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42例PM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腹CRS联合HIPEC,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2例PMP患者中腹膜腺黏液蛋白沉积病(DPAM)占61.9%(26/42),腹膜黏液蛋白癌病(PMCA)占28.6%(12/42),混合型占9.5%(4/42)。CRS联合HIPEC后主要手术并发症(Ⅲ~Ⅳ级)发生率为21.4%(9/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手术评分( OR=35.765,95% CI 2.746~43.986, P=0.001)及CRS完成度评分( OR=23.865,95% CI 1.345~347.876, P=0.028)是影响PMP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独立因素。42例PMP患者总生存时间为(64.8±4.1)个月,无瘤生存时间为(54.0±4.9)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8%和65.9%,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5%和54.6%;不同病理亚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2)。 结论:CRS联合HIPEC治疗PMP安全有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决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的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消化道肿瘤第四版进行病理分类,着重对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AMN)的手术方式进行疗效分析。纳入接受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肿瘤的病例。排除盲肠肿瘤侵犯阑尾和其他脏器肿瘤种植于阑尾的病例和复发阑尾肿瘤病例。收集观察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情况、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3年、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并分析阑尾切除和盲肠部分切除对比右半结肠切除方式治疗LAMN的疗效。结果:共计纳入115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63例,中位年龄59(51,71)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固定隐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和腹胀。24例由术中偶然发现,21例由体检发现。术前CT和B超确诊率分别为40.2%(43/107)和25.5%(24/94)。术后病理类型包括LAMN 83例、黏液腺癌12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aNEN)9例、黏液腺癌伴印戒细胞成分2例、锯齿状腺瘤3例、杯状细胞类癌2例、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1例、神经鞘瘤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其中阑尾切除术41例,盲肠部分切除术2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48例,因阑尾肿瘤浸润或播散而行联合脏器切除5例。18例患者术中发现腹膜假性黏液瘤(PMP)。共纳入9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8(5~172)个月,本组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5%和88.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程度高(HR=25.881,95% CI:2.827~236.935, P=0.004)和PMP形成(HR=42.166,95% CI:3.470~512.439, P=0.003)是影响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右半结肠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长、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阑尾或盲肠部分切除组(均 P<0.05),但两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总体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627, P=0.718)。 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率低。LAMN、黏液腺癌和aNEN是常见的病理类型。阑尾切除术或盲肠部分切除术治疗LAMN可获得较好的预后。肿瘤恶性程度高和伴发PMP是影响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假黏液瘤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大学附属航天中心医院行CRS+HIPEC术并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PMP患者344例,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分级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44例患者中,男110例、女234例,年龄32~85岁,中位年龄61(54,68)岁.133例(38.7%)住院期间至少发生一种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42例(12.2%)、腹腔感染41例(11.9%)和肠瘘31例(9.0%).133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209次,其中 Ⅰ级并发症发生率3.8%(8/209)、Ⅱ级53.1%(111/209)、严重并发症(≥ Ⅲa级)43.1%(90/2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慢性肺部疾病史(OR=6.410,95%CI:2.037~20.408,P=0.001),CRS手术史(OR=3.425,95%CI:2.004~5.848,P<0.001),肿瘤病理分型高级别(OR=1.704,95%CI:1.007~2.882,P=0.047)的PMP患者,CRS+HIPEC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结论 PMP患者CRS+HIPEC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应警惕既往慢性肺部疾病、CRS手术史、肿瘤高级别病理分型的PM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腹膜假黏液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又称PMP综合征、假性黏液性腹水或假性腹水,临床较罕见,发病率约为2/100万[1],主要表现为黏液性肿瘤细胞大量种植于腹膜,进而产生大量胶冻状黏液性腹水形成“胶冻样腹腔”[2].本病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肿瘤复发倾向明显,目前除多次外科手术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如何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依然是一项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于腹膜假黏液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0月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或等量盐水泵注,10 min后行麻醉诱导,在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3 min(T2)、腹腔热灌注化疗前(T3)、热灌注结束(T4)、手术结束(T5)分别抽取动静脉血样进行检测,记录心率(HR)、有创动脉压(MAP)、心排出量(CO)、每搏变异度(SVV)、体温(Tnose)、血糖(Glu)、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肾上腺素(E)前后变化.