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小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成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告1例成年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24岁发病,以行走不稳、精神行为异常起病,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体检发现明显的小脑性共济失调及锥体束征,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小脑半球对称性长T 2信号,血液总同型半胱氨酸、尿甲基丙二酸水平显著增高,基因检测发现MMACH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82G>A及c.217C>T,确诊为钴胺素C缺乏症。经给予腺苷钴胺、甜菜碱、叶酸、左卡尼汀治疗后患者行走不稳略有所好转,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显著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物组特征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孕妇阴道菌群特征,找出相关细菌种类,通过功能预测探索细菌与胎膜早破交联的相关功能通路,并建立以阴道菌群特征为基础的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孕妇队列,纳入3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180例足月胎膜早破和255例胎膜未早破足月分娩(对照组)孕妇。使用16S rRNA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在妊娠16~28周时的阴道样本V3~V4高变区序列。分析并比较3组孕妇之间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识别物种属性和代谢功能预测的差异。随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纳入阴道菌群物种以及危险因素,建立胎膜早破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相比,Alpha多样性更高(Observed features, P=0.022;Faith_pd指数, P=0.024),Beta多样性也有显著差异(Unweighted-UniFrac, P=0.010;Jaccard指数, P=0.008)。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巨型球菌Ⅰ型转化菌种显著增多( P=0.017),穆氏乳杆菌显著减少( P=0.003)。而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巨型球菌属显著增多( P=0.009),穆氏乳杆菌显著减少( P=0.002)。功能预测方面,嗜酸菌的硫氧化途径( P=0.021)、乙酸产甲烷途径( P=0.036)、L-组氨酸合成途径( P=0.009)、腺苷钴胺素合成途径( P=0.041)和海藻糖代谢途径( P=0.001)这5种功能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显著增加,而L-组氨酸合成途径( P<0.001)和海藻糖代谢途径( P=0.030)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显著增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纳入阴道菌群物种以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未足月胎膜早破预测模型的表现较好[AUC值为0.739(95%CI:0.609~0.869),灵敏度0.928,特异度0.659,阳性预测值0.750,阴性预测值0.906],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论:阴道菌群特征可能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发展有关,阴道细菌差异的研究可能成为防治胎膜早破的新思路,功能预测为胎膜早破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借鉴,预测模型可以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钴胺素代谢及其不同形式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钴胺素,即维生素B 12,是自然界中结构最复杂的维生素,也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在体内作为生物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甲基丙二酰辅酶A与琥珀酰辅酶A的转化等多项生理活动。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无法自行合成钴胺素,需要通过饮食或药物来补充人体所需的钴胺素。目前,用于治疗的钴胺素形式多样,常见形式有氰钴胺(普通维生素B 12)、羟钴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不同形式的钴胺素结构相似,理化性质相近,但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氰钴胺和羟钴胺在欧美地区应用甚广,甲钴胺在亚洲应用较多,腺苷钴胺已在国内批准上市,但世界范围内应用不多。氰钴胺和甲钴胺主要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和钴胺素缺乏引起的疾病,羟钴胺曾批准作为氰化物的解毒剂,近年来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现从4种钴胺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比较和区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免发生混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MACHC基因变异的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呼吸衰竭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基丙二酸血症(又称为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又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combined methylmalonic aciduria and homocystinuria, MAHC)是一组常染色隐性遗传疾病,由两种来源于钴胺素(维生素B12)的辅酶(腺苷钴胺素和甲钴胺)合成障碍导致 [1]。该病包含多种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的不同类型,其中cblC型MAHC(OMIM 277400)是细胞内钴胺素代谢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而MMACHC基因致病性变异是MAHC最为主要的病因,约占总数的80% [2]。欧美国家报道MAHCC发病率约1∶46 000~200 000,而在中国发病率更高,约为1∶3 220~21 488 [3,4,5,6]。其临床表型多样,无特异性,波及神经、泌尿、心血管、消化、血液等多个系统,但呼吸系统受累少见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对糖尿病膀胱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和环磷酸腺苷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对糖尿病膀胱(DCP)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的影响,探讨朱琏兴奋Ⅰ型针法治疗DC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针法治疗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CP大鼠模型。西药组灌胃甲钴胺;选取大鼠“中极”“三阴交”“列缺”“太冲”穴,普通针刺组行普通针刺手法,针法治疗组行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干预,1次/d,30 min/次。干预4周后取材。测定各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膀胱湿重;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MP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Trk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DNF mRNA、cAMP 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针法治疗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膀胱湿重降低( P<0.01),且西药组、针法治疗组低于普通针刺组( P<0.01);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针法治疗组BDNF mRNA及蛋白、cAMP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 P<0.05),TrkB水平升高,且西药组、针法治疗组高于普通针刺组( P<0.05)。 