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菔硫烷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莱菔硫烷(SFN)是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的一种异硫氰酸盐,是具有较强抗癌活性的植物活性物质之一。SFN能保护细胞免受环境致癌物的伤害,诱导多种癌细胞生长阻滞和凋亡。本文就SFN在肿瘤预防、治疗及在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在临床中应用SFN进行癌症预防的可行性,并为减少恶性肿瘤的发展和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石棉致职业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际癌症组织(IARC)将石棉列为1类致癌物,几乎所有类型的石棉均有致癌性。本文对收集的青岛市2002年1月至2019年5月诊断的30例石棉所致职业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石棉所致肺癌24例,石棉所致恶性间皮瘤6例。间皮瘤恶性程度高于肺癌,患者生存期短,病死率高,诊断及治疗手段均有待于提高。我国逐步进入石棉所致肿瘤的高发期,建议石棉粉尘暴露的劳动者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LO《职业病诊断与接触标准》中镍化合物致癌的简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镍化合物定为Ⅰ类致癌物。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也把镍化合物列为职业性癌症的致癌因素。目前我国正在修订《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镍化合物所致癌症也可能列入法定职业病。2022年ILO出版的《职业病诊断与接触标准》对镍化合物的致病特征、职业接触情况、主要健康影响、诊断标准及预防关键措施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本文主要对其内容进行介绍,为我国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建立及鉴定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膀胱癌的基础研究中。常用的有原位移植模型、诱发性模型、自发性模型及组织工程模型。本文就目前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建立及鉴定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砷和高脂饮食暴露致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无机砷是一种环境致癌物,砷暴露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能量过剩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高脂饮食(HFD)是肥胖动物造模的常用方法。本文综述了砷以及砷和HFD联合暴露致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发现砷致小鼠的糖尿病作用主要表现为葡萄糖不耐受,且砷可以加重HFD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但砷的致糖尿病作用及其机制与HFD所致的典型2型糖尿病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管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是为了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研究防治措施。在对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能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变化,并将研究结果推及于人类疾病。胆管癌是一种发生在胆道系统的侵袭性上皮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不良的预后。为了研究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和开发潜在药物,建立合适的胆管癌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目前常用的胆管癌动物模型,包括致癌物和寄生虫诱导模型、移植瘤模型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这些模型各有优劣,能够从不同角度模拟人类胆管癌的特征,如肿瘤微环境、免疫反应、分子变异等。本文讨论这些模型在药物筛选和评价方面的应用,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以期为胆管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职业性锑暴露与肺癌相关性及其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职业性锑暴露与肺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三价锑致实验动物肺癌的证据充分,在人类原代细胞和实验系统中已具备有力的机制证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三价锑列为很可能人类致癌物(2A类),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认为三氧化二锑(Sb 2O 3)是一种人类致癌物。锑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染色体断裂和/或DNA损伤,氧化应激致DNA氧化损伤、抑制DNA损伤修复可能是锑致癌作用的主要机制。本文综述了职业性锑暴露与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及锑暴露致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总结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TCGA数据库初步筛选预测胃癌生存期的基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的大量胃癌基因组数据,在胃癌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挖掘与预后相关的基因。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胃腺癌相关基因芯片数据,经R语言数据预处理及用edgeR对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R语言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及KEGG生物通路分析。多因素逐步回归Cox分析预测影响生存期的基因,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http://Kaplan-Meier Plotter.com)网站对上述得到的基因进行在线生存分析。结果:TCGA数据库中共筛选胃癌标本305个,癌旁组织30个。得到3 231个胃癌差异基因,其中上调2 005个基因,下调1 226个基因。GO富集主要集中于抗原连接、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受体配体活性、丝氨酸型肽酶活性、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糖胺聚糖结合、细胞因子活性、激素活性、肽酶抑制剂活性、金属钛酶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生物通路分析主要涉及化学致癌物、神经活性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对有害物质的代谢、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视黄醇代谢、药物代谢P450、类固醇激素生物代谢、胰液分泌等。Cox分析显示,基因GPX3和SERPINE1对胃癌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GPX3和SERPINE1表达量的高低对胃癌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临界值分别为0.46、0.68时,敏感性为60.35%,特异性为82.06%,曲线下面积为0.763(95% CI为0.828~0.936)。Kaplan-Meier分析发现,GPX3( P<0.001)和SERPINE1基因( P=0.001)高表达与胃腺癌不良预后有明显关系。 结论:SERPINE1、GPX3基因表达越高,胃癌患者生存期越短,二者可能作为胃癌预测预后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铁死亡在无机砷致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无机砷是存在于环境中的致癌物。肝脏作为砷代谢的主要靶器官,长期接触无机砷,可通过肝纤维化、肝硬化两个阶段最终导致癌变。铁死亡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积聚,影响线粒体正常功能而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研究发现,肝纤维化过程中存在铁死亡。长期以来,无机砷致肝纤维化一直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但目前为止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铁死亡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文将对无机砷致肝损伤及铁死亡机制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管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管癌(CCA)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侵袭性强,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胆管癌动物模型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及抗肿瘤药物评价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分为诱发模型及移植模型。诱发动物模型包括化学致癌物诱发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转基因模型及基因转导模型等,移植动物模型包括人源胆管癌(细胞/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同系肿瘤移植模型、胆管类器官移植模型等。其中,转基因模型在胆管癌发生发展机制与信号通路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常被应用于靶向药物的筛选研发及药效评估;人源胆管癌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为临床前药物测试及个体化药物筛选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平台,在精准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胆管癌动物模型,对其优缺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如下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