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franc损伤足底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足底入路或联合足背入路治疗足背软组织条件差、跖侧撕脱性骨折或多柱复杂的Lisfranc损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初步应用疗效。方法:①收集新鲜成人足部标本6支,采用足底入路解剖标本,以明确足底入路的皮肤切口和放置钢板螺钉内固定的安全区域,并完成相应钢板、螺钉固定。②足底入路解剖研究明确后,对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3例足背皮肤挫伤严重坏死或跖骨基底撕脱性移位骨折的Lisfranc损伤患者采用足底入路治疗,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平均为51岁(34~68岁)。通过分析患者的复位效果、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Maryland评分、Kofoed评分、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评估初步疗效。结果:①解剖显露范围:内侧可显露内侧柱(内至第1跖楔关节跖侧),外侧可显露中间柱(外至第3跖楔关节跖侧);可探查腓骨长肌肌腱、Lisfranc足底韧带及骨间韧带;模拟手术后X线片示钢板位置满意。②临床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1分(平均0.5分),AOFAS评分为85~92分(平均89分),Maryland评分为93~96分(平均95分),Kofoed评分为92~95分(平均94分)。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明确解剖研究后,采用单一足底入路或联合足背入路治疗足背软组织条件差、跖侧撕脱性骨折或合并多柱复杂Lisfranc损伤安全、有效,初步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及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和损伤的磁共振(MR)表现,以及MR对腓骨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20名(40侧踝关节)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10名,年龄20~30(26±3)岁,62例踝关节扭伤并经手术证实的腓骨肌腱损伤患者,男34例,女28例,年龄14~78(41±14)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行MR检查。分析腓骨肌腱正常解剖结构的MRI表现特点,并根据腓骨肌腱损伤的MR诊断标准,对损伤患者进行分型,研究腓骨长、短肌腱不同损伤类型的MRI表现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腓骨肌腱在T 1WI及质子压脂序列上均表现为椭圆形和条带状均匀低信号,走形自然,边界清晰。腓骨肌腱不能在同一层面显示全长,需多层面、多方位观察。腓骨肌腱损伤患者62例,其中腓骨肌腱撕裂46例,部分层厚撕裂7例(11.3%),全层厚撕裂39例(62.9%);腓骨肌腱脱位16例,鞘内脱位15例(24.2%),鞘外脱位1例(1.6%)。其中部分层厚撕裂7例(腓骨短肌腱撕裂4例,腓骨长肌腱撕裂3例),MR表现为肌腱形态不规整,局部连续性中断。39例全层厚撕裂患者(腓骨短肌腱撕裂31例,腓骨长肌腱撕裂8例),MR表现为撕裂口由足背侧至跖侧贯穿肌腱全层,撕裂范围不一,撕裂肌腱可伴发肌腱炎或腱鞘积液。15例鞘内脱位(A型脱位3例,B型脱位12例),A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位于腓骨短肌腱深部走行,B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移位至腓骨短肌腱纵行撕裂口内。1例鞘外脱位(Ⅲ型),MR表现为腓骨肌上支持带连同附着的外踝骨皮质一同发生撕脱,腓骨肌腱移位至撕脱的骨折片下方。 结论:MR可清晰显示腓骨肌腱的精细解剖结构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对腓骨肌腱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治疗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64岁,平均(45.0±13.1)岁,左足8例,右足1例.分析该组患者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随访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并根据X线表现评估第1跖楔关节有无退行性变,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术后平均(14.4±3.1)个月(11~19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接骨板或螺钉断裂.随访29~53个月,平均随访(42.6±10.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影像学评估未见第1跖楔关节退行性变表现;VAS评分0~1分,平均(0.3±0.1)分;AOFAS中足评分90~97分,平均(93.0±2.5)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1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切口愈合.结论: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较少见.解剖复位并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能恢复第1跖列与腓骨长肌腱的解剖结构,重建内侧柱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4腓骨肌引起踝关节外侧狭窄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踝关节外侧疼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因创伤后腓骨肌间室内的腓骨长短肌腱的滑脱及撕裂引起,常合并腓骨肌上支持带的损伤.腓骨长短肌是足行外翻动作的重要解剖结构,若其损伤常会影响足踝关节的功能.但是非创伤及非肿瘤性的踝关节外侧疼痛非常罕见.第4腓骨肌导致踝关节外侧狭窄综合征从而引起踝关节外侧疼痛极为少见,国外可见文献个案报道,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较低,临床医师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漏诊及诊疗不规范.