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附理中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芪附理中灌肠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芪附理中灌肠方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10只,其余各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苦寒泻下法(大黄煎剂)合并三硝基苯磺酸(TNBS)/55%乙醇复合法诱导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肠生理盐水1 ml,芪附理中灌肠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肠芪附理中汤药液3.00、1.50、0.75 g/kg,美沙拉嗪组灌肠美沙拉嗪溶液0.03 g/kg,1次/d,连续干预14 d。14 d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闭合蛋白(Occludin)及连接黏附分子A(JAM-A)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黏膜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水肿和溃疡灶;美沙拉嗪组及芪附理中灌肠方各剂量组黏膜结构较完整,可见新生上皮炎症浸润、水肿、溃疡均有好转。与模型组比较,芪附理中灌肠方各剂量组DAI评分降低( P<0.01),芪附理中灌肠方高、中剂量组结肠组织Occludin、JAM-A蛋白表达升高( P<0.05)。 结论:芪附理中灌肠方可缓解UC大鼠症状及病理形态,其修复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Occludin、JAM-A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半胱氨酸蛋白酶-1基因缺陷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期血管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C57野生型(WT)小鼠和Caspase-1基因缺陷小鼠(Casp1 -/-)为研究对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通过构建糖氧剥夺(OGD)模型来模拟内皮细胞中的AMI环境。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心梗面积的大小;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血管渗透性及观察各组黏附连接标志物的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检测细胞因子浓度,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Casp1 -/--AMI组梗死区域面积低于WT-AMI组(33.83±7.01比56.78±11.60, t=2.93, P<0.05);Casp1 -/--AMI组VE-cadherin的表达量高于WT-AMI组(0.87±0.14比0.43±0.11, t=4.37, P<0.05);OGD条件下VE-cadherin的表达具有相同的变化;Casp1 -/--AMI组细胞因子浓度低于WT-AMI组[(57.41±5.34)、(52.40±6.00) pg/ml比(73.80±6.16)、(69.84±4.68) pg/ml, t=4.50、 t=5.13, P<0.01];Casp1 -/-+Echinulin组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asp1 -/--normal组(0.31±0.05比0.95±0.15, t=7.23,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aspase-1基因缺陷可以通过调控核因子-κB通路发挥维持血管通透性,保护心脏功能的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黑素瘤相关DNA甲基化位点的初步筛查及异常甲基化谱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与黑素瘤相关的DNA异常甲基化位点,初步构建黑素瘤特异性甲基化谱。方法:采用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 450K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对6例黑素瘤组织及其瘤旁组织标本进行全基因组DNA检测,得出差异DNA甲基化位点。采用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KEGG_Pathway分析了解基因功能。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黑素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存在差异甲基化位点,共27 779个,其中16 673个为高甲基化位点,11 106个低甲基化位点。提高筛选条件为 P < 0.01、︳Δβ︳> 0.2,过滤掉所有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探针、位于XY染色体上的探针以及交叉反应的探针,共筛选得到4 883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1 459(30%)个位于启动子区(包括TSS1500、TSS200、5′UTR、1st Exon)。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分化、黏附、运动迁移、信号转导及转录调控等。KEGG_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黏着斑、癌症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黑素生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合连接、钙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基于"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位点对应的前16个基因、出现甲基化频率最高(CpG位点≥ 7)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功能或参与某条信号通路"条件,选出8个基因( KAAG1、 DGKE、 SOCS2、 TFAP2A、 GNMT、 GALNT3、 ANK2、 HOXA9)作为黑素瘤候选生物标志物。 结论:黑素瘤组织存在较多高甲基化基因,8个差异甲基化基因有可能作为黑素瘤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修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对CD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CD患者382例,均行IFX治疗,另选择103名行结肠镜检查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C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空腹血和肠黏膜组织样本,计算BMI,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ESR、CRP,以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γ干扰素、IL-1、IL-2、IL-6、IL-8、IL-10、IL-17A表达水平及其mRNA水平。