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喷施矮壮素与延缓施氮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明确小麦增产的春季追氮措施及矮壮素的优化调控效应,于2017-2020年在晋中农高区小麦基地开展大田试验,在起身期喷施矮壮素和对照(CK)条件下设置4个追氮时间:返青后10 d(D10)、返青后20 d(D20)、返青后30 d(D30)和返青后40 d(D40),研究不同追氮时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矮壮素对茎秆特性、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D30较其他追氮时间穗数提高1.4%~5.2%、穗粒数提高0.4%~12.0%、千粒重提高1.7%~9.4%、产量提高8.8%~22.1%.与D10和D20相比,D30显著增强了基部第2节间形成后0~21、35~42 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0~42 d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提高了茎秆木质素含量,增加了节间质量,提高了茎秆抗折力,且降低了株高,提高了抗倒性;而D40较D10和D20穗粒数增加4.5%~10.1%、产量增加0.04%~11.3%,但降低了基部第2节间形成后0~42 d PAL和TAL活性,减少了木质素含量,茎秆强度减弱,增加了倒伏风险.喷施矮壮素后,小麦株高显著降低,PAL和TAL活性增强,节间木质素含量提高,增加了茎秆强度,且在D30达显著水平.春季追氮与喷施矮壮素条件下,PAL和TAL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含量与茎秆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力与抗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节间直径、质量和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节间长度呈负相关.综上,返青后30 d追氮结合喷施矮壮素,可促进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提高茎秆充实度,提高植株抗倒性和产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代谢功能预测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16S核糖体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并进行代谢功能预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烧伤组,将同时期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收集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周左右的粪便标本及健康组志愿者体检当天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 V4区基因测序,分析各类菌属的相对丰度;应用Mothur软件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划分,分析优势菌群;通过QIIME1.9.0软件分析粪便菌群OTU数目、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采用Canoco Software 5.0对粪便菌群相对丰度做主成分分析;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预测粪便菌群代谢功能。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烧伤组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巨球型菌属、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志愿者( Z=-5.20、-2.37、-5.17、-4.41、-6.03, P<0.05或 P<0.01),而健康组志愿者粪便中未分类的毛螺杆菌科、普氏菌属、盲杆菌属、未分类的瘤胃球菌科、假丁酸弧菌属、布劳特菌属、未分类的消化链球菌科( Z=-8.03、-3.21、-7.63、-5.88、-8.05、-8.05、-6.77, P<0.01)等19种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烧伤组患者。健康组志愿者粪便菌群多样性优于烧伤组患者,其主要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未分类的毛螺杆菌科、普氏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布劳特菌属、副拟杆菌属和大肠志贺杆菌属等,而烧伤组患者粪便主要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和副拟杆菌属。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OTU数目、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149±47)个、199±45、190±45、2.0±0.9,显著少/低于健康组志愿者的(266±57)个、323±51、318±51、3.8±0.5( t=10.325、11.972、12.224、11.662, P<0.01)。健康组志愿者和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相对丰度在主成分1 被清晰地区分为2个群体,主成分1贡献率为32.50%, P<0.01;健康组志愿者粪便菌群在主成分2上较为集中,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在主成分2上散布较大,主成分2贡献率为13.44%, P>0.05。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氨基酸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碳水化合物中三羧酸循环、果糖和甘露糖、半乳糖、酵解/糖异生、淀粉和蔗糖代谢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志愿者( Z=-4.75、-4.54、-4.75、-4.62、-3.71、-3.28、-4.19,-3.82、-4.72、-4.35、-4.75、-4.71, P<0.01),硫辛酸代谢和辅酶Q合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志愿者( Z= -6.07、-4.51, P<0.01),花生四烯酸代谢水平与健康组志愿者相近( P>0.05)。 结论: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得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和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营养代谢水平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沙地区352 449例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沙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情况,了解其单病种患病率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长沙地区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出生的352 449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行生化检测和基因变异分析以确诊。结果:新生儿中初筛阳性6 170例,阳性率1.75%;召回5 437例,确诊92例,总体患病率为1/3 831,阳性预测值为1.69%。92例患儿共计检出18种遗传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3例,其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20例,占60.60%;有机酸代谢病17例,其中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占23.50%;脂肪酸代谢病42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7例,占64.30%,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2例,占28.60%。基因分析共发现90种基因变异,最常见者为c.51C>G、c.1400C>G、c.760C>T、c.1031A>G和c.1165A>G。结论:长沙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患病率较高者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长沙地区遗传代谢病患儿的基因变异谱,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守护难食人间烟火的天使——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发现、治疗与筛查史(第一部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呱呱坠地的婴儿在出生后皮肤变得越来越白皙,眼睛和头发也似乎被时光染上一层淡淡的金黄色,宛如天使一般。然而,天使面貌的背后是逐渐恶化的智力障碍、消减的寿命以及弥漫四周的鼠臭味,他们其实是罹患了一种罕见的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病——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众所周知,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可以合成所需的一些氨基酸,但也要从食物中摄入其他自身无法合成的氨基酸。苯丙氨酸即是一种人体无法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才能获得的氨基酸。正常情况下,机体会将摄入的过量苯丙氨酸转化为另一种氨基酸——酪氨酸,然后被机体清除,但如果缺乏将其转化为酪氨酸的酶(包括苯丙氨酸羟化酶和四氢生物蝶呤),苯丙氨酸就可能在血液中积累并且造成对大脑的毒性,从而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表现。