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为肝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0例肝癌手术患者,按照7:3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根据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评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训练队列与验证队列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贫血、糖尿病、肿瘤分期、白蛋白(ALB)、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均是训练队列中肝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肝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队列、验证队列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902;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队列、验证队列中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与实际风险状况基本一致.结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预测价值较高,且有良好预测效用,但需要进一步的验证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医院收治的11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酒精性肝病基础疗法结合肝爽颗粒治疗,肝爽颗粒温开水冲服,1袋/次,3次/d.观察组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肝爽颗粒服用方案同对照组,同时注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 g+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1次/d.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胆汁酸(BA)]、肝纤维化指标[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Ⅳ-C)、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炎症介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BIL、GGT、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DBIL、GGT、B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D、Ⅳ-C、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LD、Ⅳ-C、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P-10、CXCL1、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 P-10、CXCL1、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3%(7/55)、9.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50/55)、74.55%(41/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效果显著,可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状态,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生化标志物结合APRI对实验室诊断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CG)、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等生化指标联合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0例肝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成病毒性肝炎(36例)、肝硬化(36例)和肝癌(18例)3个亚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CG、TBA等各项生化指标并通过公式计算相应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单个生化指标以及将各生化指标进行不同组合后,分别分析其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探究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除病毒性肝炎组的FIB-4外,肝病组中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除血清ALT指标外,肝硬化和肝癌组各指标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TBA曲线下面积最大,且灵敏性最高;CG的特异性最高;APRI相关指标数据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传统肝功能指标;联合CG、TBA、APRI 3个指标进行肝脏疾病诊断时,其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血清TBA和CG的诊断效能较高,并且与APRI 3者联合应用在提示肝脏不同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变化.方法孕中期(孕24~28周)建卡孕妇272例,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GDM组(诊断为GDM,152例)和对照组(无GDM,1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建卡时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分析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建卡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汁酸、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和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孕妇孕中期存在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异常,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NAFLD患者(N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C组)各3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清中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水平,分析2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 n=10)和高脂饮食组(HF组, n=20),分别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将HF组随机分为HF组( n=10)和利拉鲁肽组(100 L组, n=10),分别给予0.5 ml/kg灭菌等渗盐水和100 g/kg利拉鲁肽2次/d皮下注射。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组和C组年龄、性别、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N组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肌酐、碱性磷酸酶(ALP)、NLRP3、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总胆红素则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LRP3与收缩压、BMI、空腹血糖、血肌酐、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GGT、ALT、AST呈正相关,但与总胆红素和HDL-Ch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HF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AST、ALT)、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与HF组相比,100 L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 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NAFLD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体质量、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大鼠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对NAFLD大鼠的利拉鲁肽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FALD,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来改善肝脏的炎症及脂肪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分子机制以及与疗效相关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的ASD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萝卜硫素治疗组( n=26)和安慰剂组( n=14)。采用OSU孤独症评定量表-DSM-Ⅳ(OSU Autism Rating Scale-DSM-Ⅳ,OARS-4)评估ASD患儿在基线、治疗第4、8和12周的临床症状变化,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OARS-4得分在组别和时间上的差异。采集ASD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检测,使用方差分析-成分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与萝卜硫素治疗疗效显著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后使用Fisher判别分析筛选疗效预测指标。 结果:经12周治疗后,萝卜硫素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F=14.11, P<0.001)。2组间共201种代谢物存在差异,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牛磺酸、磷脂酰丝氨酸和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与ASD患儿症状变化呈正相关( r=0.643、0.401、0.414, P<0.05或0.001),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类和甘油三酯类代谢物与症状变化呈负相关( r=-0.481~-0.392,均 P<0.05),其中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进入了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总疗效预测的正确率为84.6%(22/26)。 结论:萝卜硫素改善ASD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可能成为预测萝卜硫素治疗ASD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TIM-3对肝癌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44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27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样本中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指标和TIM-3水平,分析组间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IM-3与AFP和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M-3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AFP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5, P=0.003),总胆红素( χ2=22.85, P<0.001)、直接胆红素( χ2=25.90, P<0.001)、间接胆红素( χ2=19.92, P<0.001)、谷丙转氨酶( χ2=36.64, P<0.001)、谷草转氨酶( χ2=26.26, P<0.001)、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χ2=34.67, P<0.001)、总胆汁酸( χ2=13.10, P<0.001)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血清TIM-3水平分别为11.1(4.2,14.4)ng/ml、12.7(4.3,23.9)ng/ml、11.4(3.4,17.0)ng/ml、15.7(10.5,2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5, P=0.008);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4组患者血清TIM-3与AFP均无关( r=0.05, P=0.791; r=0.18, P=0.497; r=0.03, P=0.883; r=0.24, P=0.396);健康对照组血清TIM-3与总蛋白( r=0.36, P=0.036)、乙型肝炎组血清TIM-3与球蛋白( r=0.35, P=0.034)、肝癌组血清TIM-3与总胆汁酸( r=0.46, P=0.017)均有关。ROC曲线结果显示,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48.10%,特异性为91.43%;以健康人群和肝硬化患者合并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41.77%;以健康人群、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合并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40.52%。 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TIM-3水平显著升高,对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癌患者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国母胎医学学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介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好发于妊娠中晚期,是一种以瘙痒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疾病。不同人群中ICP的发生率在0.3%~15%。ICP通常为自限性,在分娩后消退。虽然ICP对母亲的风险较小,但对胎儿有显著风险,可能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和死产等。2021年美国母胎医学学会发布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 [1],根据现有证据提出以下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期起病的婴儿肝衰竭综合征1型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告1例婴儿肝衰竭综合征1型早产儿,生后早期出现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进行性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顽固性低蛋白血症、肝功能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予保肝利胆、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及凝血功能等治疗效果欠佳。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提示LARS1基因c.497T>C(p.L166P)和c.2806T>C(p.C936R)复合杂合变异,转院治疗后5月龄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