采用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评价C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闭锁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 结果:CD患者治疗前BMI、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8.3±1.8) kg/m 2比(20.2±1.2) kg/m 2、(95.3±8.4) g/L比(129.2±5.7) g/L、(33.2±5.4) g/L比(50.3±3.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57、5.342、2.674, P均<0.05)。CD患者治疗后BMI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19.5±2.1) kg/m 2比(18.3±1.8) kg/m 2、(117.2±10.3) g/L比(95.3±8.4) g/L],CRP水平、CDAI评分、SES-C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6.3±2.3) mg/L比(47.2±9.3) mg/L、(113.2±12.5)分比(245.2±23.5)分、(5.0±2.1)分比(10.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90、2.339、2.432、6.345、5.234, P均<0.05)。健康对照组促炎因子TNF-α、γ干扰素、IL-2、IL-6、IL-8、IL-17A表达水平及其mRNA水平均低于CD患者治疗前[分别为(1.1±0.4) ng/L比(158.2±38.3) ng/L、(3.2±0.8) ng/L比(28.3±13.4) ng/L、(2.7±1.3) ng/L比(3.3±2.4) ng/L、(5.2±0.3) ng/L比(16.3±7.4) ng/L、(16.3±6.3) ng/L比(18.9±10.2) ng/L、(10.5±2.3) ng/L比(38.5±11.2) ng/L;1.00±0.00比4.68±0.34、7.83±0.32、1.25±0.46、8.36±0.44、2.01±0.89、6.83±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45、6.456、3.008、4.009、7.045、10.223,8.345、11.235、1.114、12.334、5.304、5.678; P均<0.05)。CD患者治疗后TNF-α、γ干扰素、IL-2、IL-6、IL-8、IL-17A表达水平及其mR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06.4±29.9) ng/L比(158.2±38.3) ng/L、(25.7±10.8) ng/L比(28.3±13.4) ng/L、(2.9±1.7) ng/L比(3.3±2.4) ng/L、(15.4±4.2) ng/L比(16.3±7.4) ng/L、(17.2±8.7) ng/L比(18.9±10.2) ng/L、(29.9±12.7) ng/L比(38.5±11.2) ng/L,2.45±0.21比4.68±0.34、3.75±0.18比7.83±0.32、1.09±0.22比1.25±0.46、3.78±0.21比8.36±0.44、1.67±0.33比2.01±0.89、2.96±0.11比6.83±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345、2.456、2.334、2.090、3.009、8.345,4.567、6.445、2.046、7.774、3.008、8.867; P均<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CD患者治疗前肠黏膜组织中的闭锁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JAM-A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21±0.03比1.00±0.02、0.17±0.07比1.00±0.01、0.16±0.06比1.00±0.04、0.26±0.08比1.03±0.04),CD患者治疗后闭锁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 ZO-1和 JAM- A的mRN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0.77±0.08比0.21±0.03、0.69±0.08比0.17±0.07、0.78±0.09比0.16±0.06、0.72±0.07比0.26±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67、6.346、5.557、8.456,9.678、8.671、10.456、7.456; P均<0.05)。 结论:IFX能有效缓解CD患者病情活动,改善其营养状态,可通过减轻CD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维持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修复CD患者的肠黏膜屏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靶向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连物用于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靶向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连物(SYL3C-MMAE)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以下简称GES-1细胞)以及人胃癌细胞AGS、MKN45(以下简称AGS、MKN45细胞)的亲和力以及毒性。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EpCAM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胃癌组织中EpCAM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ES-1、AGS、MKN45细胞中EpCAM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SYL3C对3种细胞的亲和力;通过巯基的SYL3C序列马来酰亚胺反应合成SYL3C-MMAE;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碘化丙啶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情况。观察指标:(1)EpCAM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2)靶向EpCAM的抗体与SYL3C对相关细胞系的亲和力。(3)药物合成情况。(4)药物毒性检测以及细胞周期抑制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Welch'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χ2检验。 结果:(1)EpCAM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35对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胃癌组织EpCAM阳性率为82.9%(29/35),正常组织EpCAM阳性率为22.9%(8/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2对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CAM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3(4.13)和4.04(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67, 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以AGS细胞中EpCAM蛋白表达量为标准,GES-1、AGS、MKN45细胞中,EpC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00、0.27。(2)靶向EpCAM的抗体与SYL3C对相关细胞系的亲和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pCAM抗体以及SYL3C均对AGS以及MKN45细胞有较好的亲和力,而对于GES-1细胞则没有亲和力。