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敷料对透析导管的固定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新型固定敷料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n=32),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包裹粘贴固定,实验组采用一种新型专用敷料(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暴露、导管移位、缝线断开及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导管暴露比例为34.4%(11/32)∶12.5%(4/32)、导管移位比例为37.5%(12/32)∶6.25%(2/32)、缝线断开比例为31.3%(10/32)∶6.25%(2/32),实验组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导管感染比例为9.4%(3/32)∶3.1%(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敷料临床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咽升动脉分支的解剖分组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咽升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颈部颅底区域走行规律及其在血管内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10%甲醛固定并用乳胶灌注的8具(16侧)成人颅颈部标本,自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向上解剖至颅底骨质,分离显露咽升动脉及周围相关结构,观察咽升动脉的起源部位及主要分支,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依据咽升动脉主要分支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分为颈动脉鞘内、外2组,观察2组分支血管的走行规律及解剖分布特点。结果:8具16侧标本中:咽升动脉13侧自面动脉起始点平面以下的颈外动脉发出,2侧起源于枕动脉,1侧与枕动脉共干起源于颈外动脉;14侧咽升动脉沿颈内动脉腹侧上行(15.39 ± 3.20)mm后发出主要分支咽干和脑膜干,2侧变异。脑膜干自咽升动脉主干发出(9.32 ± 3.20)mm后均穿入颈动脉鞘,上行分叉后经舌下神经管或颈静脉孔或鼓室小管下口或枕大孔入颅;咽干则在颈动脉鞘外走行并分布于咽旁、椎旁等区域。颈动脉鞘内组包括脑膜干和鼓室下动脉,均穿入颈动脉鞘后沿颈内动脉内侧上行;颈动脉鞘外组包括咽干和肌支,于鞘外走行。结论:咽升动脉及其分支变异显著、走行复杂,可按照咽升动脉各主要分支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对其进行分组描述;该分组描述在头颈部病变患者个体化血管内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颈内静脉减压治疗脑鸣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颈内静脉减压手术入路中所涉及的重要解剖学结构,明确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定位关系,为行颈内静脉减压手术治疗脑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成人尸头标本3例(共6侧),在手术显微镜下以寰椎横突为参照中心对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及显微观察,明确周围解剖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结果: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以寰椎横突作为标志,可定位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颈部上部的副神经。显露外侧颅底及乳突,可见寰椎横突与周围的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结论:寰椎横突可作为颈内静脉减压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并掌握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识别并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回收钩嵌入肾静脉的梭形滤器腔内回收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8岁,因“突发左下肢肿胀5 d”入院。既往有肺栓塞、脑梗死和冠心病病史,未规律抗凝治疗。查体:左下肢重度水肿,呈凹陷性,皮温升高。下肢静脉彩超: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近心端、股浅静脉、腘静脉管腔扩张,其内可见低回声,压之管腔不能闭合。全腹部三期强化CT:下腔静脉、左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可见条状充盈缺损。肺动脉CTA:双肺动脉主干可见充盈缺损影。依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入院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下腔静脉造影:右肾静脉及肾静脉开口至双髂静脉汇合处下腔静脉造影剂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不适合于肾静脉下方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遂于右肾静脉上方下腔静脉内放置Illicium滤器(Visee公司,中国),滤器近心端高度位于第12胸椎中点水平(图1),位置良好,血流通畅。术后予抗凝、消肿等支持治疗,患者下肢肿胀好转出院。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第11天,为取出滤器再次入院,DSA见滤器倾斜、移位,回收钩进入右肾静脉(图2),标准滤器回收法无法取出。经过讨论和体外模拟回收试验后,决定行经颈、股静脉双入路,联合Loop技术和长鞘推进回收技术进行滤器回收。患者取仰卧位,以Seldinger改良法分别穿刺右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成功后分别置入6F短鞘(Cordis公司,美国)。造影进一步明确滤器回收钩嵌入右肾静脉的位置。另经右颈内静脉置入12F 80 cm血管长鞘(COOK公司,美国)至下腔静脉滤器上方,并以0.035 inch×260 cm超滑导丝(Terumo公司,日本)引导Simmons-1导管(Cordis公司,美国)穿过滤器近心端,同时经该鞘置入鹅颈抓捕器(Ev3公司,美国),抓捕导丝头端形成Loop环,并将导丝头端拉出体外,固定导丝头尾两端(图2),推进12F长鞘(图3),使滤器回缩后近心端进入长鞘内,进一步推进长鞘,直至长鞘达滤器侧钩处不能移动,同时将长鞘及回缩滤器整体向前推进1~2 mm(图4),使滤器侧钩脱离腔静脉壁,轻轻旋转长鞘,证实滤器侧钩与腔静脉壁无粘连后,整体回撤长鞘及滤器,使回收钩自右肾静脉内回撤至下腔静脉内(图5)。因滤器侧钩无法进入长鞘,决定经右股总静脉取出滤器,经10F腔静脉滤器回收系统导入鹅颈抓捕器,捕获滤器回收钩,推送远端长鞘,同时放松近端Loop环导丝,将滤器经长鞘顺利取出(图6)。检查回收滤器完整无断裂,下腔静脉造影血流通畅、结构完整、未见造影剂外溢等情况。术后患者恢复可,顺利出院,规律抗凝治疗,随访期间无不适主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肌性斜颈再手术12例临床分析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MT术后复发病例12例。患儿年龄8~16岁,平均13.2岁;男9例,女3例。分析疾病复发原因,随访观察患儿术后外观,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及Lee评分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儿初次手术治疗在外院10例,本院2例;初次手术治疗年龄6个月~2.2岁;手术方式为微创小针刀治疗2例,小切口单头松解5例,单纯离断7例,断端丝线结扎4例。二次手术病例术中均证实存在胸锁乳突肌挛缩、黏连,其中颈阔肌挛缩黏连3例,术中颈血管鞘分离困难8例,2例颈内静脉破裂予以修补。手术均采取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术中可无张力摆正颈部于中线为松解完全。患儿术后外观均得到满意改善。术后随访1.2~3.0年,平均2.3年,患儿满意度评分>90分9例,>80分3例。Lee评分观察患儿头颈活动度及头偏离中线的距离及度数,12例中效果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CMT患儿复发的根本原因为松解不彻底,肌肉瘢痕黏连,同时手术年龄过早、追求微创切口、术后康复缺失也可能是复发的直接因素。复发者通过双极松解,尤其是下极彻底松解,配合术后颈部牵引、固定、康复锻炼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咽旁间隙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vagal paraganglioma,VP)的临床特点,总结和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理确诊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4~50岁。9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颈部包块,次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饮水呛咳及吞咽哽噎。