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肠神经临床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的应用解剖及其在相关手术入路中的损伤风险。方法:以"腓肠神经""解剖""手术入路"和"sural nerve""anatomy""surgical approache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inoMed、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9年7月间有关腓肠神经临床应用解剖的文献,检索到文献999篇,剔除内容不符合、无法获取原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4篇。总结腓肠神经应用解剖研究成果,重点阐述踝关节骨折的后外侧入路和跟骨骨折的L型入路、跗骨窦入路,以及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入路等4种手术入路与腓肠神经的解剖学关系。结果:研究显示,腓肠神经在解剖学上变异类型众多,其走行区域与踝关节骨折的后外侧入路、跟骨骨折的L型入路和跗骨窦入路、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入路4种手术入路的关系十分密切。结论:术前正确掌握腓肠神经的解剖特点,对足踝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减少手术中腓肠神经损伤风险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第一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平均39.6岁(27~54岁);左足5例,右足7例。术中应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固定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及跖跗关节不稳,若合并其他跖跗关节损伤则同时行背侧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9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1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跖屈、背伸及内外翻肌力正常,X线片示跖跗关节复位无丢失。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2~96分(平均88.9分),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分)。结论: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主要骨折块位于跖侧的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治疗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64岁,平均(45.0±13.1)岁,左足8例,右足1例.分析该组患者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随访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并根据X线表现评估第1跖楔关节有无退行性变,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术后平均(14.4±3.1)个月(11~19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接骨板或螺钉断裂.随访29~53个月,平均随访(42.6±10.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影像学评估未见第1跖楔关节退行性变表现;VAS评分0~1分,平均(0.3±0.1)分;AOFAS中足评分90~97分,平均(93.0±2.5)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1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切口愈合.结论: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较少见.解剖复位并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能恢复第1跖列与腓骨长肌腱的解剖结构,重建内侧柱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2-01采用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在外踝尖远端1 cm处向第4跖骨基底部作2 cm长斜形切口,锐性剥离腓骨肌腱鞘并牵开,显露距骨外侧突及距下关节面,沿跟骨外侧骨质向后方剥离,形成皮下隧道,撑开的第1枚直径2.5 mm克氏针在距骨外侧突背侧1 cm处置入,进针方向与下肢矢状面垂直,第2枚直径2.5 mm克氏针在跟骨结节置入,进针方向需根据跟骨结节是否存在内翻畸形作相应调整.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3周,平均8.3周.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长度与术前相比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长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0~98分,平均90.5分,其中优19例,良10例,可3例.结论 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满意,具有术前等待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成功救治高龄双下肢严重挫压撕脱伤并大面积跟腱骨外露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76岁,因被大巴车碾压双下肢疼痛、出血1h于2017年6月18日入院.入院前1h被大巴车车轮碾压双下肢,疼痛、伤口出血,出血量约800 ml,无昏迷,伤后轻度烦躁、恶心无呕吐,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腹痛腹胀.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0余年,自行服药,具体不详,否认其他病史.查体:体温36.2℃,呼吸22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90/60 mmHg(1 mmHg =0.133 kPa),痛苦面容,面色苍白,烦躁,对答切题.左小腿、左足背皮肤软组织广泛挫压撕脱,跟腱及跖骨、趾骨外露,跟腱挫伤明显,跖骨基底部碎裂,创面活动性出血,左足1~5趾皮肤软组织,趾骨碎裂,左足及左外踝可及骨擦感,左踝活动欠佳,左足各趾活动受限,末梢无血运、感觉差;右膝上10 cm至右足踝皮肤软组织广泛撕脱,胫骨及跟腱外露,跟腱挫伤,创面活动性出血,开放伤口泥沙污物残留,腓肠肌及胫腓骨下段外露,腓骨中下段见骨折端,右外踝骨折,撕脱皮肤无血运,患肢触痛,可及右腓骨中段及外踝骨擦感,右踝及右足各趾活动欠佳,右足末梢血运差,感觉迟钝.入院诊断:右膝部、双小腿及双足部等多处大面积严重挫压皮肤软组织撕脱伤;跟腱挫裂撕脱伤;左足五趾毁损伤并足背皮肤大面积缺损;左外踝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左第五跖骨骨折;左骰骨骨折;左足1~5趾毁损伤;右内踝开放性骨折并骨缺损;右腓骨中段骨折;双踝跟腱部分撕脱并外露;糖尿病;高血压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 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严重足外伤12例保足手术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严重足外伤的保足手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0-01-2013-01诊治的12例严重足外伤.对于合并的Lisfranc关节韧带损伤,Lisfranc韧带采用以3.5 mm皮质骨螺钉由内侧楔骨向第2跖骨基底部拉力复位恢复内侧柱,骨折固定VSD覆盖创面后二期处理皮肤缺损;对于合并的多跖骨骨折,跖骨骨折先不切开处理,尽量保存血供,前足趾毁损严重,截前足尽力保全中后足,由基本足弓结构为行走提供支持;对于合并的跟骨骨折,先处理皮肤缺损,然后再足外侧切开复位或距下关节融合.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2~24)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融合关节获得融合,无创面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足外观基本满意,穿鞋后行走功能满意.术后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 严重足外伤依照足毁损伤特点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满意,能保存患者肢体一定的功能,比截肢及戴假肢更能让患者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2 年12 月 ~2017 年6 月,我科应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32 例,男18 例,女14 例,年龄18 ~66 岁. 左足12 例,右足20 例. 均为闭合骨折. 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空心钉顺髓腔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1枚空心钉顺髓腔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1枚空心钉顺髓腔内固定治疗的21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12~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发生.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7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1枚空心钉顺髓腔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等优点,但该方法不适用于Ⅰ区骨折(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对于Ⅲ区骨折,理论上可行,但需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负重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6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Ⅰ、Ⅱ区骨折患者,术后分别采用早期负重和晚期负重,笔者比较两种术后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19~ 53岁.根据术后负重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早负重组(术后3d完全负重)和晚负重组(术后4周完全负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