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肿块;16例肠壁增厚程度不一,其中肠壁中度或明显增厚13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11例,其中10例直径大于50mm;可有腹膜增厚、肠系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肠动脉瘤样扩张、夹心面包征、腹腔淋巴结肿大、肠套叠、腹盆腔积液、实质脏器受累、腹外转移等影像表现.肿瘤细胞在免疫组化中常表达CD19、CD20、CD22、CD79a,Bcl-2阴性也是其特征之一.结论 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肠壁增厚、肠区肿块、腹膜系膜弥漫性增厚等,结合免疫组化提示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卵巢类癌合并肝转移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卵巢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数患者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现报告1例原发性卵巢非典型类癌,患者因腹围增加2年、发现盆腔巨大肿物3d就诊,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腹、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异常强化肿物,肝脏及右侧腹膜后异常强化结节及软组织肿物,予以卵巢恶性肿瘤全面分期术+肝脏表面活检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卵巢非典型类癌Ⅳ期(G2T3cN1bM1b)合并肝转移、腹膜后转移,术后化疗6个周期,术后1年余复发.结合此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卵巢类癌的认识,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间皮瘤中TILs、PD-1和PD-L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中 CD3、CD4、CD8、CD20、CD68、PD-1 和 PD-L1 的表达及与 PM 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9例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M组织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上皮样型和非上皮样型PM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中CD3、CD4、CD8、CD20、CD68、PD-1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D-L1在非上皮样型PM TILs中的表达高于上皮样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9.1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石棉暴露(P=0.002)、PCI评分(P=0.034)、组织学类型(P=0.036)和CD4表达(P=0.043)是PM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石棉暴露、PCI评分、组织学类型、TILs中 CD4的表达对PM患者生存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癌中血管生成相关免疫基因预后模型的构建和肿瘤微环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卵巢癌中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免疫基因(ARIG),探讨其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说明不同预后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的潜在差异,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分别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卵巢癌的转录组数据和生存数据.利用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鉴定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与免疫相关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差异表达的ARIG.通过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通过Cox分析临床特征和风险评分,将样本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和排斥(TIDE)分析预后风险模型与免疫浸润、免疫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最后,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手术的卵巢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输卵管组织85对,通过qPCR和WB法验证五个差异表达的ARIG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索其在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生信分析筛选出142个差异表达的ARIG,通过Lasso和Cox回归分析,得到5个基因作为预后基因(PTGER3、SCTR、IGHG1、HSPA8、IGF2),构建了预后风险模型,高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更差;此外,不同风险评分的患者在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治疗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通过qPCR和WB法验证这5个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均P<0.01),其中HSPA8表达量最高,且高表达HSPA8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晚、组织分级差、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细胞功能实验证实,HSPA8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差异表达的5种ARIG能有效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并且与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治疗疗效有关,初步证实其在卵巢中发挥促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腹膜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2020年3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42 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作为观察组,60~84 岁,平均(69.2±4.9)岁,行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延长正中切口约5cm取出标本,再行Bricker术,将回肠袢完全隔离于腹腔外.选择同期同一术者团队开展的38 例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肠梗阻等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腔镜阶段手术时间[(172.3±25.5)min vs.(172.1±27.4)min]、出血量[(194.5±100.5)mL vs.(207.6±107.8)mL]、淋巴结清扫数量[(11.6±2.9)枚 vs.(11.8±2.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2±0.4)d vs.(3.4±0.6)d,P<0.05]、肠梗阻例数(0 vs.7,P<0.01)、切口愈合不良(1 vs.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是安全、可靠的,利用膀胱位于腹膜外及腹膜天然屏障的特点,改良手术入路将回肠袢、输尿管吻合口完全置于腹膜外,可减少肠梗阻的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胃肠道外间质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驱动基因明确的实体肿瘤,具有恶性潜能.该病的发病部位以胃肠道为主,极少数可原发于肠系膜、腹膜或腹膜后、网膜等胃肠道以外的部位,这些被称为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1],胰腺原发性EGIST罕见[2].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胰腺EGIST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并发展为"腹膜后纤维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类型,相对于霍奇金淋巴瘤,更易发生淋巴结外侵犯和远处转移;尽管DLBCL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但主要发生于腹膜后的情况极少见[1-3]. DLBC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主要侵犯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易误导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判断,尤其是当淋巴瘤侵犯腹膜后等少见部位时.腹膜后淋巴瘤可侵犯胰腺,临床表现酷似急性胰腺炎;随着疾病的进展,肿瘤组织逐渐融合呈片状软组织肿块,与腹膜后纤维化这一临床少见疾病难以鉴别[4],易致相互误诊.本文报道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以"急性胰腺炎"起病,之后发展为类似"腹膜后纤维化"改变,最终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的诊治经过,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类似情况的认知和处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腹膜后单孔与多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单孔腹腔镜(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多孔腹腔镜及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LESS组50例患者,传统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LA)组80例患者.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合并基础疾病、肿瘤最大径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LESS组与LA组手术时间[(95±52)min vs.(101±58)min)]、引流管留置时间[(4.9±1.5)d vs.(6.7±1.0)d]、术后切口满意度、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2±13.2)mL vs.(25.6±11.3)mL]、住院时间[(5.9±1.3)d vs.(7.8±1.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LA组有1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经腹膜后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切口较多孔腹腔镜更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影像组学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差、易复发的特点,主要原因为其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易发生腹膜转移,以及易对一线化疗药物铂类产生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应更多考虑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将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多个方面使患者受益.影像组学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多有针对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研究,本综述旨在对卵巢癌的术前预测、化疗反应评估、铂化疗耐药以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指导临床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从而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多组学数据融合的方法,将影像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期望本综述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的参考和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40例AP患者设为联合组,同期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40例AP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淀粉酶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1,P=0.001).联合组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缓解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00(2.00,4.25)d 比 6.00(5.00,7.00)d、4.00(2.00,5.00)d 比 6.00(5.00,7.00)d、2.00(2.00,3.00)d 比 4.00(3.00,5.00)d、4.00(2.00,6.00)d 比 6.00(2.75,9.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血淀粉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4/40)比 15.0%(6/40)、2.5%(1/40)比 5.0%(2/40)](均 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生长抑素治疗AP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