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肌力和表面肌电的腰腹部训练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徒手和利用简单器械(沙袋、杠铃片、罗马椅等)增强飞行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飞燕”、卷腹、仰卧摆腿、“罗马椅”等训练方法,对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每次持续1.0~1.5 h,每周3次,每4周进阶,为期3个月的腰腹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最大等长静力性肌力测试方法测量志愿者腰腹部力量,记录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10 s力矩当量和后伸,左右旋转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多台阶耐力测试方法测试志愿者腰腹部耐力,记录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自身对照 t检验。 结果:8名志愿者经3个月系统训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分别增长24.99%、27.55%、82.00%和47.76%,10 s力矩当量分别增长26.05%、29.43%、85.64%和84.59%,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2~20.45, P<0.05);后伸方向左、右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增长73.73%和101.21%,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0、9.81, P<0.01),其余2个方向的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增长不显著。训练后在10 s力矩当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3个方向竖脊肌肌电中位频率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增长36.2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1.13, P<0.05)。在测试总负荷上升的前提下,前屈和后伸方向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最后一个台阶肌电中位频率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利用徒手和简单器械进行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也可取得明显效果,训练后志愿者各方向肌力和耐力均显著增加,肌肉抗疲劳能力增强。该训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开展,可在飞行部队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对慢性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硬膜外脊髓电刺激(EES)对慢性脊髓损伤(SCI)后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行EES治疗的慢性SCI患者。分期植入EES装置,EES植入后第3天开机,进行约10 d的测试观察(Ⅰ期终点);有意愿继续治疗者植入可充电永久刺激器装置,术后1年进行评估(Ⅱ期终点)。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估脊髓功能,采用疼痛数字分级量表评分(NRS)、轻触觉(LT)和针刺觉(PP)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BSS)和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评价工具(ISAFSCI)、等量表评估EES对疼痛、浅感觉、肌张力、排便和排尿、排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尿动力学及肛直肠动力学检查评估排便和排尿功能,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下肢肌电反应,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评估下肢浅表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结果:共纳入4例患者,均完成Ⅰ期评估,2例完成Ⅱ期评估。Ⅰ、Ⅱ期终点各有1例患者ASIA分级提高。Ⅰ期终点,4例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痉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NRS由术前的平均6.50分降至3.00分,MAS由平均15.25分降至12.87分;ISAFSCI量表评分显示,所有患者下肢的排汗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面肌电图记录到EES对下肢的不自主肌肉痉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Ⅱ期终点评估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保持良好。Ⅰ期和Ⅱ期终点评估LT和PP评分变化均不明显。I期终点,4例患者评估排尿和排便功能的NBSS和NBD平均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2.5分、21.00分,降至35.75分、17.00分;尿动力学及肛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Ⅱ期终点评估排尿和排便功能进一步改善。Ⅰ期终点,fNIRS观察结果显示,EES可以显著提高下肢浅层组织的血红蛋白浓度。结论:初步研究显示,EES有助于改善慢性SCI患者的疼痛、肌张力、排尿和排便及组织灌注等部分自主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054, P<0.001; t=-6.083, P<0.001; Z=-4.246, P<0.001; Z=-3.740, 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网状脊髓束激活对上肢精细运动中预期性姿势调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不同难度的上肢精细任务中预期性姿势调节(APA)的特征变化,并探究网状脊髓束(RST)激活对其AP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双变量混合设计,包含4种不同测试任务和3中不同任务启动状态。共招募健康右利手男性13例进入测试。受试者须根据耳机中的声音提示随机完成前向触碰、杯状抓握、拇指夹卡片和小指夹卡片四种任务,各10次。每种任务测试中有一半的任务启动提示音为114 dB的白噪音,以诱发惊吓效应激活RST;另一半为80 dB的嘟嘟声,作为常规对照。使用表面肌电记录受试双侧胸锁乳突肌、下斜方肌、背阔肌、腰段竖脊肌以及右侧三角肌、桡侧腕屈/伸肌的全程肌电。并在随后处理中,将肌电时域和频域指标转化为目标肌肉的启动反应时、达峰时间、激活延时、APA或补偿性姿势调节(CPA)幅值等进行不同任务和刺激状态的对比分析。此外,研究中根据胸锁乳突肌(SCM)提前激活与否将114 dB测试任务分别归类为SCM +和SCM -作为不同启动态进行处理。 结果:RST激活后,各任务中运动前反应时与肌肉收缩达峰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1)。SCM +、SCM -和普通状态下的三角肌反应时分别为(106.89±43.78)ms、(136.78±48.74)ms和(168.60±73.17)ms,且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区别( P≤0.01)。同一状态下的对侧斜方肌下部和同侧背阔肌APA幅值显著增高( P<0.05),但肌肉启动时序和前臂肌肉APA/CPA幅值未见显著影响( P>0.05)。