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D1的表达调节及其调节糖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催化饱和脂肪酸向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化的关键限速酶。SCD1是SCD的主要亚型,其表达受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胰岛素和瘦素等因素的调节。SCD1在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等器官、组织的糖脂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抑制SCD1能显著改善肝脏、脂肪组织的糖脂代谢,促进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减少脂质沉积。与此相反,增加骨骼肌SCD1的表达,则显著改善骨骼肌的代谢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传统中药红花黄色素、小檗碱以及SCD1天然抑制剂苹婆酸等均能通过抑制SCD1的表达,发挥改善代谢的作用,SCD1抑制剂Aramchol现已进入Ⅲ/Ⅳ期临床试验。深入研究SCD1的表达调节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将为未来改善糖脂代谢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肌少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和力量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在T2DM患者中发病率逐年上升。T2DM患者肌少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骨骼肌脂质沉积、炎症、周围神经病变有关。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除确切的降糖减重疗效外,还对肌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主要对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肌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瘦素的外周效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瘦素是一种由 ob基因编码,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瘦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发挥降低食欲、促进能耗、减轻体重的作用。除中枢外,瘦素还能通过外周组织和器官,如脂肪组织、胰腺、肝脏、骨骼肌、免疫细胞和心血管等,发挥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促进脂解和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质沉积、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糖素、促进免疫系统T、B细胞发育及炎症因子产生等作用。经外周给予瘦素,能改善脂肪营养不良、先天性瘦素缺乏症及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在内的获得性瘦素缺乏症患者的代谢异常。对瘦素外周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瘦素的功能,加深对瘦素的认识,而且可为研发基于瘦素的减肥药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持续光照对小鼠骨骼肌肌纤维重塑及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化及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光照组及24 h持续光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及骨骼肌脂质含量和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L)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骨骼肌生物钟基因及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组织免疫荧光及油红O染色评估肌纤维类型及脂质沉积。结果:与正常光照组相比,持续光照小鼠夜间尿6-SML水平降低( P<0.05),骨骼肌核心生物钟基因脑肌类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Bmal1)、昼夜节律运动输出周期蛋白故障(Clock)、周期2(Per2)mRNA表达水平及节律发生改变。与正常光照组相比,持续光照组小鼠的体重、血脂以及骨骼肌游离脂肪酸、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增加( P<0.05或 P<0.01),脂肪酸氧化关键酶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b(Cpt1b)mRNA表达明显降低( P<0.05),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表达显著增加( P<0.01)。进一步的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持续光照组小鼠骨骼肌慢肌纤维比例降低,而快肌纤维比例增加(均 P<0.05)。 结论:持续光照导致小鼠骨骼肌脂质异位沉积,该过程可能与骨骼肌肌纤维重塑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2型糖尿病与肌少症共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肌少症是衰老过程中出现的骨骼肌质量和功能进行性丧失,已被证实与T2DM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T2DM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肌少症的发生,如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肌肉脂质异位沉积等.对于合并肌少症的老年T2DM患者,治疗时需要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和降糖药物选择,同时进行运动和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肌肉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探讨脾-2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脾病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多主张从脾论治.糖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物入口转为糖分吸收入血供机体组织利用.而脾主运化,脾病则水谷精微不"运"不"化",滞积于其他器官组织,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发生器质性病变.脾在体合肉是以脾主运化作为其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内脾之为病,在外肉亦为病.骨骼肌约占人体总重的40%,是机体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最重要的器官组织之一,也是糖尿病损害的主要靶位.本文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试述脾-2 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以及健脾益肉对防治2 型糖尿病及骨骼肌损伤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脂肪因子chemerin在饮食和运动调控小鼠骨骼肌脂质沉积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应答基因2(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sponder 2,Rarres2)编码的脂肪因子chemerin在饮食和运动调控小鼠骨骼肌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将8周龄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脂肪特异性Rarres2 基因敲除(adipose-specific Rarres2 gene knockout,adipo-Rarres2-/-)小鼠和全身性Rarres2 基因敲除(global Rarres2 gene knockout,Rarres2-/-)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和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即ND+WT组、ND+adipo-Rarres2-/-组、ND+Rarres2-/-组、HFD+WT组、HFD+adipo-Rarres2-/-组和HFD+Rarres2-/-组,共6组,每组6只.此外,让HFD组的3种小鼠完成6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即WT+运动(exercise,Exe)组、adipo-Rarres2-/-+Exe组和Rarres2-/-+Exe组,每组6只.