结果 激素水平: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2~T5时血浆E、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右美托咪定组在T3~T5时,其CO、SVV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右美托咪定组平均MAP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CI指数、CVP、Glu、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液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腹膜假黏液瘤患者术中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利于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阑尾黏液囊肿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11月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2例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治愈出院,病理检查示阑尾黏液腺瘤伴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7例,潴留性囊肿伴黏膜慢性炎5例,合并阑尾粪石3例.重点随访阑尾黏液腺瘤患者6~12个月,囊肿破裂随访24个月,无复发,无腹膜假性黏液瘤等并发症.结论 阑尾黏液囊肿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手术完整切除病灶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在肾门肿瘤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单中心286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门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解剖基础、技巧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286例肾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84例;年龄(56.2±9.2)岁;体重指数(26.8±3.5)kg/m2;肿瘤最大径中位值为2.6 cm(0.8~6.0 cm);R.E.N.A.L.评分为(8.2±1.8)分;术前eGFR为(84.5±19.6)ml/(min· 1.73 m2).根据肿瘤位置(肾脏腹侧/背侧)选择不同的入路(经腹腔/后腹腔),采用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Garland技术)对肾门肿瘤进行切除和创面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后肾功能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等.结果 本组286例中284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2例(0.7%)术中转根治术.284例手术时间中位值为120 min(60 ~ 230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8.2±4.1)min,术中出血量中位值为100ml(10 ~ 600 ml).术中修补肾静脉主干或较大属支破损9例,术中、术后输血2例.284例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4 d(2.0~9.0 d),无血尿、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284例病理结果中切缘阳性3例(1.1%),余281例切缘阴性.病理类型:肾透明细胞癌260例(91.5%),嫌色细胞癌8例(2.8%),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2.5%),嗜酸性细胞瘤5例(1.8%),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1.1%),黏液小管梭形细胞癌1例(0.3%).28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12~ 54)个月,随访过程中22例失访.术后6个月eGFR为(83.2 ±21.1)ml/(min·1.73 m2).术后局部复发3例(1.1%),无肿瘤远处转移,总体生存率100%.结论 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经腹腔/腹膜后入路)处理肾门肿瘤(前唇/后唇)安全可行,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创面出血、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远期肿瘤学控制和肾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患者自组织互助网站设计与发展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由民间自发建立的“中国腹膜假性黏液瘤网络互助联盟”网站构建的必要性、目的与意义,从界面策划、前后台技术开发、内容、结构等方面阐述网站建设基本思路,最后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以腹胀、消瘦及双下肢水肿为主要表现,腹部CT可见腹盆腔内巨大囊性病变影,边缘较清,其内密度均匀并可见分隔,亦可见到"网膜饼" "贝壳样"压积现象,术前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125升高.行腹腔肿瘤减灭、输液港植入术,术后规律经输液港行腹腔内5-氟尿嘧啶热灌注化疗,症状改善.结论 该病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检查对了解病变累及范围、选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价值;如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肿瘤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术后规律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可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阑尾黏液腺癌转移误诊为卵巢肿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阑尾黏液腺癌是原发于阑尾黏液上皮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约占阑尾肿瘤的0.01%~0.08%,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1].主要病理类型为阑尾腺癌和类癌.随着病情进展,阑尾黏液腺癌可直接播散至腹腔,形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腹膜假性黏液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临床疾病,主要特点为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阑尾黏液腺癌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女性患者极易术前被妇科误诊为卵巢肿瘤.本研究分析了阑尾黏液腺癌向卵巢、子宫的转移,腹膜假性黏液瘤形成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旨在为临床医生对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