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包括一组非血液系统(继发或反应性)和血液系统(原发或克隆性)疾病,该组疾病可能伴有器官受损。基于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和对疾病分子遗传学解析结果,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共识分型(ICC)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进行了更新。本指南是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基础上的更新,旨在为我国血液学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卡梅现象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现象(卡梅现象,K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KMP患儿病例资料。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后,全麻下行射频消融术,运用成熟的射频消融治疗理论体系,术中彩超全程监测下精准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点消融。术后对射频消融区域进行冰敷,并每日坚持无菌换药。结果:共纳入11例KMP患儿,男5例,女6例,年龄1 d至2个月,中位年龄15 d。病变位于肢体8例,躯干3例。均进行一期射频全消融术,病灶彻底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7 d内射频区域稍变硬,坚持换药2周后渐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消失,无复发,局部功能良好,局部轻度瘢痕形成,外观满意。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KMP弥补了传统手术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的不足,临床上基本可达到治愈、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虽然根治性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何在追求肿瘤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更需关注的问题。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是在保证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胃切除范围、保留幽门、保留迷走神经等方式充分保留胃功能,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对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目前尚无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标准,临床上多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主观性。通过内镜、血液学检查等客观手段的评估,虽然能够提示功能重建带来的生活质量获益程度,但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限。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评价、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辅助检查等项目在胃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本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预后指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造血系统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阶段。JMML在临床上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但也有少数患者的病情进展缓慢,甚至可自发缓解。影响JMML患者预后的指标包括临床特征、血液学检查指标、多种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样基因表达谱以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因素。寻找JMML预后指标并进行风险分组,对于评估JMML的预后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对JMML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肿瘤患者血液分析自动审核方案的制定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根据肿瘤患者群体的血细胞分析的特点和常见问题,制定符合肿瘤患者的血细胞分析自动审核方案,验证评价方案的有效性和审核效率。方法:将国际血液学组织提供的“国际41条复检规则”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建的复检规则分别与国内多中心自动审核规则进行组合,形成两种自动审核方案。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 063份血常规标本(镜检460份)作为自动审核方案建立组,在仪器中间件中进行回顾性判断,比较不同方案的自动审核通过率和自动审核漏检率等各种指标。通过逐一分析漏检标本的数据,结合肿瘤患者诊断治疗特点对自动审核规则进行调整。通过对19 300份血常规7日内血小板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制定血小板计数的Delta检查规则。将血小板计数Delta检查规则与调整后的审核规则合并形成我院自动审核规则,再结合我院复检规则形成我院的自动审核组合方案,并对自动审核方案建立组和验证组(10 876份,其中镜检1 740份)标本进行判断。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标记提示和Delta规则判断功能在LIS中进行,其余规则判断功能均在中间件中执行。经过4个月61 602份标本的临床试运行,综合评价自动审核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国际41条复检规则、我院复检规则与国内多中心审核规则组合形成的两种组合方案的自动审核通过率分别为46.36%、52.26%和漏检率分别为2.02%、1.06%,我院的自动审核方案在建立组和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分别为51.19%、52.78%,通过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9.95%,漏检率分别为0和0.03%;临床试运行期自动审核通过率为56.06%,通过正确率为100%,无漏检标本,优于目前主流规则组合的自动审核方案。自动审核周转时间(TAT)中位数缩短15 min, P90缩短58 min,明显低于去年同期。“EDTA-PTCP”患者标记功能共识别31例特殊患者,总共进行68次检测,PLT纠正前后差值中位数76.5×10 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17, P<0.001)。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适合肿瘤患者群体的自动审核组合方案,在很低的漏检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审核通过率,能保证我院肿瘤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提升工作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的17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3±8.5)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5.7(3.2,36.5)ng/ml,碱性磷酸酶(ALP)中位值131.5(79.0,430.7)U/L。所有患者骨转移灶数量≥2个且无内脏或淋巴结转移,骨扫描病灶数量中位值10(8,15)个。16例(94.1%)存在骨痛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9例,1分2例,0分6例。17例均接受镭-223治疗(55 kBq/kg,每4周注射1次,最多6次),其中5例联合恩扎卢胺治疗,8例联合阿帕他胺治疗,4例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分析PSA应答(PSA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ALP应答(ALP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疼痛缓解率。