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优化路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传承创新精神、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面对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形式创新、"双创"实践平台和校企融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瓶颈和挑战,要加快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路径优化,以期助力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迈向新发展阶段,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创新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在农学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面向农学大类招生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内容抽象程度高的知识体系特性.在新农科背景下,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存在知识框架不系统、思政教育有待加强、学生科研素质不足,以及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提高专业素养为 目标,创设"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从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到科学研究,再到农业生产知识链的搭建,促进课堂学习与科学研究、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为新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 植物生理学 探索与实践 Knowledge chai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cience and education+industry and educa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数字化技术结合BOPPPS多模式教学在根管治疗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析3D数字化技术结合导学互动叠加式教学(BOPPPS)多模式教学应用于根管治疗实践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62名口腔全科住培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入学的31名学生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入学的31名学生纳入观察组(采用3D数字化技术结合BOPPPS多模式教学),两组学生均在牙体牙髓入科实践前开展教学.教学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教师、患者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师对观察组教学效果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观察组学生的整体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3D数字化技术结合BOPPPS多模式教学应用于口腔全科住培生牙体牙髓入科前根管治疗教学,可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学生、教师、患者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教育部鼓励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目前医患沟通共情能力教学多以模拟沟通、小组讨论形式为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较少.目的 探索构建可以用于课程教学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为今后医患沟通共情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开展教学应用,提高医学生、医生沟通共情语言表达能力,并收集反馈用于系统的优化改善.方法 2021 年 9 月—2022 年 2 月课题组基于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和共情语义识别算法,应用课题组研制的 10 个医患沟通典型案例、示范共情语言、共情语言语义库、共情语言技能及其整体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医患沟通共情语言虚拟仿真教学与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2022 年 3-5 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参与医患沟通学课程或培训的 950 名学生(包括 515 名本科生、102 名医学博士生和 333 名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系统开展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学》技能课(2 学时)的教学试验.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等,并采用NVivo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词频分析.结果 应用系统后,本科生、临床医生、医学博士生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76.1%(723/950)的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评价结果为"完全掌握"或"掌握程度较高";93.8%(891/950)的研究对象表明本系统可"显著增强"或"有些增强"共情语言能力,89.5%(850/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便捷"或"比较便捷";95.1%(903/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反馈意见和建议中词频位于前五的关键词依次为:沟通、语音、教学、程序、标准.结论 该系统能够提高医学生和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由个案到一般的共情能力,自主型系统的使用解放了师生教学的时空局限,其规范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研究对象的正向合理性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核磁智能辅助诊断与教学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脏核磁通过多参数、多平面序列成像可以对心脏的解剖结构、运动功能和组织特征改变等实现全方位观察,从而成为诊断心肌病的金标准。但是,心脏核磁成像序列多、融合难,能够诊断心脏核磁的高水平影像科医生匮乏。为实现心脏核磁影像诊断的个性化教学以及交互式指导,本文针对心脏核磁影像设计了适用于心脏核磁影像教学的智能辅助诊断与教育平台。本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既可以对影像进行预处理辅助诊断,也能智能定位学员知识盲点进行强化学习训练,从而提高心脏影像诊断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药理学》X-BL混合教学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X-BL混合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校2017级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中,随机选择3个单元为对照组,开展传统讲授式教学;其余3个单元为实验组,开展融合WBL(web-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和TBL(team-based learning)于一体的X-BL教学。采用线上的单元测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测试成绩用SPSS 20.0分析,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各单元测试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1),且低分人数全部归零;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以CBL和TBL为主、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信息化教学特点突出的X-BL混合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讲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当物理撞上医学:医理交叉课程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物理撞上医学课程由医学与物理学专业教师共同建设,旨在引导学生夯实自然科学基础,建立学科融合与交叉的视角与科学思维。课程坚持学习者为中心、"学科融合"为目标,构建独立灵活的教学模块。采用课堂讨论、模块论文与期末汇报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结合学生评价与师生座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86.8%(33/38)的学生成绩为优秀,94.7%(36/38)的学生对课程做出优秀评价,课程得到学生认可。本研究为新医科人才教育模式下学科交叉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积累了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科研案例中德育素材融合至"实验中医学"教学的实践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科研案例隐含的德育素材融合至"实验中医学"教学的效果。方法:挖掘以往"实验中医学"教学中科研案例隐含的德育素材,并将其巧妙融入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设计调查问卷,从"通过案例讲解引申出其中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形式可好,是否有助于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态度是否有所触动""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触动学生的10项具体内容及认可度"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肯定授课形式,且认为此形式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索兴趣的学生均占到95.8%,认为所融入的人文精神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所触动的学生占87.5%;对科学家感人事迹触动学生的10项内容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77.1%~89.6%,其中肯定比例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甘于寂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尊重他人及其科研成果,同时又具有挑战科研权威的勇气"。结论:将科研案例隐含的德育素材融入"实验中医学"教学的形式和效果均较好,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学生视角的病理生理学新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从学生视角评价病理生理学"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级5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病理生理学"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结果:95.0%(541/570)的学生建议在今后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继续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方式;92.9%(530/570)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和情景式选择题的考核方式对理解并运动理论知识有帮助;88.9%(507/57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赞同由同学撰写情景式选择题或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6.97分)、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4.64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融合(3.94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2.58分)和团队协作等能力(1.42分)。结论:学生认为"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有效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础护理学"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验互补充的基础护理学课程"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级护理学本科8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样确定5至8班为对照组,1至4班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大学生隐性逃课量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和考核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 t检验。 结果:教学后试验组学生的专业承诺评分、隐性逃课中自我调整维度、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和考核成绩得分分别为[(91.30±10.38)、(23.30±4.50)、(82.31±10.06)、理论(72.31±10.13)、操作(87.93±4.60)],均高于对照组[(87.31±16.40)、(21.23±4.51)、(79.42±9.79)、理论(70.14±9.67)、操作(86.50±4.67)];隐性逃课中学业认知、学习习惯、课堂认知、学习环境4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护理学"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减少学生隐性逃课,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