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22-08诊治的1例第4腓骨肌引起踝关节外侧狭窄综合征,回顾相关文献,明确第4腓骨肌的解剖变异、病理及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止点重建术治疗复发性腓骨肌腱脱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腓骨肌腱上支持带(superior peroneal retinaculum,SPR)止点重建术治疗复发性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接受SPR止点重建术的24例复发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男20例,女4例;年龄(24.9±9.3)岁(范围14~48岁);体重指数(23.18±3.50)kg/m(2 范围15.8~32.2 kg/m2).以腓骨远端最高点后缘为中心取4~5 cm弧形切口,显露后可见SPR与外踝表面骨膜相连,与深层骨质分离,形成假囊.探查腓骨长短肌腱有无撕裂,切除假囊,骨面新鲜化,用两枚带线锚钉将SPR缝合固定于骨面,骨膜与SPR重叠缝合.术后随访时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与踝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重返运动时间、重返伤前运动水平的患者比例、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为(36.1±8.8)min(范围20~51 min),术中失血量为(4.1±2.7)m(l 范围1~10 ml).22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3.9±15.7)个月(范围13~61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95.5±4.3)分(范围86~100分),高于术前的(77.8±7.8)分(范围58~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P<0.001);VAS评分(0.3±0.8)分(范围0~3分),较术前的(4.2±2.4)分(范围0~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01).20例(91%,20/22)重返伤前运动水平,重返运动时间(5.0±1.9)个月(范围3~10个月).1例(5%,1/22)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受限,2例(9%,2/22)出现术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腓骨肌腱脱位复发,主观满意优良率91%(20/22).结论 SPR止点重建术治疗腓骨肌腱复发性脱位创伤小,重返运动比例较高,术后早中期疗效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方法:收集22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患者的MRI图像.资料收集完毕后,由2位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分析腓骨肌腱脱位、腓骨沟形态、肌腱损伤等情况.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结果:MRI显示,22例患者的腓骨肌上支持带均完整,且处于正常的解剖位置,但腓骨肌腱的解剖位置在腓骨肌沟内发生改变,符合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影像诊断标准;其中10例患者的腓骨长肌腱在腓骨短肌腱深部走行(A型),12例患者的腓骨长肌腱出现在纵向撕裂的腓骨短肌腱中(B型).10例A型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患者中,2例合并腓骨短肌腱撕裂,1例合并腓骨长肌腱撕裂,2例存在第四腓骨肌及腓骨短肌肌腹低位;12例B型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患者中,2例合并腓骨长肌腱撕裂,4例合并腓骨肌腱腱鞘炎,1例存在腓骨短肌肌腹低位及腓骨肌腱腱鞘囊肿.22例患者的腓骨肌沟,凹陷型2例(A型1例、B型1例)、凸起型8例(A型4例、B型4例)、平直型9例(A型3例、B型6例)、不规则型3例(A型2例、B型1例).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腓骨肌腱及周围结构的形态信息,对于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RI在外踝不稳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症中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MRI在外踝不稳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沈阳市骨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36例(36踝)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关节镜手术中所见与MRI阅片结果.结果 36例(36踝)患者中,男性17例(17踝),女性19例(19踝);平均年龄(33±14)岁;左踝18例,右踝18例.与实际术中所见对比,距腓前韧带损伤、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损伤、腓骨长肌位于撕裂的腓骨短肌中、腓骨肌腱沟形态的MRI正确检出率为97.2%、85.2%、50.0%、100.0%,腓骨肌腱上支持带完整、腓骨长短肌相对位置改变、腓骨肌腱病及腓骨肌腱腱鞘炎、第四腓骨肌、腓骨短肌低位肌腹的MRI误诊率为30.8%、25.0%、9.1%、25.0%、50.0%.结论 MRI在距腓前韧带和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损伤、腓骨肌腱沟形态中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在腓骨肌腱上支持带完整性、B型腓骨肌腱鞘内半脱位、腓骨肌腱病及腓骨肌腱腱鞘炎、第四腓骨肌、腓骨短肌低位肌腹的诊断中存在过度诊断的可能性,MRI在外踝不稳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症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