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陆2010-2020年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由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0年中国大陆共报告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29起,发病3 609人,其中死亡3人,年平均发病率每千万人口 2.4人.以夏秋季节为主,其中又以7月事件数最多,占20.6%(109/529);此类事件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东和华中地区,以西南地区的事件数最多,占59.2%(313/529),其中皮蛋引发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61.8%(327/529)、41.1%(1 485/3 609)和66.7%(2/3).皮蛋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沙门菌(60.9%,199/327),主要感染原因是原料污染(20.5%,67/327)和存储不当(11.0%,36/327),皮蛋引发的事件中西南地区家庭最多,占42.5%(139/327),其次是西南地区街头摊点,占18.7%(61/327).结论 皮蛋是高危食品,沙门菌是主要致病因素,原料污染和存储不当是主要污染环节,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对皮蛋的监测和街头摊点的管理,在高危季节的西南地区落实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频率匹配Hald模型在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散发病例归因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索频率匹配模型在食源性致病菌食物归因中的应用,识别导致我国某省2016-2020年非伤寒沙门菌(NTS)感染散发病例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系统收集并整理患者和食物来源NTS血清型数据,采用Hald模型,纳入病例和食物共有的血清型开展归因分析.结果 NTS感染散发病例归因于畜肉的比例最高,为35.67%,其中猪肉的贡献比例高达22.37%;其次是蛋及蛋制品,归因比例为33.83%;归因于禽肉和水产动物的比例分别是19.28%和11.22%.通过归因识别发现单相鼠伤寒可能是导致该省NTS病例的优势血清型.结论 采用Hald模型获得猪肉是某省NTS感染散发病例的重要病因食品,为该省NTS的污染控制提供了线索,为应用频率匹配模型解决散发病例归因问题提供了范式,该模型可拓展应用于对其他省份感染散发病例的归因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2011-2021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膳食中镉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膳食中镉含量及镉暴露风险、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污染及健康风险情况.方法 2011-2021年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随机采集13类973件食品,检测镉含量,结合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每标准人每千克体重日均镉暴露量和安全限值(MOS),对居民膳食镉暴露进行风险评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检测的13类973件食品中,镉检出率为69.48%,平均污染水平为0.033 67 mg/kg,其中食用菌制品的镉平均污染水平最高(0.485 00 mg/kg),其次是干辣椒(0.078 61 mg/kg),大米(0.058 40 mg/kg),鲜辣椒(0.043 54 mg/kg),动物内脏及制品(0.042 89 mg/kg),最低是蛋及蛋制品(0.00245mg/kg).居民每日膳食镉暴露量P50和P97.5分别为4.23×10-4mg/kg BW、2.61×10-3mg/kg BW,MOS值分别为1.97、0.32,镉暴露的来源主要是大米.按7~12月龄和13~36月龄进行分组分析,各月龄组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日镉暴露量(P50)分别为3.96×10-6mg/kg BW、9.43× 10-7mg/kg BW,MOS值分别为210.43、883.51,日镉暴露量(P97.5)分别为6.35×10-5mg/kg BW、1.51×10-5mg/kg BW,MOS值分别为13.12和55.09.结论 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膳食中镉的一般暴露风险较低,但需关注高暴露水平人群,尤其是高暴露水平大米类食品的镉暴露风险,相关部门应强化食用菌制品和辣椒类食品镉污染的风险管控.7~36月龄婴幼儿人群由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膳食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可能性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富阳区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了解杭州市富阳区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2022年采集富阳区11类市售食品样品1 176份,依据《2019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9种食源性致病菌,并分析不同类别和来源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32份,检出率为28.23%;副溶血性弧菌、阪崎肠杆菌、非O1/非 O139群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创伤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39.47%、36.92%、35.48%、34.09%、13.85%、12.26%、8.58%、6.65%和2.53%.水产品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地方特色食品、餐饮食品、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熟制品和其他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38.36%、24.90%、15.48%、11.90%、5.68%、5.56%、4.48%、1.67%、1.25%和0.81%;冷冻饮品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农贸市场、超市、网店、摊贩和餐饮店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4.97%、15.19%、9.88%、7.89%和7.23%.结论2019-2022年富阳区市售食品副溶血性弧菌、阪崎肠杆菌和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较高,水产品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和地方特色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南宁市185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基因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南宁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基因的分布特点和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多重PCR扩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hl α、hlb、hlg和hld 4种溶血素基因检测和溶血试验.结果 在1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株中溶血素基因检出率为96.8% (179/185),hlα、hlb、hlg和hl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2.7% (153/185)、60.5% (112/185)、78.4%(139/185)和69.7% (125/185);hlb基因在乳及乳制品样本来源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蛋及蛋制品、肉及肉制品和鲜榨果汁样本;携带hl α/hlb/hlg/hld基因组合菌株在乳及乳制品样本中检出率高于蛋及蛋制品、肉及肉制品和鲜榨果汁样本;在携带溶血素基因的菌株中有85.5%(153/179)表现为溶血,不溶血仅占14.5%(26/179),携带4种溶血素基因菌株溶血检出率明显高于携带3种和2种溶血素基因菌株.