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治疗期间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依从性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透析性充分性概念及并发症预防、科学饮食、用药治疗、运动锻炼知识评分分别为(18.54±1.15)分、(23.54±2.64)分、(18.72±2.19)分、(18.16±2.13)分、(18.97±2.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0±1.19)分、(18.50±2.16)分、(14.20±2.24)分、(14.13±2.05)分、(14.13±2.21)分( t=26.10、9.91、9.67、9.14、10.27,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理困扰评分分别为(20.26±1.24)分、(20.16±1.29)分、(2.16±0.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5±1.54)分、(28.95±1.36)分、(4.89±0.25)分( t=30.16、31.45、59.44,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依从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8±3.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3.59)分(χ 2=9.68, t=22.13,均 P < 0.05)。 结论:给予患者透析期间高度重视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认知,缓解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肾移植后肝囊肿反复感染行肝移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受者肾移植术后肝内囊肿反复感染接受肝移植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肾移植术后肝内囊肿反复感染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受者为男性,60岁,31年前发现多囊肾合并多囊肝,2年前因肾功能衰竭(血肌酐700 μmol/L)开始规律接受血液透析,15个月前(2018年3月20日)接受右肾切除术,并于9个月前接受肾移植。受者应用巴利息单抗行免疫诱导,免疫维持采用他克莫司+麦考酚钠+醋酸泼尼松。术后移植肾功能稳定(血肌酐在120~150 μmol/L),术后2周顺利出院。6个月前,受者反复因高热伴左侧腰痛等症状入院,经与感染科、肝胆外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会诊,考虑肝囊肿反复感染,决定行肝移植。肝移植术中病肝内可见多发囊肿,囊腔内大量脓性粘稠物质。术后感染得到迅速控制,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肾功能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截至末次随访,移植肾和移植肝功能均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对于多囊肝囊肿感染的处理,抗生素联合适当外科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反复感染,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受者,应考虑行肝移植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终末期肾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抗凝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房纤颤(AF)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患病率高达27%,合并AF的ESRD患者卒中的年发生率约为5%。血液透析(HD)患者治疗中与AF相关的中风风险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挑战。目前,合并AF的ESRD患者的抗凝治疗大多是基于观察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相矛盾的,就预防卒中而言,没有明确维生素K拮抗剂具有优于未抗凝治疗的优点,反而指出HD患者的抗凝治疗可能增加了出血风险。同时,大多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的随机试验中未包括HD患者。因此,在HD患者中也没有明确证据可支持DOAC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HD患者的房颤患病率与卒中风险的关系以及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膜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对比及对血清脂蛋白(a)、血肌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效果及对血清脂蛋白(a)[Lp(a)]、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透析治疗的CRF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透析组和连续性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双联腹膜透析治疗,连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清Lp(a)水平。随访并统计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均显著改善( P<0.05),两组患者血清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改善( P<0.05),治疗后腹膜透析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连续性血液透析组( 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均显著升高( P<0.05),治疗后腹膜透析组血清Lp(a)水平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 P<0.05)。治疗后6、12个月,腹膜透析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连续性血液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感染、血细胞减少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连续性血液透析组( P<0.05)。 结论: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血液透析对于CRF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高血脂、老年、贫血患者,使用腹膜透析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敷料对透析导管的固定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新型固定敷料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n=32),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包裹粘贴固定,实验组采用一种新型专用敷料(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暴露、导管移位、缝线断开及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导管暴露比例为34.4%(11/32)∶12.5%(4/32)、导管移位比例为37.5%(12/32)∶6.25%(2/32)、缝线断开比例为31.3%(10/32)∶6.25%(2/32),实验组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导管感染比例为9.4%(3/32)∶3.1%(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敷料临床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31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中期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1例建立AV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2~61个月)。患者AVG术后平均初级通畅时间为(22.20±1.97)个月,1、2、3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1.5%、36.6%和23.2%。AVG术后平均次级通畅时间为(38.30±2.30)个月,术后的1、2、3年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5.6%、68.6%和55.8%。AVG术后出现血栓形成65例(49.6%),通路狭窄50例(38.2%),移植物感染13例(9.9%),假性动脉瘤2例(1.5%),透析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2例(1.5%),血清肿2例(1.5%)。结论:AVG初级通畅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差,但通过修复手术能达到较满意的次级通畅率。