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6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复合手术切断SDAVF引流血管.采用MRI观察脊髓水肿节段、水肿横截面积比值、水肿长径和短径的变化情况;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mALS)评估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包括mALS总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排尿和排便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mALS总分较术前降低≥2分为改善,降低<2分为无明显改善.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M(Q1,Q3)]为15.0(13.5,20.0)个月.脊髓MRI显示,术后所有患者脊髓水肿及迂曲血管影均改善,无一例复发.术后12个月,76例患者中,mALS改善33例(43.4%),无明显改善43例(56.6%).与无明显改善组比较,改善组患者的病程短、术前mALS总分和步态评分低、术前水肿节段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瘘口部位,术前排尿、排便功能评分,以及脊髓水肿的长径、短径、横截面积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短(OR=0.92,95%CI:0.86~0.99,P=0.028)、术前的 mALS 总分低(OR=0.76,95%CI:0.59~0.99,P=0.043)和脊髓水肿的节段数少(OR=0.78,95%CI:0.62~0.98,P=0.035)与患者的预后良好相关(均P<0.05).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SDAVF,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病程短、术前的mALS低及脊髓水肿的节段数少是患者预后良好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玄府开阖不利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从刘完素玄府进一步阐发,认为玄府开阖不利是"玄闭"的内涵,非独因阖而闭.玄府开阖不利贯穿IgA肾病全过程,肺肾气虚、外玄开阖不利、风热毒乘虚而入是始动机制,热毒伏里、内玄因郁而闭关乎病势进展,痰瘀胶阻、内玄痿废而闭、兼有神机不遂,是IgA肾病进展的结局.作者以疏通玄府为IgA肾病的基本辨治思路,分6个层次详述具体治法."通玄"常融合多法,首重辛药直接开通.但不囿于辛通一端,认为以补为通及清除浊瘀等病理产物的间接通玄法亦甚关键,根本目的是恢复气血流通、神机运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对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rTMS 80%RMT组、100%RMT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HF-rTMS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ment-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值,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测量患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CMCT及MCA血流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80%RMT组、100%RMT组指标改善均较假刺激组显著(P<0.05);除MBI外,100%RMT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HF-rTMS可以改善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100%RMT HF-rTMS在提高功能、运动神经兴奋性,改善脑血流等方面较80%RMT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患者给予埋线疗法,对照2组患者给予温阳通络汤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肌张力、痉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平衡功能(BB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结果 治疗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75.00%、对照2组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肌张力、痉挛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舌质紫暗、脉络瘀血、感觉障碍、肢体麻木积分分别为(1.02±0.15)分、(0.91±0.12)分、(1.04±0.20)分、(0.95±0.11)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1.29±0.18)分、(1.17±0.14)分、(1.34±0.23)分、(1.22±0.15)分和对照2组的(1.31±0.22)分、(1.19±0.17)分、(1.36±0.19)分、(1.20±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总评分分别为(50.28±3.14)分、(28.97±2.73)分、(79.25±6.02)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44.36±2.97)分、(24.26±2.45)分、(68.62±5.57)分和对照2组的(43.84±3.35)分、(23.72±2.60)分、(67.56±5.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BBS、MBI评分分别为(44.42±3.68)分、(75.84±5.44)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37.11±3.26)分、(68.31±6.12)分和对照2组的(36.68±2.91)分、(68.02±6.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肌张力、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舌针是通过针刺舌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一种特殊针法,研究发现舌针不仅能够恢复舌的运动功能,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改善脑部功能,促进言语功能恢复.临床上发现,舌针单用可以有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与言语康复训练、头针及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笔者系统总结了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舌针治疗运动性失语提供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栝楼桂枝颗粒通过HIF-1α-Netrin-1-UNC5B/VEGF促进大鼠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栝楼桂枝颗粒是否通过HIF-1α-Netrin-1-UNC5B/VEGF促进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方法:随机选取32只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对照组、栝楼桂枝颗粒3.6 g/kg组,另设16只假手术对照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肌张力测评试验及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RI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计算脑梗死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各组大鼠促血管生成及HIF-1α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NSS评分和肌张力评分均显著升高,运动时间和最大速率变化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大脑检测出大片白色梗死区域,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34)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栝楼桂枝颗粒3.6 g/kg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肌张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脑梗死率显著减少,大鼠运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血管生成相关蛋白VEGFA、CD3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HIF-1α、神经导向因子-1蛋白(NETRIN-1)、神经导向因子受体(UNC5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结论:栝楼桂枝颗粒能够促进缺血性脑中风后的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NETRIN-1-UNC5B/VEGF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率恢复在心血管疾病评估的应用价值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率恢复是指运动期间达到的最高心率与运动停止后一段时间内心率的差值,是目前临床上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最常使用的指标之一,具有无创、可重复的优点.目前,心率恢复在价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临床上可运用心率恢复评估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死亡率等,该文主要就心率恢复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目前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间歇低氧和复氧对大鼠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miR-27a-3p/PPARγ/IRS1/PI3K/AKT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IH)和复氧对大鼠胰岛素抵抗(IR)及骨骼肌miR-27a-3p/PPARγ/IRS1/PI3K/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CIH条件下miRNA数据集,运用DESeq2筛选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作为研究对象,使用miRNA walk网站对差异miRNA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Cytoscape软件构建miRNA-mRNA-pathway调控网络.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和CIH组,24只/组,CON组常氧环境饲养12周,CIH组先予CIH环境饲养8周,再恢复常氧饲养4周.两组均在基线、8周、12周时留取血样和骨骼肌组织,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HE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改变并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骼肌miR-27a-3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胰岛素受体1(IRS1)、p-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激酶B(AKT)、p-AKT表达,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生信分析发现,GEO数据库未筛选出CIH状态下肌肉组织相关的miRNA数据集,仅得到肾脏组织差异表达miRNA的GSE202480数据集,从CON组和CIH组样本中筛选出165个差异表达的miRNA,选最显著miR-27a-3p作为研究对象.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肌肉调节和胰岛素信号传导.miRNA-mRNA-pathway调控网络显示miR-27a-3p是PPAR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动物实验发现,基线时,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与CON组相比,CIH组FBG、FINS、HOMA-IR、PPAR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肌纤维排列疏松,肌纤维横截面积、miR-27a-3p、p-IRS1/IRS1、PI3K、p-AKT/AKT显著降低(P<0.05或P<0.01),GLUT4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H可导致大鼠IR增加和骨骼肌病理改变,而复氧可以逆转;CIH可致骨骼肌miR-27a-3p表达下调,PPARγ表达上调,IRS1/PI3K/AKT胰岛素信号转导受到抑制,而复氧干预可以逆转;miR-27a-3p可能通过调控PPARγ/IRS1/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CIH所致的I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后踝大块骨折患者150例,采用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75例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另外75例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以及健康状态,统计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足部内翻以及足部外翻活动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AOFAS评分与KPS评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IL-6、IL-8以及CRP水平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用于后踝大块骨折的手术效果理想,对于临床指标与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升踝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步行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择 2023 年 4 月—2024 年 4 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接诊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 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40 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 1 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功能,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左右步长差及 6 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步速快于对照组,左右步长差短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康复训练联合电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改善炎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