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基因携带率较高;不同样本来源的菌株溶血素基因检出率和分布模式存在差异;菌株携带溶血素基因数越多,溶血作用越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7市县老年人膳食摄入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老年人膳食摄入情况及营养状况,为四川省老年人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 膳食调查主要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味品采用称量法.结果 四川省2010-2012年居民营养监测调查中65岁以上老年人谷薯类食物、蔬菜类、水果类、畜禽畜肉类、鱼虾类、蛋及蛋制品、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油、盐每日人均摄入分别为282.3g、296.4 g、11.0g、128.7 g、6.1g、21.5g、43.0 g、11.2g、47.6g、7.4g.营养素摄入情况分别为能量2 030 kcal、脂肪96.4 g、蛋白质56.8 g、碳水化合物234.9 g、维生素A 481.5 μgRE、维生素B10.9mg、B20.1 mg、烟酸14.8 mg、维生素C 80.5 mg、维生素E 29.7 mg、钙338.7mg、铁21.1 mg、锌10 mg、硒37.2μg、钠4725.1 mg.3大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蛋白质11.2%,脂肪42.7%,碳水化合物46.1%.结论 四川省调查点老年人膳食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建议增加深色蔬菜与水果的摄入,适量食用鸡蛋、豆制品、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控制畜禽肉类的摄入,减少油盐摄入,防止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缺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营养声称使用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营养声称的标示情况,为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各地大中型超市采样或拍照,收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信息并录入Excel,对各类食品及各营养成分的营养声称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共纳入5348个样本,营养声称总体标示率为15.22%,标示合格率为100%.各类食品中乳与乳制品中营养声称标示率最高,为26.57%;蛋制品、茶叶及其相关制品标示率为0%.各营养成分中,钙、膳食纤维和铁的实际含量声称标示率最高,高达30%,部分营养成分如生物素、铜和氟的实际标示率为0%.比较声称使用频次较少,主要集中在“减少脂肪”、“增加蛋白质”和“减少钠(盐)”方面.结论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声称使用较为规范,但企业实际使用率相对较低,且关注的营养成分比较集中.建议在标准修订时考虑营养声称的实用性并进一步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和消费者教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检测鸡蛋及蛋制品中氯霉素和氟苯尼考药物残留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了鸡蛋、蛋制品中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经1%三氯乙酸-乙腈提取,提取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浓缩后用10%乙腈复溶,经过0.22 μm尼龙滤膜过滤,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5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测定.结果 氯霉素和氟苯尼考在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9 7),鸡蛋和蛋制品中氯霉素、氟苯尼考的检出限为0.05 μg/kg,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7.3% ~97.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 ~9.2%.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鸡蛋和蛋制品中氯霉素、氟苯尼考的同时快速测定.采用本检测方法对市售的20份鲜蛋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一例氟苯尼考阳性样品,结果显示鲜蛋中含有一定量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7年四川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微生物性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全省共报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94起,发病3 464人,死亡1人.致病因素以沙门氏菌为主占42.27%,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占25.26%.蛋与蛋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分别是沙门氏菌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引发环节和引发因素,分别占52.44%、36.70%和6.17%.水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交叉污染分别是副溶血性弧菌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引发环节和引发因素,分别占46.94%、22.02%和6.94%.有一起死亡1人的事件,原因食品为豆与豆制品,致病因素为肉毒毒素,共发生2起原因食品来源场所为送餐(包括网店)的事件.结论 建议消费者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不食用未经检测的自制的蛋与蛋制品和豆谷类制品,订购有送餐许可证的外卖商家的食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圳市常见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分析深圳市常见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代表物羧甲基赖氨酸 (carboxymethyllysine, CML) 的含量, 提出合理的人群膳食建议.方法 根据深圳市膳食调查结果, 选择市民摄入量较大的11类食品, 包括谷类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豆类和坚果制品、蛋及蛋制品、乳及乳制品、薯类及其制品、糖果蜜饯、调味品、饮料、水果蔬菜, 均来自大型超市和大型餐饮店.采用竞争法酶联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对采样食品中的CML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 不同种类的食品CML含量差异较大, 调味品CML含量最高可达 (628.60±194.61) mg/kg, 含量最低则为液态奶 (3.39±0.98) mg/kg, 由高到低为调味品、肉类、糖果蜜饯、乳类、谷类、豆类与坚果、水产品、蛋制品、薯类、饮料、水果蔬菜, 其中调味品、水果蔬菜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烹饪方式的食物CML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焙烤 (44.45±11.82 mg/kg) 、油炸 (36.78±7.24 mg/kg) 、煎炒 (29.83±8.39 mg/kg) 、蒸煮 (16.64±5.33 mg/kg), 其中焙烤与油炸、油炸与煎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煎炒与蒸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深圳市常见食品的CML含量高, 从通过减少外源性AGEs摄入来维护健康的角度讲, 建议人群食用少油少盐及未经长时间发酵腌制的食品, 制作食物时尽量采用煎炒、蒸煮等方式, 减少油炸、焙烤食品的摄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