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十二指肠旁疝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3岁,因“上腹胀痛3年,反复呕吐3个月,加重2 d”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部胀痛,以左上腹为重,改变体位后无缓解,不向其他部位放射,院外自行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前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2 d前明显加重。既往无腹部手术及外伤史。查体:左上腹压痛。腹部CT:左上腹胃后见有包膜的囊袋状结构,内含走行紊乱的小肠襻,肠系膜上血管走行异常,血管干左移,提示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图1)。诊断: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复位、疝环缝合关闭术。术中见:十二指肠屈氏韧带左侧横结肠系膜可见巨大疝囊,疝环口直径约5 cm大小,疝囊直径约20 cm× 15 cm大小,屈氏韧带以下约50 cm空肠疝入疝囊内(图2,3)。术后第6天患者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1个月患者无疝复发及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临床疗效(附2 01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 019例壶腹部周围疾病行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 193例,女826例;年龄为63(15)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预后分析。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对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定期随访,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IQR)或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手术情况。2 019例患者中,2016—2018年收治1 116例,2019—2020年收治903例;1 866例行开腹PD,153例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PD;1 049例行标准PD,970例行保留幽门的PD;215例行PD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3例行PD联合动脉切除。2 01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5(104)min,术中出血量为250(200)mL,术中输血率为31.401%(623/1 984),35例术中输血资料缺失。2016—2018年收治的1 116例患者中保留幽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中输血分别为585例(52.419%)、97例(8.692%)、384例(34.941%);2019—2020年收治的903例患者中上述指标分别为385例(42.636%)、118例(13.068%)、239例(27.006%);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19.14,10.05,14.33, P<0.05)。(2)术后情况。2 019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10)d。2 019例患者中,1例术后并发症资料缺失,2 018例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5.292%(914/2 018),其中B级或C级胰瘘发生率为23.439%(473/2 018),B级或C级出血发生率为8.127%(164/2 018),B级或C级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15.312%(309/2 018),胆瘘发生率为2.428%(49/2 018),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2.884%(260/2 018)。患者二次手术率为1.932%(39/2 019),在院死亡率为0.644%(13/2 019),术后30 d死亡率为1.238%(25/2 019),术后90 d死亡率为2.675%(54/2 019)。2016—2018年收治的1 116例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B级或C级出血、B级或C级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术后90 d死亡分别为541例(48.477%)、109例(9.767%)、208例(18.638%)、172例(15.412%)、39例(3.495%);2019—2020年收治的902例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73例(41.353%)、55例(6.098%)、101例(11.197%)、88例(9.756%)、15例(1.661%);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22,9.00,21.30,14.22,6.45, P<0.05)。2016—2018年收治的1 116例患者中在院死亡11例(0.986%),2019—2020年收治的903例患者中在院死亡2例(0.2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2 019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疾病部位:胰腺1 346例(66.667%),其中恶性肿瘤1 023例(76.003%),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323例(23.997%);十二指肠乳头250例(12.382%),其中恶性肿瘤225例(90.000%),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25例(10.000%);胆总管174例(8.618%),其中恶性肿瘤156例(89.655%),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18例(10.345%);壶腹部140例(6.934%),其中恶性肿瘤134例(95.714%),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6例(4.286%);十二指肠91例(4.507%),其中恶性肿瘤52例(57.143%),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39例(42.857%);其他部位18例(0.892%),均为恶性肿瘤。2 019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 608例(79.643%),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411例(20.357%)。1 608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类型:腺癌1 447例(89.98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伴癌变37例(2.301%),腺鳞癌35例(2.177%),腺癌伴其他癌成分29例(1.803%),神经内分泌癌18例(1.119%),鳞癌1例(0.062%),其他类型41例(2.550%)。411例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类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107例(26.034%),慢性或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62例(15.085%),神经内分泌肿瘤58例(14.112%),胰腺浆液性囊腺瘤52例(12.65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36例(8.759%),胃肠道间质瘤29例(7.056%),绒毛管状腺瘤20例(4.866%),胰腺黏液性囊腺瘤2例(0.487%),胰腺或十二指肠外伤2例(0.487%),其他类型43例(10.462%)。(4)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预后分析。1 590例壶腹部周围主要部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 023例胰腺癌患者中,96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0.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95%可信区间( CI)为18.0~2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8%、29.22%、17.92%。2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中,18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68.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随访期间未达到,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2%、78.87%、66.94%。156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中,1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6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6个月(95% CI为31.4~NR),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7%、56.11%、48.84%。134例壶腹癌患者中,1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6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2.4个月(95% CI为37.8~NR),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64.98%、62.22%。52例十二指肠癌患者中,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6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2.0个月(95% CI为30.6~NR),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62.24%、40.01%。不同部位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3.76, P<0.05)。 