治疗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计算转移病灶客观缓解率,同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骨骼相关事件(SRE)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17例中,治疗6、5、≤4次者分别为11、3、3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骨保护药物。末次治疗1个月后ALP中位值83.2(51.5,126.5)U/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2例(70.6%)出现ALP应答,5例(29.4%)AL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23.5%)出现PSA应答,其中2例PSA持续下降,2例PSA后期有所升高。15例(88.2%)治疗期间疼痛缓解,1例(5.9%)因疾病进展疼痛加重,1例(5.9%)治疗期间无变化。17例中ECOG评分下降、无变化、增加者分别为15、1、1例。末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中位骨转移灶数量减少至5(4,9)个。1例(5.9%)治疗过程中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4例(23.5%)病情稳定,1例(5.9%)治疗4个月后出现影像学进展;总体客观缓解率为70.5%(12/17)。治疗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贫血(1例,5.9%,3级)、血小板减少(1例,5.9%,3级)、白细胞减少(1例,5.9%,2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疲乏(3例,17.6%;1级2例,2级1例)、消化道出血(1例,5.9%,3级)、腹泻(1例,5.9%,2级)、发热(1例,5.9%,1级)。1~2级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3例因不能耐受3级不良反应终止治疗;1例自行终止治疗。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无SRE发生。结论: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对mCRPC骨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结论还需大样本、前瞻性随访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血液学检查可早期筛查鼻咽癌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高危患者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液学检查结合临床因素与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206例鼻咽癌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血液学检查与甲减相关性,建立血液学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平均剂量、V 20Gy、V 25Gy、V 30Gy、V 35Gy、V 40Gy、V 45Gy、纤维蛋白原含量、胆碱酯酶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甲减发生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体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胆碱酯酶是甲减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联合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剂量参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胆碱酯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指标可预测甲减发生率(AUC=0.77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技术要求及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传统人工镜检存在效率低、易受主观影响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血细胞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检测结果的标准化。目前,多种人工智能设备已在临床使用或研究中,但其技术要求和配置各异。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术语定义、适用范围、技术要求、临床应用、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强调了标本制备、图像采集、图像分割算法、细胞特征提取与识别分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细胞识别谱的基本要求。同时,对病理细胞的细分类、细胞训练与测试的要求、质量控制标准、辅助人工出具诊断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外,还强调了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新型国产房间隔外科生物补片临床前在体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利用小型猪房间隔缺损模型探讨新型国产房间隔外科生物补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26只健康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1只),通过传统外科方法建立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待评价的和已上市的内径10 mm 圆形生物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7、30、90、180 d的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学检查结果;于术后90和180 d处死抵达实验终点的动物,对心脏及主要器官进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秩和检验。 结果:共23只动物到达实验终点,术后90 d时实验组6只,对照组4只,术后180 d时实验组8只,对照组5只。其余3只动物(实验组1只,对照组2只)分别因手术导致房室结损伤引发心律失常、全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死亡,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死因与实验材料无关。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动物未发生补片漏,术后7、30、90、180 d两组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学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动物无补片漏,补片生物相容性良好;实验组术后90和180 d时内皮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8±29.1)%比(82.5±23.6)%, t=0.095, P=0.927;(78.8±36.4)%比(82.0±19.2)%, t=0.182, P=0.859],补片钙化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1.25)比2.00(0.75), Z=6.500, P=0.214;0(0.75)比1.00(2.00), Z=12.000, P=0.139]。 结论:新型国产房间隔外科生物补片在小型猪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中具有与已上市生物补片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伴肾损害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疗效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 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 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 P=0.013, OR=5.654)、1q21+( P=0.018, 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 P=0.001, 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 P=0.074;OS:56.5个月对47.3个月, 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钙血症、1q21+和血液学反应深度是MM患者肾功能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基线CKD分期3~5期的MM患者生存更差,治疗后肾功能疗效有效有助于改善P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