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疗联合化疗下调HIF-1α、CYPJ的表达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HIF-1α、CYPJ在舌鳞癌细胞(TSCC)中的作用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热疗对HIF-1α、CYPJ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T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标本中HIF-1α、CYPJ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qPCR、蛋白印迹检测Cal-27细胞在常氧及乏氧状态下以及用42℃热疗、化疗及热化疗处理时HIF-1α、CYPJ的表达情况。细胞划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IF-1α、CYPJ蛋白在T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且二者表达升高与TSCC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均 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均 P>0.05)。Cal-27细胞中HIF-1α、CYPJ表达水平在乏氧微环境中升高(均 P<0.05),且单独热疗也促进其表达(均 P<0.05)。相比于单独热疗及化疗,热化疗联合使用在明显抑制二者的表达的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均 P<0.05)。 结论:HIF-1α、CYPJ是TSCC肿瘤发生和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热疗后肿瘤复发可能源于热疗触发了HIF-1α表达,其通过激活下游靶基因促使适应热处理的肿瘤细胞生长存活,而热疗联合化疗可能是治疗TSCC一种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热疗通过下调Notch1/Jagged1/Hes1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舌鳞癌细胞Cal-27短时多次热疗的最佳间隔时间并探究Notch信号通路在热疗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Cal-27细胞置入42℃培养箱热疗45 min,分别在6、12、24、48、72 h后进行第2次热疗,并在热疗结束后0、12、24 h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确定最佳热疗间隔时间后进行多次热疗,分别通过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热疗对Cal-27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反转录PCR实验及蛋白质印迹法实验分析Notch1、Jagged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实验数据以 xˉ±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每隔12 h给予42℃ 45 min热疗1次可持续抑制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 P<0.05)。在热疗持续进行7次后与对照组相比,热疗可明显抑制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P<0.05),且热疗组细胞的Notch1、Jagged1、Hes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 P值均<0.05)。 结论:12 h热疗1次为抑制舌鳞癌Cal-27细胞增殖的最佳间隔时间,其机制可能与热疗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诱导舌鳞癌Cal-27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热疗调控铁死亡通路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热疗(HT)对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铁死亡抑制剂Fer-1的半抑制浓度(IC 50)并用于后续实验。CAL-27细胞系按实验设计分为HT组、对照组、Fer-1组以及HT+Fer-1组。采用各自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水平、铁离子浓度,采用实时反转录PCR检测p53、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mRNA水平,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热疗组CAL-27细胞系活性氧水平( P<0.01)和铁离子浓度( P<0.001)显著上调,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增加( 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 P<0.001),凋亡率升高( P<0.01)。HT+Fer-1组与HT组相比活性氧水平( P<0.001)、铁离子浓度( P<0.001)、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 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恢复( P<0.01),凋亡率也降低( P<0.01)。 结论:热疗可能通过激活p53/TfR1通路诱导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抑制其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L-8干预中性粒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P3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干预中性粒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OSCC患者癌组织和同期进行体检的12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FOXP3和IL-8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癌组织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购置人舌鳞癌细胞系SCC-9细胞,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分析中性粒细胞和IL-8对SCC-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IL-8对中性粒细胞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P60特异性抑制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下调对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OSCC组织中FOXP3和IL-8阳性表达率(71.05%、76.32%)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8.70%、4.35%),( P<0.05);OSCC组织中性粒细胞FOXP3蛋白呈低表达,且其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 P<0.05);SCC-9+中性粒细胞+IL-8组细胞增殖率高于SCC-9组、SCC-9+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IL-8组( P<0.05);IL-8干预组中性粒细胞FOXP3 mRNA水平低于PBS对照组( P<0.05);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P60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SCC-9细胞组、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细胞+P60组( P<0.05);培养24 h后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P60组细胞划痕伤口愈合率高于SCC-9细胞组、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细胞+P60组( P<0.05)。 