(3)药物合成情况。SYL3C与单甲基奥瑞他汀E(VcMMAE)连接合成质谱检测结果显示:合成完成后的药物原液于16 355分子量位置出现强峰,符合SYL3C-MMAE复合物的预期分子量,提示SYL3C-MMAE合成成功。(4)药物毒性检测以及细胞周期抑制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VcMMAE对GES-1、AGS、MKN45细胞半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123.00、30.48、51.83 nmol/L。SYL3C-MMAE对于上述3种细胞的IC 50分别为241.80、20.66、27.64 nmol/L。PI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VcMMAE与SYL3C-MMAE均能引起GES-1、AGS、MKN45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 结论:SYL3C-MMAE对于胃癌细胞有较好的亲和力,与VcMMAE比较,其在高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显著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短发夹RNA(shRNA)敲降NSCLC H460、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H460、H358细胞分别分为3组:H460细胞、H460-shCRIM1细胞、H460-shNC细胞和H358细胞、H358-shCRIM1细胞、H358-shNC细胞,其中shCRIM1表示用shRNA敲降CRIM1的表达,shNC表示阴性对照。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降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2组:H358-siNC细胞和H358-siCRIM1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照射剂量为0、1、2、4 Gy)、慧星实验(照射剂量为8 Gy)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照射剂量为6、8、12 Gy)观察CRIM1对H46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黏附实验观察CRIM1对H460、H358细胞转移的影响。构建小鼠H460原位肿瘤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裸鼠肺内原位接种肿瘤转移情况。采用转录组学分析法探讨CRIM1影响NSCLC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H460-shNC细胞相比,1、2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1 Gy:(87.04±8.04)%对(58.01±4.39)%;2 Gy:(48.23±1.22)%对(31.43± 0.0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48、19.50,均 P<0.05)。慧星实验结果显示,8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olive尾距长于H460-shNC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54对1.05±0.42, t=2.14, 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细胞受照后磷酸化组蛋白H2AX foci数多于H460-shNC细胞(6 Gy:14.33±2.81对11.00±3.92;8 Gy:34.00±11.14对21.17±6.15;12 Gy:25.80±3.96对20.17±3.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5、5.52、2.47,均 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迁移率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3、10.19,均 P<0.05)。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黏附能力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6、3.66,均 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原位接种H460-shCRIM1细胞的裸鼠肺内转移灶明显多于H460-shNC细胞。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连接黏附分子2(JAM2)、连接蛋白3(NECTIN3)和紧密连接蛋白4(CLDN4)在H460-shCRIM1、H358-siCRIM1细胞中的表达均下降;并在体外实验中得到验证,其中,H460-shCRIM1细胞相较于H460-shNC细胞分别下降了86.66%、49.35%、30.27%( t=47.52、7.47、18.98,均 P<0.05),H358-siCRIM1细胞相较于H358-siNC细胞分别下降了36.60%、31.70%、50.00%( t=7.40、7.10、16.56,均 P<0.05)。 结论:抑制CRIM1可增强NSCLC细胞H460的辐射敏感性,CRIM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连接的方式影响NSCLC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基因及分析相关的生物学通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51例样本(转移性嗜铬细胞瘤11例,对照组40例)的RNA表达谱数据,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分析识别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最为相关的模块。提取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密切相关的模块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接着,以基因显著性(GS)>0.4;成员之间相关性(MM)>0.6为阈值对模块基因进行初步筛选。为了防止过拟合,Lasso回归算法对初步鉴定的基因进一步筛选。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数据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通过对数据集进行WGCNA分析,共获得24个基因模块,其中浅蓝色基因模块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相关性最高( r=0.65),共包含218个基因。GO分析结果提示模块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分子等生物学功能;KEGG分析提示模块基因主要集中在"Wn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对浅蓝色模块初步筛选,得到候选关键基因77个。通过Lasso回归算法进一步分析,鉴定出2个关键基因,即IRX3、KCNG3。ROC曲线结果提示IRX3、KCNG3在数据集中AUC值分别为0.897、0.878。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与嗜铬细胞瘤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IRX3、KCNG3,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预后模型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分子特征,揭示其病理生理机制,并构建能有效预测术后复发的预后模型。