治疗以培补五脏为法,补肾为核心,还应调和气血,通畅三焦,"以通为补,以补为通",借三焦、腠理之通路使五脏元真归于本位,各司其职,才能"人即安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