结论:PD在大容量胰腺中心施行安全、可行,但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PD手术量增长,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不同部位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行PD后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十二指肠乳头癌、壶腹癌、十二指肠癌和远端胆管癌行PD后5年生存率较好,胰腺癌行PD后5年生存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的疗效。 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杭州整形医院手外三科对12例拇指外伤性缺损的患者行游离 甲瓣再造拇指,其中6例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骨支架和伸、屈肌腱完整;其余6例拇指缺损患者根据顾玉东分型法有3例为Ⅰ度缺损,2例为Ⅱ度缺损,1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切取皮瓣的大小为3.0 cm×6.5 cm~9.0 cm×7.0 cm。腹部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和(或)微信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再造拇指进行功能评定,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对供足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再造拇指全部成活。 甲瓣供区创面9例SCIAPFs顺利成活;本组有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消灭创面;1例皮瓣皮肤大部分坏死,基底成活,二期植皮修复创面。腹股沟供区11例一期愈合,遗留1条线状瘢痕;1例供区伤口内血肿,清除血肿后再次缝合而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2例; 趾保留原有长度,恢复正常的屈、伸功能。供足行走、跑步无疼痛。供足功能按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SCIAPFs色泽、质地满意,其中5例偏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 结论: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能有效地保留供足的外观和功能,同时腹股沟供区瘢痕隐蔽,损伤小,符合皮瓣供区的选择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TAE)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4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5岁[(45.7±6.2)岁]。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Ⅴ级8例。患者经扩容、止血等一般救治后,26例行TAE治疗(TAE组),22例行剖腹手术(剖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17.1±9.1)个月]。TAE组手术时间为(65.7±9.2)min,住院时间为(21.6±6.6)d,显著短于剖腹组的(162.5±28.1)min、(31.5±7.4)d( P<0.05或0.01)。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术前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3,7 d TAE组血清ALT分别为1 154(884,1 698)U/L、(975.3±400.9)U/L、(403.4±232.9)U/L,显著低于剖腹组的2 053(1 965,2 132)U/L、(1 604.1±188.2)U/L、(915.3±160.5)U/L;AST分别为(1 313.2±542.0)U/L、525(302,971)U/L、174(84,324)U/L,显著低于剖腹组的(1 962.9±245.4)U/L、1 478(1 089,1 677)U/L、837(674,1 006)U/L( P<0.05或0.01)。T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7/26),显著低于剖腹组的59.1%(13/22)( P<0.05)。 结论:对于严重肝外伤,TAE较剖腹手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壁血肿九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9例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儿均有明确的腹部外伤病史及胆汁性呕吐症状,其中6例行禁食、胃肠减压及肠外营养等常规保守治疗,3例采用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保守治疗。9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常规保守治疗患儿平均住院(18.3±2.6)d,放置营养管后行肠内保守治疗患儿平均住院(9.7±0.6)d。根据腹部外伤史、右上腹疼痛、B超及CT检查所见可以明确诊断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对于伴有十二指肠梗阻的患儿采用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保守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禁食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评估及处理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是女性妊娠期间外伤的主要类型,对于其受伤后的管理仍缺乏临床规范或指南。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认识。为了及时反映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治疗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其治疗,2019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发布了《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评估及处理指南》。该指南涵盖了妊娠解剖与生理改变、致伤机制、急救团队组建、治疗方案及预防妊娠期损伤5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对其逐一进行解读,针对我国妊娠期钝性腹部创伤患者,以求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肾外伤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伤指由于机械性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人体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相较于成人,儿童受外伤的概率更高。近年来,因外伤导致的器官损伤是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1, 2] 。泌尿生殖系外伤在儿童创伤中约占3%,最常见的致伤因素包括高处坠落、车祸伤、运动撞击、殴打虐待及穿刺伤(枪伤或刀伤)等 [ 1, 3, 4] 。肾脏损伤在儿童泌尿系损伤中最为常见,约占儿童腹部外伤的10%~20%。儿童输尿管损伤相对罕见,仅约占儿童泌尿生殖系外伤的1%,以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断裂最为常见。在最新版的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器官损伤定级委员会肾脏外伤分级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断裂属于Ⅳ级肾脏损伤,但由于其症状隐匿,若认识不充分常易漏诊,并最终造成肾脏功能的丢失 [ 1, 4, 5] 。基于上述特点,本共识中将对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断裂单独讨论。本共识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在综合国内外文献及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旨在规范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飞行员急性腰扭伤致腰痛、腹胀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歼击机飞行员急性腰部扭伤致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并出现腹胀。根据该飞行员的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腰扭伤致腰痛和腹胀,给予针刺、手法、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指导。经治疗飞行员腰痛、腹胀消失,1周后恢复飞行,至今疗效巩固。飞行员腰部外伤后出现腰痛、腹胀或腹痛等症状时,应考虑腹胀、腹痛是由腰痛原因引起的继发症状,并及时进行常规腰椎正侧位片和腹部超声检查,排除腰椎骨质结构改变和腹腔脏器损伤。飞行员平时加强腰部肌肉锻炼,能有效预防下腰部疼痛的发生,提高飞行作业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外伤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损伤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外伤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儿童外伤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3例患儿均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完全断裂,诊断的时间分别为3 d、10 d、3个月,发现后均尝试直接行一期修复,第1例患儿行一期修复成功,第2、3例术后均并发吻合口狭窄,进行二次吻合手术后,最终恢复尿路通畅。儿童外伤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损伤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大多数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明确诊断其损伤,逆行肾盂造影是儿童输尿管损伤诊断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与儿童外伤性肾盂输尿管断裂患儿预后呈正相关。肾盂成形术是治疗此类损伤的首选术式,肾下盏输尿管吻合术是处理复杂性儿童外伤性肾盂输尿管损伤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