小指夹取任务中桡侧腕伸肌预期性肌肉激活延时较触碰任务显著缩短[(-15.39±5.02)ms和(4.45±4.5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难度的上肢精细任务中仅桡侧腕伸肌表现出任务特异性的提前激活;RST激活可以导致预期动作提前启动,并加速肌肉收缩和提高部分躯干肌APA幅值,但对前臂肌肉APA/CPA幅值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悬吊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组则进行悬吊训练模式下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周5次,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Prokin平衡仪对2组患者的站立位平衡能力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睁眼、闭眼平衡测试时的运动轨迹长度及运动椭圆面积;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记录平衡测试时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肌电信号的平均肌电(AEMG)值。结果:①平衡功能变化:治疗后,睁眼闭眼平衡测试,2组患者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均少于组内治疗前( P<0.01);实验组患者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睁眼(226.40±88.59)mm、闭眼(312.07±118.45)mm]、运动椭圆面积[睁眼(198.83±84.99)mm 2、闭眼(303.50±123.86)mm 2]均少于对照组[运动轨迹长度:睁眼(291.23±117.71)mm、闭眼(405.27±181.05)mm;运动椭圆面积:睁眼(250.47±109.23)mm 2、闭眼(379.03±144.91)mm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表面肌电图变化:治疗后,睁眼和闭眼平衡测试时,2组患者双侧竖脊肌与多裂肌的AEMG值均大于组内治疗前( P<0.01);闭眼平衡测试时,实验组患侧多裂肌的AEMG值[(58.48±10.40)μV]显著大于对照组[(52.39±10.63)μV],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悬吊训练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其效果优于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体位下盆底运动对盆底肌肌电激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体位对盆底肌肌电激活的影响并为盆底肌评估和训练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月至3月浙江普陀医院产后门诊选取20例产后42 d至6个月女性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分别在平卧体位、双侧桥式运动、单侧桥式运动、主动单侧直腿抬高、主动双侧直腿抬高等5种体位下执行盆底肌最大主动收缩运动,采用表面肌电采集分析系统进行测试,同步采集盆底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对获取的平均肌电(AEMG)值进行分析。结果:平卧位、双桥运动、单桥运动、单侧直腿抬高和双侧直腿抬高时的盆底肌AEMG值分别为(48.43±24.07)、(40.75±22.33)、(42.54±24.28)、(44.60±26.41)和(56.88±26.47)μV;与平卧体位相比,双桥运动时的盆底肌AEMG值显著下降( P<0.05),单侧桥式运动和主动单侧直腿抬高运动时盆底肌AEMG值存在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双侧直腿抬高时的盆底肌AEMG值较其余4种体位均显著升高( P<0.05)。平卧体位、双桥运动、单桥运动、单侧直腿抬高和双侧直腿抬高时的腹直肌AEMG值分别为(2.87±1.64)、(9.24±6.17)、(13.28±5.70)、(15.15±6.76)和(35.37±15.02)μV,与平卧体位相比,双桥运动、单桥运动、单侧直腿抬高和双侧直腿抬高时的腹直肌AEMG值均逐步升高( P<0.05),且双侧直腿抬高时腹直肌的AEMG值较其余4种体位均显著升高( P<0.05)。 结论:体位对盆底肌收缩功能存在影响,双侧直腿抬高体位下进行盆底肌收缩可获得更大的肌电激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甲壳素纳米晶须生物墨水的特性和3D打印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由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和甲壳素纳米晶须(ChiNC)组成的混合生物墨水的物理特征、生物相容性,以及3D打印效果。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100 mg/ml GelMA生物墨水中添加ChiNC,制备成ChiNC浓度分别为5、10、20 mg/ml的混合生物墨水,分别命名为GC5、GC10、GC20组,与未添加ChiNC的GelMA生物墨水(GC0组)共同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4组生物墨水光固化后形成的水凝胶的横截面,计算孔隙率。称量各组水凝胶溶胀前后质量,计算平衡溶胀比。将4组生物墨水加入48孔板中,光固化成水凝胶,表面种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于培养基中培养至第1、3、7天分别行CCK-8实验检测吸光度 A值,比较4组水凝胶中细胞的增殖速度。4组生物墨水中添加HUVECs,打印网格状支架,于培养基中培养至第1、7天分别行Live-Dead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采用打印挤出成丝实验,观察各组生物墨水挤出时的连续成丝性,比较各组的打印效果。采用最佳配比的混合生物墨水3D打印模拟膀胱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解剖结构的组织工程膀胱补片,观察打印结构的稳定性和保真度,验证混合生物墨水打印多层复杂结构的可行性。 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GC0、GC5、GC10、GC20组水凝胶的孔隙率分别为(51.43±6.23)%、(51.85±6.47)%、(50.55±4.59)%和(42.49±2.20)%,GC0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994、 P=0.9948、 P=0.1200)。GC0组平衡溶胀比为9.37±0.49,低于GC5组(8.81±0.41, P=0.0457)、GC10组(7.95±0.19, P<0.01)、GC20组(7.71±0.14,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检测结果显示,GC0、GC5、GC10、GC20组培养第1天的吸光度 A值分别为0.357±0.007、0.350±0.012、0.360±0.009、0.345±0.018,GC10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332、 P=0.5464、 P=0.4937);培养第3天的吸光度 A值分别为0.634±0.010、0.704±0.009、0.755±0.012、0.653±0.015,GC10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033、 P=0.0002);培养第7天的吸光度 A值分别为0.846±0.026、0.930±0.043、1.001±0.031、0.841±0.024,GC10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 P=0.1390、 P=0.0010)。GC0、GC5、GC10、GC20组培养第1天的HUVECs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13±1.63)%、(90.6±2.45)%、(92.58±2.15)%、(91.40±3.17)%,GC0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869、 P=0.3093、 P=0.8008);培养第7天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9.97±3.10)%、(92.18±2.21)%、(92.05±2.25)%、(90.12±1.97)%,GC0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3965、 P=0.4511、 P=0.9995)。