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我国北方春季土温回升慢,常使苹果根系遭受亚低温胁迫.糖在根系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充当着营养成分和信号分子的双重功能.为探究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对照(CK)、根区亚低温(L)、根区亚低温+蔗糖(LS)、根区亚低温+果糖(LF)和根区亚低温+葡萄糖(LG)5个处理,分析了山定子幼苗生长参数、叶片光合特性和不同组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L处理后山定子株高、根系生长参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除根系钙(Ca)含量显著升高外,山定子幼苗中的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含量均显著降低.与L处理相比,外源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处理后,山定子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生长参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根中N和P含量显著增加;茎中N、P和K含量显著增加,茎中Ca含量只在蔗糖处理后显著增加;叶中N、P、K、Ca和Mg含量均显著增加.综上,根区亚低温下外源糖处理可提高山定子叶片光合效率,促进矿质元素吸收,进而缓解根区亚低温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且蔗糖处理效果好于果糖和葡萄糖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氧化石墨烯对芸豆花期碳氮代谢及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已经应用于不同领域,但作为叶面肥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较少.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始花期叶面喷施0(CK)、50(T1)、100(T2)、150(T3)和200 mg·L-1(T4)GO对芸豆植株形态建成和碳氮代谢的影响,以明确叶面喷施GO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T1~T4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芸豆干物质积累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40.7%~43.4%、10.4%~80.7%和6.4%~9.1%,且T3处理影响效果最佳.与CK相比,T3和T4处理下蔗糖磷酸合成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5.7%~45.5%、17.4%~28.6%和14.7%~20.1%,T2和T3处理下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8.1%~15.2%、11.5%~25.0%和89.7%~93.1%.综上,芸豆始花期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GO可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植株光合碳、氮代谢水平,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本研究中T3(150 mg·L-1)处理的作用效果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基于牛乳外泌体与脂质体的杂化外泌体制备及其负载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进行膜融合得到的杂化外泌体装载青藤碱(sinomenine,SIN)后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鲜牛乳中提取外泌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体,共孵育法进行膜融合后对杂化外泌体进行表征:透射电镜检测形貌,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粒径与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膜融合前后外泌体膜表面特征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超声法装载青藤碱后,酶标仪检测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胶原抗体诱导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SIN-脂质体组、SIN-乳外泌体组、SIN-杂化外泌体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记录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以足肿胀度、免疫器官指数、关节炎指数、微循环指标变化、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杂化外泌体与乳外泌体外观均呈茶托状,共孵育后外泌体粒径由(97.92±3.42)nm 增长到(132.70±4.07)nm,Zeta 电位由(-2.01±0.33)mV 变为(-17.90±2.13)mV,WB结果显示CD63与TSG101蛋白在乳外泌体及杂化外泌体中均正常表达.酶标仪测定乳外泌体包封率31.64%±2.48%、载药量2.35%±0.52%,杂化外泌体包封率48.21%±3.12%、载药量3.17%±0.36%.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的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与SIN组、SIN-脂质体组及SIN-乳外泌体组相比,SIN-杂化外泌体组具备更平稳持久的药效.该研究将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共孵育得到的杂化外泌体成功改善了外泌体载药量小与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负载青藤碱的杂化外泌体对CIA大鼠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解决青风藤等疗效佳但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为传统中药的新发展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抑郁症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ISLAT)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抑郁症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CK组、Model组、ISLAT低剂量(ISLAT-L)组、ISLAT高剂量(ISLAT-H)组、ISLAT-H+LY294002(PI3K通路抑制剂)组,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日一次,持续3周.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和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0、IL-6水平和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去 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损伤;TUNEL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 Cleaved-caspase-3、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 蛋白表达.结果:与 CK 组相比,Mode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有明显损伤,站立次数和蔗糖水饮用量、血清IL-10水平、海马组织中BDNF、NE、DA、5-HT 水平、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游泳不动时间、血清TNF-α和IL-6水平、神经元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ISLAT-L组和ISLAT-H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有明显改善,站立次数和蔗糖水饮用量、血清 IL-10 水平、海马组织中 BDNF、NE、DA、5-HT 水平、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游泳不动时间、血清TNF-α和IL-6水平、神经元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Y294002可减轻ISLAT对抑郁症大鼠认知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ISLAT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减轻抑郁症大鼠炎症,降低神经组织损伤和神经元凋亡,改善大鼠抑郁症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静脉滴注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对比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静脉补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GB提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与同期病房应用蔗糖铁补铁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HGB相当。治疗12周内,异麦芽糖酐铁组提升HGB水平高于蔗糖铁,各个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4周患者HGB提升超过20 g/L比例更高(98.7%对75.9%)。治疗过程中,异麦芽糖酐铁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比例略低于蔗糖铁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输液反应发生,输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注射部位疼痛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结论:IDA患者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疗效满意,具有见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代谢功能预测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16S核糖体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并进行代谢功能预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烧伤组,将同时期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收集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周左右的粪便标本及健康组志愿者体检当天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 V4区基因测序,分析各类菌属的相对丰度;应用Mothur软件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划分,分析优势菌群;通过QIIME1.9.0软件分析粪便菌群OTU数目、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采用Canoco Software 5.0对粪便菌群相对丰度做主成分分析;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预测粪便菌群代谢功能。