PKU是基因变异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或四氢生物蝶呤活性缺乏,使得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异常蓄积导致的疾病。由于苯丙氨酸主要存在于许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肉类、奶类、坚果和谷物等,所以无法分解苯丙氨酸的PKU患者,难以正常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因而也被称为“难食人间烟火”的天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检测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的疾病谱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有机酸水平诊断的遗传代谢病患儿的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2 461例患儿的疾病谱,患儿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尿有机酸谱检测,并结合血串联质谱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检测结果及基因变异检测结果诊断。结果:2 461例患儿中男1 446例,女1 051例,共有32种遗传代谢病,其中氨基酸代谢病10种662例(26.9%),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枫糖尿病、尿黑酸尿症及酪氨酸血症-Ⅰ型;有机酸血症17种1 683例(68.4%),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戊二酸血症-Ⅰ型、异戊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及多种羧化酶缺乏症;脂肪酸β氧化代谢病5种116例(4.7%),常见的前2种疾病为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结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尿有机酸谱检测诊断的疾病中有机酸血症最常见,然后为氨基酸代谢病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牛黄解毒片配伍减毒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的减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24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雄黄组(1.0 g·kg-1)和牛黄解毒片组(7.8 g·kg-1),每组 8 只,连续口服给药 14 d,采集各组小鼠的肝脏和肾脏,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肝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肾脏中肌酐(Cr)、尿酸(UA)的含量;GC-MS代谢组学分析肝脏和肾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与雄黄组比较,牛黄解毒片组小鼠肝脏中ALT、AST和肾脏中Cr、UA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肝脏和肾脏病理损伤减轻;筛选出柠檬酸、抗坏血酸、天冬酰胺、左旋多巴、苯丙氨酸等 17 种与减毒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通路.结论 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降低了雄黄的肝肾毒性,减毒作用可能与回调氨基酸代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枯草芽孢杆菌B579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及其诱导抗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579 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防效果及诱导抗性机理.[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病原菌生长及形态变化、植物生长量、叶片防御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等指标.[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579 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周围菌丝出现粗细不均、膨胀、断裂等现象.盆栽试验表明B579 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 78.80%.B579 处理组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 13.87%、4.17%、15.15%、12.77%.相比单独接种病原菌(FOC)处理,接种 B579 再接种病原菌(B579+FOC)处理在第 4 天和第 7 天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减少黄瓜叶片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表明,接种 B579 再接种病原菌后,黄瓜叶片防御相关基因LOX、PR1、PR3 和CAT表达量在第 4 天和第 7 天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579 能够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和使黄瓜产生诱导抗性来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病毒病害对滇黄精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明确病毒侵染对滇黄精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滇黄精主产区曲靖和玉溪种植的4年生滇黄精田间抗病和感病植株为研究对象,比较病毒侵染后滇黄精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氧化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块茎生物学性状和药用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叶片细胞质中散布线状病毒粒子及其聚集形成的大量内含体,细胞内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部分已发生解体;(2)感病滇黄精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 22.97%和35.38%,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了 49.75%、11.25%和5.79%,光合作用效率明显减弱;(3)感病滇黄精叶片细胞膜发生强烈的脂膜过氧化反应,MDA含量升高了 117.17%,SOD、POD、PPO、PAL活性极显著升高,其中PPO活性平均升高了 61.81%;(4)感病滇黄精地下根茎的膨大和嫩芽的生长受阻,单株鲜质量降低了49.47%,根茎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减少了 6.97%,皂苷、黄酮、总酚含量分别减少了 23.31%、15.32%、11.07%.[结论]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抗氧化酶防御反应虽然被激活,但细胞膜仍严重受损,光合作用明显减弱,最终导致根茎产量和药用品质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4~6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肠道代谢产物特征及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究4~6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肠道代谢产物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1例4~6岁OSAHS患儿作为试验组,24例4~6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临床指标.收集粪便标本,通过液-质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所有代谢产物.结果 共检测出206种代谢产物,主要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试验组儿童肠道代谢产物整体构成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筛选出18种差异代谢产物,6种代谢产物(N-乙酰蛋氨酸、L-蛋氨酸、L-赖氨酸、D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异亮氨酸)用于诊断OSAH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0.7.其中N-乙酰蛋氨酸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7,灵敏度为70.83%,特异度为80.65%.差异代谢产物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扁桃体肿大程度与肠内酯,尿酸与苯乙醛,血糖与N-乙酰蛋氨酸,胆固醇与9-六溴二苯醚和普鲁卡因呈正相关(P<0.05);扁桃体肿大程度与N-甲基酪胺,AST与吲哚丙烯酸和L-异亮氨酸,ALT与DL-苯丙氨酸、吲哚丙烯酸和L-异亮氨酸,尿酸与羟喹啉,尿素氮与N,N-二环己脲呈负相关(P<0.05).差异代谢产物影响的代谢功能通路主要有核黄素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赖氨酸降解和谷胱甘肽代谢等.结论 4~6岁OSAHS患儿肠道代谢产物与代谢功能发生改变,主要为氨基酸代谢紊乱,筛选出的肠道差异代谢产物作为OSAHS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在的筛查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