打印挤出成丝测试结果显示,GC0组在24℃~25℃时挤出连续且能成丝,GC10组在24℃~27℃时挤出连续且能成丝。使用GC10组打印组织工程膀胱补片,结果显示打印的补片稳定,无坍塌,保真度高。 结论:在GelMA中添加ChiNC能促进细胞黏附、增殖,扩大GelMA生物墨水的打印窗口。在GelMA中添加10 mg/ml ChiNC制备的混合生物墨水的生物相容性良好,能打印模拟天然膀胱壁解剖结构的组织工程膀胱补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踝关节保护支具对预防空降兵踝关节着陆损伤的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种踝关节保护支具(protective ankle brace,PAB)对空降兵伞降过程中着陆阶段踝关节的保护作用,为降低空降兵着陆阶段踝关节损伤提供有效的防护手段。方法:选取空降兵作为受试者,佩戴PBA前后从1.5 m、2 m高度的空降兵地面动作训练高台跳出,保持标准弯腰屈膝姿势接触训练场缓冲地面。受试者共完成4次模拟着陆试验,分别为1.5 m戴PAB(1.5 m PAB组)、2 m戴PAB(2 m PAB组)、1.5 m不戴PAB(1.5 m对照组)、2 m不戴PAB(2 m对照组)。通过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双侧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和腓肠肌的肌肉电信号,计算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percentage of maximal voluntary electrical activation,MVE%),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1名受试者。相同高度不同踝关节防护状态时,1.5 m PAB组的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MVE%值均小于1.5 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2.74、2.35, P=0.017、0.008、0.022);而1.5 m PAB组的双侧腓骨长短肌的MVE%值均大于1.5 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8、4.56, P均<0.001)。2 m PAB组左侧胫骨前肌、左侧腓肠肌的MVE%值小于2 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1、0.53、4.35, P=0.031、0.598、<0.001);而2 m PAB组的双侧腓骨长短肌MVE%值均大于2 m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2、6.31, P均<0.001)。不同高度相同踝关节防护状态时,1.5 m PAB组的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腓骨长短肌的MVE%值均小于2 m P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6~4.94, P均≤0.001)。1.5 m对照组的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腓骨长短肌的MVE%值均小于2 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0~5.85, P均<0.05)。 结论:PAB能够降低空降兵伞降过程中着陆阶段踝关节的损伤,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悬吊运动疗法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颈椎病治疗前、后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治疗效果相比较,探讨SET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SE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治疗训练,SET组根据表面肌电图的结果实施特异性的SET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进行颈伸肌的sEMG测试[包括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斜率值(MF slope)]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SET组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AEMG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SET组治疗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SET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1.3)分和(3.0±1.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SET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MF slope降低值与VAS的变化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SET组分别为( r=0.463, P<0.05; r=0.678, P<0.05),对照组为( r=0.550, P<0.05; r=0.486, P<0.05),即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的下降率与VAS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SET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肌肉功能,且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30例ACL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流限制训练,训练过程中腹股沟部保持恒定压力以限制下肢血流,包括膝屈伸抗阻训练、蹲站训练、膝屈伸交替训练和功率自行车训练,每周3次,每次约45 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Humac(Norm型)等速测试仪评估系统以及表面肌电时序分析系统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协调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膝重现角度差值及下肢运动协同收缩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87.06±5.16)分、(83.27±4.32)分]及膝重现角度差值[(4.13±1.12)°、(6.86±1.68)°]均较组内治疗前[治疗组(57.86±5.99)分和(16.53±1.76)°;对照组(56.47±5.25)分和(17.86±2.51)°]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最大等长收缩过程中,治疗组患侧的伸展时协同收缩率(股二头肌/股外侧肌)为(30.26±5.95)%,较组内治疗前[(42.93±10.61)%]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患侧的屈曲时协同收缩率(股外侧肌/股二头肌)为(23.07±8.65)%,较组内治疗前[(36.94±12.62)%]明显改善( 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0.36±6.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显著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