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ACS患者纳入疾病组,36例非ACS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同一时期4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应用自建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三组抗CarP抗体表达水平,分析抗CarP抗体对ACS患者的诊断效能,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抗CarP抗体表达与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疾病组的抗CarP抗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均 P<0.01)。疾病组患者的抗CarP抗体检测诊断ACS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6, P<0.05),诊断ACS的准确度为89.53%、灵敏度为89.61%、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98.57%、阴性预测值为50.00%。疾病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斑)比例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 P<0.05),颈动脉稳定斑块(硬斑)比例及严重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疾病对照组(均 P<0.05)。疾病组患者抗CarP抗体表达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呈正相关( P<0.05),与颈动脉稳定斑块呈负相关( P<0.05)。 结论:抗CarP抗体在ACS患者中的高表达及其在诊断ACS时所表现的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性,使其有望成为早期诊断ACS及评估预后的血清学补充指标。不仅如此,抗CarP抗体与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更使得其有望成为预测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在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阻断肺动脉完成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临床资料,左肺动脉被肿瘤或淋巴结累及,采用鲁米尔阻断左肺动脉干近端,哈巴狗钳阻断左肺动脉中间干,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及肺动脉成形术。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行支气管成形术,1例同期行胸腺瘤切除,1例同期行左下肺S6a亚段切除。所有患者行肺动脉成形,18例直接连续缝合,2例肺动脉缺损过大,小切口辅助下行自体心包补片修补,1例小切口辅助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手术历时(213.3±40.5)min,肺动脉阻断(16.5±4.6)min。术中出血(152.9±99.9)m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5.3±2.8)天,术后住院(9.1±3.6)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技术控制肺动脉可靠,占有空间小,有助于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及肺动脉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6例重度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儿治疗情况,患儿年龄范围为1. 5~5. 2岁,中位年龄为2. 6岁。所有患儿均采用分期手术,第一期手术先给予阴茎皮肤肉膜脱套矫正浅筋膜所致的阴茎下弯,再横断尿道板解除引起阴茎下弯的因素,如阴茎下弯仍>30°,于最大腹侧弯曲处切开白膜,松解白膜与阴茎海绵体之间的Smith间隙,经人工勃起试验检测下弯矫治情况,如仍有下弯,继续松解Smith间隙直至阴茎勃起试验证实阴茎伸直满意,切取同等面积游离自体腹股沟真皮片覆盖阴茎白膜缺损区域。背侧包皮正中剪开后包绕覆盖至阴茎腹侧正中区域以备二期尿道成形使用,对于尿道下裂术后阴茎下弯者选择相应皮瓣覆盖阴茎腹侧以备下次尿道成形,比较阴茎伸直前后背侧、腹侧的长度。第二期手术采用腹侧尿道外口至龟头远端皮肤卷管成形尿道或自体唇黏膜镶嵌阴茎体后联合局部皮瓣耦合成形尿道,并覆盖周围筋膜或阴囊精索外筋膜,皮肤改形覆盖。在阴茎白膜切开前和白膜切开真皮瓣修补后分别测量阴茎腹侧和背侧的长度,采用 t检验分析测量数据。 结果:26例一期手术患儿,阴茎下弯一期矫直满意,第一期手术中测得阴茎伸直前背侧长度为(35. 6±3. 1)mm,腹侧长度为(31. 8± 3. 2)mm;伸直后阴茎背侧长度为(35. 8±2. 9)mm,腹侧长度为(35. 6±3. 1)mm;第二期术前阴茎背侧长度为(36. 5±3. 1)mm,腹侧长度为(36. 3±2. 9)mm。比较手术前后阴茎腹侧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术后无阴茎腹侧血肿、下弯复发等现象,二期手术出现1例尿道瘘,无尿道狭窄、伤口裂开、尿道憩室等发生。 结论:应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技术可以充分矫正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的阴茎下弯,并可延长阴茎长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腹膜补片修补缺损血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进行腹腔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血管受侵犯的情况,这不但给手术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到了根治效果和预后。随着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根治性手术相关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开始采用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进行术中缺损血管修补,从而达到根治性手术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学者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替代物。鉴于腹膜间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胚胎学、组织学和生理学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腹膜组织相较于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更容易获取,将自体腹膜制作成补片来修补缺损血管在理论和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本文就目前自体腹膜补片修补缺损血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平衡易位/倒位携带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携带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既往因自然流产(≥2次)、死胎、胎儿多发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患儿生育史,夫妇双方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确诊夫妻一方为平衡易位/到位携带者,孕妇此次自然受孕并妊娠至18~25周(90例);以及因孕妇高龄、产前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和产前筛查高风险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后,夫妇行染色体检查确诊为夫妻一方为易位/倒位携带者(27例)。这117例孕妇在孕18~25周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比较并总结产前诊断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并总结产前诊断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0%(117/117)。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6.0%(7/117)的胎儿携带不平衡易位/倒位,33.3%(39/117)携带平衡易位/倒位。CMA检出14例胎儿携带有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1例临床意义未明CNV,异常检出率为12.8%(15/117)。