结论: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膀胱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蛋白及mRNA、TrkB、cAMP蛋白及mRNA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丙帕他莫与头孢呋辛钠和低分子量肝素钙联用引起急性肝衰竭致死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2岁男性患者因车祸致第3腰椎爆裂性骨折和多发腰椎横突骨折,给予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镇痛,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腺苷钴胺营养神经,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用药前患者肝功能正常。2 d后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骨折切开复位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停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术后第3天(用药第5天)患者诉腹部胀痛,实验室检查示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9 31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 760 U/L,γ-谷氨酰转氨酶(γ-GT)47 U/L,碱性磷酸酶(ALP)101 U/L,总胆红素(TBil)71.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8.5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22.8 μmol/L,考虑为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停用盐酸丙帕他莫并给予保肝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继而发生神志不清、低血氧饱和度、低血压、低血糖,ALT 5 975 U/L,AST 3 659 U/L,γ-GT 100 U/L,ALP 141 U/L,TBil 175.2 μmol/L,DBil 101.4 μmol/L,IBil 73.8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21.2 s,诊断为急性肝衰竭。停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腺苷钴胺,给予升压、扩容、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当日转至外院。转院第4天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耳鸣肝阳上亢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耳鸣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86 例耳鸣肝阳上亢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给予腺苷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4 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耳鸣响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响度VAS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T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还原黏度 5(1/S)、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 200(1/S)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R、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NLR、PLR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耳鸣肝阳上亢证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SIRT3抑制PARP-1活性缓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SIRT3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所致其炎症损伤的抵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与小胶质细胞BV-2共培养体外炎症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RT3组、SIRT3+PJ34(PARP-1抑制剂)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酯化钙黄绿素与氯化钴共孵育法分析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IRT3过表达则使SIRT3组MN9D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SIRT3和SOD2基因表达明显增多,PARP-1、TNF-α及IL-1 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明显变小,线粒体膜电位上升,mPTP开放和ROS生成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3+PJ34 组 MN9D 细胞 PARP-1 活性抑制后,除SIRT3和IL-1β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外,其它考察指标的变化趋势在SIRT3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3表达能够缓解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炎症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生成抑制PARP-1活性及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影像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影像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2021 年 3 月—2022 年 3 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106 例肝肾亏虚兼血瘀证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53 例给予腺苷钴胺片口服,观察组53 例给予腺苷钴胺片联合自拟活血通督汤口服,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必要时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止痛治疗3~5d.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检查指标[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S1/S2)、椎管面积/椎体面积(S2/S3)、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治疗4 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4 周后的S1/S2、S2/S3、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CRP、TNF-α、IL-1α水平及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40/53)比 30.19%(16/5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 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无需干预自行缓解.结论 自拟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更好,不仅能减轻症状及疼痛,还能明显改善影像学变化,分析可能与减轻炎症刺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肌内注射腺苷钴胺、威伐光理疗联合梅花针在急性期带状疱疹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肌内注射腺苷钴胺、威伐光理疗联合中医梅花针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治疗的有效性、优越性.方法 选取皮肤科门诊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5 月确诊的 124 例带状疱疹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8 例和观察组66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即肌内注射腺苷钴胺、口服伐昔洛韦及维生素B1、辅助威伐光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梅花针针刺、火罐治疗.比较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是否遗留后遗神经痛的差异,综合评价观察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 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904,P=0.031).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402,P=0.001).观察组出现后遗神经痛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35,P=0.028).结论 肌内注射腺苷钴胺、威伐光理疗联合梅花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明显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有效的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