术后规律随访,早期发现狭窄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是维持AVG远期通畅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缺氧诱导因子稳定剂对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造血功能及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稳定剂罗沙司他对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造血功能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病(CKD)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应用罗沙司他治疗,B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的贫血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脂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药物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 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 P<0.05),但RBC、HCT、TG、TC、CRP及β2-MG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RBC、HCT、SF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 P<0.05),TG、TC、CRP及β2-MG均显著低于B组(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GPX4、PTGS2 mR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而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GPX4、PTGS2 mR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GPX4、PTGS2 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罗沙司他能有效调节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铁代谢,抑制铁死亡,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安全性高,在治疗肾性贫血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T细胞衰老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情况及其与T细胞衰老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大于6个月、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血清学资料,采用罗氏Elecsys方法检测CM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CD28表达情况。组间抗CMV IgG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抗CMV IgG与CD28 - T细胞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抗CMV IgG与CVD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438例MHD患者,其中男性270例(61.6%),女性168例(38.4%),中位年龄62(51,70)岁,中位透析龄57(21,100)个月。患者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213例(48.6%)]、糖尿病肾病[82例(18.7%)]、多囊肾[34例(7.8%)]、高血压肾损害[34例(7.8%)]等。438例MHD患者中,430例(98.2%)患者抗CMV IgG阳性,206例(47.0%)患者抗CMV IgG>500 U/ml。年龄超过70岁者CMV感染率为100%,透析时间>5年者CMV感染率较高(99.1%),但与其他透析时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抗CMV IgG水平与CD4 + CD28 - T细胞比例、CD8 + CD28 - T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 r=0.316, P<0.001; r=0.272, 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后,lg[CD4 + CD28 - T细胞(%)]增加、lg[CD8 + CD28 - T细胞(%)]增加分别与lg[抗CMV IgG水平(U/ml)]升高相关( β=0.455, t=8.315, P<0.001; β=0.412, t=7.282, P<0.001)。根据年龄和抗CMV IgG中位数将患者分为6组,组1:年龄≤55岁,抗CMV IgG<400 U/ml;组2:年龄≤55岁,抗CMV IgG≥400 U/ml;组3:55岁<年龄≤65岁,抗CMV IgG<400 U/ml;组4:55岁<年龄≤65岁,抗CMV IgG≥400 U/ml;组5:年龄>65岁,抗CMV IgG<400 U/ml;组6:年龄>65岁,抗CMV IgG≥400 U/ml。各组间CVD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780, P=0.002);相比组1,年龄>55岁且抗CMV IgG≥400 U/ml者CVD发病率较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 OR=1.020,95% CI 1.002~1.038, P=0.033)、男性( OR=1.855,95% CI 1.161~2.965, P=0.010)、合并糖尿病( OR=1.867,95% CI 1.145~3.046, P=0.012)、lg[NT-proBNP(μg/L)]水平升高( OR=2.848,95% CI 1.816~4.467, P<0.001)以及lg[抗CMV IgG(U/ml)]水平升高( OR=3.183,95% CI 1.582~6.405, P=0.001)是MHD患者CVD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MHD患者CMV感染率极高,抗CMV IgG水平与T细胞衰老、CVD并发症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周切割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长段狭窄的疗效及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外周切割球囊(peripheral cutting balloon,PCB)治疗动静脉内瘘(内瘘)长段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PCB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8—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因内瘘狭窄(狭窄长度>2 cm)接受PCB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患者。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TA术后相关随访资料,统计PTA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初级通畅率及初级辅助通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内瘘初级通畅率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内瘘初级通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PCB治疗后内瘘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5例患者,年龄为(62.57±11.55)岁,男性42例(64.62%),自体动静脉内瘘61例(93.85%),移植物动静脉内瘘4例(6.15%)。PCB治疗后内瘘狭窄最窄处内径( t=-41.731, P<0.001)、肱动脉血流量( t=-12.510, P<0.001)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内瘘阻力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t=9.241, P<0.001)。PTA术后技术成功率为100%(65/65),临床成功率为96.92%(63/65);2例患者在PTA术后未能顺利完成血液透析,但均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12(7,13)个月。12个月内24例(36.92%)出现内瘘功能障碍。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CB治疗后3、6、12个月的内瘘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0.77%、81.54%和63.08%,12个月的初级辅助通畅率为100%。PCB治疗后12个月内内瘘狭窄病变长度<36 mm患者的初级通畅率显著高于病变长度≥36 mm患者(Log-rank χ2=6.007, P=0.014)。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增加是PCB治疗后12个月内内瘘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 HR=1.022,95% CI 1.001~1.045, P=0.042)。 结论:PCB治疗内瘘相关长段狭窄安全、有效。病变长度增加是PCB治疗后内瘘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钾离子浓度透析液在透析患者高钾血症中应用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常常发生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因此,重视透析液中钾离子浓度,及时调整患者血钾水平十分重要。本综述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简要描述了透析患者高钾血症流行病学、发生机制,重点介绍了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处方、透析液钾离子与血钾水平的相关性、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与心律失常及心血管并发症以及钾离子浓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