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破裂损伤程度及因果关系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王某,女,21岁,某年5月30日晚,与朋友聚餐喝了约800~1000mL红酒,自觉头晕.后因故与他人发生纠纷,在肢体冲突过程中被他人抓住头发拖倒在地后,被数名男性拳打脚踢其胸部、腹部、腰背部及四肢致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麦迪MD-99C型电脑熏蒸治疗床故障分析及维修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大连麦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的MD-99C型电脑薰蒸治疗床,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等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60 例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模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模块组采用一种自创的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辅助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穿刺放置工作管道.比较 2 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 组术后 3 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臀部和下肢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采用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 2 组疗效.结果 2 组患者术程均顺利.与对照组比较,模块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更少(P均<0.05).2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2 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1),模块组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 2 组VAS术前术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块组改良Mac Nab评分优良率为 83.3%(25/30),对照组优良率为 80.0%(24/3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操作简便且安全,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效率、减少医源性损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显微内窥镜(MED)技术行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行手术治疗的8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UBE组45例,MED组4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观察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33个月的随访,UBE组较MED组手术时间长(P<0.05)、术后卧床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和ODI的改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UBE组手术优良率为91.11%,MED组为9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术后神经根牵拉致麻木乏力1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MED组术中未出现硬脊膜损伤,术后神经根牵拉致麻木乏力2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UBE技术与MED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相似,UBE技术较MED技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90°斜侧卧位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 90°斜侧卧位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手术体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12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计划接受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科患者,根据手术体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 90°正侧卧位实施手术,试验组患者采用 90°斜侧卧位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 24h腰背部疼痛程度、手术操作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 24h腰背部疼痛程度、手术操作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手术操作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人口学变量后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风险是试验组的 6.22 倍.结论 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采用 90°斜侧卧位优于 90°正侧卧位,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与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 90 例不完全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盆底肌训练组(30例,脱落1例)和联合组(30例,脱落 1 例).3 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措施.电针组予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命门、腰阳关及双侧肾俞、次髎、膀胱俞,选择连续波,频率100 Hz,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6周;盆底肌训练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每天2次,共治疗6周;联合组予电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减少(P<0.05),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及 GQOLI-74 评分升高(P<0.05).联合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 GQOLI-74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电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0.05);电针组与盆底肌训练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不完全 SCI 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排尿情况,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椎板成形术在脊髓脊柱手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回植椎板成形术在脊髓脊柱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脊髓脊柱手术中采用经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PLC回植技术重建椎管的6例脊髓脊柱疾病病例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复查时行脊柱螺旋CT三维重建及脊柱MRI检查.采用改良McCormick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症状和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I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分级及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采用White&Panjabi脊柱不稳评分标准评估术后脊柱稳定性,分别测量手术前后颈、胸、腰椎使用双Y型钛板PLC回植的各节段椎管的横径和前后径,评估术后是否造成椎管狭窄.结果 6例患者术中游离椎板节段数为(4.0±2.9)个(1~8个),手术椎管共 24个节段,其中固定节段23个,包括使用双Y型微钛板固定节段为15段,两孔微钛板固定节段为8段.除1例术后切口为Ⅰ类乙等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类甲等愈合,无感染、局部异常积液、脑脊液漏,未出现钛板置入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显示局部微钛板固定良好,无塌陷、移位、断板等情况发生,椎管无后凸、侧凸畸形.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4.1)个月(3~12个月).McCormick分级,术前:Ⅱ级5例,Ⅲ级1例;末次随访:Ⅰ级3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与术前相比,临床症状好转3例,不变1例,恶化2例.IJOA评分术前(16.33±1.97)分,末次随访升至(17.67±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P=0.01).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术后White&Panjabi脊柱不稳评分均<5分,无1例出现脊柱失稳.与术前比较15个使用双Y型微钛板固定节段术后椎管横径和前后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脊髓脊柱手术采用双Y型钛板内固定联合PLC回植椎板技术重建椎管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少,术后无脊柱失稳及椎管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鹿茸多肽多功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医用历史悠久,功效广泛,针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鹿茸的多重功效与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鹿茸多肽密切相关.作为代表性动物源中药多肽,鹿茸多肽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鹿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断为我们展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奥秘.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需要保证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主要采用酶解法、溶液萃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了鹿茸多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重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对鹿茸多肽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心肌、减轻肝细胞损伤、调节骨骼活动等多重功效进行重点介绍.为进一步挖掘开发动物药资源宝库提供理论参考,为源自动物药多肽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全身麻醉术中俯卧位护理核查方案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中俯卧位护理核查方案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06例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女26例;年龄25~57岁[(48.6 ± 11.9)岁]。损伤节段:T 11 18例,T 12 26例,L 1 21例,L 2 25例,L 3 16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胸腰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1例患者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5例患者在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基础上,开展全身麻醉术中俯卧位护理核查方案(核查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压力性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和患者眼部不适症状)、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12个月[(10.5 ± 0.9)个月]。核查组和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4%∶29%)、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4%∶16%)、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包括流泪(2%∶12%)、异物感(0%∶4%)和干涩(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尺神经损伤及眼部不适症状中的视物模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核查组住院时间为(7.0 ± 1.3)d,较对照组的(9.9 ± 1.9)d显著缩短( P < 0.05)。核查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5%(47/55)和69%(35/51)( P < 0.05)。术后3个月,核查组VAS为(1.9 ± 0.8)分,较对照组的(3.5 ± 1.1)分显著下降( P < 0.05);两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患者,开展全身麻醉术中俯卧位护理核查方案有助于减少全身麻醉手术俯卧位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例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9~67岁,平均28.0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挤压伤2例;根据Tile分型,C1型8例,C2型2例,C3型9例;6例改良肢体严重创伤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7分,其中2例行髋关节离断术,4例行半侧骨盆离断术;13例患者行保肢手术,其中3例行外固定架手术,1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根据Matta影像学骨盆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根据Majeed评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2~4 h,平均3.2 h;术中出血量400~1 200 ml,平均768.4 ml。18例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6个月。6例截肢患者中1例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周死亡,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94.7%(18/19),截肢率31.6%(6/19)。18例存活患者骨盆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一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8例存活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4±1.9)分(范围0~6分),其中无痛3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6例。13例保肢患者末次随访时,Matta影像学评价,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10/13);Majeed功能评分(81.8±11.9)分(范围53~95分),其中优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11/13)。保肢治疗中4例患者腰骶神经损伤致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减弱,经神经松解及营养支持治疗,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应早期判断肢体损伤情况,及早介入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为重,必要时选择髋关节离断术或半骨盆离断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