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免疫组化检测ALK融合基因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2月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数及病死例数均位列中国恶性肿瘤第一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肺癌 80%~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乳腺癌的毒副反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约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1.7%[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了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重点阐述了世界185个国家或地区36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地理区域和以人类发展指数划分的不同经济区域的差异。据估计,2022年全球新增1 996.5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973.7万死亡病例。全球发病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248.0万,12.4%)、女性乳腺癌(229.6万,11.5%)、结直肠癌(192.6万,9.6%)、前列腺癌(146.7万,7.3%)和胃癌(96.8万,4.9%)。死亡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181.7万,18.7%)、结直肠癌(90.4万,9.3%)、肝癌(75.8万,7.8%)、女性乳腺癌(66.6万,6.9%)和胃癌(66.0万,6.8%)。基于当前人口特征估计,至205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超过3 500万。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并结合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现况进行简要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LO《职业病诊断与接触标准》中镍化合物致癌的简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镍化合物定为Ⅰ类致癌物。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也把镍化合物列为职业性癌症的致癌因素。目前我国正在修订《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镍化合物所致癌症也可能列入法定职业病。2022年ILO出版的《职业病诊断与接触标准》对镍化合物的致病特征、职业接触情况、主要健康影响、诊断标准及预防关键措施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本文主要对其内容进行介绍,为我国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癌症症状管理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近10年癌症症状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cancer OR tumor OR neoplasm"和"symptom management"为主题词,检索2010年1月—2019年12月的文献,应用CiteSpace 5.7.R1软件对研究者、国家、机构、期刊、文献、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癌症症状管理领域发文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作者、机构合著尚不充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癌症症状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处于关键位置,且相互合作较为密切。中国的发文量居第5位,中心性却较低,国际合作较少。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是本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其发表的相关文章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基础,为本研究领域重要的参考期刊。癌症、症状、干预措施、自我照护、远程管理等方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结论:本研究为了解癌症症状管理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为研究者识别潜在的合作者和合作机构、核心期刊、热点话题和研究前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未来可重点关注症状、干预措施、自我照护、远程管理等研究热点及前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筛查领域指南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现有胃癌筛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为今后同类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提供标准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指南""共识""规范""标准""胃癌""胃部肿瘤""筛查""筛检""诊断""Gastric Cancer""Gastric Tumor""guideline""recommendation""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Screening"为检索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临床指南文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截止到2018年9月的中、英文文献,并同时检索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美国癌症学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澳大利亚癌症委员会、国际指南协作网的机构官网刊登的指南作为补充。纳入标准为胃癌筛查的独立指南文件,且符合美国医学研究所对指南的定义;排除标准包括指南的摘要、解读及评价类文献、重复发表、已更新的原始版指南以及胃癌临床治疗或实践指南。采用欧洲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GREE Ⅱ)和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胃癌筛查指南的质量和报告规范程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指南。AGREE Ⅱ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篇指南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推荐等级为"A"的有1篇,等级为"B"的有1篇,等级为"C"的有3篇;各指南在范围和目的、清晰性领域得分较高,在严谨性、独立性领域得分差异较大,在参与人员、应用性领域得分普遍较低。RIGHT评价结果显示,5篇指南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报告质量较差的6个条目分别为背景、证据、推荐意见、评审和质量保证、资金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结论:纳入的胃癌筛查指南的质量整体一般,规范性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编码RNA在砷毒性作用中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明确砷及其化合物是致癌物质。砷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分布于肝、肾、肺以及皮肤中,并对其造成损伤。而非编码RNA与砷所致神经系统紊乱、细胞坏死、生殖毒性和癌变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环状RNA(circRNAs)在砷诱导的各种疾病中的网络调控已成为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总结已有的科研成果,对miRNAs、lncRNAs和circRNAs在砷毒性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砷中毒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液肿瘤患儿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关于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国际癌症支持护理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协会、欧洲肿瘤协会、美国临床肿瘤协会、Cochrane Library、BMJ Journals、PubMed、Embase、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关于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及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1日。检索的指南由4名指南评价员独立完成评价,其余文献由2名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证据总结。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BMJ最佳实践1篇,JBI证据总结5篇,指南1篇,系统综述1篇。最佳证据包括基础口腔护理、护理评估、饮食预防、物理疗法、药物预防、真菌感染预防、多学科团队管理7个方面共1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实践准则。医疗机构应基于循证证据转化的观点建立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措施,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多学科协作及护理流程,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癌筛查在我国人群中的可及性:一项探索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量化肝癌筛查及监测服务在我国人群中的可及性,尤其是可获得性维度的系列指标。方法:参照国际权威机构对癌症筛查可获得性评价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指标,包括当地相关政策方案、覆盖率、筛查参与率和依从率及影响因素、治疗率、接受度、公平性等,通过系统综述方法,结合核心文献/论著、官网、方案报告等渠道,对我国人群肝癌筛查及监测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整合评估。结果:文献检索最终纳入34篇期刊论文,多为地方性肝癌筛查参与率和监测依从率报道,更多信息来自其他渠道。分析结果提示,中央财政支持的3项癌症筛查服务项目,均在特定地区和年龄段有针对一般风险人群的肝癌筛查方案推荐及实践评价,针对筛查发现的不同高危人群有明确监测方案推荐。肝癌初筛的年度覆盖率在全国35~74岁人群中约为0.09%。因项目模式不同,整体筛查参与率(参加复筛人数÷初筛阳性人数×100%)在37.5%~62.3%之间;监测依从率(参加监测人数÷复筛阳性需监测人数×100%)在纳入6项研究的 M( Q1,Q3)为26.9%(23.5%,41.0%);系统综述仅纳入2篇影响因素报道。全国大样本分析提示,城市肝癌高危人群对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超声筛查的主观接受度为99.3%。农村人群筛查监测发现的肝癌患者治疗率在90%以上。未见公平性相关报道。 结论:我国主要公卫服务项目均有具体肝癌筛查和高危个体监测的方案推荐,但总体可获得性的提升空间大,主要体现在筛查覆盖率。筛查参与率和监测依从率均存在项目人群研究间差异,需更多影响因素探索;较高的主观接受度提示潜在的客观需求。整体而言,目前针对我国肝癌筛查监测可及性的信息仍然有限,提示需要更多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