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烧伤组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巨球型菌属、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志愿者( Z=-5.20、-2.37、-5.17、-4.41、-6.03, P<0.05或 P<0.01),而健康组志愿者粪便中未分类的毛螺杆菌科、普氏菌属、盲杆菌属、未分类的瘤胃球菌科、假丁酸弧菌属、布劳特菌属、未分类的消化链球菌科( Z=-8.03、-3.21、-7.63、-5.88、-8.05、-8.05、-6.77, P<0.01)等19种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烧伤组患者。健康组志愿者粪便菌群多样性优于烧伤组患者,其主要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未分类的毛螺杆菌科、普氏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布劳特菌属、副拟杆菌属和大肠志贺杆菌属等,而烧伤组患者粪便主要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和副拟杆菌属。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OTU数目、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149±47)个、199±45、190±45、2.0±0.9,显著少/低于健康组志愿者的(266±57)个、323±51、318±51、3.8±0.5( t=10.325、11.972、12.224、11.662, P<0.01)。健康组志愿者和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相对丰度在主成分1 被清晰地区分为2个群体,主成分1贡献率为32.50%, P<0.01;健康组志愿者粪便菌群在主成分2上较为集中,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在主成分2上散布较大,主成分2贡献率为13.44%, P>0.05。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氨基酸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碳水化合物中三羧酸循环、果糖和甘露糖、半乳糖、酵解/糖异生、淀粉和蔗糖代谢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志愿者( Z=-4.75、-4.54、-4.75、-4.62、-3.71、-3.28、-4.19,-3.82、-4.72、-4.35、-4.75、-4.71, P<0.01),硫辛酸代谢和辅酶Q合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志愿者( Z= -6.07、-4.51, P<0.01),花生四烯酸代谢水平与健康组志愿者相近( P>0.05)。 结论: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得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和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营养代谢水平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健康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用药和未用药患者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功能基因差异。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体检健康人10名(A组)、COPD稳定期未用药患者10例(B组)和COPD稳定期用药患者10例(C组)的粪便,收集3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比较3组肠道相对丰度及功能基因。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基于相似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Metastats差异分析,与A组比较,B组的普氏菌属、马赛普菌属和巨球型菌属均显著减少( P值均<0.05);而C组的埃希菌属显著增加( P=0.045),C组的马赛普菌属和巨球型菌属显著减少( P值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功能基因分析,在level3水平上,与A组相比,B组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氨基酸合成、同源重组、淀粉和蔗糖代谢功能基因通路显著减少,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通路显著增加;而C组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氨基酸合成、同源重组功能基因通路显著减少,细菌分泌系统、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糖酵解与合成显著增加( P值均<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健康人比较,COPD稳定期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特征性改变,复诊治疗患者与初诊未用药治疗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稳定期患者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氨基酸合成和同源重组功能基因通路显著减少,提示能量代谢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抑郁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P2X7R及GFAP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嘌呤2X7受体(P2X7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20只)。对照组小鼠群居饲养(5只/笼),造模组小鼠在出生21 d后通过断奶独居(1只/笼)饲养6周制作慢性抑郁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制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及rTMS组,每组8只小鼠。rTMS组小鼠给予10 Hz rTMS干预,每周干预5 d。于rTMS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并对比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P2X7R、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蔗糖偏好实验(SPT)中糖水偏好量、旷场实验(OFT)中运动距离均显著减少( P<0.05),悬尾实验(TST)中静止不动时间显著增加( P<0.05),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P2X7R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 P<0.05),GFAP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 P<0.05)。与模型组比较,rTMS组SPT糖水偏好量[(75.11±4.58)% vs(65.14±4.87)%]、OFT运动距离[(2289.34±100.16)cm vs (2028.90±178.21)cm]均显著增加( P<0.05),TST静止不动时间[(78.11±10.89)s vs(101.39±10.38)s]明显缩短( P<0.05),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P2X7R表达均明显降低( P<0.05),GFAP表达则显著增强( P<0.05)。 结论:rTMS干预能有效改善早期独居小鼠抑郁状态,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P2X7R表达、促进GFAP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蔗糖八硫酸盐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慢性伤口中的获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敷料在管理慢性伤口,尤其是针对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蔗糖八硫酸盐敷料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生成特性发挥作用,可有效促进DFU创面愈合,提高患者舒适度,并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但使用中仍需个体化评估患者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MS/MS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复方板蓝根颗粒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及腮腺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阐明复方板蓝根颗粒中的血中移行成分,探究其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技术对复方板蓝根颗粒中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复方板蓝根颗粒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中起调控作用的靶点及通路。结果:共鉴定出9个入血成分,其中8个是原型成分,分别为蔗糖、邻氨基苯甲酸、尿苷、腺苷、鸟苷、表告依春、吲哚-3-乙腈-2-S-β-D-吡喃葡萄糖苷、水杨酸。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复方板蓝根颗粒成分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IL-17等信号通路治疗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结论:复方板蓝根颗粒的9个入血成分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IL-17等信号通路治疗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