结论:OSCC组织中FOXP3和IL-8呈高表达,而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降低,IL-8可能通过下调FOXP3基因表达趋化中性粒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促进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小RNA-296-3p靶向核蛋白1调控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微小RNA-296-3p对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以正常口腔上皮黏膜角质细胞HOK为对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舌鳞癌细胞系CAL27、SCC15和SCC9中miR-296-3p和核蛋白1(NUPR1)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NUPR1蛋白表达水平。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miR-con组、miR-296-3p组、si-con组、si-NUPR1组、miR-296-3p+pcDNA组和miR-296-3p+pcDNA-NUPR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AL27细胞中miR-296-3p与NUPR1的调控关系。结果:与HOK细胞相比,在舌鳞癌细胞系CAL27、SCC15和SCC9中miR-296-3p的含量显著降低(0.54 ± 0.08、0.38 ± 0.05、0.59 ± 0.07比1.04 ± 0.12, t = 10.401、15.231、9.718, P均<0.05),NUPR1 mRNA (5.94 ± 0.40、4.48 ± 0.45、5.19 ± 0.48比0.94 ± 0.12, t = 35.918、22.803、25.769)和NUPR1蛋白(0.79 ± 0.09、0.54 ± 0.05、0.62 ± 0.08比0.28 ± 0.04, t = 15.535、12.182、11.404)表达量均显著升高( P均<0.05)。与NC组、miR-con组相比,miR-296-3p组CAL27细胞活性、迁移数、侵袭数及PCNA、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降低( P均<0.05)。与NC组、si-con组相比,si-NUPR1组CAL27细胞活性、迁移数、侵袭数及PCNA、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降低( P均<0.05)。miR-296-3p在CAL27细胞负调控NUPR1表达。与miR-296-3p+pcDNA组相比,miR-296-3p+pcDNA-NUPR1组CAL27细胞活性(138.34 ± 5.73比98.54 ± 5.89, t = 14.530)、迁移数(95.28 ± 7.56比67.92 ± 5.23, t = 8.929)、侵袭数(184.53 ± 17.57比101.26 ± 10.64, t = 12.162)及PCNA (0.68 ± 0.07比0.35 ± 0.06, t = 10.738)、MMP-2(0.43 ± 0.05比0.29 ± 0.04, t = 6.559)和MMP-9(0.58 ± 0.06比0.33 ± 0.08, t = 7.500)的蛋白表达均升高( P均<0.05)。 结论:miR-296-3p通过靶向负调控NUPR1表达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吉西他滨组、热疗组(43℃培养箱中加热1 h后再在37℃培养箱中孵育24 h)、热疗+吉西他滨组。EdU染色、CCK-8检测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Transwell检测Tca8113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Tca8113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Nijmegen断裂综合征1(NBS1)蛋白表达。体内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移植瘤质量与体积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组间差异,两两比较用SNK- q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热疗组、热疗+吉西他滨组Tca811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比、OD 450值、侵袭细胞数、CyclinD1、MMP-9、NBS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γH2AX蛋白表达升高( q=4.45~72.06, P<0.001);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热疗+吉西他滨组G 0/G 1期细胞比例降低,S、G 2/M期细胞比例升高,热疗组G 0/G 1期细胞比例降低,G 2/M期细胞比例升高( q=10.36~61.09, P<0.001);与吉西他滨组、热疗组相比,热疗+吉西他滨组Tca811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比、OD 450值、G 0/G 1期细胞比例、侵袭细胞数,以及CyclinD1、MMP-9、NBS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S期和G 2/M期细胞比例、Bax和γH2AX蛋白表达升高( q=4.45~28.73, P<0.001)。体内裸鼠移植瘤试验显示,与裸鼠对照组相比,裸鼠吉西他滨组、裸鼠热疗组、裸鼠热疗+吉西他滨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降低( q=5.58~73.02, P<0.001);与裸鼠吉西他滨组、裸鼠热疗组相比,裸鼠热疗+吉西他滨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降低( q=5.58~21.45, P<0.001)。 结论:热疗与吉西他滨二者联合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侵袭,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白花蛇舌草多糖通过调控STAT3/β-catenin通路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hedyotis diffusa polysaccharide,HDP)调控STAT3/β-catenin通路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依据HDP干预剂量将LSCC TU177细胞分为NC组、HDP-L组、HDP-M组、HDP-H组和HDP-H+Colivelin组。依据HDP注射剂量将Balb/c裸鼠分为M-NC组、M-HDP-L组、M-HDP-M组、M-HDP-H组、M-HDP-H+Colivelin组,每组5只。CCK-8、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分别检测TU17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检测TU17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atalloproteinases,MMP)-2、MMP-9、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olubility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表达;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HDP-L组、HDP-M组、HDP-H组、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划痕愈合率及细胞侵袭数目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3.31、339.30、448.13、251.27、451.10, P值均<0.001);与HDP-H组比较,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划痕愈合率及细胞侵袭数目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8±0.04)比(0.75±0.06),(24.42±1.23)%比(52.29±2.57)%,(42.69±2.50)%比(24.43±1.18)%,(19.23±1.05)%比(33.78±1.62)%,(21.23±1.12)个比(48.86±2.33)个, P值均<0.001]。与NC组比较,HDP-L组、HDP-M组、HDP-H组、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中PCNA、MMP-2、MMP-9、p-STAT3、β-catenin表达显著降低,Bax表达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2.57、70.14、57.48、253.92、90.97、181.72, P值均<0.001);与HDP-H组比较,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中PCNA、MMP-2、MMP-9、p-STAT3、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Bax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03)比(0.84±0.06),(0.52±0.04)比(0.91±0.08),(0.45±0.04)比(0.79±0.06),(0.16±0.01)比(0.52±0.04),(0.26±0.02)比(0.63±0.06),(1.36±0.14)比(0.69±0.05), P值均<0.001]。