15例检出CNV胎儿中与父母易位/倒位相关的CNV有13例,新发变异1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Duchenne肌营养不良基因变异携带者1例。综合核型与CMA结果,最终确定携带有不平衡易位/倒位片段胎儿占10.3%(12/117),携带平衡易位/倒位胎儿占31.6%(37/117),染色体正常胎儿占58.1%(68/117)。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技术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当夫妻一方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携带时可提供更加准确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后出现HIV-1核酸检测结果假阳性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11岁,因患重度β型地中海贫血于2022年7月27日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出院后2次随访检测均发现患者的HIV-1病毒抗原及抗体筛查实验(化学发光法)结果呈阳性,2次HIV-1核酸定量试验病毒载量结果均>5 000拷贝/ml,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可判定为HIV/AIDS感染。但经深入调查与比对实验发现:该患者HIV-1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系其CGT治疗过程中自体造血干祖细胞基因组整合的慢病毒载体片段与现用HIV-1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靶位点存在交叉反应所致,提示在对接受过CGT的人群进行HIV-1核酸检测时,需根据其所用基因工程载体选择合适的、不会引起交叉反应的检测平台。同时建议设计开发专门用于HIV核酸补充试验的采用多靶点不同荧光标记的检测平台,以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假阳性诊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行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的23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采用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X线片、CT及MRI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23例患者人均回植椎板数1~4个,平均2.2个。手术时间为(77.2±22.7) min,范围为67~146 min;术中出血量为(127.0±32.6) mL,范围为90~290 mL。所有患者肿瘤均切除完整,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切口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升至(23.22±2.47)分,与术前[(11.85±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505, P<0.001)。其中疗效优10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2.6%。影像学指标方面,末次随访时腰椎前曲角(LLA)为(51.58±2.39) °,与术前[(52.24±3.1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72, P=0.505)。影像学结果示肿瘤未复发,同时腰椎无滑脱不稳、椎板无移位、椎管容积未缩小。 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腰椎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无骨量丢失、术后腰椎曲度维持良好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双眼眼底病变为首诊的狼疮性脑病伴重度溶血性贫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25岁,因"视物模糊半个月,突发剧烈头痛"于2023年7月12日至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急诊就诊。眼科检查示:右眼矫正视力0.4,左眼矫正视力0.5;右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Hg;双眼前节无异常,晶状体透明,小瞳孔查眼底见双眼视盘边界模糊,色苍白,静脉血管迂曲扩张。询问病史:既往血小板减少4年,曾于外院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间断发热3月余,曾自行服药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眼底照相示双眼黄斑区星芒状硬渗及多处点状出血(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视盘水肿,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示双眼高频空间及低频空间P100潜伏期均明显延迟,双眼振幅均降低。眼科初步诊断:贫血性视网膜病变。由于患者对过往病史描述不清,否认全身常见疾病且既往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建议其入院完善全身检查,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减少病因。实验室指标检测示: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核抗体-核型1核均质型+核颗粒型,补体C3、C4均降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红蛋白(38 g/L)降低,血小板计数(44.00×10 12/L)降低,总蛋白(54 g/L)降低,白蛋白(29 g/L)降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350.0×10 9/L)升高,总胆红素(60.30 μmol/L)升高,直接胆红素(9.60 μmol/L)升高,间接胆红素(50.70 μmol/L)升高,24 h尿蛋白(3 160.75 mg/24 h)升高。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平扫示右侧颈内动脉C5段,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轻度狭窄;特殊序列成像示脑内脱髓鞘灶(双侧,少许)。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问卷评估 [1],该患者评分34分,病情为重度活动。根据患者病情及系列检查结果,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狼疮性脑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I)、重度贫血。最终诊断:双眼SLE视网膜病变、双眼贫血性视网膜病变。建议患者治疗原发疾病,于风湿免疫科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滴500 mg冲击治疗逐步减量至80 mg,联合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人免疫球蛋白、头孢曲松钠、甲钴胺、缬沙坦等对症治疗。10 d后复查示血红蛋白79 g/L,血小板计数107.00×10 12/L,均较前明显升高,全身情况较前改善。2周后复查,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0.8;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双眼视盘水肿较前减轻,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渗出吸收,黄斑区结构大致恢复正常(图2)。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他克莫司胶囊0.5 mg及甲钴胺、骨化三醇软胶囊等,醋酸泼尼松片逐步减量,出院3个月后用量20 mg,出院1周后停用他克莫司胶囊,改为口服环孢素。2023年10月29日于当地医院复查示: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0.8,眼底情况较前变化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硬膜外腔入路自体血补片修复椎管内脑脊液漏技术规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椎管内脑脊液漏是导致低颅压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是保守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不佳,而外科手术因为创伤较大,临床应用较少。适宜时机选择微创手术方法修复脑脊液漏是治疗低颅压疾病的重要方法。因此,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特制订硬膜外腔入路自体血补片修复正常硬膜囊张力的椎管内脑脊液漏技术规范,主要从自体血补片概念与作用机制、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