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垫底材料对深龋近髓磨牙充填后疼痛及术后敏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流动树脂垫底对深龋近髓磨牙充填后的疼痛及术后敏感性.方法 120颗深龋近髓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流动树脂组,每组40颗患牙.对照组采用dycal护髓,玻璃离子水门汀组采用dycal护髓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流动树脂组采用dycal护髓和流动树脂垫底,酸蚀粘接后,3组上层均加压充填3M ESPE FiltekTM P60 复合树脂.分别于修复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采用疼痛程度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s,VAS)记录自觉疼痛程度,采用Ryge评价标准记录对压缩空气刺激的敏感性.结果 术后 1 天、1 周、1 个月和 3 个月,对照组与两个实验组之间自觉疼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期两实验组之间自觉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天和 1 周,3 组之间的术后敏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和 3 个月,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流动树脂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玻璃离子组与流动树脂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龋近髓磨牙充填中,双垫底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疼痛以及敏感的发生,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流动树脂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3种树脂充填材料在牙体冠方效果的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3种树脂充填材料在修复牙体窝洞后其边缘微渗漏的差异.方法 选择42颗离体第三磨牙,在颔面预备出4 mm×4 mm×3 mm方形洞型,用35%磷酸涂布牙釉质面30 s,冲洗10 s吹干,均匀涂布3M第7代自酸蚀粘接剂于整个窝洞,来回涂擦20 s,用柔风吹匀,光照20 s.将42颗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B和C组,每组14颗.其中A组用SDR大体积树脂不分层一次充填完成,B组用3M P60复合树脂、C组用3M Z350XT流动纳米复合树脂均采用分层充填窝洞,分别记录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窝洞的整个操作时间.3组样本经人工唾液浸泡,冷热循环老化试验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体与牙体组织在牙釉质与牙本质边缘发生微渗漏的情况并测量其裂隙值.结果 在牙本质层可见:SDR大体积充填树脂与牙本质组织之间微缝隙的宽度较小,与其余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R大体积树脂在牙本质层展现出了较好的边缘封闭效果.在牙釉质层可见:3组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宽度存在差异(P <0.05);LSD-t检验表明,3M P60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之间微缝隙的宽度较大,与其余2组有差异(P<0.05),但SDR树脂组和3M Z350XT流动纳米树脂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66).结论 本研究证实SDR大体积树脂与牙本质有更好的密合性,与3MP60复合树脂和3M Z350XT流动纳米复合树脂相比较更适合用于牙本质层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声发射技术检测牙齿不同流动树脂填充后粘接界面断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选择20颗前磨牙制备Class Ⅰ类洞,按厂家说明涂布粘接剂,将20颗牙随机均分为2组:传统组和自粘结组,分别按照厂家说明充填3M ESPE FiltekTM Z350xT流动树脂(传统组)和Kerr DyadTM自粘接流动树脂(自粘结组),同时用北京软岛DS5声发射仪进行监测300 s,声发射仪记录30 s后对树脂光固化20 s,分别计算声发射事件总数及总能量.结果显示,声发射、总能量传统组[(18.77±12.60) mV×ms]与自粘接组[(42.41±22.12) mV×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发射事件总数传统组(59.9±34.10)与自粘接组(65.9±17.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声发射技术可以用来检测不同流动树脂粘接界面断裂,自粘结流动树脂更容易发生粘接界面断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流动性材料用于恒磨牙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微渗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DF)、Beautifil Flow Plus F03加强型流动聚合体(F03)以及Fuji Ⅶ玻璃离子(Fuji Ⅶ)3种流动性材料体外模拟恒磨牙预防性树脂充填后的边缘封闭效果.方法:收集33颗离体恒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在(牙合)面制备Ⅰ类洞.分别用3种流动性粘接材料进行充填.3组牙(n=10)经冷热循环、染色后制备磨片,在体视显微镜下拍照,测量渗入深度并统计分析.未经染色的离体牙(每组1个)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结果:3组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边缘微渗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两比较中,DF与F03无显著性差异(P =0.233),而DF组和F03组微渗漏均小于Fuji Ⅶ组(P=0.005和P=0.001).SEM观察3组样品粘接界面都有微渗漏,Fuji Ⅶ可见裂隙.结论:DF与F03在抗微渗漏性能相似,均优于Fuji Ⅶ玻璃离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鼠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的电生理检测和咬合干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建立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TG),记录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VC)生物电活动的技术,观察咬合干扰对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功能、SPVC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80 g)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n=10).模型组大鼠用光固化流动树脂粘接法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牙合面制造咬合高点造模,持续咬合干扰30 d,期间用von Frey尼龙毛检测咬肌压痛并进行痛敏评分鉴定.