主要体征为一侧颈动脉三角区触及边界清晰类圆形肿物,质地较韧,伴或不伴有同侧口咽侧壁隆起及声带固定。9例肿瘤均位于咽旁间隙;7例位于颈动脉分叉与颈静脉孔区之间,2例突入颈静脉窝。9例患者均行头颈部增强CT和MRI检查。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及球囊闭塞试验。影像学特征为咽旁间隙富血供肿瘤病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与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关系密切。结果:9例患者中8例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颈外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7例肿瘤完整切除,1例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至血管外科治疗后行肿瘤部分切除手术。7例肿瘤完整切除后无复发,2例部分切除术后肿瘤缓慢增长。2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因术中结扎颈内动脉导致脑卒中。结论:VP为咽旁间隙富血供肿瘤病变,与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术野,切除肿瘤同时保护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颈内静脉减压治疗脑鸣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颈内静脉减压手术入路中所涉及的重要解剖学结构,明确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定位关系,为行颈内静脉减压手术治疗脑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成人尸头标本3例(共6侧),在手术显微镜下以寰椎横突为参照中心对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及显微观察,明确周围解剖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结果 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以寰椎横突作为标志,可定位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颈部上部的副神经.显露外侧颅底及乳突,可见寰椎横突与周围的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结论 寰椎横突可作为颈内静脉减压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并掌握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识别并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帕瑞昔布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病人术后颈内静脉球部血浆兴奋性氨基酸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病人术后颈内静脉球部血浆兴奋性氨基酸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35例,年龄65~79岁,体重47~76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5):帕瑞昔布钠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帕瑞昔布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时,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D组经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随后以0.5 μg · kg -1· h -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PD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同时经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随后以0.5 μg · kg -1· h -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血浆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浓度.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时行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广度、视觉认知和联想学习、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循迹连线测试A等测验,记录术后7 d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和D组比较,PD组T2,3时血浆谷氨酸浓度、T2时血浆天冬氨酸浓度、T1时血浆β淀粉样蛋白浓度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右美托咪定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和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长度测量差异和固定体表标志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移动.结果 86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TIVAP.有71例体位由立位改变为卧位时TIVAP导管头端向足侧移位,平均移位(12.29±7.48) mm;13例向头侧移位,平均移位(5.00±3.79) mm;2例无变化.TIVAP导管头端位置在立位改变为卧位时有向足侧移位倾向,平均移位(-9.32±9.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与导管头端位置变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VAP植入后导管头端位置会随患者体位变化发生改变,由立位变为卧位时导管头端易向心房内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气末正压对喉罩全麻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解剖关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超声观察不同程度呼气末正压(PEEP)对喉罩全麻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CSA)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解剖关系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5至11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行择期喉罩全麻患者60例.年龄20~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通过Excel软件随机分为4组:P0组(PEEP:0 cmH2O)、P5组(PEEP:5 cmH2O)、P10组(PEEP:10 cmH2O)、P15组(PEEP:15 cmH2O).患者全麻诱导后置入Supreme喉罩并行机械通气,每次以随机顺序更换PEEP压力后1 min在固定位置获取右侧颈部超声图像.记录各组患者颈内静脉CSA、横径和前后径,颈总动脉直径,颈总动脉重叠距离和重叠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结果 P0、P10、P15组的CSA分别为(1.36±0.55)、(1.80±0.54)、(2.02±0.58)cm2;横径分别为(1.31±0.33)、(1.61±0.49)、(1.74±0.53)cm;前后径分别为(1.12±0.20)、(1.33±0.30)、(1.46±0.32)cm;与P0组比较,P10组和P15组的CSA、横径和前后径均显著增加(P0/P10:t=7.81、3.81、4.30,均P<0.01;P0/P15:t=11.68、5.40、6.96,均P<0.01);与P10组比较,P15组的前后径和横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SA显著增加(t=2.17,P<0.05).P0、P10、P15组的重叠距离为(0.51±0.12)、(0.62±0.16)、(0.66±0.15)cm;重叠率为(76.80±20.03)%、(91.10±26.13)%、(96.21±25.36)%.与P0组比较,P10组和P15组的重叠距离和重叠率均显著增加(P0/P10:t=4.49、3.41,均P<0.01;P0/P15:t=5.91、4.63,均P<0.01);与P10组比较,P15组的重叠距离和重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0组相比,P15组MAP显著降低[(73.35±9.73)vs(67.58±12.58)mmHg,t=2.745,P<0.05];所有患者均未给予阿托品或去氧肾上腺素.结论 应用PEEP能够有效增加喉罩全麻患者颈内静脉CSA,但同时使得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重叠率上升.10 cmH2O PEEP能够在增加颈内静脉CSA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