与M-NC组比较,M-HDP-L组、M-HDP-M组、M-HDP-H组、M-HDP-H+Colivelin组LSCC肿瘤质量明显降低,且与M-HDP-H组比较,M-HDP-H+Colivelin组肿瘤质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0.68±0.05)比(0.54±0.05)比(0.42±0.03)比(0.28±0.03)比(0.45±0.04), F=65.42, P<0.001]。 结论:HDP可能通过抑制STAT3/β-catenin通路抑制TU17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sa_circ_000023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舌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0231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舌癌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6~84岁),唾液标本来自同时期的10例舌癌患者,以及10名健康志愿者(男5名,女5名,年龄40~75岁),3株舌癌细胞为TSCC常用工具细胞(CAL-27、Tca-8113、HN-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60对新鲜配对TSCC组织、10对唾液标本及3株TSCC细胞系中的hsa_circ_0000231的表达;结合随访资料,分析hsa_circ_000023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选择敲低效率最高的细胞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B)、细胞计数试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侵袭和划痕试验,研究TSCC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能力;使用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LiCl与TSCC细胞共培养,WB检测并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裸鼠成瘤实验比较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使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和 χ 2检验。 结果:hsa_circ_0000231在TSCC患者组织、唾液标本及细胞系CAL-27、Tca-8113和HN-4中高表达,配对癌旁组织、健康人唾液标本及正常人类口腔黏膜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s,HOK)中低表达( 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sa_circ_0000231表达水平、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级与TSCC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 P值均<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sa_circ_0000231表达水平(χ 2=5.77, P=0.016)和T分级(χ 2=5.27, P=0.029)是T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WB显示,敲低hsa_circ_0000231表达可以显著提高CAL-27和Tca-8113细胞中EMT相关蛋白即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降低Snail、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myc、Bcl-2、MMP-9和CyclinD1的表达被抑制,使用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LiCl与干扰组TSCC细胞共培养后,干扰组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趋势被逆转;细胞功能学证实敲低hsa_circ_000023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CAL-27和Tca-8113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使用LiCl逆转了hsa_circ_0000231促进CAL-27和Tca-811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显示使用LiCl处理过的皮下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明显大于hsa_circ_0000231敲低组。 结论:hsa_circ_0000231是TSCC的独立预后因子,hsa_circ_0000231可以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舌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共载吲哚菁绿和Nrf2-siRNA的多功能纳米粒子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体外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构建共载吲哚菁绿(indo cyanine green,ICG)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短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粒子,并探究其联合光热疗法与抗氧化抑制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协同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体外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超声乳化法和静电力吸附作用制备基于聚氨基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且共载ICG和Nrf2-siRNA的纳米粒子PPI-siRNA.表征PPI-siRNA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和分布、表面电位及其载药情况;评价PPI-siRNA纳米粒子对ICG和Nrf2-siRNA的胞内递送以及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的性能;通过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随激光照射的升温效应、热休克蛋白60表达和活性氧生成水平考察PPI-siRNA纳米粒子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考察细胞内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究Nrf2-siRNA助力光动力效应的作用机制;运用噻唑蓝比色法考察PPI-siRNA联合激光照射对SCC-25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PPI-siRNA纳米粒子呈形貌规则的球状结构,粒径约为180 nm,并成功共载ICG与Nrf2-siRNA;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高效递送ICG和Nrf2-siRNA入胞,且可以确保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从而发挥基因沉默作用;PPI-siRNA纳米粒子具备良好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Nrf2-siRNA可以通过下调抗氧化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显著提升光学疗法的抗肿瘤效率.结论: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联合光热疗法与基因沉默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并有效抑制SCC-25的体外生长,在OSCC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