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由只侵犯完全角化组织,例如角质层、毛发和甲的真菌引起。临床上,儿童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为头癣,而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及花斑糠疹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现就儿童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2-2023年长春及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了解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构成及分布.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2022年5月—2023年5月真菌镜检结果阳性的病例477例,行真菌培养及鉴定,获得196例致病菌种.结果 确诊的477例浅部真菌病中,足癣106例(22.22%),体癣78例(16.35%),花斑糠疹68例(14.26%),甲真菌病64例(13.42%),股癣62例(13.0%),马拉色菌毛囊炎43例(9.01%),面癣27例(5.66%),手癣20例(4.19%),头癣7例(1.47%),念珠菌病2例(0.42%);经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的196株致病菌中马拉色菌70株(35.71%),居首位,其次是红色毛癣菌63株(32.14%).浅部真菌病的发病及其病原菌的分布与性别、年龄和职业均有相关性.结论 长春及周边地区的浅部真菌病以足癣为主;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马拉色菌.与以往全国多地报道相比,马拉色菌比例显著上升成为一大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掌黑癣误诊为交界痣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掌黑癣( tinea nigra)是由威尼克何德霉引起的皮肤角质层的真菌感染,是一种浅表性暗色丝孢霉病.该病在我国报道比较少,临床诊疗过程中极易与色素痣、炎症后色素沉着、花斑糠疹、黑素瘤等混淆,导致误诊误治. 为提高对掌黑癣的认识,现将我科初诊误诊为色素痣而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掌黑癣1例,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3年临床应用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3/8/6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NHKC)为含1%盐酸萘替芬和0.25%酮康唑的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该文复习了涉及应用NHKC的所有文献,排除重复、与中药相关、联用非市售药物以及无具体统计数据的文献,整理了113篇文献,主要为浅部真菌病的治疗,包括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糠疹、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头癣、外耳道真菌病及婴幼儿念珠菌病等.在单独外用NHKC治疗的患者中,其疗效确切;在与其他外用抗真菌药对照研究中,其疗效较为显著;在联合口服治疗中,其疗效更佳.总之,NHKC治疗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两药协同提高疗效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600例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及102例拟诊为马拉色菌感染(包括花斑糠疹54例,马拉色菌毛囊炎48例)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检出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以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漏诊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检测600例浅部真菌感染标本时检出阳性分别为546例(91.00%)和489例(81.50%),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3,P<0.05),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73.67±13.56)s和(87.12±15.83) s(t=14.60,P<0.05);54例花斑糠疹标本检出阳性分别为51例(94.44%)、50例(92.59%)(校正x2=0,P>0.05),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38.36±8.79)s、(41.25±15.67) s(t=1.14,P> 0.05);4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检出阳性分别为43例(89.58%)、11例(22.92%)(x2=43.34,P<0.05),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42.14±12.61)s、(103.56±9.48)s(t=17.83,P<0.05).600例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479例培养阳性,其中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476例,阴性3例(0.63%),KOH湿片法检测阳性465例,阴性14例(2.92%),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P<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相比于KOH湿片法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减少漏诊,缩短阅片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萘替芬酮康乳膏治疗小儿花斑糠疹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萘替芬酮康乳膏治疗小儿花斑糠疹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诊的96例花斑糠疹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克霉唑乳膏外用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萘替芬酮康乳膏外用治疗.观察比较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抗菌效果;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6周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对比其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2周和4周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和4周后,研究组患儿的真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的烧灼感、轻微红斑等症状均自行消退,且不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周,研究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萘替芬酮康乳膏治疗小儿花斑糠疹患儿的临床效果和抗菌效果满意,可提高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并降低治疗后复发情况,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面部花斑癣与单纯糠疹的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8/6
花斑癣多见于成人,好发于胸背,腋下,小儿少见,特别是面部少见,我们在临床中遇到36例小儿面部花斑癣患儿,与白斑风、单纯糠疹极易混淆,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酮康唑霜治疗11例脂溢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脂溢性皮炎的确切病因不明.作者在治疗花斑癣的临床中,常发现脂溢性皮炎与花斑癣共存,在治疗过程中癣疹与皮炎有平行消长关系.近年国外有学者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亦与糠秕孢子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寻常型痤疮粉刺内糠秕孢子菌感染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糠秕孢子菌为寄生于人体皮肤的常见菌群之一,属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宿主和某些环境条件作用下,可引起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并和脂溢性皮炎发病关系密切 [1]。寻常型座疮(AV)为面部多脂区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其病理生理过程是否存在糠秕孢子菌的致病作用,目前尚无确切结论。能否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AV也存在疑问。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对AV特有皮疹粉刺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杜鹃花酸对人类恶性黑素瘤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作者根据花斑癣病原菌(环状糠疹芽孢菌Pityrosporum ovale PO),可以引起色素脱失,进一步研究证实从PO中分离出其脂质组分(主要为杜鹃花酸)对酪氨酸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的结果导致色素脱失.在初步治疗20例黄褐斑获得良好褪色作用后,即用以治疗20例恶性雀斑样痣,也得到良好效果.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观察了杜鹃花酸对黑素瘤的生物学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