方法:整合3个数据集GSE198950、GSE179265及GSE136825,其中对照组39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16例,CRSwNP组89例,提取校正 P值<0.05且Log2FC>1的差异基因,随后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及蛋白互作评分。采用随机森林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变量筛选,交集分析后得到关键节点。回顾性分析二代RNA测序数据(对照4例,CRSwNP 8例),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前述关键节点进行比较,将 P<0.05的变量纳入模型。利用既往测序数据(原发CRSwNP 16例,复发CRSwNP 15例)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CRSwNP的预后模型,绘制列线图,利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验证模型可信性。 结果:对CRSwNP组中上调和下调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其中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被激活,而钙信号通路及间隙连接被抑制。利用随机森林和LASSO鉴定出关键节点,其中G蛋白γ亚基4( U=3.00, P=0.028)、胆囊收缩素( U=0.50, P=0.006)、表皮生长因子( U=1.00, P=0.008)和神经突触细胞黏附分子1( U=0.00, P=0.004)在Whitney U检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其纳入回归模型。将预后模型制成列线图,验证模型校准曲线和ROC表明其高度可信(C-index=0.875,AUC=0.866),而测试集中的ROC曲线显示其可有效预测CRSwNP的术后复发(AUC=0.859)。 结论:本研究利用CRSwNP相关数据集,全面描述了该疾病的分子特征。通过随机森林和LASSO回归筛选出的关键节点构建的预后模型在验证中表现出高准确性,为推进CRSwNP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膜联蛋白A1拟肽Ac2-26减轻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的抗炎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xAl)拟肽Ac2-26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分析其抗炎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350~450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6例):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Ac2-26组(A组)。假手术组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仅开胸暴露左肺,不连接CPB管道;其余2组均建立CPB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组在CPB前10 min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A组在CPB前10 min尾静脉注射Ac2-26(1 mg/kg)。3组大鼠于CPB前(T1)、开放左肺门即刻(T2)、实验结束时(T3)分别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于T1、T3分别取股静脉血测中性粒细胞(PMN)的数量。T3时取肺动脉血测PMN的数量、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取左肺组织,ELISA法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PMN弹性蛋白酶(NE)含量,Tunel法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AnxA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T3时点的股静脉血、肺动脉血PMN数量及肺动脉VCAM-1含量高,肺组织MPO、NE含量增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升高、OI降低、R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IR组比较,A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股静脉血、肺动脉血PMN数量及肺动脉血VCAM-1含量明显减少,肺组织AnxA1、ICAM-1表达降低,肺组织MPO、NE含量降低,PMN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膜联蛋白A1拟肽Ac2-26可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减弱中性粒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的黏附能力,促进肺内中性粒细胞凋亡,降低NE、MPO含量,对大鼠CPB后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浆蛋白质组学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组学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10例HAPC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6±4)岁。筛选同期同海拔健康对照者1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5名,女5名,年龄(44±4)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差异蛋白鉴定和定量,针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和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筛选出有定量值的差异蛋白共117个,只在试验组有定量值的显著上调蛋白数为45个,只在对照组有定量值的显著下调蛋白数为40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定量值的差异表达蛋白为32个。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2个差异表达蛋白中,11个表达下调,21个表达上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免疫反应、补体激活、蛋白级联激活、凝血系统;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为轴突导向、溶酶体、细胞黏附分子、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造血细胞谱系、胆固醇代谢;显著富集的结构域主要在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类EGF域、纤维连接蛋白Ⅲ型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Sushi/SCR/CCP超家族;差异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互作评分>700分,节点数最多的前10个差异蛋白分别为MPO、RPS27A、ARG1、GM2A、TIMP1、CRP、FABP5、HBB、S100A7、RHOA。结论: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有助于识别在HAPC发展中的相关蛋白标志物,为HAPC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