然后在乌拉坦麻醉下同步记录SPVC生物电活动和心电、呼吸肌肌电、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并观察电刺激TG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1 d即开始出现咬肌的痛敏评分升高,7 d后达到高峰;咬合干扰30 d后模型组大鼠SPVC自发放电频率增加(P<0.05);给予TG不同强度的单脉冲刺激(0.5~8.0 mA,0.1~0.2 ms),在两组大鼠SPVC均可诱发放电性反应,其幅值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P<0.05),在4 mA和8 mA强度模型组大鼠的反应幅值与对照组相似(P>0.05);给予TG高频串刺激(0.2 ms,1 mA,30 s,100 Hz),在两组大鼠SPVC均引发放电频率呈一过性升高,但仅模型组刺激后放电频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的活动可用电刺激TG记录SPVC生物电活动的方法进行检测,咬合干扰可能提高该通路的敏感性和SPVC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通路的神经可塑性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种树脂材料体外模拟恒磨牙Ⅴ类洞充填后边缘封闭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新型自粘接流动树脂Constic与另外3种窝洞充填材料在恒磨牙体外实验中的边缘微渗漏情况,为临床Ⅴ类洞充填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鲜离体恒前磨牙和第三磨牙各20颗,共40颗,颊面制备Ⅴ类洞,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采用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Constic组)、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Dyad Flow组)、Filtek Z350XT流动树脂(Filtek Z350XT组)和Z350XT纳米树脂(Z350XT组)进行充填.每组随机选择5颗样本进行冷热循环100次,另5颗样本循环500次.0.1%罗丹明B荧光溶液染色后制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渗漏情况,对微渗漏程度进行评估,并检测微渗漏深度.结果:各组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边缘微渗漏.同种材料充填后冷热循环100和500次时微渗漏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stic组比较,Dyad Flow组、Filtek Z350XT组和Z350XT组口壁及龈壁微渗漏深度明显增加(P<0.05);Dyad Flow组和Filtek Z350XT组口壁及龈壁微渗漏深度均低于Z350XT组(P<0.05).结论:自粘接流动树脂Constic微渗漏低,边缘密合度高,优于Dyad Flow、Filtek Z350XT和Z350X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拉伸强度及与牙釉质粘接的剪切强度的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FiltekTM Supreme Ultra树脂及Spectrum TPH3树脂三种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剪切粘接强度,为Constic树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A组)、FiltekTM Supreme Ultra树脂(B组)及Spectrum TPH3树脂(C组)试件,使用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测试三组材料的拉伸强度值.其次制备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A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加粘接剂(B组)、FiltekTM Supreme Ultra树脂(C组)、Spectrum TPH3树脂(D组)试件,使用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测试四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面的破坏形式.结果 在拉伸强度试验中:A、B、C三组的拉伸强度值分别为31.0±8.35MPa,35.10±6.65MPa,30.00+7.08MPa,A组的强度值与B、C两组相近,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剪切粘接强度实验中:强度值分别为A(19.48±1.58MPa)、C(20.42±3.09MPa)、D(17.80±2.07MPa)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B组(24.22±3.00MPa)的剪切粘接强度值(P<0.05).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试件断裂面的破坏形式主要为粘接界面断裂,少部分为混合断裂.结论 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的拉伸强度及剪切粘接强度值与其它两种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的树脂相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种材料修复根面龋的微渗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四种材料用于根面龋治疗的微渗漏差异.方法 收集45颗离体恒前磨牙并在根面制备窝洞,随机分为A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B组(Ketac Molar玻璃离子体)、C组(Dyract AP复合体树脂)和D组(Beautifil Flow Plus F00流动树脂),使用相应材料充填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每组取10颗牙染色后制备磨片,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染液渗入深度并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剩余离体牙在扫描电镜(SEM)下测量距洞缘0.2mm处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缝隙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渗漏评分及SEM测距结果对比,A、D组无显著性差异,均优于B、C组(P<0.05).结论 自粘接流动树脂的微渗漏较小,能更好地预防继发龋和充填物脱落,是治疗根面龋的良好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粘接系统及封闭材料应用于体外窝沟封闭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树脂型窝沟封闭剂、流动树脂、复合体、玻璃离子等材料结合不同粘结系统行窝沟封闭术后的边缘密闭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寻找简捷有效的防龋措施.方法 离体牙随机分五组:全酸蚀技术+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A组,对照组)、自酸蚀粘结剂+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B组)、自酸蚀粘结剂+流动树脂组(C组)、自酸蚀粘结剂+复合体组(D组)及玻璃离子组(E组),体外行窝沟封闭并记录操作时间.行体外温度循环后进行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检测.结果 (1)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渗漏;(2)B组及C组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D组及E组微渗漏高于对照组(P<0.05);(4)D组在试件制备过程中无折断及松脱等现象.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树脂型窝沟封闭剂及流动树脂实施窝沟封闭术时操作简便、微渗漏较低;复合体抗压强度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挠曲强度及压缩强度的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FiltekTM Supreme Ultra树脂及Spectrum TPH3树脂三种材料的挠曲强度及压缩强度,为Constic树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A组)、FiltekTM Supreme Ultra树脂(B组)及Spectrum TPH3树脂(C组)试件,使用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测试三组材料的挠曲强度及压缩强度值.结果 A、B、C三组的挠曲强度值分别为101.09±18.18MPa,115.05±19.08MPa,109.94±28.23MPa,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的压缩强度值分别为287.53±22.99MPa,358.85±32.67MPa,355.72±43.18MPa,A组的压缩强度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与B、C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的挠曲强度值与临床上常用的2种树脂相近;压缩强度虽低于其它2种树脂,但能满足口腔充填材料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