油红O染色及骨骼肌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定量检测小鼠骨骼肌脂质沉积;胰岛素耐量实验和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胰岛素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蛋白水平.结果:(1)ND+Rarres2-/-组和HFD+Rarres2-/-组小鼠骨骼肌脂质沉积均加重(P<0.01),胰岛素敏感性均下降(P<0.05);但HFD+adipo-Rarres2-/-组小鼠骨骼肌脂质沉积却显著减轻(P<0.01).(2)ND+Rarres2-/-组和HFD+Rarres2-/-组小鼠骨骼肌CPT1和GLUT4蛋白水平均下调(P<0.05),SCD1水平上调(仅HFD+Rarres2-/-组,P<0.01);但HFD+adipo-Rarres2-/-组小鼠骨骼肌CPT1和GLUT4蛋白水平上调(P<0.01),CD36蛋白水平下调(P<0.01).(3)HFD下,与WT+Exe组相比,adipo-Rarres2-/-+Exe组和Rarres2-/-+Exe组小鼠中运动对骨骼肌脂质沉积的抑制作用减弱,以Rarres2-/-+Exe组减弱得更显著.结论:编码chemerin的Rarres2基因敲除不仅影响HFD小鼠骨骼肌脂质沉积,而且还减弱运动对HFD小鼠骨骼肌脂质沉积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Rarres2基因敲除改变骨骼肌糖脂代谢相关蛋白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基于SIRT6/AMPK通路的人参皂苷Rc结合递增强度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探讨人参天然活性提取物人参皂苷Rc结合递增强度运动改善高脂饮食(HFD)诱导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8周诱导建立代谢紊乱肥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饮食模型组(HFD组)、高脂饮食+运动组(HFD+Ex组)、高脂饮食+人参皂苷Rc给药组(HFD+Rc组)、高脂饮食+运动+人参皂苷Rc给药组(HFD+Ex+Rc组),每组10只.正常饮食对照组(Ctrl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Ctrl组及HFD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FD+Rc组、HFD+Ex+Rc组通过腹腔注射给药(Rc,20 mg/kg),HFD+Ex组、HFD+Ex+Rc组同时进行递增强度跑台运动,共干预4周,记录各组小鼠每天体重及血糖变化.干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小鼠腓肠肌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测序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对人参皂苷Rc分子和SIRT6蛋白进行分子模拟对接.体外实验通过棕榈酸(PA,500 μM)培养16h构建脂质沉积C2C12小鼠成肌细胞模型,同时干预组以人参皂苷Rc 50 μM(PA,500 μM+Rc,50 μM)孵育处理48 h.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及C2C12成肌细胞中沉默调节蛋白6(SIRT6)、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α)以及脂肪酸分解代谢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关键靶基因的表达.结果:动物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HFD+Ex+Rc组小鼠体重、血糖、TG、FFA以及ALT水平显著下降(P<0.01).高脂饮食诱发的脂质代谢紊乱显著抑制小鼠骨骼肌组织中SIRT6及p-AMPK/AMPK、PGC-1α蛋白表达(P<0.01);同时,H3K9a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人参皂苷Rc给药及递增强度跑台运动分别显著上调肥胖模型小鼠骨骼肌组织中SIRT6蛋白表达和p-AMPK/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而人参皂苷Rc结合递增强度运动可显著上调肥胖模型小鼠骨骼肌组织中SIRT6表达水平(P<0.01),并显著下调H3K9ac的表达(P<0.05),进而增强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促进AMPK磷酸化水平及PGC-1α表达升高(P<0.05).同时,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c给药预处理显著增加脂质沉积C2C12成肌细胞中脂肪酸分解代谢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关键靶基因mRNA水平和p-AMPK/AMPK及PGC-1α、PPARα的表达(P<0.01),显著上调SIRT6表达并降低H3K9ac和H3K56ac的表达水平(P<0.01),进而激活SIRT6去乙酰化酶活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c给药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SIRT6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SIRT6蛋白与人参皂苷Rc之间有较强的疏水性相互作用,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人参皂苷Rc通过靶向SIRT6发挥转录调控及脂质代谢调节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c能够通过特异性激活SIRT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显著上调PA刺激诱导脂质代谢紊乱C2C12小鼠成肌细胞中AMPK磷酸化水平及PGC-1α、PPARα蛋白表达,并促进脂肪酸分解代谢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关键靶基因mRNA表达;人参皂苷Rc给药结合递增强度跑台运动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通过激活骨骼肌中SIRT6/AMPK通路及上调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FD诱导肥胖模型小鼠体重和血糖水平,并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及其诱发的肝组织应激损伤,提示SIRT6是运动结合营养补充改善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脂质沉积性肌病( 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一种以脂质代谢异常为表现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常常影响肌肉组织导致肌无力,它还可以同时累及其他的组织,如中神经系统、周围神经、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等. 不宁腿综合征( 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多与遗传相关,继发多与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缺铁性贫血、妊娠等相关. LSM合并RLS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我科诊断的1例LSM合并RLS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紫檀芪调节PLIN5/FGF21通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L6肌管细胞脂质沉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紫檀芪(pterostilbene,PTT)对棕榈酸(palmitate acid,PA)诱导的大鼠L6肌管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大鼠L6成肌细胞诱导分化为肌管后,采用PA处理建立骨骼肌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并进行PTT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GPO-PAP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荧光法检测细胞摄取葡萄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围脂滴蛋白5(perlipin 5,Plin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的蛋白表达.Plin5基因沉默采用siRNA转染.结果 PTT(10 ~ 80 μmol/L)对L6肌管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PA可诱导L6肌管细胞内脂质沉积、TG含量升高,并显著降低葡萄糖摄取能力(P<0.05),同时明显下调Plin5和FGF21蛋白表达;PTT干预可明显抑制PA诱导的上述变化,而Plin5基因沉默后,PTT对PA诱导的FGF21表达下降、TG含量增加及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的抑制作用被显著削弱(P<0.05).结论 PTT可通过调节Plin5/FGF21信号通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L6肌管细胞脂质沉积及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